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人代会议上的发言

时间:2022-06-08 05:35:00

市长在人代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余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坚定信心、合力攻坚,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协调发展。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增长9%;实际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39亿元,分别增长3.4%和1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5亿元,增长16.2%;实现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54.5亿元,增长2.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31元,分别增长7%和11.2%;城镇登记失业率2.8%;人口自然增长率-0.8‰。我市光荣入选首届十大(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推动经济平稳增长。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以“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深化服务举措,千方百计增信心、战危机、保增长。组织开展“进村入企送服务”活动,全年共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218个,难题破解率达90.8%。全面落实轻税减费政策,提前兑现各项政策扶持资金,全年共为企业减免各项税费、拨付各项财政扶持资金12.1亿元。加强企业融资服务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金融保障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开通网上融资平台,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银企对接活动,积极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用,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至年末,全市金融系统贷款余额达679.7亿元,比年初增加205亿元,各类担保机构为企业贷款担保总额达7.8亿元。组织开展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扎实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大土地指标向上争取力度,全年共盘活存量土地1500亩,争取土地统筹指标4215亩。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不断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联系、联席会议、指标考核等制度,科学制定“报批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分类目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会战攻坚。全市工业投资、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房产投资分别增长6.4%、13.9%和25.7%;63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7.6亿元,增长95.5%。

(二)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万元亩值”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制定出台《茶产业提升规划》和扶持政策,完善农机、农技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合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收入60.7亿元,增长4.1%,新增宁波级农业产业化基地3个、农业龙头企业11家,“余榨菜”成功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五位,我市荣获“中国茶文化之乡”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按照“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块状产业集群化”的要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制定实施消防器材、不锈钢等块状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和高新产业规模扩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大功率LED光源模组等一批高新项目投入生产,云环“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通过国家技术鉴定,我市被授予“中国家电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宁波余塑料模具特色产业基地”称号。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6.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6亿元;全年实施宁波级以上科技项目94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新增宁波级以上名牌产品32个、宁波级以上商标及商号品牌16件,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31项,专利授权2471件,专利工作受到宁波市政府表彰。切实抓好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建设,余工业园区、滨海产业园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模具城二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科创大厦动工建设。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区域的整治,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8家,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05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0.7%和15.9%。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制订出台服务业发展系列政策,深入实施“项目强商”计划,大力发展市场、会展、物流、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商圈和镇级商贸中心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裘皮服装节,精心组织开展“品味时尚·快乐消费”、“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系列促销活动。一批事关我市服务业提升的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塑料城中央商务区主体工程、梁弄灯具城顺利完工,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中塑世纪大厦等项目动工建设,兰江商贸城和白云商贸中心投入运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工程和村级菜市场改造三年计划基本完成,城市金座等一批商务楼宇建成投用。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阳明山庄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杨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蓬勃开展,旅游客源市场快速拓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5.1亿元,增长1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预计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着手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329国道(北段)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乡镇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双溪口水库建设工程提前下闸蓄水,河姆渡大桥建设工程、梁周线大中修工程、南河沿路(新建路至三官堂路)新建工程、陆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曹娥江引水工程(余段)、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二期和220千伏通济、梨洲输变电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平改立工程、世南西路延伸工程、中山路(阳明东路至四明东路)建设工程、329国道余慈复线(小曹娥至杭甬高速牟山接线)、奖嘉隆江整治工程、城东水厂及引输水管网工程、垃圾焚烧发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扎实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区块改造和开发建设,候青江北岸区块改造工程、火车站站场区块改造工程等相继竣工,河姆渡国际广场、桐江桥中心公园(地下停车场)、商会大楼等动工建设,时代广场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四明广场、玉皇山周边等区块拆迁改造步伐加快,杭甬客运专线余段征地拆迁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年完成拆迁面积82.8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八网进村”和村庄整治工程,稳步推进“和谐宜居家园”创建活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新增村庄整治合格村34个、宁波市全面小康村7个。组织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推行“数字城管”新模式,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加强生态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带等生态保护项目有序推进。开展“两迎一创”工作,顺利通过省示范文明城市复评、省卫生城市复查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初评。

