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交通事故特征与防治

时间:2022-06-12 10:43:00

摩托车交通事故特征与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对交通速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家电下乡”政策,摩托车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必备交通工具,大多数家庭购买了摩托车,有的家庭甚至购买了2至3辆。由于摩托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常识、法规意识淡薄,导致摩托车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交通事故死、伤、残的主要原因,有的县城摩托车交通事故占整个机动车交事故的80%以上,严重威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本人就摩托车交通事故特点及预防对策谈点个人看法。

事故特点

一是节假日事故多。春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及星期六、星期日摩托车事故比较多。二是晴天及夜间的事故多。晴天由于摩托车的出行率大大增加,导致此期间的事故比雨天和寒冷天气明显增高。三是重要时段、重点路段事故多。中午12点至2点30分,下午5点30分至晚8点;地方赶集通往的道路、城区主要街道、路口、车辆密集地段的事故率高。四是摩托车违法行驶导致的事故多。在涉及摩托车交通事故中,摩托车有违法行为的占80%以上,主要违法行为有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逆向行驶、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乘坐等。五是摩托车交通事故的伤亡率比较高。由于摩托车碰撞及翻覆都是人直接与硬物接触,按人们常说的骑摩托车是“肉包铁”,从而导致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率比其他车辆的高。六是摩托车交通事故善后处理难度大。由于受经济条件、投保及理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解处理比较困难。

事故原因

——驾驶人的原因

这是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摩托车驾驶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系非驾驶员,无证驾驶、法律意识淡薄,各种原因导致摩托车驾驶员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不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载人不符合安全要求、违法压越单双实线、争道抢行等,为交通事故埋下多种隐患。

由于摩托车行驶路线比较灵活,占路面积小,于是有的驾驶员驾车时便随意变更车道,一会拐到左边,一会拐到右边,哪里有空隙就往哪里钻,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还有就是在路口转弯时倚仗其起步快,方向灵活,便与其他机动车甚至直行机动车抢道行驶,一但没有“抢”好,便丧生轮下。有的摩托车驾驶员,尤其是低龄人,年轻气盛,驾车时经常超速行驶,有的甚至“飙车”、不管道路条件和本身的操作技术,总认为不快不过瘾,寻求刺激,觉得车开慢了不够潇洒。还有部分摩托车驾驶人系无证驾驶,没有通过正规的培训、考核,一方面驾驶技术生疏,另一方面对交通法规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从而引发种种交通事故。还有部分摩托车驾驶人系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现摩托车在城乡各种“婚丧嫁聚”活动中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每到这些地方,上百辆摩托车集聚在办事场所,这些摩托车驾驶人相当一部分都存在酒后驾驶行为,导致不少交通事故系酒后引起,并且后果极为严重。其次就是摩托车驾驶人图省事,把戴安全头盔视为麻烦,导致摩托车事故中的伤亡比例大,善后处理难。

——摩托车的原因

摩托车的安全性能差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本身的稳定性差,制动性能相对汽车也不是很好,遇到紧急情况难以控制,加之现在各地摩托车的检验率低,对摩托车的强制报废又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导致很多车况差的摩托车上路行驶,因制动、灯光不良引发交通事故。另外有的因随意安装遮阳伞和加装其他影响安全驾驶的座椅、支架等导致超高、超宽稳定性降低而引发事故。

——道路的原因

有相当一部分摩托车交通事故系道路原因引起。(1)道路规划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特别是县乡道路)的车道、线形、坡度、弯道半径等设计都不够合理,从而影响摩托车的正常行驶。(2)道路建设的质量不很高。有的县乡道路因路基不坚实,路面下陷,返修率高,雨天道路积水严重,致驾驶人对道路的估计不足引发交通事故。(3)道路标志标线不健全。现相当里程的县乡道路标志标线不够健全,加之摩托车驾驶人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低,由于没有很好的视线诱导和警告,因坡道、弯道超速引发很多翻覆、碰撞事故。(4)因道路施工作业引发交通事故。有的部门在道路施工中因未设立标志引发交通事故。如养护部门挖掘道路、电力、通信部门在道路上拉线作业、房屋建筑施工堆物等都引发了一定数量的摩托车交通事故。(5)道路照明设施不完善。在有些城区道路因照明度设施不合理,还会给驾驶人造成视线错觉等引发交通事故,并且在照明不足地段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逃逸案件。

