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民主监管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14 05:13:00

政协民主监管调查报告

政协民主监督。发现问题,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之一。实践证明。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纠正失误,改进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协商机构,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是否被接受、采纳,完全取决于党政领导干部民主素质的高低、统战意识的强弱。人民政协限于非权力机构的性质,决定政协民主监督属于一种非强制性的柔”性监督。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政协民主监督也是柔和刚的对立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如何转变观念,科学把握政协民主监督的柔”和“刚”有效促进民主监督工作,成为当前各级政协组织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理解政协民主监督的柔”和“刚”有效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

包括政协在内的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智者见智。政协民主监督是软”还是硬”多年来。仁者见仁。

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性质和来源与法律监督有着本质的区别。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只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监督权利。按照权利人可以自由处分权利的特性,从法律的视角看。政协民主监督的主体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监督性质属于非国家强制性的监督;监督来自《政协章程》规定。也就是说。监督权人如果不行使监督权或者放弃监督权,国家法律不予以追究。法律监督是由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执法活动合法性进行监督,监督主体即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监督来源于国家宪法的明文规定,具有法定权力,监督客体如果不依法接受这一国家性监督,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权力不可转让性和义务性的特点,监督主体如果不行使或者不依法行使监督权,就会构成失职或渎职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相对法律监督而言,政协民主监督有其“柔”特征。

政协民主监督又具有“刚”一面。首先。这种以政协为载体,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政协民主监督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批评和建议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组织的政治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刚柔相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其次,政协民主监督可以成为法律介入的先导,任何阻挠和破坏行使民主监督的行为都构成严重的侵权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难看出,政协民主监督是以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为根据的从根本上保证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刚”性。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无论是建言献策,当然。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的目标利益是一致的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还是提意见、作批评,都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都要服从和服务发展大局。不能因为政协民主监督是柔”性的监督,就失去信心,放下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科学把握政协民主监督的柔”与“刚”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关键

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的政治监督。不仅可以对党的执政方式进行有效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是指对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从较高的层次讲。而且可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

对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进行有效监督。正因为政协民主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作为县级政协。政府依法执政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等都有权利提出批评和建议。体现了柔中有刚的特征。从政协三大职能看,民主监督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式上,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讲,协商本身就体现监督,监督贯穿协商,政协组织就是通过协商、监督真实反映和体现参政议政。但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又有区别,政治协商关键是坚持“三在先、三在前”原则,重在协商讨论;参政议政侧重通过选择经济社会综合性、前瞻性的课题调研,对大政方针建言献策;民主监督侧重于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的检查,重在事后监督。三者构成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基本骨架。从党的自身建设需要看,首先,当地党委要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民主监督,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其次,从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看,政协民主监督具有其他监督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对一些客观的深层次的重大问题有真知灼见;三是社会联系广、信息量大,能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三是位置超脱,视野宽阔,能比较客观地提出批评和建议。因此,正确把握政协民主监督“柔”与“刚”对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要保证各种经济利益主体。客观上必然要求实行强有力的民主监督。因此,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规范的制度环境下进行有序的竞争和发展。作为县级政协既要站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让社会各界的呼声、意见、要求充分表达出来,又要考虑民主监督的局限性,走出民主监督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误区,坚持原则,把握好“柔”与“刚”度,才能科学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正确领会和体现党委的意图,着眼于始终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最大限度地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把开展民主监督与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支持党委、政府的工作。第二,要坚持非权力制度的原则。把政协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严格区别开来,立足于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推进工作,不贪大求全;找准位置,把握好“度”坚持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把自己摆在与被监督者平等的地位,多提一些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一般不讲话,讲话就不一般”克服“监督力度越大,政协威信越高”片面性认识。第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始终着眼于帮忙,立足于现实,做到帮忙不添乱,尽职不越位”既敢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又不站在对立面,专挑毛病,一味指责,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第四,要坚持沟通配合的原则。既要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又要加强与政协各族各界人士的沟通。做到沟通中配合,交流中理解,理顺各方面的情绪,形成监督合力。

政协民主监督亦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时不能办理,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过程。有时得到采纳。既有主观认识原因,也有客观条件因素,只要是真知灼见,就要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力求民主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三、促进政协民主监督由“柔”转“刚”不断推进政协民主监督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政协民主政协民主监督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从民主监督的性质讲是柔”但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旦被党委政府认可采纳、进入决策、组织实施就变成“刚”性意见。因此。

县级政协民主监督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监督积极性不高。作为监督主体的政协委员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二是监督的层次不高。监督一般事情多。监督基层单位多,监督由“柔”转“刚”决定于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水平与质量。当前。监督重大事项少。监督领导单位少,监督经济工作多,监督民生问题少,监督政协以外部门多,监督政协内部组织和机关少,民主监督的社会公信度还不够大。三是监督的效果不够明显。由于大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县的中心工作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知情不多,监督往往停留在一些小事琐事上,难以触及到发展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来自三点:首先是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方面认为政协民主监督缺乏“刚”性,一种“软”监督;另一方面对一些重大而比较敏感的问题的监督顾虑较多。其次是组织水平有待提高。政协民主监督无论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上讲,还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上讲,组织实施的要求和标准都很高,但由于诸多因素,监督实施过程中局部反映政协组织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调研的选题、提出批评建议上站得不够高,提得不够精深;监督工作创新不够,对提高政协委员监督积极性缺少有效的办法;民主监督缺乏制度性保障,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是通过文件反复强调重视、吸纳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但总体上原则性要求多,对党政部门如何对待、处理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都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既无硬“法”可依,也无细“章”可循,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制度性的保障。

认为。关键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多年的实践中。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进入党政班子主要领导的视野与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只有党委政府重视并认真吸纳来自政协的批评意见,使政协委员切实感到说了不白说”才能有效调动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与党委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政协的民主监督才真正成为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要不断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是否发挥、作用大小,关键在于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质量。只有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中肯的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才会得到党委的重视、政府的支持、部门的配合,纳入决策,得以实施,变成“硬”意见。再次,制定和完善监督保障性制度。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民主监督深入开展的重要支撑。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从监督目标责任、意见落实反馈、运行和保护机制等不同层面设计和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监督制度,保证民主监督目标明确,责任具体,运行有序,才能确保民主监督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并非完整无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样。不断探索民主监督的规律,政协民主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只要我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科学把握民主监督“柔”与“刚”辩证关系,政协民主监督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