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社会管理暨平安创建工作要点

时间:2022-08-21 03:33:40

林场社会管理暨平安创建工作要点

2014年全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全国、省、市、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和谐平安的要求,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根本,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基层基础建设和治安防控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全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为建设平安、和谐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以强化综治领导责任制为抓手,切实增强领导干部保平安促和谐的责任感

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党政一把手、分管综治工作领导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任务,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增强考评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考评实效。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发生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群死群伤事故等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问题的地方、工区,辖区企业,严肃认真查明原因,查清责任,坚决实行责任查究。

二、继续推动和谐平安林场建设的深入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平安建设的部署与要求,巩固“和谐林场”创建成果,从工区生产队组抓起,从夯实综治基础抓起,确保基层平安,促进基层和谐。深化工区、平安家庭、平安边界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加强林农法制、道德教育,推进综治工作进村入户,着力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障林农安居乐业。

三、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影响稳定的突发事件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依靠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调整利益关系,形成党委总揽全局、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纠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党政统一领导,综治机构牵头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多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和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明确排查化解责任,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工区队组,大事不出场。高度重视和解决林权证发放、社会保障、库区移民水面补偿、改置职工退休、危旧房改造、林地占用、和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以提升基层治安防控水平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经营、政府监督”的治安防控机制,逐步走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治安防控新路子,下大力气狠抓综治基础工作,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本着“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精神,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与服务,加强人口信息登记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打击流窜犯罪。深入推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精心实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积极引导公民学法守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和履行义务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水平。广泛开展法律进工区、进组村、进企业、进单位活动,重点加强外事务工人员、青少年和林农的法制宣传教育。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全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新跨越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党委、林场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围绕治安管理的重点对象、场所、物品等,加强和改进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逐步探索把对“社会人”的管理作为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场自治组织的功能,做到既服务好“社会人”,又管理好“社会人”。健全新型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行政管理和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把我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新综治宣传工作机制。建立党委宣传部门牵头负责、综治机构组织协调、司法行政部门配合实施、新闻媒体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综治宣传工作网络。完善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综治宣传工作机制,加大综治宣传力度。继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综治理论调研,重点调研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健全综治工作机制等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