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从分类到整合”

时间:2022-07-10 05:48:00

党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从分类到整合”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体。”联系工作实际,我们深深感到,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

一、我们的认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抓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增强党的组织优势,是适应经济社会生活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需要

1、从适应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阶层多面化、思想形态复杂化等新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辐射带动效应,使得基层党组织原有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农村党员在地域、从业、流动等方面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多样化、分散化、个性化;在城市社区,企业改革的深化推进、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就业分配方式的变化等,带来了社区党员队伍综合构成、思想状况、教育管理上的新变化,企业退休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流进流出党员等不同党员群体,显现出不同的思想变化和利益诉求;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着“隐型”党员多、党员流动性大、素质层次不一、党员意识和作用发挥不一,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知不一等新情况、新问题。这一系列的新变化,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转变整合组织资源的思路,调整改革基层组织设置,对不同群体的党员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和监督服务,努力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

2、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和体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和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入手,既要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又要关心爱护帮助党员,注重党员个性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把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与为党员服务、保障党员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强化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活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动力。新形势下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这种现实需要,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改革基层党组织的架构,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情况,分类设置不同的基层党组织,从有效发挥和整合党员个体优势的角度,来增强组织体内的同向力量,从而增大组织合力,提升组织功能,增强组织优势。实际上,党组织分类设置和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是一种互为因果、良性互动的关系,两者共同作用的方向,就是实现党员个体优势和组织整体优势之间的和谐共进。

3、从落实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看,实行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分类指导,既有统一要求,又鼓励从各自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形式灵活多样,是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鲜明特点之一。如何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系列成果,包括分类学习教育、分类分析评议、分类整改提高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研究分析社会转型期党组织调整设置、党员队伍分类教育管理和监督服务等问题,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广大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并通过制度机制建设,把集中性教育的成果,转化为经常性工作的成效,应该是我们组织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

二、我们的实践:适应形势需要,依据党章要求,积极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抓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努力整合党的组织资源、提升组织功能、增强组织优势

近年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顺应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需要,着重从调整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抓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方面,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增强党的组织优势

??在农村,分类别设置党组织。我们以村规模调整为契机,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分类设置,在村党委(总支)以下分4种类型设立党支部。一是以60岁以上的老年党员为主,成立老年支部。二是按从业类型划分,成立行业支部。如,从事农业生产的党员组成农业党支部,在本地务工经商的党员组成工商业党支部,并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等专业党小组。三是长期外出党员、不定居外来党员组建流动人员支部。四是以“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形式,探索在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以及比较稳定的产业链上设置党支部。这样调整,突破了以往行政村、自然村和村民小组等区域限制,较好地应对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不仅有利于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消除党建工作在产业协会等农村新经济组织的空白点,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而且,近年来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功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在社区,立体化设置党组织。目前,社区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居民群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必要及时调整社区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纵向上,我们在社区建立党委,楼道建立党支部,单元建立党小组。横向上,按照社区党员从业情况、特长兴趣等,在楼道党支部以外,单独设立个私党支部、创业党支部、特色党支部(党小组)。组织设置网格化、组织规模适度化,一方面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接受教育管理和监督服务,另一方面使党组织更加贴近党员和群众,更好地服务党员和群众。

??在新经济领域,多形式设置党组织。针对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庞大、规模不一、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组建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一是楼宇组建,本着“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以写字楼、办公楼为单位建立楼宇党组织。二是区域统建,在非公有制企业集聚的工业园、科技园、商务圈内,建立区域党组织。三是行业组建,按照“行业相近、易于沟通,便于活动”等原则,组建专业市场、餐饮业等行业性党组织。四是村(社)企合建,对与村(社)有资产关系的企业,采用村(社)合建的方式组建党组织。多形式设置党组织,克服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内部资源缺乏的问题,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在城区和街道,探索设立党的社会工委。我们在下城区试点建立区和街道两级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区委派出机构,具体指导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工委书记由区委组织部长兼任,并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街道的社会工作党委书记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兼职工作人员2名。区和街道两级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组建党的社会工委,主要是适应社会转型对提升党组织功能的需求,整合一个区域内组织、经济、劳动、群团、行业协会和街道社区等各方资源,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组织的调控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适应党员队伍结构形态的变化,加强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和监督服务,切实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城市社区和农村无职党员群体,我们主要采取设岗定责的办法:一是科学设岗,根据个人专长,结合服务需求,合理设定岗位,如在社区设立绿化养护、民事调解、青少年教育、医疗服务岗,在农村设立农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调解、村务监督岗等,让无职党员都能找到相适应的岗位。二是自愿认岗,党组织公开岗位设置,由党员根据自身能力、素质、兴趣,认领岗位,并向群众公布。三是引导履岗,党组织按岗位设置和认领情况,开展“菜单式、小班化”的培训,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四是考核评岗,每个领岗的党员,都填写履行岗位职责记录表,党组织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设岗定责工作,让无职党员这个最大的党员群体“无职有岗,无位有为”,找到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发挥模范作用的舞台。

