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办法

时间:2022-04-04 04:53:00

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发[]5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发[]5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期末降低2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3%。“”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分别减少9%和8%,到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412吨减少到2200吨,化学需氧量由3260吨减少到3000吨。“”期末,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标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严格落实国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在出口配额的申报和分配中,严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关,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一律不向国家申报出口配额,不向国家要求提高出口退税率。严格执行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差别电价政策,对列为差别电价政策目录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企业,坚决落实差别电价政策。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供电公司负责)。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造纸、水泥、印染、电力、砖瓦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组织专项调查,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分行业、分产品、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重点落实小造纸、小水泥、小印染、小化工专项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到年底,全市关闭11家实心粘土砖生产厂,到年,全市45家粘土实心砖生产厂全部关闭。(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供电公司负责)。

(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制定全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市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的产业目录,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按照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负责)。

(六)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产业,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空气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壮大节能技术产业,大力研制和发展空气源、水源热泵多功能系列化产品,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建设,逐步替代工业燃煤蒸汽锅炉。积极推进燃料乙醇和沼气项目建设。到“”期末,燃料乙醇年产量达到10万吨;新建农村沼气池1.2万户,全市用户沼气池达到3万户,年产沼气量达到900万立方米。(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负责)。

(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制定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指导目录,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服务业示范试点,抓好一批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培育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积极扶持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大做强;全面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食宿餐饮等行业,基本形成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程度较高、功能较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到“”期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期末的29.8:31.6:38.6转变到24.3:35.8:39.9。认真组织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设备、环保节能与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为主攻方向,以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群为主线,以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企业、基地为主要环节,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效力明显提升。推进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志的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负责)。

三、加强重点工程建设

(八)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电机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10项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支持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建设。认真组织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负责)。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作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城镇污水专项治理工作,加快城镇污水管网的规划与建设。市污水处理厂在年底前完成管网全面配套,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设计处理能力的70%,到年底,完全达到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鼓励农村集镇兴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大力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局负责)。

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做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试点方案实施进度,研究提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验收标准,并组织开展验收。组织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化工、建材、造纸、印染行业循环经济规划研究和编制,分行业、分地区提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方案。(市发改局负责)。

(十一)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和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强重点企业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市水利局、市建设局、市发改局负责)。

(十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推进大宗工业废弃物、煤矸石与秸杆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加工处理布点试点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墙体材料,提高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和节能利废建材生产及应用比例。加快淘汰粘土类墙体材料,到年,城区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全市乡镇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中心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供销社负责)。

(十三)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局负责)。

(十四)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在推广自愿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对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总量负荷依然较高的企业,监督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地方标准或当污染排放总量超过核定限额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重点行业所有改、扩建项目均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对原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和标准,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达标活动。认真组织国家清洁生产备选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大对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在耕作制度、农业机械、牲畜集聚养殖、农村生产等方面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推进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节能。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农业节本增效模式,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合理、科学施用农药和肥料,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负责)。

五、加快技术开发的推广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电力、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推广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和污水处理无动力技术装置等成熟技术成果。加强节能、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市科技局、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负责)。

(十六)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各类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市发改局、市科技局负责)。

(十七)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制定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投资运营。污水处理厂必须政企分开,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运营。(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市建设局负责)。

六、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八)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国资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负责)。

(十九)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并完善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定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污染源监测工作原则上由环保部门负责。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各级环保部门共享共用,环保部门不再重复监测。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必须在2008年底前全部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由排污单位和地方财政负责,验收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日常运行和技术管理工作由环保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营。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必须与市环保部门联网,其中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必须直接传输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公报工作。(市统计局、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环保局负责)。

(二十)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对“能评”工作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上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评审批权限。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全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市发改局、市环保局负责)。

(二十一)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重点组织实施“百家企业节能工程”,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严格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配齐管好节能减排计量检测设备,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监控体系,做好节能减排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订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开展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国资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负责)。

(二十二)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优化城市、企业用电方案,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认真落实《湖北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需求侧管理组织体系和长效运作机制,落实管理缺席和激励措施,加快负控装置建设,强化重点企业用电单耗管理,协调好社会、电力企业和用户利益。改进发电调度规则,以节能、环保、经济为标准,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市经济局、市发改局、市物价局、供电公司负责)。

(二十三)严格建筑节能管理。认真贯彻《湖北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湖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节能,实现新建建筑达到节能50%目标。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到年,市城区新建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督体系。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建设局负责)。

(二十四)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共交通建设。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市交通局、市建设局负责)。

(二)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力度。配合国家实施强制性效能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在家用电器、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的运用,不断提高效能标识的社会认知度,引导社会消费行为,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积极支持相关企业申请国家节能、节水和环境标识产品认证。(市质监局、市发改局负责)。

(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监管体制,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提高能源统计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开发应用、信息、评估监测、监督检查的标准和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负责)。

七、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二十七)做好节能降耗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组织宣传贯彻强制性国家标准、地方节能降耗方面标准,做好标准实施监督工作。(市政府法制办、市质监局、市发改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负责)。

(二十八)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负责)。

(二十九)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市政府每年将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统计部门要定期对节能减排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节能减排统计中弄虚作假的行为。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循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市发改局、市监察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负责)。

八、建立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强和改进电价管理,加大实施电力峰谷分时、丰枯和季节性电价力度,落实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高耗能行业中国家规定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继续实行差别电价。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按国家规定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将二氧化硫排污费由目前的每公斤0.63元分3年提高到每公斤1.26元,同时提高COD排污费标准。改革排污费征收方式,加强征收管理,严格依法征收。年全市所有城镇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2008年底前城区要达到每吨0.8元。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市物价局、市发改局、市经济局、市建设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地税局负责)。

(三十一)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各地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监管体系建设等。安排重点流域工业废水治理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鼓励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品、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负责)。

(三十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局、市环保局、人行市支行负责)。

九、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工作

(三十三)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定节能减排宣传方案,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告,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组织好每年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发改局、市环保局负责)。

(三十四)表彰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个人。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市发改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负责)。

十、推动政府机构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三)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带头节能,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定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市行管局、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负责)。

(三十六)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各政府机构重点抓好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等节能改造,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市直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带头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的标准。凡新建或改造的办公室建筑必须采用节能材料及围护结构;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推动公务车节油,推广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到“”期末各级政府机构能耗比“”期末下降20%以上。(市财政局、市行管局、市政府采购中心、市发改局负责)。

(三十七)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简称采购人)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要优先采购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机构应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含谈判文件、询价文件)中载明对产品的节能环保要求、合格供应商和产品的条件,以及优先采购的评审标准。采购人或其委托机构未按上述要求采购的,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理,财政部门视情况可以拒付采购资金。(市财政局、市行管局、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