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考评方案

时间:2022-03-01 08:05:00

地名普查考评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58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云政办发〔〕272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保政办发〔〕37号)精神,按照全省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会议的统一部署,我县被确定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县。为确保完成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地名普查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地名是国家的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专项调查。开展地名普查,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的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交流交往、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

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查清县境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任务是:查清县境内所有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边境地区原有的地名,或已写入边界条约上的地名,现在已成为历史地名的,仍需普查);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

二、地名普查的具体范围

本次地名普查的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为标准,共有两大门类、13个大类、若干个子类的地名需要调查。

(一)自然地理实体地名

1.陆地水系地名:等。

2.陆地地形地名:等。

(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

1.行政区域地名:县、乡(镇)级行政区域。

2.非行政区域地名:矿区、农(林、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地片、区片等。

3.群众性自治组织地名: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村委会等。

4.居民点地名: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政企(事)合一型居民点等。

5.交通运输设施地名: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等)、城镇道路(路、街、巷)、车站、停车场、水运港口、渡口、桥梁、隧道等。

6.水利、电力设施地名:井、水库、池塘、蓄(泄)洪区、水渠、堤堰(含大坝)、发电站、变电站等。

7.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地名:纪念地、遗址(含文物古迹)、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

8.建筑物地名:房屋(有地名意义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一定层数以上的高层建筑)、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等。

9.单位地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含大型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军事单位等。

10.界线和界桩: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及界桩、乡(镇)行政区域界线。

11.历史地名: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现今已变更的地名。

三、地名普查的组织实施

本次地名普查按照“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方针,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为依据,从我县实际出发,普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加强配合;二是分级组织、分类实施、专人负责;三是全面覆盖、详细调查、准确登录;四是坚持标准、逐级把关、保证质量;五是合理计划、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四、地名普查的实施步骤

本次地名普查从年3月启动至12月结束。为保证工作的有序推进,本次地名普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启动阶段(年3月底以前)

1.成立地名普查工作机构,搭建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责任单位及其职责分工。

2.做好地名普查人、财、物各项准备。追加配套地名普查工作缺口经费;各责任单位抽调专人负责地名普查工作,建立普查员名单及工作联系制度,组建普查工作队伍;工作部门通过购置和借用配齐所需设备器材和地名普查相关资料。

3.县、乡(镇)分别召开第二次地名普查启动会,分解地名普查工作任务,部署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并于启动会后对县、乡(镇)两级地名普查业务人员逐级进行专业培训(重点要培训地名管理相关法规、《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地名普查登记表》的填写规范及有关要求、使用GPS设备实测坐标的方法),使其全面掌握地名普查各项工作要领。

4.县地名普查办公室组织各责任单位搜集整理地名相关资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及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的成果、历年地名命名更名文件和资料、地名志、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图、专业志、谱蝶、碑刻、文物考古资料、党政机关和各专业部门的文件、通告、简报、年鉴、统计资料、勘界协议书及附图等。

(二)调查登记阶段(年4—7月)

1.县地名普查办公室以第一次地名普查及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的成果和工作图图载地名为基础,结合搜集到的各种地名资料,编写《地名普查目录》(初稿),《目录》中对每一地名须说明该地名的来源和出处,并注明属地。

2.按照职能、主管业务和属地管辖的原则,县地名普查办将《地名普查目录》(初稿)中的地名划分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以此为依据,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初查摸底、查缺补漏,注明作废和变更的地名(须说明作废、变更的原因和大概时间),补充遗漏和新增的地名(须说明属地和大概位置),查清现今地名的历史地名(须说明历史地名使用的大概时期),在此基础上对《目录》提出详细具体的修改意见并上报县地名普查办。

3.县地名普查办汇总各责任单位的修改意见,对《地名普查目录》(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目录》定稿,全面掌握本县辖区内所需普查地名的名称、简要信息和总数。据此在计算机上编写每一地名的《地名普查登记表》(草表),只需填写地名代码、类别、标准名称、图上名称、图名图号(年版)、属地等内容。

