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23 08:24:00

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区服务业全面、快速、协调、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城市,以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为依托,增强现代管理理念,逐步使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层次得到提高,竞争力持续增强,对经济增长和解决民生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同期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区社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服务业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健全,服务设施完善,市场功能齐全,运作机制规范,现代化水平较高,辐射力较强的服务业发展网络。

二、发展服务业的科学规划及布局

结合乌当实际,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服务*、面向全省、放眼全国,着重抓好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具有乌当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业功能区。

(一)新天城区服务业发展总体布局:以贵开路为发展主线,向周边辐射,把新天城区建成以商贸、餐饮、房地产、物流为主的服务业集中区。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全力打造老城商贸文化区、叶家庄温泉休闲新城区、“乐湾”综合娱乐休闲度假区、大龙滩文化体育多功能新城区、东风镇农业观光和休闲旅游新城区、小谷龙森林文化体育新城区、奶牛场高档休闲度假区。以城市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

(二)我区农村服务业总体发展布局:点线结合,以点带面。一线是发展百宜、羊昌、新场、新堡、水田等乡镇为主的以辣椒、折耳根、黄金梨等农副产品为依托的产供销采摘体验、农业观光服务区;一线是发展下坝、偏坡、永乐、高新、东风等乡镇(街道)为主的以樱桃、杨梅、桃子、花卉等农副产品为依托的产供销采摘体验、农业观光服务区。以相思河、香纸沟等风景区为依托,构建以生态观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农业体验旅游、农村物流等为主体的乡村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任务

(一)温泉服务业:大力发展以温泉为龙头的旅游经济,全面拉动服务业发展。以贵开路、水东路、环城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依托,以保利温泉、泉•天下、御温泉为龙头,加速推进香纸沟温泉、振华万象温泉、“乐湾(月亮湾)国际温泉城”、中国*•国际风情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把我区的温泉休闲旅游、温泉度假旅游、温泉疗养旅游做大做强。把自然景区开发、服务业布局、旅游商品项目设置与温泉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温泉经济产业带,以此带动交通、房地产、餐饮、娱乐、商贸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打造“黔中秘境、自然乌当”城市品牌。

(二)旅游业: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着力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增强我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抓好渔洞峡、情人谷、香纸沟、相思河、金螺湖、石笋沟、巴喇谷、三江小峡谷等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新天—东风—偏坡—永乐、新天—水田—新堡—羊昌—新场、新天—水田—新堡—羊昌—百宜—下坝—三江农场—新天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增强我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实施精品景区战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景点组合。深刻挖掘旅游景区(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文化娱乐项目,提升景区(点)的文化品位。提升乡村旅游,支持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发挥旅游的富民功能,统筹城乡旅游协调发展,以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培育会展、商务等新兴旅游产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

(三)商贸流通业

1.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新型商贸业态的引进,培育建设一批综合带动力强、发展业态新、就业容量大、城市化推动力高的服务业大项目。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形成以大型商贸购物中心为骨干,以新天步行街、购物广场、仓储式商场等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加大社会商业网点、特色商业街和旅游定点市场建设。打造新天大道商贸带,建成新天城区商贸集聚区。

2.加快物流业发展。构建以公路物流为龙头,以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商贸物流载体建设,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对辖区传统运输、仓储、流通、配送企业及物流服务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3.加快培育发展专业市场。根据我区产业经济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扎实推进水果、蔬菜、花卉等现有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和农村农贸市场建设力度,重点扶持新天花卉市场、情人谷•阿栗杨梅、百宜黄金梨、下坝樱桃、永乐桃子等果蔬批发市场建设,对发展空间大、具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发展如赤天化药品批发市场等类似的一批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高的新型市场;加强专业市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专业市场周边区域,着力引进宾馆、餐饮、物流配送项目,完善提升专业市场综合服务功能。

(四)食宿餐饮服务业:重点抓好四星级以上酒店引进建设,吸引品牌餐饮企业到乌当发展。引导和规范农家宴和特色小吃,努力培育本土特色餐饮文化,不断提升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高新路特色餐饮街、大坡饮食城等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行业聚集度,全面推进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