(四)切实改善社会民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各项重点民生工作,全年用于各项民生支出27.5亿元。强化就业培训指导,完善就业帮扶政策,全年共帮助23277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市财政用于扶持城乡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的资金达到3650万元。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调整完善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提高被征地人员、农民养老保障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扩大廉租住房政策覆盖面,多途径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需求。全市新增廉租房保障户101户,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2000万元。调整完善公交经营体制,落实公交IC卡惠民措施,政府主导的公交运行体系初步建立。投入1.5亿元用于农村网络公路建设,新建网络公路111公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完成市二中迁建和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一校一品”职教品牌培育,教育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全市初中升高中段比例达到96.2%,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4%,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达标率100%。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成功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和省卫生强市。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补偿标准,增加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农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定点医疗机构101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7%。扎实开展流动人口计生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免费婚孕育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政策,婚检率和优生检测率稳步回升。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陈列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市全民健身中心室外部分逐步开放,余博物馆二期、名人馆土建工程基本完工。积极实施“广电低保工程”,为2000多户低保家庭免费开通有线电视信号。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顺利举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加强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陆埠佛雕等4个项目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精品创作再传捷报,剧历史剧《王阳明》、广播剧《心灵深处》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启动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开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等工作,大力发展慈善和社会福利事业,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试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落户政策,不断探索有效的服务管理方式,新老余人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和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积极创新信访积案调处化解模式,开展消防平安镇村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刑事案件、信访总量、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三下降。

(五)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制定落实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核准和托管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落实县级权限扩大和审批层级减少事项。成功做好泗门镇列入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积极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专项资金管理,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部署农村住房、土地、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工作,开展三凤桥村“三置换”和兰墅桥等村(社区)农房“两改”试点,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农村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出台村级工程招标、采矿权有偿出让等管理办法,完善招投标电子平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迈出新的步伐。针对需求大幅萎缩的市场形势,深入开展保市场、保订单专项行动,加大企业境外参展、出口信用保险等补贴力度,支持企业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0.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7.2亿美元。新建成上海、重庆等地余产品直销中心5家,帅康等4家企业中标全国“家电下乡”工程。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和区域交流,大力开展上门招商和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参与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全年实到外资0.8亿美元,引进内资20亿元,签约央企项目2个。

(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上级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着力增强政府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市审计中心、商业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组建成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公共项目建设管理中心,调整会展办机构设置,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制定落实《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若干意见》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完成全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行政处罚主体重新确认工作,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认真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出台《有关会议邀请公民旁听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畅通群众参与政务的渠道,“中国·余”网站被评为“年度宁波市政府系统示范网站”。狠抓工作落实,建立乡镇街道主要经济指标每月通报等九项制度,完善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执行力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装修、设备配置和会议经费标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年公务购车用车经费、会议经费、接待经费、出国(境)经费进一步缩减。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9件、政协委员提案170件。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新闻、统计、审计、档案、史志、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征兵、安置、优抚、双拥、人防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扎实推进,老龄、妇幼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对口援建四川灾区、“山海协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科学应对、齐心协力、拼搏实干、奋发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余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等综合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没有完成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出口形势尚未根本好转,部分企业经营还比较困难,内源性发展动力不足,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十分艰巨;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大;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综观当前形势,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环境好于去年。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走出困境,为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去年以来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已经收到基本效果,国内经济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今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今年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强保障。随着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泗门卫星城市建设试点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以及余慈统筹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余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潮。但同时也要看到,今年是宏观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以改革创新的锐气,敢于担当的勇气,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经济回暖向好的态势。

按照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社会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围绕“工业振兴、产业提升、需求拉动、城市再造、区块联动、民生关爱”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六大行动计划”,努力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既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坚持把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敢为人先、敢破常规,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善于以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着力破除保守思想,着力破解体制障碍。大力弘扬开明开放的新风尚,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切实加强与市外(境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扩大民间投资渠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的开放格局。

二是突出中心,加快发展。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动员全市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奏响主旋律,全力以赴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真正把机遇变成区域发展的新优势,把合力转化成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是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坚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促发展”的根本之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在建设产业基地、引进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扶植块状经济上出成效,着力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使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提升、能耗降低的基础上。

四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始终把亲民、富民、惠民、安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为新的起点,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投入民生的比重,更加重视社会民生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三、年主要工作安排

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量质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拓展发展平台。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余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按照“开放创新、整合提升”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滨海新城、城西工业园区等区块的规划、建设、招引等工作,加快模具城三期等相关区块的开发。优化余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狠抓项目落地和推进,提高开发建设水平。努力把两个省级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整合发展其它各工业功能区,促进工业加速向园区集聚。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企业集聚度达到52%以上。

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创新资源建设工程,扶持推动一批装备制造、先进模具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技术革新、信息化改造项目,全力提高制造业能级。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宁波市科技型企业30家。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发挥宁波塑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市科创大厦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切实有效的科技活动,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力争新增宁波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工程和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工作,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创建品牌和参与标准制(修)订,力争新增宁波级以上名牌产品25个,新增驰(著、知)名商标12件,专利授权量增长12%。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制订出台“1+10”人才政策,实施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健全优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培育产业集群。以特色块状经济提升工程为抓手,认真实施十大块状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落实年度实施计划和绩效评估办法,引导传统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上市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积极扶持总部经济,鼓励企业通过参股经营、联合投资、重组兼并等体制创新实现抱团发展。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10亿元,增长10%,新增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18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

