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两茶一羊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14 04:41:00

政协两茶一羊情况调查报告

县政协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重点工作,切实履行职能,力求参大政、议大事、促发展。2010年5月,由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牵头,部分政协常委参加组成调研工作组,分别对全县已实施的“两茶一羊”产业进行深入调研。旨在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两茶一羊”产业发展情况,研讨应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理性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一、现状与特点。“两茶一羊”产业的实施,是县委县政府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农村稳定和构建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全县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积极响应,协调配合,尽力抓落实,使“两茶一羊”产业的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绿茶产业。我县绿茶生产始于1994年县茶叶公司在克度镇规划建设的光明茶场。第一期于1994年规划建成600亩,1999年采茶投产。第二期于1999年规划建设400亩。2004年县茶叶公司改制后,由现在的县玉水一壶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2006年该公司生产的早春绿茶获“贵州春茶第一壶”称号。2008年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在大塘镇谷坝村规划建设绿茶基地,于2007年3月进场整地,完成茶苗移栽5150亩。主要品种有贵定“鸟王”和四川“佛顶大白”。在山海茶业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大塘镇的新光、谷坝、羊方、西关、新场五村群众利用坡耕地和荒山先后整地种植茶苗共计3000余亩,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云海茶业公司和江津市苗木商分别在平湖和通州建成330亩茶苗基地。至今全县已完成开垦待移栽茶苗梯带6525亩,已投入资金4467.14万元,其中土地整治项目投入2779万元,政府及项目投入936.34万元,企业投入968.3万元,农户自筹180万元。在大塘、新塘、克度等乡镇已形成一定绿茶产业规模,实际效益不断增大。

(2)油茶产业。2009年,引进贵州华龙科技油茶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我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截至5月底止,油茶产业已投入资金748万元,其中企业投入660万元,农民自筹投入88万元。油茶公司于2009年2月进行基地的选址,先后在卡罗乡卡罗村、甘寨乡甘寨村、磨刀石村协商租赁荒山6800亩,其中,卡罗村800亩,甘寨村和磨刀石村6000亩。当年在甘寨乡苗乡村开垦梯带1200亩,并建成20亩的油茶苗圃。2010年3月在甘寨乡苗乡村油茶基地种植茶苗500亩。当地茶民在茶园实施了以短养长项目,种植大豆、花生、西瓜等经济效益凸显的作物,确保农民增收。今年5月以来,华龙有限责任公司从江西宜春市调运优质油茶500多公斤进行茶苗嫁接。现已完成苗穗移栽100万株,预计年内可完成油茶苗嫁接120万株。2009年12月,华龙油茶有限责任公司协商租赁甘寨乡拉岭林场作为油茶加工厂。已投入30万元完成了加工用电扩容、水电安装、职工宿舍及办公室装修和厂区绿化。正在安装厂房大棚、茶籽仓库和成品茶油储存仓库,今年底可投入运营。

(3)羊产业。从2007年全县实施种草养羊项目至今,累计投入1647.12万元,其中,项目资金投入851.8万元,毛南族发展项目投入146万元,财政投入160万元,企业和群众投入563.42万元,农户贷款28万元,其他资金57.9万元。羊产业发展布局已涉及12个乡镇45村378户,主要品种为黑山羊、波尔山羊和四川南江黄羊。截至2010年5月31日,全县建设圈舍15988平方米,人工种草8296亩,羊群共存栏10236只。(详见下表,表中数据为涉及乡镇领导认定数)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全县“两茶一羊”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平发〔2008〕20号《关于加快全县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平办发〔2010〕5号《关于加快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后,大大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两茶一羊”产业凸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的途径不断从示范型向规模型转变;二是发展的质量不断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发展的目标不断从单户扶贫型向大户带动型转变;四是发展的模式从自发型向规范技术型和公司+基地+农户转变;五是发展的实力由农户或业主自主经营向党政主导,政策扶持转变;六是发展的理念从“要我创业”向“我要创业”转变。总之,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两茶一羊”产业所涉及区域亮点突出,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二、困难与问题。(一)从共性上看,一是“两茶一羊”产业整体上缺乏可行性规划和论证,县委县政府的文件有了指导性的布置安排,在具体落实上,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如扶持羊产业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虽已到位160万元,但在监管手段方面缺乏约束性制度。县委县政府平发〔2008〕20号文件关于加快全县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机制上要做到“十个统一”(统一指导协调,统一规划设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育苗供苗,统一防治病虫,统一包装规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参评表彰,统一宣传运作),但在具体实施中,“十个统一”要求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二是发展“两茶一羊”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树立全县“一盘棋”观念,谋划产业发展方向。有关项目资金必须保基地保大户保基础设施投入,如项目区的水电路配套设施、现场实用技术培训等要加大投入,县内县外投资者同等享受扶持政策等。非项目区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应及时引导和激励。三是在规模发展上,“两茶”产业面积均不足万亩,羊存栏量刚过万只,要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因地制宜地有序稳步推进“两茶一羊”产业。要进一步理顺地方、企业(基地)、农户三者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二)从个性上看,一是“两茶”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如绿茶亩均投入0.3万元,万亩规模需要3000万元资金,只有争取项目资金和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才能实现有效开发的目标。二是“两茶”产业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羊产业周期短,见效快,农户容易接受,但在具体监管环节上还存在不少脱节现象,如丰盛种羊基地运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和落实。今后的工作要在引进种羊、技术指导、利益分配、资金使用、市场营销、风险责任等工作环节上,制定可行的辅助措施,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落地有声,有花有果。