4.县地名普查办将编写好的《地名普查登记表》(草表)分发到各责任单位,进一步普查各类地名的详细信息。由于不同类别的地名需要普查的属性信息各不相同,地名普查办要按照《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3.0》软件中各类地名要求采集的信息项目,分门别类(即某一类地名必须普查和采集哪些项目的信息)地对各责任单位提出明确具体的普查要求。

5.各责任单位按照县地名普查办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对任务分工内的地名,组织普查员通过调取、查阅、考证相关资料,发放地名信息调查表,召集当地群众座谈,走访知情人,实地踏勘等内、外业相结合的操作方式,深入调查核实,采集地名的坐标(图测或GPS实测)和有关详细信息,填写完善《地名普查登记表》(草表),逐级整理汇总、审核校对后上报县地名普查办。

6.县地名普查办对各责任单位上报的《地名普查登记表》(草表)按照《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第五章的规定和有关要求,对照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认真仔细地逐一进行审核、分析和考证,审定普查地名。对不符合规范、存在错误和遗漏的返还责任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地、一名多写等不符合地名管理规范的地名和少数民族语、外来语地名的译写,按照地名管理有关法规和地名译写规则进行标准化处理。汇总、审定、分类、整理后形成地名普查第一手资料。

7.县地名普查办对需要设置地名标志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确定,制定设标工作方案,做好人员、经费和物质准备。

(三)录入、标图、设标阶段(年8月—10月中旬)

1.县地名普查办组织内业人员根据审定的《地名普查登记表》的登记内容和GPS实测坐标,按照《国家地名数据管理系统3.0》软件中的地名分类和信息项目,录入和导入有关数据,建立地名数据库,反复审核校对后打印《地名成果表》。

2.县地名普查办组织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第四章的规定,将有关地名分别标注在国家地名普查办配发的地名普查工作图和地名数据库矢量图上,并以此为据委托专业部门制作地名普查成果图。

3.县地名普查办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留取照片、录像等多媒体资料,填写《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地名标志登记表》并录入地名数据库。

(四)总结验收、立卷归档和成果上报阶段(年10月下旬—12月)

1.县地名普查办对本次地名普查形成的各种成果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对普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验收标准》,逐项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写出自检报告,待市地名普查办检查后,邀请省地名普查办验收。

2.验收合格后,县地名普查办根据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发的《地名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档案部门指导下,对本次地名普查形成的成果资料进行立卷归档。

3.逐级上报地名普查成果。

4.召开全县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5.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县地名管理部门及时研究和提出地名普查成果应用计划,如编纂新的《地名志》和《地名词典》,出版《标准地名图》等,充分利用最新的地名普查成果资料,积极向社会提供服务。

五、地名普查工作机构及成员单位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本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好此项工作,对地名普查工作机构及成员单位的职责明确如下。

(一)县、乡(镇)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对地名普查工作中重大事项和有关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和解决办法,处理地名普查日常工作事务,向本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和上级地名普查办报告工作。

2.负责制定本级地名普查工作方案,并具体指导辖内各级、各单位组织实施。

3.负责组织召开地名普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培训工作人员。

4.负责协调、督促各级、各单位履行地名普查工作职责,掌握工作进度,按阶段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和推动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5.负责完成本级地名普查成果资料的汇总统计、审核校对、地图标注、数据录入、总结验收和上报归档等工作,筹划地名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财政部门职责

负责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经费保障,确保所需经费落实到位。

(三)民政部门职责

负责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包括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地片、区片等)、城镇道路(路、街、巷)、民间组织地名以及行政区域界线和界桩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

(四)国土部门职责

负责矿区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地理信息等相关资料、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协助,配合民政部门应用地名普查成果。

