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局二○一三年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28 11:08:09

导语:文广局二○一三年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广局二○一三年工作意见

一.以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水平。

1.全力确保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达标。根据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各项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加大督查和管理力度,推动一批整改项目按时完成,实现基层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确保2013年创建达标。

2.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昆曲”剧院年内完成主体建筑,开工建设图书馆二期(存储集散中心)、人民剧场改造工程;完善艺术剧院功能定位,确定建设方案;结合桃花坞地区综合整治,建设国家非遗展示中心;继续推进一批县级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吴中区东吴文化中心、高新区文体中心建设年内启动;全市新增影院5家、银幕25块、座位3000个,建成一批乡镇数字影院。

3.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2013年全市新增20个图书分馆,使全市公共图书馆分馆总数达160个。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图书分馆建设,力争建成1-2个轨道交通图书分馆,与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一卡通用。

4.加快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完善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加快表演艺术类资源数字化。加强数字文化服务渠道建设,全面完成城区、镇区广电双向网改造,农村双向化率达90%。加强数字文化服务终端建设,公共文化有线数字互动平台正式运行,建设并推广掌上苏博、掌上苏图手机应用服务系统,推进基于有线双向网络的“智慧社区”建设,每镇建设1-2个“高清互动示范社区(村)”,全市建设10个以上集政务信息、应急广播、社区大屏、治安监控、智能家居等为一体的“有线智慧示范社区(村)”。

5.进一步繁荣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文化惠民活动方式、手段,提高文化惠民活动质量,进一步打响“群星璀璨”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品牌,开拓多种形式文化“三送”、“四进”活动,力争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不低于3万场次,向基层送书10万册、送戏3000场次、送电影2万场次以上。

6.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结合国家、省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重点开展服务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和理论研究,探索和建立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长效管理机制,提炼总结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二.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申报为抓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

7.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增量提速。完善并实施《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跨越提升行动计划》,2013年,文化产业增速不低于2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6%,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持。

8.全力争创“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完善创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申报方案,落实创建责任,积极推动相城区、工业园区等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9.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编制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布局规划,重点推动姑苏区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吴江区加快建设丝绸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推动各县级市(区)继续做强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全市文化产业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10.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太仓创意产业园、凤凰国际书城、新闻大厦、苏报集团印刷数字化产业园、现代传媒广场、国际影视娱乐城等一批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引进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企业。

11.完善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好“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加快推进“担保基金”、“创投基金”、“风险基金”等运行,加强对拟上市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尽快实现上市。

12.精心办好第二届“创博会”。创新办展思路,拓宽招商渠道,高质量办好第二届“中国·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扩大影响,提高效益,努力将“创博会”培育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品牌展会。

三.以大运河古城段申遗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首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树立新标杆。

13.积极推进古城古镇申遗。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和国家大运河申遗倒计时要求,稳步推进大运河申遗段各点段综合环境整治,完成大运河遗产展示馆布馆开放,建设大运河古城段遗产监测及档案中心。积极推动周庄等6个古镇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做好遗产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争取早日申遗成功。

14.大力推进博物馆城建设。加快首批5个专题博物馆建设,争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建成开放;启动第二批10个专题博物馆建设。加快实施以丝绸博物馆为重点的博物馆提升工程,提高现有博物馆运行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颁布实施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更多反映历史文化特色的各类专题博物馆。

15.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深入研究提炼城市历史、自然、人文、经济、传统等要素,转化为具象可见的视觉符号,建立历史文化名城视觉标识系统,更好彰显城市个性特征、内在魅力、人文情感和文化品位,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古民居保护利用,配合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天赐庄地区综合整治、古建老宅修缮保护利用和古城墙保护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强文物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业务指导和跟踪管理。

16.扎实做好吴文化考古和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考古工作。锁定目标,锲而不舍,进一步深化木渎春秋城址考古研究,科学勘定古城周界,选择重点遗存点进行科学发掘,摸清古城结构,为木渎古城址保护规划编制完善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对木渎古城址周边土墩的调查、试掘,力争在吴国王陵和高等级墓葬探寻上有新收获。进一步做好草鞋山遗址、赵陵遗址、姜里遗址等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力争有新的重要发现。配合基本建设,积极做好城市考古工作。