三、建议与对策。一项重大决策的实施,关键是抓好落实;一个产业的实施,更需要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才能取信于民,惠及于民,造福一方。“两茶一羊”产业要在全县形成规模,产生最大效益,建议着力强化以下工作。

(一)完善“两茶一羊”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和羊产业的发展目标计划,以种植(养羊)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加工系列化为主线,狠抓良种茶园、无公害茶园建设、探索发展适宜全县实际的商品羊生产体系。涉及部门和乡镇要通力合作,尽快制定完善“两茶一羊”发展详细规划,既要考虑土壤、气候,又要结合生态旅游,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基地重点大户,绿茶、油茶、养羊三大产业的规划区域尽量不要交叉,相应集中连片,形成产业板块或产业带,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集中精力监管指导。通过推进区域发展、基地扩展和大户带动,有力有效推动“两茶一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1、在财政扶持方面,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两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平发〔2008〕20号关于加快全县茶产业的意见明确,从2008年起,每年县财政安排5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议每年再追加50万元共计100万元作为“两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其中绿茶50万元,油茶50万元),用于优化茶品牌、技改、基地建设扶持。平办发〔2010〕5号文件关于加快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从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注入200万元羊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养羊大户、规模养羊场等滚动扶持。建议要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规范运行,自始至终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2、在贷款贴息方面,要根据群众的积极性和环境条件,切实给予财政贴息,建议将贴息时间由二年改为三年,要让农户实施项目见成效后,再由项目户自行负责贷款利息。3、在产业服务方面,建议明确乡镇的责任主要是为项目户搞好疏导、信息、流通、市场等服务;县涉及部门(包括县产业办、龙头办)的主要责任是搞好项目申报、资金运作、技术指导、设施配套等服务。明确界定乡镇和县部门“双向”服务目标任务,减化繁锁的环节性工作程序,切实为“两茶一羊”产业跟踪服务到位,做到不见实效不放手,不见成功不收兵。

(三)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两茶一羊”产业涉及面广,要求高,规模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涉及乡镇和县部门感到压力大,任务重,甚至鞭长莫及,导致出现对有的项目户监管失控,如卡蒲乡河中村个别干部私自将种羊低价变卖,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少项目户在实施“两茶一羊”产业中,得不到及时指导和扶持,积极性受挫等等。针对此情况,要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议“两茶一羊”产业实行一套班子协调指挥不动摇,紧紧围绕目标计划抓落实,着力理顺监管体制,尽量少设职能重叠的临时机构,重在督促县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工作责任延伸到边到底,注重工作实效。要按照“两茶一羊”产业工作量,配齐配强技术队伍,确保产业具有技术支撑。

(四)完善监管运行协调机制。面对“两茶一羊”产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要发动乡镇和县部门干部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统一认识,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在处理实际问题上体现科学发展理念。在扶持企业和农民方面,动感情动真情,使企业和农民真正实现“双赢”目标。如,丰盛种羊基地从2008年12月注册发展至今,已租赁非耕地6700余亩,人工种植牧草近500亩,建设羊圈2000多平方米,管理房300多平方米,已投入资金430多万元,现基地存栏羊2700多只,发展势头喜人。而目前基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运转难,急需外销1000多只种羊,但销路迷茫,基地濒临困境阶段。因此,建议引起高度重视,只要对地方发展有利,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利,对农民增收有利,基地应不受发展年限、资质条件等限制,应及时建立健全特事特办运行协调机制,灵活妥善处理基地销售种羊难、资金运转难等问题,真正使丰盛种羊基地成为县羊产业发展的示范地。

(五)完善培训计划和改进培训方式。乡镇和部门的各类培训,必须进行有效整合,要测重围绕“两茶一羊”产业制定培训计划,以县职业高级中学和项目实施乡镇村为阵地,强化培训措施,确定培训目标。不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力求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对乡镇和县部门干部进行主人翁精神、支持发展为荣、阻碍发展可耻等教育,以高压态势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大力培养和重用善管理、懂经济、熟市场的干部,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快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发展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