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引起中毒的调研

时间:2022-06-27 04:51:00

大肠菌引起中毒的调研

2005年6月24日,临海市杜桥中学58名学生因食用学生食堂饭菜发生食物中毒.发病率为3.8%,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由食堂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饭菜引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2005年6月24日上午10:30,我局接到临海市杜桥中学、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临海市杜桥中学有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概况

该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共有74个班级,4520名学生,除去高三、初三学生外,现有学生3170人,70%为住宿生,学校共有二个食堂(一楼食堂和二楼食堂),分别对外承包,平时学生就餐人数一楼为900人左右,二楼食堂700人左右,食堂用水由杜桥自来水厂提供。

二、流行病学调查

2005年6月23日起,杜桥中学学生出现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逐渐增多,至6月24日7时左右达到高峰后,病例逐渐减少。根据该病例定义,确定为58名学生为本次食物中毒患者,首例病例,项卫芳,女,16岁发病时间为6月23日上午6:30,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症状,经过对症、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

三、实验室检验

由于食堂已将剩余的食物处理,所以我们没有采集到剩余食物,而只采集了9名患病学生大便和28份食堂工作人员的大便,7份豆浆,2份管网水,1份食堂用色拉油,均作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本次实验中所用试剂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4789-94)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从9名学生的大便中检验出5份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阳性,食堂从业人员2名亦检出肠道致病性埃希菌(EPEC)血清型O128K67型菌株。未检出霍乱弧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等致病性微生物。

四、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明本次中毒为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曾有报道认为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婴幼儿是主要易感人群。本次食物中毒发病年龄为15--36岁。

综合分析以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认为本次事件为一起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可能为该单位的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生产工艺不合理,生产环境布局混乱,生熟食品混放,生熟菜刀、菜墩不分,交叉污染环节较多,上述原因致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大量繁殖造成本次食物中毒,应值得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预防类似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对饮食行业的监督管理,设施与布局,在工艺流传上要按功能进行顺序安排,设施与布局要合理,从布局上控制食物污染和发生。采购原料要看卫生许可证,检验合格证,不符合GB7718-96的不能采购,针对不同气候条件采取相宜策略,少量进货,及时使用;在储藏上要求进行分类保存。

从业人员卫生素质和个人卫生是保证食品质量核心,卫生意识淡薄在加工食品时可以造成人为的污染。需要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知识培训,提高素质,同时要强化个人卫生,不能带病上班,每天上班前进行检查,不能马虎。另外,要有完善的卫生制度,责任明确,规范程序,监督要提前检查,审查菜谱,及时监测,保留样品,让饮食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知道卫生与本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相互关系,使其自觉做好食品卫生工作,防止食品污染,确保就餐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