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发展改革经验交流

时间:2022-01-31 05:05:00

电台发展改革经验交流

怎样做强做大地方广播产业,拓展广播发展空间,就必须对当前广播的运行规律和未来广播的发展态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探析。

一、广播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

广播电台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放在首位,强化喉舌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本要求,服从并服务于市的工作大局,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市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1、抓改革这个根本。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广播一度门庭冷落,陷入低谷。为冲出低谷,直面挑战,电台踏上了艰难的改革之旅。电台创办初期,只有一套节目、三段式播出,全天播音8小时40分,中波一千瓦发射。1999年,台领导通过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考察,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等不靠不要,锐意改革,大胆举债,兴办系列台。“忽如一夜春风来”,新闻台、文艺台、交通台三个系列台同时开播。积极引进新技术,开通调频立体声节目,广播覆盖面扩大了十几倍,拓展了广播生存空间,当年电台创收首次突破100万元大关。随后,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即干部实行聘任制、能上能下,职工实行聘用制、能进能出,分配采取绩效挂钩、能高能低,大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同时在宣传上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主要是对广播单通道“我播你听”的传统模式进行了创新,即以直播节目为主的双向互动式,这一形式的突破,使广播增强生机与活力。有人说,思路一变天地宽,电台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思路开阔,看得准,改革早,改革且不断深入,才有目前良好的局面。

2、抓宣传这根主线。广播电台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是她的重要职责,同时具有传递信息、休闲娱乐、服务大众等功能。电台为使节目常办常新,适应听众的需求,多次对自办节目进行改版,大部分节目由录播改为直播。目前三个系列台全天播出达51小时,自办节目38个之多,先后培育出《荆广早新闻》、《象山夜话》、《与你同行》等优秀名牌节目。新闻节目是电台的重中之重。20年来,播出新闻稿件达20多万条(部),先后在中央台、省台发稿5000多条,其中2003年就在省台发稿1350条,中央台发稿60条,连续三年居全省同级台第一。消息《两任书记一穷亲》、《六分钱政策的变通》分别获得2002年度和2003年度湖北新闻一等奖,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3、抓创新这一源泉。广播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广播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运用先进广播技术,是实现广播腾飞的基础,及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广播的传播质量和收听率,增强广播的市场竞争力和劳动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台过去采用的模拟录制设备,盒式开盘磁带,音质较差、收听效果不好。1999年采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建立音频工作站,实现了高效、经济、优质、快捷的完美统一,全面提升了节目播出质量。2000年交通文艺台办得正兴旺之时,每年向的士司机收取的费用被取缔,仿佛如放飞的风筝断了线一样,交通台面临着生存危机,当时交通台在市场上仍占有不小的份额,也拥有固定的听众群,停办是行不通的,办下去也无力支撑。于是采取交通、文艺台合并的方式,在上级的支持下,与市交警支队联办节目,收取一定的费用,使矛盾和困难迎刃而解。2004年4月,电台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开通了健康音乐频率。三套节目实现了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听众群稳中有升。

4、抓创收这一保证。广播电台虽然是主流媒体,但随着电视、网络的迅猛崛起,报纸集团式的扩张,广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如此,广播电台仍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抓创收,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电台的创收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增长,为电台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5、抓队伍这个关键。同志曾经指出:新闻队伍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电台正是按照同志的要求,教育、培育、锻炼自己的队伍。实践证明,电台是一只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电台在处于低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广大干部职工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以守土有责的大局意识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团结、敬业、奉献、创新”八字精神正是电台人真实的写照。电台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默默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年轻一代广播人正意气奋发,将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二、广播空间仍需要进一步拓展

广播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广播的发展空间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有人说改革的思路有多宽,广播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我认为我们的广播电台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要再大一些,进一步拓展广播的拓展空间。

充分认识广播的特点与优势,是拓展广播空间的基础。广播信号采用无线发射,中波、短波、调频、调幅等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覆盖广阔。纵观国内外广播现状,发达国家广播最发达,发达地区的广播最发达,广播受众群体正由农村向城市大幅度转移,由低文化层向高文化层转移。时代在变化,广播在变革,重新认识广播,重新定位广播,科学分析广播的特点与优势,是广播事业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选准突破口的思想认识基础。

1、传播快捷。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传递信息快捷是得天独厚的。广播节目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设备和后期制作,无须文字录入、排版、印刷和发行。广播全天播出,可随时播报,还可频繁利用现场直播,使新闻传播的时空距离接近零。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政府往往是通过电台突发事件、战争和自然灾害紧急信息的。电台也作过有益的尝试,记者用电话现场报道口播消息。如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省台的帮助下,连线北京“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声音通过直播间传播出去,现在开办的许多直播节目可以说都是第一时空播报。

2、移动面广。广播具有宽广的移动接受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移动听众群体逐渐增大。特别是随着车辆进入家庭,开车人、坐车人的增多,加之外出旅游、外出散步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移动接受广播的习惯,移动带来的广播伴随性的优点,使其能够满足快节奏生活中人们一心二用的愿望,在有意无意的轻松状态下实现传播的目的。所以广播又被称为“贴身媒体”、“伴侣媒介”。而现代广播技术不断创新,特别是车载广播,卫星广播的出现,广播移动接收的独特优势将更好地发挥出来。电台交通文艺频率的逐步壮大和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

