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流队伍    创一流业绩

时间:2022-06-23 09:54:00

建一流队伍    创一流业绩

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2007年6月,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目的在于什么,在于推动西部发展,试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而经济发展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对经济持续有序的健康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时期情况下,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生存环境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各类生产要素将加速转移,工业化、城镇化进度将快速推进,市场主体规模会日渐扩大,主体结构日趋多元、经营方式日益多样,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市场监管范围会越广,难度会越大。

为此,重庆工商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战略转型期和战略竞争期以及诸多挑战的矛盾凸显期的时候,如何创造性地建设好一流队伍,树一流工商形象,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弘扬红盾人文精神,为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提供精神动力

时代呼唤精神动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间。“红盾人文精神”所指的是作为监管市场的职能部门,应该培育和弘扬在新时期情况下,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方法论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在监管市场、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弘扬“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重庆红盾人文精神,以此来秉承人性的光辉,用一己之力,用实际行动勾勒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模范先锋;更多的关注服务对象的生存和发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肯定服务对象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达到用人文精神规范、指导和约束红盾工作。

红盾人文精神是和谐工商的灵魂。创建和谐工商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政理念在新时期的飞跃,是工商行政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统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武器。我们应把思想统一到构建和谐工商、和谐社会上来,形成内部团结、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上下协作的和谐局面;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支持改革开放,服务经济发展,多元融合、兼容并包、顾全大局,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的繁荣稳定、维护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让党委政府满意、让经营者满意、让消费者满意的和谐氛围。如果没有精神动力,没有起码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追求目标,就会缺乏精神动力,就会缺乏士气,谈什么创一流业绩就会遥遥无期。

二、转变观念是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前提基础

在去年重庆市的公务员面试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西部大开发最缺乏的是人才?科技或是观念?正确的答案是观念。为什么在公务员面试题中会出现这个问题,说明什么?说明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达以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我们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枢纽的重庆市,转变思想观念是势在必行。在这方面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是很好的见证,而且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商系统也已经先行了一步,在服务发展、监管执法诸多领域敢于突破、勇于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

转变观念,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转变观念作为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的对策之一,我们重庆工商不是没有强调过和实践过,但通过实践可以看到,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还缺乏准确的把握,仍停留于监管集贸市场而不能自拨就是一个突出的证明。当前,转变观念就是要求广大工商干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认清工商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调准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自觉提高管理层次,从狭隘的监管集贸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强监管的自觉性和准确性,防止“穿新鞋走老路”。要在准入上实施“非禁即入,非限即许”的政策,在管理上实行“查办大案,不究小过”的办法,在服务上采取“亲商有为,扶商有功”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放宽准入领域,培育扶持更多的市场主体和就业渠道。

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方法的广大工商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工商干部来说,转变观念虽不是一蹴而就,但也不能成为思想僵化的借口。必须把更新思想观念作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先导,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唯书唯上的教条中、主观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发展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履行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才有希望创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重庆工商。

三、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要突出服务“三农”工作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难理解就是把“三农”问题纳入了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课题,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为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重庆工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把“三农”问题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权益保农、政策惠农、市场助农等活动,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要从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农村市场监管存在很多“盲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在新时期情况下,农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出现了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局面。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深入开展“红盾护农”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在开展“红盾护农”的工作中,特别要突出农村食品市场和重点品种、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管;要把城市较大市场、超市和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监管地段,加强日常巡查;要把食品、饮料等高危行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抽查;要把春节、国庆等作为重点监管时段,作好专项检查;要注意偏远农村市场动向,适时做好监督管理,确保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加强法律知识宣传,组织农民和涉农企业、公用企业开展《合同法》宣传培训,为其提供合同法律咨询服务,以增强农民合同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一会两站”功能,由工商所人员与消费维权联络员不定期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广大农民朋友举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线索;按照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维护农民的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当前情况下,服务好“三农”,高质量完成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时期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须拓宽农村市场的工作领域,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保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系人民群众,踏踏实实走进“三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努力促使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工作取得成功,赢取“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重庆工商。

四、创新服务是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必要方法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正是时代的需要,是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的具体实践,是创一流业绩、构建和谐工商和谐社会的必要方法。

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重庆新阶段的重大使命,作为主管市场经济秩序的工商部门就要创新服务,使服务发展的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要不断探索“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不断创新推进“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永续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正确处理服务经济发展与市场监管的关系,创新服务。

1.提高服务水平。自觉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在实行政务公开、提供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登记、商标注册等方面的咨询和查询服务。

2.讲究工作艺术,提高应变能力。工商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由于服务对象文化层次和素质参差不齐,对服务的要求就不同,加上对政策缺乏全面理解,为此应实行“急、快、准、优”的工作准则,讲究服务方式,多为服务对象考虑,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原则约束人。

3.拓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期,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公司,在农民自愿、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将土地作为出资,使个别农民在资金欠缺的情况下有机会参与到市场经济建设主体中,进而拓宽市场主体领域,实现城乡一体化。

4.拓展服务力度。根据企业在登记环节的需求,通过事前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重点服务、跟踪服务等手段,建立链式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帮助。在招商引资企业中,推出“绿色通道”服务举措,建立行政审批大厅,各部门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一个项目多个环节审批的复杂程序,全面实施“一审一核”制度,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5.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修订业务操作规范,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明确职责范围,杜绝工作相互推诿的现象,提高工作质量。

6.通过相关信息,引导企业及时调整方向和产品结构,引导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切实为经营者、消费者和广大群众服务。

服务经济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科学发展为己任,尽职尽责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尽心尽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只有在创新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重庆工商,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五、创新监督管理模式是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重要途径

创新监管模式,按照现代化大市场的要求,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监管方式方法,是提高监管效率的重要途径。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应从以下七点做起:

一是必须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动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和监管执法方式的创新,充分尊重广大基层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善于从广大干部职工中采纳宝贵经验,推进工商事业向前发展。

二是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是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为重点,不断拓展市场监管新领域;

四是综合发挥工商职能,主动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村市场监管领域;

五是利用信息平台,充分了解企业登记和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等基本情况,综合分析、评估和预测,为监督执法提供参考;

六是完善划片区域监管的岗位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措施,努力实现监管到位;

七是建立“以人为本、消费者、经营者至上”的监管思路,自觉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执法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监管执法与促进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公仆与主人错位,管理与服务错位,权力与责任错位的传统观念和监管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管理念,营造与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的监管氛围。

在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工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赋予了更大责任。为此在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时期,各种深层次体制矛盾亟待纵深突破。“跳出重庆看重庆、跳出工商看工商”,按照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重庆工商的要求,参考东部沿海同行业,创新监管模式才是与时俱进的唯一选择。

六、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是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终极目标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大政方针的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经济良好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社会,主管市场的工商行政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不断创新执法理念、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围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打好“直辖牌、库区牌”,构建“一圈两翼”经济中心,建设好“西部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宏伟目标;切实增强“争先”的信心和决心,增强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敢于“争先”的队伍,全力以赴服务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营造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工商工作与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同步,实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重庆工商,实现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