17.认真做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市、区联动,高质量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相关任务,完成我市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

18.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建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年内公布实施。全面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中长期规划草案编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力度,2013年底力争创建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基地,建立一批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鼓励和推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9.积极做好“创意城市”申报工作。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联盟申报“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以此为契机,搭建国际间较高规格的工艺美术交流合作平台。继续推进评弹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名册”项目工作。

四.以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为契机,加快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取得新成果。

20.精心承办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加强与中国文联的对接,高质量办好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展示文化美好形象。

21.深入推进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力争青春版《牡丹亭》再获国家级奖项;精心加工舞剧《桃花坞》、锡剧《一盅缘》和苏剧《红豆祭》,争取在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取得好成绩;组织1-2台剧目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精心加工中篇弹词《绣神》、《孙武与胜玉》和昆曲《玉簪记》等参加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芦花奖”评比,争取获得荣誉。加强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新创和改编滑稽戏《亲亲保卫战》、音乐剧《又见桃花红》、锡剧《绿色种子》。

22.加强优秀戏曲遗产保护传承。完成昆剧大戏《长生殿》、《西厢记》、苏剧大戏《快嘴李翠莲》、长篇弹词《武松》、《法门寺》及一批昆曲、苏剧折子戏的传承、深加工并进入市场演出;完成传统滑稽戏《拔牙齿》、《自作聪明》、《孝顺妮子》和江南丝竹《六板系列》的传承。

23.加强美术作品创作和展陈管理。结合颜文樑纪念馆改造后的重新开放,精心组织开展“颜文樑艺术奖”评选活动。办好“新吴门画派”代表性画家作品展等美术活动。组织好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二期)等各级美术展览、活动的创作工作,争取一批优秀美术作品在全国、省重大展览和评比中获奖。加强和规范我市美术藏品征集管理,成立评审专家库,颁布并实施《市区公办美术单位美术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市美术馆协会的纽带作用,加强各公办、民营美术馆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美术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24.繁荣社会文化创作。加大对民营艺术院团、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社会文化活动,引导、活跃民营文艺团体创作演出,推动形成民营文艺演出季,打造“民星大舞台”品牌;推进优秀群文作品的创作生产和深度加工,争取1-2个作品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决赛中取得好成绩;继续抓好群文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广场舞等深受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对民间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的监管和业务指导,将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学会)开展活动情况纳入考核管理,对业绩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发挥市文艺创作中心作用,逐步建立文艺创作基金项目,搭建全市文艺创作、交流、评奖、培训的平台。

五.以创建国家“书香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全民阅读”活动新品牌

25.研究出台《市“书香城市”建设规划和指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汇聚专家力量,研究和编制《市“书香城市”建设规划和指标体系(试行)》,明确“书香城市”创建的量化指标,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扎实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工作。

26.举办首届“书香”——全民阅读高峰论坛。邀请著名文化学者和专家来苏举办首届“书香”——全民阅读高峰论坛,探讨、交流全民阅读推进方法,总结经验,确定以后每两、三年举办一届“全民阅读高峰论坛”的工作方案,将“书香”——全民阅读高峰论坛打造成为的品牌活动,提升“书香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27.加强“书香城市”创建宣传。加大对“书香城市”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的浓厚氛围。邀请知名摄制公司,制作“书香”形象宣传片,并在央视等媒体播出,打造“天堂·书香城市”形象,扩大影响。

28.精心办好第八届阅读节。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注重活动实效,努力把阅读节打造成为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广泛参与的大型阅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创建“书香社区(村)”、“书香之乡”、“书香之县”、“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和“书香之家”活动;评选“阅读之星”、“藏书之星”,为创建全省和全国“书香城市”奠定基础。

29.加强农家书屋和农家书店建设。确保所有农家书屋(图书室)达到省标三星级以上,推进农家书屋(图书室)与所在区域各图书馆分馆的图书资源共享,实现通借通还和“一卡通”服务。认真完成省局下达的农家书店建设试点任务,实现在每镇一村农家书屋里建立农家书店的目标。

