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培训班讲话

时间:2022-08-22 05:52:00

文选培训班讲话

同志们: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教育工委今天举办《文选》专题培训班。培训班参加对象为公办本科高校副校级后备干部、党委组织部长、优秀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副处级以上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党政副职领导干部。省委教育工委希望通过此次专题培训,大力推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工作,切实提高高校领导干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驾驭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本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深邃、丰富、博大精深,要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非下苦功夫、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不可。好在我们中绝大多数同志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的经历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是全党的智慧结晶。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可结合自身的经历再次重温、再次研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大处讲,这对于现阶段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很有意义。从小处讲,对于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也是非常有意义。今天,我只是起个头,抛砖引玉。希望在培训班结束的时候,可以选择学得好的同志谈谈,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我们这个学习班办的更生动、更有效、更有价值。下面,我讲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文选》,是全省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文选》的出版,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想,指引我们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初步建设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个阶段是邓小平理论,使我们党走出了“”的困境,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使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国内外一系列经验和教训,面对扑朔迷离的世界和国内形势,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大家都很清楚——主要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发展中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正是在克服这许许多多的困难当中,党中央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日益深刻,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日益深刻,进一步发展了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文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在理论上的集中阐述。它的出版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作为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担负着重大政治责任的同志,我们应该关心这件事,重视这件事,认真组织学习好《文选》。

《文选》生动记录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应当说,这一成果得来不易。那十多年来中国经过了许多坎,其中一个坎出问题我们的国家就可能出大问题。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这些坎都迈过来了,这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很好的基础。

《文选》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学习好、运用好《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政治任务。《文选》出版后,省委教育工委立即对全省教育系统的学习培训工作作出了部署。各高校也迅速地行动了起来。为进一步深化《文选》学习培训工作,借此机会,我提四点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文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各高校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前一阶段初步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在十个“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即要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活的灵魂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想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思想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上下功夫,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思想上下功夫,同时,在教育界还应该在深刻领会《文选》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上下功夫。通过深入学习和专门培训,提高学习《文选》重要性的认识,系统地理解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需要我们下功夫的是其中的“人民性”。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之所以有这样的动力、有这样的魄力、有这样的远见,最深厚的原因在于小平同志对人民的那种深情,对这片土地的那片深情。根据人民的需要决定政治上的取舍,选择中国的发展道路,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就是想让我们祖国富强起来。《文选》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归结到一点,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后一句话,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我们从感情上,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履行这一点,我们就能认识什么是先进生产力,什么是先进文化。如果认识到“人民性”,带着一种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我们的工作就会有不竭的动力、不竭的源泉。有的人是为了钱而工作,那是奴隶;有的人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一定意义上讲那是浑浑噩噩;只有为了人民而工作,那才叫事业。我以为,所谓的先进思想,在世界上称得上先进思想的,就是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至少在它那个阶段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很多,我们都要一一地予以领会,关键是要领会其所思所想都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做起来才容易。相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很难做到实事求是。

二是要研读原著、把握精髓。《文选》收录了同志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200余篇重要著作,是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教材。总书记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学习《文选》,要把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花大力气研读原著,做到真学、常学、深学,勤于思考,善于运用,真正学通弄懂”。在学习《文选》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原著,在通读《文选》一、二、三卷全部著作的基础上,反复研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点篇目,全面准确地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

现在学习当中有一种风气不可取,就是舍本逐末,读了很多学习资料,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学,不愿或很少花时间去读原著。适当地读一些学习资料是需要的,但深入领会必须建立在读原著的基础上。一定意义上,我们都是《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的经历者,读原著对我们来讲不会有大问题。不像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著作,因为国情、历史背景差异比较大,如果没有辅导,有些内容的确难以理解。《文选》我们读起来应当都没问题。不要依赖于别人为我们思想、思考,我们应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思想,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顾总结那十多年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所经历的过程,对于我们学习有好处,对于工作更有好处。我们在组织学习《文选》中,特别强调别忘了读原著。不要找了很多资料,让人家代我们学习,跟在人家后面学习,那不是好的学习方法。与其让人家代我们学,不如我们自己学。如果我们确实没有时间,没法一至三卷都读,我们可以选读原著中与我们工作、事业密切联系的篇目。我们一下子读不了,可以逐步去读,利用业余时间,今天读几篇,明天读几篇,总之要读原著,不要埋在很多的学习资料当中不能自拔。