(五)农业、林业部门职责

负责农(林、渔)区、自然保护区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协助。

(六)交通部门职责

负责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等)、车站、停车场、水运港口、渡口、桥梁、隧道等交通运输设施地名的普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协助。

(七)水利、电力部门职责

负责河流、湖泊、三角洲、河(湖)岛(含洲、矶)、瀑布、泉(含温泉)、峡谷(含河谷)等陆地水系和井、水库、池塘、蓄(泄)洪区、水渠、堤堰(含大坝)等水利设施以及电力设施(发电站、变电站等)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

(八)文化、旅游部门职责

负责纪念地、遗址(含文物古迹)、公园、风景区等纪念地与旅游景点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

(九)城建部门职责

负责房屋(有地名意义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一定层数以上的高层建筑)、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城镇规划建设情况等相关资料、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协助。

(十)人事、编制、统计、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责

负责全县基本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和协助。

(十一)人武部职责

负责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协助。

(十二)公安部门职责

负责收集、提供地名普查相关的小区、住宅的楼(门)牌资料,配合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三)史志部门职责

负责历史地名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收集、提供与地名普查相关的历史、文志资料,配合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四)民族宗教部门职责

负责收集、提供与地名普查相关的民族、宗教资料,对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地名普查提供建议、指导和咨询,会同文化、旅游部门完成对具有地名意义的寺院、宗教活动场所等名胜古迹的调查登记工作,配合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五)外事部门职责

负责收集、提供与地名普查相关的涉外资料,对边境地区开展地名普查提供建议、指导和咨询,配合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地名普查工作。

(十六)档案部门职责

负责收集、提供与地名普查相关的档案资料,对地名普查成果的立卷归档工作给予专业指导,规范归档业务,以利于地名专业档案按有关规定向档案部门的顺利移交。

(十七)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职责

负责辖区内涉及到的在此次地名普查范围内的所有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工作。

对于跨越多个行政区域的大型地名的普查工作由所涉乡(镇)和专业部门共同承担,根据所需普查的信息项目并结合各自掌握的情况,细分任务,配合完成。

对于跨国和国界线我方一侧5公里以内的地名,边境乡(镇)和有关单位在普查登记时要加以注明。

六、地名普查的有关要求

(一)要加强对地名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全面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县政府决定成立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蒋文超副县长任组长,秦京伟、张瑞芳、陈兴伦任副组长,10个乡(镇)分管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陈兴伦兼任县地名普查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成立地名普查领导和工作机构,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统一部署辖区内地名普查工作的开展。各级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明确专人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填报,并及时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并给予协助。各乡(镇)、村(社区)要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抽调得力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确保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和顺利实施。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按时圆满地完成这次地名普查任务。

(二)要保证地名普查工作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抽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本单位的地名普查工作,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做好人员和物资准备。专项工作经费的使用必须从严控制,加强管理,厉行节约,专款专用。

(三)要按时保质地完成地名普查各项任务。此次地名普查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一定的人力、时间和精力,严格按程序和进度要求推进普查工作,确保取得良好成效。所有汇总的成果资料必须符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的要求。在开展地名普查过程中,要注意管理在前,控制在先,调查登记、汇总审核要严谨细致、准确无误,严格把好地名普查的质量关,减少和避免工作的反复,确保全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四)要建立地名普查成员单位工作联系制度。为加强地名普查工作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二次地名普查成员单位间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单位内部承担地名普查工作的科(股)室、站(所)并确定1名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本单位和地名普查办间的工作联系和资料传递。各级地名普查办要根据各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交流通报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工作落实。

(五)要建立地名普查成果资料逐级审核验收制度。为保证地名普查最终成果的质量,地名普查在实施中要加强责任管理,要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审核验收制度。乡(镇)地名普查办对村(社区)、县地名普查办对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逐级审核验收,一级对一级把关负责,经验收合格方可汇总。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认真仔细,确保普查的地名信息不重不漏、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