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调查研究工作办法

时间:2022-06-01 03:05:00

共青团调查研究工作办法

调查研究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的一门科学,是保证实现正确决策、有效实施决策和不断完善决策的一门软科学。调查研究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和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尤其重要。首先,团的事业的发展过程也是我们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长期实践积累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基层好的工作经验,需要我们通过调研去发掘、整理、提炼、推广;其次,面对深刻而迅速的社会变革,团的工作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和抓住问题的关键,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研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第三,共青团要适应青年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青年服务,就必须有超前意识,通过调研,把握青年的发展趋势,作前瞻性的思考,大胆创新创造,科学规划未来。

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我们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在调研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四项原则、运用四种方法、把握四个问题。

切实遵循四项调研原则

调研可分为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调查是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收集材料,其任务是搞清“是什么”,是整个调研过程的重要环节。要做好调查阶段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工作,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靠翻阅资料、电话访谈是写不出好的调研文章,得不出有说服力的调研结果的。搞调查研究就是要下定决心走下去,踏踏实实地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青年群众中去,亲眼去见,亲耳去听,亲口去问,把握问题的脉搏,切中问题的要害。

二是摆正心态。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了解基层动态,分析研究基层情况,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的过程。因此,在下基层调研之前,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要高高在上,使基层同志产生距离感,也不能先入为主想当然,未了解情况先发表意见。要眼睛向下,谦虚坦诚地与基层同志和被调查对象交朋友,多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

三是勤思善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研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是否做好充足准备密切相关。因此,在着手开展调研之前,首先必须开动脑筋,选择科学的调研方法,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果。在调研材料的处理上,更要多动脑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忌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在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上尤其要开动脑子,力求调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使调研工作取得最佳的结果。

四是实事求是。搞调查并不难,但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真实情况,却并非易事。要从真实的情况出发,如实反映出好的方面,又要毫不隐晦地揭示存在的问题。要解放思想,敢于触及团工作的敏感点、矛盾点,把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尽可能详细地调查出来,把现实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充分地揭示出来。要敢于在调研成果中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与我们原先所掌握的情况之间存在较大背离的问题,不要文过饰非。

灵活运用四种调研方法

在调研具体实施阶段,可以借鉴中医“望”、“闻”、“问”、“切”四大疗法。

一是“望”。就是沉入到最底层,深入到青年中,亲自到第一线,去看一看基层团组织工作实际做得怎样,在现场蹲点中解剖典型,发现问题。看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让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判断。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必要时可查看工作记录,调阅原始资料,既看调研对象主动安排的地方,也要看调研对象没有安排的地方,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虚假现象所迷惑,真正做到身入心入、心知肚明。

二是“闻”。听的对象既要有专职团干部,也要有基层团干部,更要有基层青年群众。既要听经验介绍,还要听问题反映。一般情况下,专职团干部善于从宏观层面去认识和把握问题,但往往不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层团干部和基层青年能够真实反映工作现实,分析问题也不乏真知灼见,但往往带有一种情绪化、个人化的东西。对调研对象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我们要客观分析,合理吸纳,不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张。

三是“问”。调研对象往往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往往不能提供完整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循循善诱,把问题引导到自己想要深入了解的问题上来,把问题弄明白。问的时候,要一语中的,抓住要害,同时要注意语气和缓,让对方能够接受。问的同时,不要放过细枝末节,要善于从对方谈话的内容中发现问题,反复追问,刨根究底,力求把握事物全貌。

四是“切”。就是在调研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与调研对象一起讨论,对掌握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把脉,探索分析事物的深层次原因,与调研对象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他们感觉到你不仅是来了解情况的,更是来解决问题的,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从而给你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你收集到到更多的素材。

切实把握四个调研问题

俗话说的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作为调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项程序——撰写调研报告显得尤为重要。调研报告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调研工作的成败。因此,在撰写调研报告阶段要切实把握好四个问题。

一是报告立意要新。调研报告立意上要有创新意识,既要深度挖掘,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框架结构,更要反映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党政部门都有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形成的调研材料很丰富。如果共青团形成的调研报告不具有新意,就很难引人关注。因此,共青团调研报告要做到选题新、立意新、角度新、内容新,以新体现价值,以新引人注目。这就要从党政领导的急需中选题,要从事关广大团员青年的需求中选题。调研报告的选题有了新意,其价值自然就会显而易见。

二是报告内容要实。一份高质量、有价值、能帮助解决问题的调研报告,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因此,撰写报告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要坚持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规律;要坚持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统一,多提上能进入决策、下能操作落实的建议,真正写出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让调研报告真正具有参考价值,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服务。

三是报告架构要活。调研报告作为一种公文,有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但也要讲究形式优美、文字流畅、有一定的可读性。好的调研报告,总是语言生动,说理透切,见解深刻,让人过目不忘。从报告的框架结构看,要充分掌握传统三段论式的结构,但也要灵活运用,不拘一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强报告的吸引力;从报告的语言文字看,可引用少量的名言警句、乡土俚语,力求报告生动鲜活,可读性强,但要注意不能损害调研报告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四是报告要反复打磨。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同志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报告初稿出来后,如果时间充裕,可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必然会发现很多问题。同时要多与同行进行反复讨论,精雕细琢,力求字字珠玑。经过多次修改后,最后报送领导审定。调研报告只有反复修改,才能达到问题抓的准、对策提的透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