(五)房地产业:以保利集团、仁恒集团、全林集团、贵州龙等房开公司为支撑,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一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档次,努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二是着力打造以温泉为特色的房地产项目,形成乌当特有的房地产品牌。以保利温泉、泉天下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为龙头,形成以温泉为特色的高档别墅、生态小区系列房地产项目。三是规范物业管理,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考核力度,健全物业管理市场准入清出制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六)社区服务业: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加强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业发展,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建立稳定的社区服务业企业组织体系,提高社区服务业机构的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扩大社区服务业的范围,完善社区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绿化、保洁、保安、家政、商业、就学、餐饮、再生资源回收等多层次生活需求。

(七)文化产业

1.教育培训业:发挥好贵州教育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少年宫、文化馆等艺术培训场所和群众文化艺术场所,在开展舞蹈、声乐、器乐、美术等培训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新的培训领域,举办各种有偿培训,适时组建社会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扶持技工类学校发展;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融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办学,吸引投资者建设书画艺术中心、画家创作基地等项目。

2.体育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建设好大龙滩文化体育中心、奶牛场高档休闲度假区,并与保利温泉、小谷龙森林体育公园等文化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建成集竞技体育、运动休闲、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能承接或承办国内高水平体育项目比赛的体育服务平台。

3.会展文博业:进一步完善场馆的建设,依托活动与会展载体,全面布局,形成集“节、会、展、演、赛”为一体的具有乌当特色的文化品牌。继续举办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和较高档次的论坛,提高品牌形象,促进会展产业化;整合好下坝的花棍舞及新堡、偏坡的布依歌等特色资源,精心打造,组建演出公司,繁荣演出市场。

(八)卫生服务业:以疾病预防控制为重点,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多渠道筹资,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组织,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能力,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强药品市场监督管理,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确保医药安全。

(九)科技信息业: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建立多元化、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障、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依托高新科技园区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速企业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信息服务业集聚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完善政府网站,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实用、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五、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

(一)健全公共财政支持机制。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和招商引资等渠道增加服务业投资,加强政府在银行与企业间的沟通,积极争取省、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区内中小服务企业进行担保,积极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优强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项目管理方式,每年由区财政安排400万元以上资金,专项用于服务业发展项目匹配。其中:旅游发展专项120万元,其他服务业项目匹配28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支持,不断扩大引导资金规模,重点用于服务业、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明确使用方向,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使用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引导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的投入。

(三)实行服务业“以奖代补”办法。在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以奖代补”,对税收、就业等贡献大的服务业企业给予奖励。对获取市级奖励的,区级财政原则上按不低于1:1的比例匹配奖励资金。

六、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大服务业改革开放的力度。除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外,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对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做规定的服务业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停止执行。除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服务业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依法予以核准登记。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及时为服务企业办理专项许可。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外,不限制农村经纪人的经营范围,对季节性或临时性从事经纪活动的农村经纪人,由属地工商部门予以备案登记,免予注册登记。

(二)实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财政、税收、土地、价格、收费以及工商登记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行业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之间、不同所有制服务业之间在供电、供水、资金融资、费用征收等方面的差别。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进步、软件产业、物流企业、农产品连锁经营、商业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企业落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取得的收入按规定申请免征营业税。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对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需占用土地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预审和用地手续。降低服务业工商登记条件,对投资创办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实行保护性收费政策,凡未列入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或未经省级以上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对服务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惩罚性收费除外),严禁擅自设立涉及服务业的强制性、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项目。

(三)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宣传,为我区服务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重点宣传服务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为我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和政务环境。

(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社会治安,严打痞霸势力,保证服务业从业人员安居乐业。对从业人员子女上学提供方便,对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险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七、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充分发挥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区政府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另行文),统筹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培植领导协调制度,在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重点产业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的服务业发展工作。

(二)加快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我区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制定人才引进培训计划,推进我区与发达省、市、区的交流合作,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市场运行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等就业服务网络。

(三)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快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定期相关服务业发展报告,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提供准确信息。

(四)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发展服务业的职能,落实目标责任,完善综合考核体系,认真组织实施好对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和奖惩,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