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时间:2022-10-15 11:54:00

非常幸运能读到佐藤学先生的这本书,同时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所感动。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

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他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丰富的经验.我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专著.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凭着丰富的深入学校的经验,巧妙的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于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新课程改革的基层教育研究人员来说,他工作的方法与作风是那样令人肃然起敬;他提供的经验是那样的丰富和及时;他对问题的剖析是那样的深入和透彻;他提出观点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样的发人深省!

“静悄悄的革命”是对教育从业者“心灵的革命”,虽然来势并不凶猛,却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革命的力量。如果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担负着百年大业的教育者,如能被书中对教育的热诚点燃,则教育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将福泽我们的下一代。而教师的角色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获得解放。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和火花的捕捉,这是最有价值的!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自主性”、“主题性”,旨在培育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学力观。观察是教师工作中一项比较重要的能力,教师要走近学生、走进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更多的倾听学生、更多的跟随学生。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要经常聆听学生,共同分享学生的快乐。让我们解读孩子,让我们读懂孩子。

本书前言里,小林班上的学生,对于“学校不快乐”的呼声,对我很有触动。而对佐藤学教授提到自责的情绪和自厌的念头我也感同身受。坦白的说,我现在就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受。

无论是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容易焦虑。总觉得这样也有问题,那样也有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倘若出现一时的沉默或者学生无法说到自己预设的内容,总是担心完不成教案,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觉得那是教学工作的失败。然后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提示甚至答案,偶尔有几次,还会因此对学生发脾气。然后学生们虽端端正正坐着,却一言不发。

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之后,发现自己仍然在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了解他们的看法,而不是在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还没有向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我甚

至像佐藤学教授所说的一样,很多次在学生的备忘录上写“更加积极地发言吧!”反思这两年多来的教学,从一年级时候开始,班中就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上课举手发言最积极的学生,恰恰是几个作业拖拉,考试成绩落后的学生。进入二三年级以后,又发现了新的情况,这部分同学的发言语言组织混乱,常常词不达意。如今再看,这中间,的确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倾听,常常是草率发言,对于这些学生,我却忽略了培养他们倾听的能力,其实反过来想,真该在他们的备忘录上写上“要注意仔细地倾听噢!”同样,正如书中所说,有不会倾听的学生,是因为有不会倾听的老师。我自己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在学生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不断地再想,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呢。看似在听学生的回答,其实已经忽略了他们的回答,以及回答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他们思想的起伏波动。

看来,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让自己和学生学会倾听,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只有倾听是一种理解,在努力听懂、理解之后,才能做出积极的反应,给予正确的评价。只有建立了这种谁都能安心地表现自我、相互学习的环境,自己才能摆脱焦虑,学生也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不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