——环境因素的原因

(1)气候炎热的影响,天热后因驾驶人疲劳和利用加速驱风至凉引发交通事故;(2)下雨的影响。因下雨导致道路容易横滑引发事故;为避雨急于赶路,忽视周围环境引发事故;由于下雨对视线的影响而引发事故。(3)环境因素的影响。因周围的一些广告、群体活动及刺激性演出等,导致一些驾驶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视线转移等引发交通事故。

事故预防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提高摩托车驾驶人素质和车辆的安全性能

1、切实加强对摩托车驾驶人的培训,严格把握摩托车驾驶员的考试关,从而减少那些对交通法规意识淡薄、驾驶技术生疏的人员混入驾驶员队伍,逐渐杜绝因无证和技术上的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

2、严把车辆落户上牌和车辆的检验关。多渠道的加强对摩托车管理,减少无牌车和报废车上路,对拼装、组装、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坚决不予以入户,对原入过户的进行清理。在年检车辆工作中,必须与车见面,全面认真的检验,不能走形式和开“后门”,以保证摩托车良好的技术性能。

3、加强对报废车的管理,通过采取多种管理办法,提高摩托车的检验率,达到报废条件的一律强制报废,杜绝报废摩托车上路行驶。

二是认真开展摩托车的专项治理工作

根据摩托车交通事故高发的状况,切实加大对摩托车的专项整治力度,特别是要针对无证、酒后、超速、超载、逆向行驶等一系列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一定要坚决整治。考虑到摩托车管理难度大的情况,可加大警力投入,集中设点和流动巡逻相结合,打破行政班的工作方式,错时上岗,延时下班,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开展整治,白天查、晚上堵相结合进行治理。通过严格的管理查扣一批、拘留一批、报废一批、罚款一批,有力的减少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因交通违法导致的交通事故。

三是通过政府部门建立摩托车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机制

现在省、州都相继出台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相关规定,这样就可以在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支持、部门协作的管理模式,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摩托车管理体系。通过乡、镇、社区、村、学校等实行户籍化管理,落实相关部门的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认真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一种隐形效率,如果摩托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了,随之而来的各种手续也就相继完善了,交通违法行为就会明显减少。对此,必须采取不同形式的新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交通法规常识等贯穿于交通安全宣传,寓教于乐,深入单位、学校、社区、乡村进行广泛的宣传,针对不同群体的驾驶人,如职工、农民、青少年学生等进行宣传。还有就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报道典型事故,让摩托车驾驶人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真正认识到摩托车事故的严重性,从而警示摩托车驾驶人引以为戒,吸取教训,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实现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五是认真做好摩托车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

切实加强对摩托车交通事故的统计,不留“水分”,敢于暴露管理上存在的弱点和不足。针对摩托车事故的原因、时间、路段、气候等突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对策,指出努力方向。

六是根据实地情况有效控制摩托车的总量

现县城交通管理工作就相当于大城市九十年代初期的过渡阶段,难以管理,车辆猛增,与道路及管理都不匹配,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上升率明显增高。至此,从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角度,可以考虑各地实际,采取一定控制措施,实现总量控制和部份道路的通行限制。

七是健全道路标志标线,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通过政府渠道,协调各职能部门健全城乡道路的标志标线,完善道路上的防护栏及相关的安全设置,减少摩托车事故的伤亡程度。

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地的做法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希望通过文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能实现抛砖引玉的功效,集思广益,找出更加理想的办法,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