??针对企业退休职工党员群体,我市先后有26万企业退休职工转入社会化管理。这部分党员年龄较大、学历不高、有些生活相对困难,但不少人在企业里担任过一定职务,在退休职工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为此,我们加强形势教育,让他们老有所学,思想常新;经常组织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生活充实;灵活设置岗位,让他们老有所为,体现价值;整合服务资源,让他们老有所养,得到关爱。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编发学习资料,增加编制经费,提高经济补贴,配备服务专用车辆,开展走访帮扶。同时,组织“喜看杭城新变化”、“我为社区添光彩”和社区“六必访”等活动,引导他们发挥余热,为和谐杭州作出新贡献。

??针对流动党员群体,我们主要通过实施“安家工程”,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一是调研先行摸“家”底。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积极寻找流动党员。二是因地制宜建“家”园。推广楼宇组建法、市场组建法、集中代管法、委托管理法、持证管理法等10种方法,努力扩大对流动党员群体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创新服务体现“家”亲。通过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设定“活动日”、开通网上组织生活、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等举措,既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又改进和优化服务,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关爱的温暖。四是严格管理规范“家”规。对流出党员,全市建立“家访、走访、信访、查访、随访”的“五访”制度,掌握流出党员思想动态,逐步形成市、区、街和基层党支部四级联抓,流入地和流出地共管的工作体制。同时,实施“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使他们增强党员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困难党员群体,我们实施关爱工程,建立5项机制,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生产上扶技、项目上扶资。一是动态管理机制,开展经常性调查分析和归类建档工作,形成市、区(部门)、街道、社区四级联抓共管网络,及时掌握生活困难党员情况。二是“春风常驻”机制,以全市“春风行动”为主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常年关怀,做到“出现一个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帮扶一个解决一个,解决一个巩固一个”。三是培训提高机制,建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定期免费集中培训制度,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四是就业帮扶机制,举办“下岗失业人员招聘”专场,开设再就业服务专窗和专线电话,为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再就业构建平台;五是救助保障机制,推行“社区党员片长负责制”,为生活困难党员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结对救助服务。建立党员互助基金,用于生活困难党员的救助和慰问。我们还在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中开展“带头再创业、带领再就业”活动,把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和帮扶困难群众结合起来,在解决党员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推进整个社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群体,一是以“党员民主听证会”为抓手,通过定期召开“党员民主听证会”,由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建设、员工福利待遇、劳资关系等问题,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向决策层提出建议,架设党员与群众、党组织与决策层沟通渠道,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决策科学化,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双赢。二是以创建“先锋岗”为抓手,创建“先锋岗”、“示范岗”、“责任区”,开展以“立足岗位、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办实事”活动,促使党员作用发挥经常化、自觉化。三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保障制度》、《党建工作指导(联络)员制度》等,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针对基层党务干部群体,我们通过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中实施“领头雁”工程,增强党务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带动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出“三个60%”的目标(大专以上文化的占60%、45周岁左右的占60%、能够带头奉献带领奉献的占60%),对村党组织书记提出“三个80%”的目标(高中以上文化的占80%、45周岁左右的占80%、具有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本领的占80%)。目前,通过考察后备一批、公开招聘一批、下派充实一批、结对帮带一批、教育培养一批等做法,“三个60%”和“三个80%”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务干部,我们建立培训基地,实施“356”工程,用3年时间,对500家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书记和董事长、总经理进行培训。基层党务干部的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增强党的组织优势就有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我们的思考:科学分类是为了有效整合,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因而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统”与“分”、抓覆盖与强功能、综合配套与整体推进、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关系

1、增强党的组织优势,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多年来实行的按照农村基层、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范畴,来划分基层组织类别、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是积极有效的。但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需要我们根据形势的要求不断延伸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以就业方式、流动方位、个性特长、年龄状况等为参照系的分类管理模式。在探索分类设置、分类管理时,既要继承传统的组织设置和教育管理的有效做法,更要顺时应变、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党建工作规律、受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欢迎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增强党的组织优势,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调整基层组织设置,既要在“分”中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群体党员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体现党员的个体性、民主性和自主性,更要在“统”中增强党组织的权威,体现组织体的稳定性、统一性和集中性,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科学把握党组织分类设置的数量和规模,使党员教育管理的层级,与教育管理的实效相匹配,实现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增强组织管理权威、降低组织管理成本的目标。

3、增强党的组织优势,要处理好抓覆盖与强功能的关系。调整基层组织设置,是为了填补新领域、新行业、新群体中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空白点,实现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组织活动、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目标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克服重建轻管的现象,不能“建好就算做好”、“分好就算管好”;不仅要注重组织分类设置的量的覆盖,更要注重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质的到位,从而不断增强组织的作用力,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服务、协调等方面的功能。

4、增强党的组织优势,要处理好综合配套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一方面要在组织体内部进行改革调整,比如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活动内容和载体的创新,组织运行制度和机制的建立等,从而增强组织体自身运转的内动力。另一方面,这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许多相关领域,包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等,需要我们运用全局的、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进一步拓宽领域,加强整合,抓好配套,实现整体推进。

5、增强党的组织优势,要处理好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关系。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不断增强组织优势,一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开放性建设,从社会资源中汲取滋养组织资源的养分,依靠社会力量来提高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组织的政治凝聚力、组织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发挥组织资源对社会资源的激活、配置、优化作用,形成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也正是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从分类到整合的出发点所在、落脚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