三是要突出重点、学用结合。同志反复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习不是目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工作、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前进。所以,学习一定要结合实际,要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可以思考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在工作、学习中,最怕的是没有问题。脑子空空,没有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是很难进步的。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才能不断地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地解决了问题,才能进步。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讲,应当满脑子问题,带着问题去研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而言,我们学习《文选》,就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密切联系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等实际。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重点学习教育思想,用教育思想指导高等教育工作实践,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收获、工作中不断有新创造、教育事业上不断有新进步。

四是要领导带头、引领示范。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高校领导班子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在高校发展中起着引领、示范作用。高校中层干部,承担着具体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的职责,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兼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双重身份。目前我省高校又普遍实行了校院二级管理,中层干部的权限增大了,职责也加重了,同时作用也更为关键了。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个层面的干部,要从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着眼,带头学习《文选》,力求学得好一点、学得深一点、学得精一点、学得活一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高等教育上新台阶。

在座的同志都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我们要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就是走在前列、带领大家前进的人。不单以自己的“说”,不单以自己的决定来带领大家,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行动带领大家。言行不一,不会是一个好的领导;光言不行,也不会是一个好的领导。我们现在号召大家学习《文选》,我们领导首先要加强学习。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我们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总理有句话讲得非常好,“要真学、真想、真做人”。我们在学《文选》中,也要求一个“真”字,做一个真学习、真思考、真讲话的人,做一个“真人”。

二、深入学习教育思想

《文选》中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深刻阐明了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全面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文选》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集中论述有十多篇,其中主要有六篇,分别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1995年5月26日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文章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一主题,从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速科技进步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同志特别强调创新。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把创新提到这样的高度,还从未有过。

——《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这是1998年5月4日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志指出,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同志强调,全国的青年和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同志在这里更多地谈到了对青年学生人格的培养,信仰的塑造。多年来,我们对知识非常强调,这是很重要的。近些年,我们对能力的强调也多起来,这是需要补的课,不能光有知识没有能力。同时,光有知识、光有能力还不是一个完全的人,还需要有健康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知识、能力、品格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这是1998年6月1日同志会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的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同志强调,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他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要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要把人才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大力培养任用年轻人,这应该成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这是1999年6月15日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同志指出,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当今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同志把教育的地位十分深刻地阐述为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这对深化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地位的认识很有帮助,对强化我们发展教育的责任很有利。

——《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2000年2月1日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即著名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针对**金华、温州和河南安阳发生的几起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同志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这是2002年9月8日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问题尤其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研究工作时,当然要就事论事地处理一些问题,但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推进创新,千万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应该研究体制问题。在座的同志都分管某一方面工作,要把分管工作做好,必须多研究体制。凡是共性的问题,凡是重复发生的问题,就应该从深层次上做一些考虑。所以,同志提出,教育创新,关键是教育体制创新。我想,教育发展到现阶段,要继续发展、继续提升,关键之一就是要解决教育体制问题。

我刚才举的六篇文章,只是节选其中的一部分,其实文章内容还要丰富。如果大家这两天有时间,我希望有关教育的文章,大家一定要一篇一篇读透、读深,深刻理解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同志第一次界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同志第一次界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就是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提出“要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现在谈素质教育,同志在这里的话再清楚不过的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素质教育。

第二,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1998年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此,他要求将教育纳入战略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把教育作为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最根本的事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三,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同志高度重视创新,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同志强调,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使教育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教育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在坚持邓小平“改革动力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动力论”。

第四,倡导全民教育和终生教育。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要求,即“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他指出,“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重大发展和重要贡献。

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也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十五”以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全省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科教兴省目标,切实加强教育创新,努力保持“走在前列”,全省教育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一是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二是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这两大历史性跨越,非常了不起,我们实现了教育的快速、协调发展。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发展既快又好还稳。

1、发展比较快

**一直来高等学校数量少、规模小,高等教育资源十分匮乏。1998年,全省高等学校只有32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只有12.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8.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考录取率只有35%,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

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提出以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打破高等教育“瓶颈”制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省开始在杭州、宁波、温州兴建了六大高教园区,总占地3.95万亩,校舍建筑面积1138万平方米,安排36所学校(校区),在校生33.5万人,计划总投资219亿元。目前全省六大园区投入使用的学校已达37所,超过原来的36所,累计竣工面积95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46亿元,在校生达到32万人,投资超过了原来的计划总额。现在全省有普通高校77所(其中筹建8所),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近72万人,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大学”的需求。

