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镇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主要做法及成效

时间:2022-11-20 05:24:00

开创镇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主要做法及成效

开创镇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为全县四大镇之一,全镇共有行政村46个,农户8741户,人口32454人。近年来,我镇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开创镇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截止到去年底,全镇财税收入完成880万元,占到按计划的101%,分别比2004年的420万元、2005年的579万元增长了77.6%和28.8%;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835元,比2005的2736元、2004年的2375元增收99元和460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把和谐的理念融汇进班子建设中,营造有利于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多年来,我们把和谐理念融进镇、村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积极宣扬并努力增强和谐观念,不断提高镇、村各级领导班子对和谐社会的认知程度、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全镇各级班子都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自觉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以服务和服从全县的全局工作为中心,以建设和谐宽裕的新××为己任,舍小家而顾大家,坚持分工不分家,做到补台不拆台,始终保持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开拓奋进的工作氛围,团结和带动全镇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镇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实现跃升进位。

把和谐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发展思路中,走出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

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求。我镇坚持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第根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镇情实际,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以发展民营企业为核心,以建设园区农业为抓手,以加快项目推进为依托,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促进“三化”的协调互动,推动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努力打造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新支柱。我们牢牢把握工业立镇发展战略要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抓项目,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建设更是有了大的突破。投资1000余万元的久盛冶炼铸造厂于2005年建成投产,规模效益日益显现,2006年完成税收120万元;概算总投资7300万元的晋城羊明化工有限公司轻质碳酸钙项目落户我镇丈河村。去年6月份,该项目已完成首期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达1200万元,年生产轻质碳酸钙可达30000吨。该项目全部工程完成后,碳酸钙系列产品的年产量可达10万吨,创利税800万元,消化吸收企业所在地丈河村周边农村劳力1000多个。总投资2100万元的陵川龙腾有限公司石油膨体砂支撑剂项目2006年4月份在我镇庄里村开工建设,全部工程完成后,年生产石油膨体砂可达30000吨,年产值可达4200万元,增加税收300万元。目前投资700余万元的第一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运行。总投资1800万元的晋城强民乳业有限公司陵川奶牛养殖生态园项目已于去年底投产,全面达产达效后,奶牛存栏可达1000头,年产鲜奶6000吨,实现产值2500万元,销售收入2400万元,创利税150多万元,项目所在地后山村农户每年增收600—800万元。

其次是以农业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努力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新渠道。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大户带动,技术服务,我镇以养殖业为龙头的农业调产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步形成了畜养业、蚕桑业、干鲜果三业并重,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在畜牧养殖方面,不仅成功引进了晋城强民乳业这个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而且全镇养猪、养羊、养蚕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增收的渠道越拓越宽。2006年全镇生猪饲养量可达17595头,羊饲养量可达24378只,蚕茧产量达61吨,养殖业综合收入可达339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6.4%,13.6%,8.9%和29.9%。

三是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针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功能弱,形象差的实际情况,在2004年投资80万元完成北街拓宽改造之后,又多方筹资2545万元实施了小城镇建设三项重点工程。目前,投资745万元的西街拆迁改造、投资700万元的凤山中心小学两项工程已于8月竣工交付使用,投资1100万元的接轨路商住一条街开发工程也将在今年7月建成。基础教育方面:三年来,总共筹资约800万元,新建了玉泉、黑土门、南村、××、下毕、小会、后山、北马等8所小学。其中2006年新开工建设的后山中心寄宿制学校教学楼主体工程、北马中心寄宿制学校、下毕小学也都建成投入了使用,13个村的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得到解决。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三年来共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完成村通水泥路(包括新庄至丈河7.5公里乡道)102里。2006年又有三项重点工程上马,总投资达到278万元,全长14.8公里,目前三项村通工程均已完成,丈河东南部山区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安全饮水方面:三年来多方筹资97.5万元,总投工37700个,完成了17个村的自来水入户工程,4487户6109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等到根本解决。其中2006年就有9个村自来水入户工程,目前这些工程均已完成,惠及1195户3884人。生态环境绿化方面:三年间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种12538.32亩,造林2000亩,四旁植树63万株,村通水泥路绿化105公里。

把和谐的导向作用运用到管理体系上,完善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发展镇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激励性、效率性、保障性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全社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一是推行了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实行经济发展的硬指标与社会事业的软指标同步下达,同步实施,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镇党委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健全并严格坚持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在讨论问题特别是涉及重大决策时,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允许“家长制”、“一个人说了算”现象存在。三是大力加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及发展经济的能力。四是全面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把和谐的追求落脚在科学发展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在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同时,着力抓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突出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环境整治工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文明镇、文明村(单位)、文明户创建活动,大规模开展了“街道硬化绿化、院落美化净化”工程,全镇环境面貌和人的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先后有××、玉泉、南马三村创建成为市级“文明村”。二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切实推进。现有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薄弱学校有了明显改观,基础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三是继续加大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力度。巩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四是真情关怀弱势群体。社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三年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0多万元,享受低保群众达到670户。五是大力创建平安××。以实施“平安村镇、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四五”普法宣传,高度注重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去年被省文明委授予“安全文明镇”荣誉称号。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镇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构建和谐社会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镇域经济的提速增效,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一是镇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2006年全镇财政收入虽然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拿到全县特别是西部乡镇来说,作为四大镇之一,我们的整体实力是明显靠后的,大型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市场化程度低,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仍然薄弱。

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快。受目前行政、财税、金融等管理体制的制约,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缺乏,地方财政实力薄弱,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全镇整体教育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医疗卫生设施、人才、服务等未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就业渠道仍然有待拓展,社会保障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仍需加快。

三是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展,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涉及的利益越来越复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利益分配的均衡、生活困难群体的脱贫、干群关系的改善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给全镇和谐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是开拓创新精神仍然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地区相比,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精神不足,市场意识不强;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小进步;习惯纵向比较,缺乏横向思维,缺乏敢闯敢干的观念、咬住机遇不放松的干劲、开拓创新的意识、务实奋进的举措,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动力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