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村干部队伍建设暂行规定

时间:2022-07-04 06:13:00

镇江市村干部队伍建设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科学规范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勤政廉洁、年富力强、素质优良的村干部队伍,促进我市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突出村党支部(合总支、党委,下同)书记队伍建设这个重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为实现我市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三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优化年龄结构。形成以30至45岁为主体的梯次年龄结构,每村至少配备一名女干部和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

2、提高整体素质。45岁以下的村干部全部达到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的也要占有一定的比例。村干部懂经营,有技术,善管理。村干部队伍政治素质高,讲团结,有战斗力;

3.加强后备力量。按每村3至5名,建立以3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文化为主体的村干部后备队伍。

第二章选拔

第四条选拔村干部必须按照“四化”方针,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2.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6.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第五条村干部任职标准是:

1、能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遵纪守法、公正廉洁、作风民主、甘于奉献,热心为村民服务;

3、群众基础好,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觉悟及本领;

4、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5、能胜任农村工作,身体健康,年龄一般男不超过55周岁,女不超过50周岁。

村党支部书记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善于做群众工作。

第六条村干部的选拔要严格执行各类组织的法规、章程和上级有关规定,一般应经过以下程序:

1、公开标准。由乡镇党委决定村干部人选的基本标准、选拔方法,并向群众公开,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2、民主推荐。根据各类组织的法规和章程,通过个人报名和党员、群众及组织推荐等形式,采取公平竞争的方法,确定村干部候选人;

3、组织考察。乡镇党委按标准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并全面考察候选人的德、能、勤、绩,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4、依法选举。乡镇党委向群众通报考察情况,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并按照有关法规、章程的规定,在相应范围内组织民主选举,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一般年龄上干不满一届的不再提名村干部候选人。被任用的村干部要向全体村民代表、党员作出工作承诺。村党支部书记的任用还必须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

第七条选拔村干部主要有以下途径:

1、内选。从本村村民中选拔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愿望和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村干部。要重点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村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回乡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干部。要大胆启用党性强、思想解放、作风民主、群众信赖、有领导管理才能、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党员经济“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2、下派。从县、乡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骨干,特别是中层后备干部中,选拔优秀人员到村挂职锻炼,条件成熟的可直接担任村主要领导。

3.招聘。积极而又稳妥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干部,拓宽村干部选拔的渠道。提倡和鼓励各地通过公开考试考核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可不受职数限制,其关系可保留在所在县(市)区或乡镇的人才服务机构,本人身份不变,工作期间计算工龄,国家规定工资标准记入档案;也可将关系迁入所在村,不再保留原来身份。

第八条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制度的改革。要逐步打破个人的身份界限、行业界限和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推行公开报名、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考试、考核、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党支部书记。

第九条建立量足质优的村干部后备队伍。村干部后备队伍建设要与培养入党、入团积极分子结合起来,与加强共青团组织、妇女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注意从各行各业发现素质较高的人才。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有计划地选送后备干部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以及实践锻炼,尽快让他们成长起来。要实行对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定期考察,及时调整充实。

第三章管理

第十条科学设置村干部职数。村设10个干部职位,即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会计、妇代会主任、团组织书记、民兵营长、村治保与调解主任等。村干部职数(包括乡镇定额干部和村定补干部)的确定,主要依据村民人数,兼顾村级经济规模和耕地面积。凡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村干部职数不

得超过3入;500至1000人的村,职数为4-5人;1000人以上的村,每增加500人可增设一名村干部,但最多不超过7人。村民人数较多、经济规模较大、设党委的村,可经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适当增加村干部职数。

第十一条村干部实行一人多职、交叉兼职。要保证每个职位都有村干部具体负责。经合法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可兼任村委会主任,党员村委会主任应进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村干部可兼任村民小组长。村会计可兼管组级财务。

第十二条村级各类组织和村干部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干部的根本任务是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主要职责是:

1、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团结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搞好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主动为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坚持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相对稳定,减轻农民负担;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以及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带头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4、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遇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维护国家、集体、群众的合法利益,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农村安定

团结。

村党支部书记在乡镇党委和所在的党支部委员会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除上述职责外,还必须履行好以下职责:

1、主持村党支部工作,负责召集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研究决定本村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制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2、搞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支持村级各类组织的负责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教育和保证他们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第十三条健全和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年度和任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领导班子和村干部工作优劣的主要依据,与村干部的经济报酬和任用挂钩。

第十四条加强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村干部要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维护村领导班子的团结,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

第十五条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进一步推进村级民主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强化群众的监督。要加强党组织的监督,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完善村干部评议考核和离任审计制度,建立诫勉和罢免制度,对不能或不及时完成工作任务,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进行诫勉或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罢免。

第十六条加强对后进村领导班子的整顿。县、乡党委对问题多、矛盾多、群众意见大的村,要进行领导班子的集中整顿。整顿工作要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组织处理为辅,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四章培训

第十七条村干部的培训必须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村干部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能力。要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

第十八条建立分级培训村干部责任制。县、乡党委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村干部培训规划,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县(市)区委负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每年不得少于IO天;其他村干部由乡镇党委负责培训,每年轮训一遍,时间不少于7天。每次培训都应解决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十九条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

1、强化岗位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岗位培训制度,对新任用的实行持证上岗,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2、开展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45岁以下的村干部进行大专层次的学历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科技素质;

3、加强实践锻炼。采取建立村干部实践培训基地、组织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办法,学习先进科技知识和管理方法,提高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加强村干部培训基础建设。要切实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加强县、乡党校和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做好199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1999]3号)规定,把村干部的培训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掌握的党费可用作培训经费的补充。

第五章待遇

第二十一条村干部的报酬采用结构工资制,包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工资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三块组成。村党支部书记的年工资一般应高于当地年人均收入,奖金根据村集体经济收入、岗位目标完成情况等确定。其他村干部的报酬,按职务、任职时间、兼职情况和工作实绩,按照党支部书记的一定系数,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后报乡镇党委批准。每兼一个职位增加一定系数,但总额不得高于村党支部书记。具体工资标准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少数经济薄弱村,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可从财政上给予一定补贴,确保村干部工资的兑现。要逐步推行村干部月工资制,采取乡镇统筹的方法,按月按时发放村干部工资,年度发放村干部奖金。目前,先在村党支部书记中施行,其他村干部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乡镇党委、政府对现任村干部要采取乡镇、村和个人各分担一点的办法,为其办理一定标准的养老保险,具体保险标准和实施办法由各乡镇制定。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为任职时间长、成绩突出的村干部办理医疗、人身保险。

第二十三条健全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爱护、支持村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特别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根据有关规定,经考试合格后录用为乡镇机关干部,也可提拔担任乡镇领导。要关心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好实际困难。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暂行规定今后如与上级党组织规定不符的,按上级党组织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暂行规定由中共镇江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暂行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