2、发展比较好

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我省紧抓高等教育质量,从2000年开始连续六年实施了“高等教育质量年”活动。从2005年开始,为打造一批高校优势学科,我省决定每年安排1亿元建设20个“重中之重学科”,每年投入330万元建设11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年多来,“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提高相关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方面成效明显,在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期间,拥有“重中之重学科”的**理工大学和温州医学院以较好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也使高校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年多来全省20个“重中之重学科”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争取到纵向科研经费近1亿元,其中部级项目近100项。目前全省高校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4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8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9个。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和科技支持,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3、发展比较稳

这些年来,特别是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核心。我们不断加强民办高校、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不断加大在大学生、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断壮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目前全省32所本专科院校学生党员达7.1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6.1%;其中研究生党员比例51.4%,本科生党员比例15.8%,专科生党员比例8.5%,为我们党提供了新鲜血液。我们还开展了“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省已有42所高校获得了“平安校园”称号,85%以上高校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中,保持了高校校园的稳定。不久前,中央督查组对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督查,认为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具体体现在“四个率先”上:一是率先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二是率先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标准,三是率先制定平安校园建设标准,四是率先制定网络管理办法。

当然,这些年我省高等教育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一些高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学科专业趋同,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办学行为不够规范,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还有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办学规模的增长,高校债务负担普遍较重,支出结构不够合理等。一定意义上来讲,前些年发展比较快,有些问题在快速发展中还没有充分暴露。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有些问题开始显现,有些我们原来没有注意的问题也突出起来。我们现在已进入了一个正像中央讲的“机遇前所未有,矛盾也前所未有”的时期。

当然,这些矛盾和问题,总体上讲,是前进中的矛盾、发展中的问题。同志深刻地指出: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今年下半年,省政府出台了《**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根据省政府的意见,目前我们教育厅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和部署,这一规划现在还在征求意见中。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

——5年内,全省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明显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5%;高等教育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85万人,这个我们是按**省的人口来计算。高考录取率稳定在70%左右,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比达到1:1,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达到1:10。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健全、运转高效,政府依法治教、学校依法办学,政府办学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15年内,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人才培养能力、知识贡献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建成苦干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全面建成布局结构合理、体制富有活力、总量相对充足、内涵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以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同志在学习《文选》报告会上指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收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学习《文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理念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以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切实增强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对教育发展的强调前所未有,这说明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是今年5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高等教育工作汇报,会议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会议提出,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要看到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这个政策转变有助于我们提升教育内涵。二是今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题,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学习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在这个会议上胡总书记有两句话值得我们反复领会和深刻认识。第一是提出了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是提出要“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两句话对我们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三是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全会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唯一出现的一个数字,就是明确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这次全会对我们教育系统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整个决定没有其它数据,只有这个数据“4%”。有同志可能会说,4%也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但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已经走入大众化的今天,中央重申这个“4%”,充分反应了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中央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发展教育的决心。温总理也讲一定要努力实现这个4%,这对我们当然是极大的鼓舞。但我想,光停留在鼓舞上认识这个4%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上升到责任层面上。中央把教育放到如此高的地位,用这样大的决心强调发展教育,对我们教育人来讲,不仅仅是激励,更多的是责任。在贯彻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教育起着基础的作用、先导的作用、全局的作用,我们教育人的责任重大。我们工作做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教育,影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四是总理在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等教育“要巩固扩招成果,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文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完善布局,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2、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一定要强化资源集中配置,树立集约、节约使用教育资源意识。经济要讲节约、讲集中,我们教育也要讲资源集中配置,要树立节约使用教育资源的观念。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必须集约、节约使用。要科学设置和调整全省高校布局。“十一五”期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规划设置普通高校控制在88所以内,其中教学研究型大学15所、教学型本科院校22所、高职(高专)院校51所,另设独立学院23所。要加强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城市高等教育中心建设,其他设区市形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等学校设置格局。

