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11 09:11:00

餐饮消费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餐饮消费安全管理水平,推动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对我县餐饮业消费安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是寻找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影响餐饮消费安全的因素,从而实施有效地监督管理,保障我县餐饮消费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餐饮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双赢,急需了解、掌握影响我县餐饮业消费安全的因素,及时研究对策并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推动餐饮业发展。通过调查及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与外地先进管理方法相比,我们也发现了目前餐饮业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急待解决的问题,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餐饮卫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卫生设施不足

1、房屋面积不足,功能分区不合理。

一些餐饮业租赁的房屋面积小,餐馆内设计、布局不合理,餐厨比根本达不到规定要求,也无存放食品采购的库房,餐饮单位的食品采购是保证饭菜卫生安全的第一关,大中型餐饮单位多数尚能达到要求,而老百姓日常就餐的小饭馆,既无供操作人员专门洗手消毒的设施,也无专门用来洗菜、洗碗的地方,采购回来进行加工的原料也无处存放,有的就放在餐馆门口,还有的就随便摆在操作间地上,用时捡起来洗洗就行了;二是在具体面积的限制下,大中型餐饮单位为了加大就餐面积,尽量缩小后厨的面积,操作间内通风设施差,导致操作间内烟雾缭绕,四壁黝黑;三是重餐厅装饰,轻后厨投入,一些餐饮业外面就餐大厅富丽堂皇、精致典雅,而后厨则相形见绌,里外不一。就小餐饮业而言,本身整体面积就小,也不注重装修,后厨墙壁污浊厚重。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投入不足是影响餐饮安全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2、擅自更改加工场所布局

有些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通过预防性卫生监督后擅自更改加工区域布局,减少餐饮生产加工面积,尤其是将冷荤间的面积转变为经营面积,破坏了餐厨比例,增加了餐饮单位的最大接待量,而且造成生产加工流程返流,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甚至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3、常用卫生设施不足,使用不到位。

一些餐饮单位尤其是小型餐饮单位保洁及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全,生产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差,常容易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另外,有的餐饮单位即使是有消毒设施也不使用。

(二)、餐饮业主和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差

1、“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不强。

部分餐饮经营者并没有认识到卫生监督是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而只注重效益管理,忽视卫生安全管理,放松餐饮加工或服务的卫生安全要求,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律机制,在卫生监督员检查的时候,才“严于律己”,一旦监督员离去,则又放任自流;少数经营者对卫生监督采取对立做法,千方百计应付、逃避检查,隐瞒情况,妨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纠正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或制止违法行为。一些餐饮业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面对廉价的劳动力,都不愿掏钱为服务人员检查身体,办健康证,甚至有一些经营业主在卫生监督员检查时,欺骗执法人员,少报从业人员数量,来增加自身收入,造成了一些餐饮业始终存在不安全隐患。

2、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餐饮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的文化素质不高,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如有的从业人员不经意拿公用抹布去擦拭油腻的托盘,甚至有些员工炒菜时用手抓菜尝咸淡,上完卫生间后不洗手等行为,如果觉察不到,可能会不知不觉地铸成错误,严重影响餐饮业卫生安全,甚至有的食品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上岗。

3、原料采购把关不严

一些餐饮单位进货渠道较为复杂,品种杂乱,采购时索证意识不强,原料质量往往难以控制。

4、超范围、超能力加工食品

一些餐饮单位在不具备相应卫生设施、条件的前提下超范围生产加工危险性相对比较高的冷荤凉菜等食品,另外一些餐饮单位超能力经营,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二、餐饮业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

1、从业人员素质差,人员流动性大

对年进行过培训的餐馆从业人员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县现阶段餐饮从业人员学历主要以初中及以下为主(60.7%),其次为高中或中专(39.1%),大专及以上仅占到0.2%。以上资料反应出现阶段多数食品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小餐饮业稳定性差,业主变动较大,店面短期租赁、试营业现象较为普遍,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容易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2.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落实不够。

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是影响餐饮业质量好坏的关键,目前办公场所限制,培训基础硬件不具备,所以培训的深度及实用性均达不到要求,因此形成了短缩培训学时、消减培训内容、不能保证培训的结果,导致培训工作的不深不实,忽视质量,流于形式。再加上人员流动性大、临时性观念强等,造成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

3、餐饮业准入门槛低

餐饮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业对生产经营面积的要求偏低,使大量的小型餐饮的数量快速增长,另外小型餐饮业生产经营面积小,功能分区不明确,容易造成生产加工环境的脏、乱、差,从而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4、卫生监督人力资源不足,素质不高,监督手段落后

餐饮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卫生监督的力量没有随着餐饮业数目的增加而得到加强,导致出现相对管理真空。目前卫生监督局22人,财政拨款21人,临时工1人。截止2008年底,我县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机构等被监督单位2000多户;卫生监督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综合素质不高,高级技术职称和高学历人才少,中低学历职称甚至非专业人员多,少数监督员仅能胜任“跑跑颠颠,吆吆喝喝”这样的“体力劳动”,而真正掌握法律,熟悉程序,精通文书的综合性人才匮乏,这也大大降低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得先进管理模式难以在基层真正推广;卫生监督工作中缺少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尤其是快速检测设备,现场监督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感官检查和手写笔录,工作效率较低。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大对餐饮业基本设备的投入。

把好预防性监督关,加强对餐饮业管理,使其提高认识,加大对卫生条件的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标准,提高经营层次。

2、提高餐饮业准入门槛。

目前小型餐饮业的审批标准门槛较低,大批的小型餐饮业不断涌现,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给卫生监管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提高餐饮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审批标准及硬件要求,减少小型餐饮业在餐饮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是提升食品卫生整体水平的关键措施。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立企业内部长期有效的食品卫生知识宣贯体系。

加强对餐饮业卫生工作技术指导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逐步提高业主和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卫生知识,不断提高经营业主的守法能力和自觉性。一是严把培训效果关。可以借鉴其他行政部门的考试方法,采取微机考试制度,由计算机随机生成题库,采用上机考试的方法,通过考试者颁发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水平不达标;二是对被处罚单位和负责人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卫生知识教育和卫生行为的培养,提高卫生知识水平,促使改变不正确的卫生态度。将培训与卫生许可挂钩,使其自觉执行和维护卫生法规及相关卫生标准要求;三是建立企业内部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选取教育程度较好的食品从业人员担当食品卫生管理员并明确其职责,以食品卫生管理员为中心,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通过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得到巩固和更新,建立食品卫生知识宣贯长效机制,带动企业整体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

4、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好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加强卫生监督基础项目、人才队伍,工作经费等建设;二是建立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加强监督员培训,培养卫生监督学科带头人,提高人员素质和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技术指导能力,为管理对象更好地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程序、规范,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文明监督,做到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公正、公开、公平;四是配备常用的快速检测仪器和设备,改变原始的监督模式,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技术水平和能力;五是探索在乡镇设立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