扩权强镇工作汇报

时间:2022-02-09 09:22:13

扩权强镇工作汇报

自我镇被县委政府确定为“扩权强镇”试点镇以来,在县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进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扩权强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制定方案,明确扩权强镇工作思路。我镇根据县扩权强镇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下设镇扩权强镇推进工作办公室,并抽调业务精、政策熟的骨干人员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扩权强镇工作,为推进扩权强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我镇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商讨扩权强镇工作推动措施,制定了《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确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的思路,全力推动扩权强镇战略,逐步解决问题,推进事权对接,确保扩权强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加强学习,广泛宣传,营造扩权强镇舆论氛围。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扩权强镇培训班,认真学习《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屏委发〔2014〕10号)等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入领会有关扩权强镇的精神实质。举办各类报告会,加强政策宣传,积极营造广大干部职工干事氛围,引导干部在创新、务实、见效上下真功夫,为做好扩权强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自身,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以“做强中心镇,打造生态城,将建设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中心小城市”为目标,坚持以小城市标准规划,以皇城特色建设,以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做大做强中心镇,以生态旅游休闲秀美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各项规划。为此,我镇聘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实地勘察,突出城镇功能区、新城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原则,着手进行中心镇总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目前中心镇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产业发展规划正进一步细化。

(四)充实队伍,加强督导,全力做好下放事权对接。积极加强与县级放权部门沟通联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放权全面对接准备工作。一是充实队伍。以前涉及权力下放的部门中有不少只有一名或两名工作人员,权力下放后工作量将会有所增加、工作要求将会更高,为此我们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部分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相关站所。二是调整分工。重新调整了党政领导分工和干部岗位,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对涉及权力下放站所的领导责任,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分管领导定期向镇党委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三是调整任务目标。组织相关站所对照所下放的权力,编制上报2014年工作计划,确保权责统一。镇政府通过与相关站所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制定目标责任书,使各相关站所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工作奖罚分明。四是加强监督。镇扩权强镇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调度会,督导各部门工作进展及下放事权的承接情况。

(五)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大力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土地流转方面。以市烟草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流转新坪、李家坝村土地2800亩,实施了一期1000亩标准化烟地改造工程。二是强力推进征迁拆违。1-5月份,全镇已完成征地36亩,签订拆迁协议2户,拆迁面积约1860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4户,其中责令其自拆2户,强制拆除2户,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60㎡。

(六)明确目标,强化招商,努力培育和集聚特色产业。首先,确立打造省级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镇”为重点,启动实施县级重大项目“幼儿园和客运站综合体开发”,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引进市烟司建设标准化烤烟工作站,总投资960万元。其次,以产业示范园为重点,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今年列入镇重点项目建设的农业企业已发展到3家,总投资达15000万元,目前已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

(七)科学编制,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编制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5个,计划投资3.2亿元,建立和充实项目库。二是城镇建设投入不断加强。加大投入,启动建设小城镇项目3个,实际到位资金680万元。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中学整体搬迁进行了规划设计和立项审批,城镇服务功能正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些扩权事项下放难操作。县上虽然对扩权事项做了总体的规定,但不是很具体,有些需要系统的统一规定,由于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对有关权限下放情况进行明确,有少数部门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乡镇只能被动服从,无主观能动性,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同时,存在执法权、监督权与审批权不相匹配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中心镇总体工作量加大与财政负担加重的现象,人手紧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大。

(二)土地指标偏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2014年我镇土地指标为35亩,而2014年我镇已排定项目5个,需建设用地150多亩,远不能满足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三)区位条件较好,但交通条件依然落后。地处西部中心的商贸重镇,现已形成连接境内外的交通网络,拥有县道150马新公路、中凉公路等交通干线,东连213国道和307省道,即将开工的仁沐新高速公路出口距集镇约2公里,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利因素为,目前公路多为三级以下公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难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

(四)项目编制争取难度较大。当前,各地对项目编制争取意识普遍提高,形势日趋激烈,加之我镇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投资比重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再加上我镇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专业人才缺乏。承接扩权强镇权力转移的能力和准备还不充分,突出表现在:规划修编、项目管理等人才匮乏,工作人员不熟悉审批条件、办理流程,业务能力急待提高,干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企业科技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紧缺,自主创新步伐不快,产品竞争力不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镇地处西部中心,远离城区等多方面影响,存在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的现象。

(六)上级部门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强。中心镇一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一校一园(标准化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二院(中心卫生院、敬老院)、二站(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服务站)、二体(商贸综合体、新农村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城镇综合承载力得不到强化。尤其是中心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经费来源不足,优先发展、加快投入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平稳承接下放事权,增强扩权强镇工作的主动性。成立镇行政服务中心,采取招考、聘用等方式充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对所下放、委托给我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镇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宅基地审批;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及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的“一书三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

(二)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增强试点镇规划引导能力。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协调好远期、中期、近期的关系,按照“科学谋划、易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功能区控制性详规、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保、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相协调,突出本地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我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我镇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到2016年,我镇新增建成区面积0.2平方公里以上,规划的村庄布点建成率达20%以上。

(三)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发挥中心镇辐射功能。立足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环保型、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放低准入门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项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重点做大做强磷化工,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业,争取将白魔芋产业列入省产业集群试点镇,促进白魔芋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力。到2016年,力争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2个1亿元级产业的目标能实现。以三次产业的竞相发展,做强中心镇的产业支撑,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功能。

(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立足增强综合承载功能、提升城镇品味,加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拉开城镇框架,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城乡环境。今年重点抓好镇中心幼儿园、客运站综合体开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整治以及镇村亮化、绿化工程。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机制,改善镇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创新工作举措,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一是围绕增强辐射功能,突破项目谋划争取难。二是围绕加大有效投入,突破征地拆迁和用地指标难。三是围绕创优发展平台,突破建设资金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丰富市场化运作手段,采用“一级开发”模式,引入外来投资公司参与城镇建设。四是围绕产业升级转型,突破招商引资难。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县统一进行部署,推动有关部门根据实施细则的要求,帮助试点镇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各事项的办理流程、审批条件和办理时限等。同时,落实业务骨干,做好接收试点镇工作人员到县跟班学习和派员驻镇指导等工作,提高试点镇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指导试点镇迅速规范地开展各项新业务,顺利承接所下放的事项。二是建议按照“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原则,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名额上,适当向试点镇倾斜,用于扩招项目编制、城镇规划、投资融资等紧缺人才,并制定留住人才的各项人才政策,帮助试点镇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推动“扩权强镇”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