30.建设阅读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阅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选择1-2个市民公园进行试点,围绕阅读主题,进行环境改造,增建图书馆分馆、新华书店门店、电子阅览室、图书漂流亭、报告厅等相关设施,使之成为公益性阅读活动和民间阅读组织活动的专门场所。

六.以完善长效管理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努力开创文化市场繁荣新局面。

31.加强广电、新闻出版依法监管。进一步完善广电安全播出组织机构和应急管理体系,更新市广电监测智慧系统,确保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积极支持新媒体发展,加强卫星电视、新媒体、广告播出管理。做好广电评优创优和收听收看评议工作,加强新闻报刊审读,规范报刊出版行为,依法履行好对媒体导向的监管、监控职责。

32.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剧院联盟运行机制,促进演艺业资源整合和发展繁荣。推进游艺娱乐市场的有序发展,鼓励歌舞娱乐业集约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培育1-2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娱乐业品牌企业。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开展“诚信画廊”创建和“现当代艺术品”推广活动。

33.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办公系统,建立使用文化市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网吧不良信息过滤系统,有效加强对网吧舆情的监管。加强日常执法检查,扎实推进“扫黄打非”,着力抓好大案要案,强化执法监督考核,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七.以常态化、品牌化为目标,着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形成新亮点。

34.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拓宽文化对外交流渠道,创新文化对外交流方式,大力扶持优秀文化艺术产品走向海外。精心做好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法国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和《玉簪记》赴美、加两国巡演,“新吴门画派”台湾巡展以及昆曲、评弹、刺绣、雕刻等“非遗”项目赴菲律宾展演展示工作。探索项目合作方式,省、市联手创排昆曲《白蛇传》,为2014年参演美国林肯国际艺术节做好准备,打造昆曲“走出去”新品牌。

35.积极扶持发展文化对外贸易。与市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市鼓励发展文化产品出口和文化服务贸易的工作意见》,加大对印刷总厂有限公司、宝成实业有限公司等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出口重点企业的培育、扶持,积极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流,鼓励参加国际性文化展会,努力扩大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影响力。

八.以实施“姑苏文化人才计划”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新格局。

36.加快后备人才培养。对发展潜力大、自身素质高的中青年后备专业技术人才,有计划、分批次地选送出国出境学习培训,上挂相关国家级、省级文化单位(部门)跟班学习,提供课题项目资金扶持,努力使其成长为专业创作、文化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积极争取企业支持,设立“青年艺术人才奖励资金”、“青年文化研究人才奖励资金”,加强对优秀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宣传,并择优推荐参加省“333”人才、市“杰出人才”、“五个一批”人才等评选。

37.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制订紧缺人才目录,出台《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奖励办法》,采取新闻媒体信息、与人才中心和猎头公司联手发掘人才、到名牌高校招聘毕业生等方式,采用人才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新机制新形式,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积极实施“姑苏文化人才计划”,做好第三届姑苏文化创新创业领军(重点)人才评选。

38.精心办好艺术职业教育。加强评弹学校、市艺术学校品牌建设,改善艺术学校办学条件,推动评弹学校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暨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和“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团合作,通过“从舞台到讲台,再从讲台到舞台”的培养途径,补充和完善专业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在市财政的支持下,实施昆曲、苏剧和评弹专业免费教学。

九.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激励,着力在提升团队形象上展示新气象。

39.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活动。进一步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广泛开展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不断把十八大精神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积极贡献聪明才智。

40.着力营造文化创新浓郁氛围。坚持把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启文化创新发展新征程。

41.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认真学习贯彻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以良好党风、政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对社会咨询、举报、投诉,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及时认真办理好“两会”建议、提案和“寒山闻钟”论坛、中国网、市文广新局综合信息网各类建议、咨询、投诉的答复工作。深入开展“五个最佳”创建活动,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

42.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规定。继续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公共管理等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控,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狠抓现有制度的贯彻执行。坚持纠风治乱和廉政、执法、效能监督,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发生。

4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创建。进一步深化全系统、全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加强安全、保卫、信访和维稳工作,为圆满完成文化建设各项任务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