要明确定位、优化结构,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培养之路。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类别的学校,在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方面,都能找到自己的着力点,都应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和舞台。这里有一个观念,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就是我们常说学生不要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发展高等教育恐怕也不能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现在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似乎就是专科升本科,学院升大学,教学型升教学研究型,似乎每个大学的进步都按这个来衡量。我认为,这个衡量至少可以说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大学的衡量标准应该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一定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大学都沿着这个阶梯去走,肯定是走不通的。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比例:“1:20:40”,研究型大学为1,本科教学型为20,职业教育为40。当然这个比例是不是很科学,还有待研究,但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肯定是多层次的需要、多类别的需要。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很需要创新型大学、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要以研究型大学作为重要的引领。但大学都往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肯定不行,资源将会严重浪费,因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研究型大学。社会的需求是多种类的,我们大学应该服务于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我们既需要办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也需要办一些高水平的教学型大学,我们更需要办一些高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一个领域都需要高水平。我们各类高等院校都应该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在自己这个类别当中往国内一流甚至往世界一流方向发展。教学型大学可以办成一流大学,职业院校也可办成一流大学。只有错位发展、差异发展,我们各个大学才能找到双赢、共赢,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这个观念一定要树立,不能再走传统那种路子,一级一级往上升,都往一条路走。我们大学要强化特色,在特色当中培育优势,在优势当中形成竞争,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特色培育优势,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省将继续支持**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挺进;大力支持**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国家“211工程”要求进行建设,并争取若干所高校跻身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把加强高职院校建设、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率先实现“高教强省”战略的重要突破点,重点支持若干所高等职业学校进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各类高校都应该努力培育和强化特色,在培育特色中形成优势、提升竞争力,向一流目标迈进。

3、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同志强调,“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高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心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学生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环境。高校的第一位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不以此为第一任务,就不是高校。当然高校也要搞科研,高校搞科研具有双重任务:一重是直接为发展服务,另一重任务是为教学服务。如果高校的科研不为教学服务,就显不出高校的特点,也没有起到高校科研的重要作用。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

二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走上讲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建立“教学名师奖”、“教学成果奖”等激励制度,大力表彰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把教学成果、教改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我们在政策设计的时候要把这件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加以强调。老师应具有母亲般的情怀。天下的母亲都爱孩子,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过自己。在老师中就是要培育这样的情怀,如果老师都像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够上一个平台。对老师工作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培养了多少创造成果的人。在评职称中要大力强化教学。

三是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加强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打造一批精品教材,推进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教学信息化工程,建设好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四是加快培养紧缺人才。紧密结合我省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建立健全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加快紧缺人才培养速度。

4.推进学科科研工作,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强化教学不是要削弱科研,恰恰相反,要加强教学就必须推进科研。开展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一大任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断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志强调,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成果支撑,高水平人才队伍需要高层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来集聚。高校要不断加强学科科研工作,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一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省级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程,争取到“十一五”期末,有4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严格过程管理,加强学科建设的绩效考评,强化优胜劣汰、滚动建设机制。

二是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树立和落实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统筹规划,建立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引导教师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学水平,并善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融入课堂教学。优化高校学术环境,切实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自律建设。

三是提高高校服务社会能力。11月27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在杭州召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提出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全省高校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优势,争取在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大的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校重点建设50个科技创

5.加强学校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量的扩张阶段,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设、硬件建设。现在大多数学校这方面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软件建设上。软件建设可能在短期内不一定像建高楼那么容易见成效,但它确实是一所高校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保证学校永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有一个比喻很好:一年的企业靠销售,长一点的企业靠产品,再长一点的企业靠技术研发,真正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同样,我们的学校要根深叶茂,永远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就必须培育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在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有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一定意义上讲,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有“牺牲的精神”的,要多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实事。而这些事靠一下子“轰”不起来,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断努力才能见成效的事。没有牺牲精神的人、没有一种事业感的人,侈谈科学发展观,侈谈正确政绩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一点一滴抓起。

一是加强校风建设。每所学校都有校训,校训体现了办学者的追求。现在,每一所学校有校风校训,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校风校训能不能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能不能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挂在墙上,那还不叫校风校训,表现在自觉行动上那才叫校风校训。校训如能转化为每一位领导、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的自觉行动,学校就会生机盎然。高校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校系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师政治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在高校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精神,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高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区。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同志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同志所讲的教师,我以为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也包括学校的领导。一个学校领导者可以改变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可以改变一群学生。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优秀的书记、校长能够带出一支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一支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能够帮助无数个学生健康地成长。高校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要以服务教师教学、促进学生成才作为最大的政绩,树立稳定就是政绩、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政绩的思想,努力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学校管理上,切实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些专业型的教授、学科带头人走上领导岗位后,一定要正确处理好领导岗位和自身专业的关系。如果二者有矛盾,首先必须服从领导者的责任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按照公平、效率、竞争、开放的要求,不断完善创新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办学秩序、招生秩序、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校园安全稳定等制度,推进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6.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同志说过:“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真研读《文选》,我们看到,同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是贯穿在这部宏篇巨著之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理论武器。学习《文选》,我们就应该重点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继续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努力使领导班子成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强领导核心。以和谐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制订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为高校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根据“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要求,进一步理顺高校院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高校二级学院(系)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充实党务工作力量等措施,提高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