3、互动性强。广播的互动性是指听众的即时参与和主持人的即时回应,传受互动,相互沟通,最大程度地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广播记者在获取信息后可以即刻通过电话传回直播间瞬间播出;另一方面,听众在收听直播节目时,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话与主持人沟通,这一形式是其他媒体很难做到的。电台的大部分直播节目均具有这一特点,如大型谈话类节目《象山夜话》、娱乐节目《快乐正前方》、《音乐咖啡屋》、服务节目《市民热线》、《行风热线》,都是听众参与性很强的节目,无不融互动于其中。

4、成本低廉。世界广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带来的都是广播传输、制作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广播投入低,收听成本也低,这大大拓展了广播生存和发展空间,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重要优势。

5、广告价低。广播媒体的广告价位可以说比其他媒体价位都低,但利润率并不低。在美国,广播广告的利润率可达80%。北京电台参照同种测算法,广告利润率可达60%左右。当前,全国广播的热线广告爆满,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节目的互动效应;另一方面是广播广告的价位低廉,所以多数热线广告客户选择了电台。2003年底,我同电台班子成员到广东考察了几家广播电台,感受最大的是他们实力雄厚、技术装备先进、节目做得好。在广东,省电台年创收1亿多元,地市级电台年创收都在1000万至2000万元。这充分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播将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按照市场规律,拓展发展空间。

广播既然是一种产业,它就应该有市场,并按照一定的市场规律发展,违背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要受挫折。广播有没有市场,市场份额有多大,完全取决于受众,受众是市场的风向标、传感器。因此,可以说,扩大受众也就是扩大广播市场,也就拓展了广播的发展空间。

1、与通讯联姻。电台办有线广播,是通过电话线传输的,现在无线发射,广播仍然与电信密不可分,而且合作更为密切。目前,电台的三个频率三个直播室,每个直播室有热线电话2至3部,每天打进的电话不下百个。今年6月,三个频率先后开通了短信平台,参与的人数每天不少于300个。由于这种即时参与、即时回应的形式,比较好地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电台应继续通过电话吸引听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或倾诉情感、或咨询政策、或求助解困,并帮助部分听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办有形广播。广播是通过空中电波传送的一种声音信息,看不见摸不着。广播较之电视声像并茂,报纸随即阅读和永久保存有它的劣势。怎样扬长避短,开辟看得见的广播,就是我们着力探讨的课题。依托广场活动、文艺演出、大众论坛、户外直播等形式和互联网技术,着力开辟“看得见”的广播新空间。2003年中,广东电台八个频率按照各自的特点,在社会上举办不同规模户外活动100多场。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在广东省城乡看到和听到广东电台的身影和声音。电台2003年9月中旬,在市天鹅广场举办的大型“金话筒之夜”文艺演出,自编自演,演身边的人和事,将电台日常节目搬上舞台,将无形的节目变成有形的节目,将看不见的广播变成了看得见的广播。那次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电台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还举办了几届校园DJ大赛、司机歌手大赛、普通话大赛等活动,看得见的广播,可移动的广播,快捷的广播,兼容性强的广播,使广播的优势突显。

3、尝试网络同步播出。网络即人们青睐的第四媒体,全国各大媒体都在互联网上抢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互联网扩大自身的影响。2004年7月1日,交通文艺台正式开通网上广播,实现了调频与互联网同步播出。开播一周就有本市和外地的1000多名网友登录该网,收听关注交通文艺台的节目,应该说是拓展广播空间有识之举。网上广播是数字时代的产物,尽管网上广播只是对传统的空中广播的一大补充,但它对改变听众的收听习惯,摒弃空中广播时代人们形成的种种陈旧观念,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广播节目网上同步播出,新闻经济频率、健康音乐频率都可以这样做,还可拓展网上广播的其他服务功能,为广播做强做大打下基础。

4、实现台内制播数字化。信息时代,媒体间的竞争,主要是高新技术的竞争。而播、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办公管理的自动化,是广播媒体发展的方向,也是构筑广播发展高速公路的基础。目前,在广东、上海、山东等发达地区,广播电台内已经建成了全数字化、网络化的播控系统、新闻采编系统、节目制作播出音频工作站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在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办公室内,编播人员用桌面上的微机就可以迅速完成剪辑、录音、编单、发送、监听等一整套程序,置身一室便可监控全台,轻点鼠标即能实现播出。一台微机,即可实现办公自动化、音频工作站和因特网的“三网合一”。电台要以现有音频系统为基础,改建多个标准化数字化录制站播出站,将现有机房进行改造,搭建多网合一技术平台,实现电台制播和管理的数字化。

5、实现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按照产业化要求,广播传媒的传播和覆盖工作,就是广播产业的销售环节,要想提高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率,必须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点。由于受单一“宣传工具”思想和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广播人往往只重视“产”,不重视“销”。要加快覆盖步伐,扩大电台的有效覆盖,让党和国家的声音、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传入到千家万户,传遍荆楚腹地。同时,争取开通网上广播和有线付费专业广播等多种广播业务,在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上实现新的飞跃,为做强做大广播奠定基础。

发展广播事业,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广播自身生存的必然选择。我们即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使电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