促进集约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深入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生态经济,加大环保热点问题整治力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广泛推广节能、降耗和废物再生利用技术,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程。力争新增浙江省绿色企业1-2家,新增清洁生产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健全能耗监测体系,抓好能源统计、评估、监测体系和责任制建设,完成10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深入推进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切实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二)着眼产业提升,努力做强一、三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工作,狠抓特色规模基地和“万元亩值”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精细蔬菜、经济林果和特色养殖,稳步推进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等项目,力争新建宁波级农业产业基地3个,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渔塘标准化改造1000亩。全力抓好茶产业提升工程,不断完善余杨梅、余榨菜的市场营销体系,着力提升集体证明商标使用覆盖面,力争新增国家证明商标1件、宁波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使农业增效迈出新步伐。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2个。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星级考核机制,着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龙头企业新增技改投资1.8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引导创建集农技、农资、农贷、农机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以上。组建成立市农产品购销联合会,举办首届余农业博览会,不断提高名优农产品市场份额。扎实推进“三位一体”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扶持发展一批农机服务新型组织,着力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重点养殖环节监管,健全动植物防疫体系。

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广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力争新增喷滴灌面积2万亩,发展畜禽养殖场喷灌6万平方米。继续加快山区小水电站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增强农村水电的惠农功能。启动万亩标准农田地力提升试点,着力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引导农户加大设施投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比重。

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学编制西北、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城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着力抓好中国塑料城改造提升工作,加快中央商务区、中塑世纪大厦等工程建设,完善“中塑现货”等交易结算功能,完成小家电网上市场建设,积极谋划中国塑料城上市前期工作。培育壮大专业市场,推进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余商都工业配套城等项目建设,启动制造装备展销中心等项目。创新会展业发展机制,精心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第四届中国裘皮服装节等重大展会,不断提升会展经济规模和档次。加快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杭甬运河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一拖(宁波)物流园区、舜发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增加150亿元以上。加快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步伐,抓好一批创意产业示范项目,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决策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增强产业服务功能。

提升壮大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一主一副五片区”空间布局,着力抓好市区核心商圈功能提升和城东、城西、城南三大新商圈的培育发展,加快推进胜山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抓紧编制高铁新城商务区等区块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开展余城区夜市和北商业副中心规划研究,扎实推进泗门、丈亭、马渚等镇级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以中心村为重点的便民商业网点。继续实施“项目强商”计划,加快城东嘉悦购物广场等商贸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外高端商贸企业的招商洽谈,力争引进若干国际知名商贸项目,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抓好汽车品牌4S店的招引落户工作,努力培育汽车销售特色街。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继续抓好“家电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组织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扩大文化、教育、健身等高端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整合发展旅游业。着手编制河姆渡遗址文化旅游规划,抓紧实施河姆渡原始生态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等项目。按照“十统一”的要求,全面推进四明山旅游资源开发、形象提炼等工作,启动浒溪线景观节点工程规划工作,积极创建宁波市首批休闲度假基地。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推进四明湖开发和红色旅游二期建设,稳步实施四明湖度假村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四明湖风景名胜区。扎实推进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力争越龙庄温泉休闲基地动工建设、阳明山庄建成开业。积极筹划开发牟山湖旅游区,努力打造综合型山水生态高端旅游度假区。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新建一批农家乐项目。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办好杨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开通世博旅游专线,建立导游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分别增长13%和17%。

(三)立足增强活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关于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调整完善城乡发展政策和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城乡规划的统一管理,开展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按照集约节约、占补平衡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努力为“三农”工作提供金融保障。

加快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余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审批权限下放等工作,加快构建与目标定位相吻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开发建设体制,促进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上水平。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调整完善泗门镇内设机构设置,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快泗门卫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推进梁弄、马渚、陆埠等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发挥中心镇在片区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努力提高社会投资比重。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牢固树立“以项目促增长、以项目促升级”的理念,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坚决打好项目招商攻坚战。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创新招商激励机制,加强招商机构、网络和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专业招商、节会招商、以商引商和园中园招商,切实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拓展招商领域,在强化工业、优化农业招商的基础上,加大服务业项目和城建项目的招商力度,促进我市经济和城市的转型升级。力争完成实到内资20亿元,实到外资1.5亿美元。

积极抢占内外市场。坚持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一起抓,不断提升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全力稳定外贸出口。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广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经贸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力求在“抢订单、抢市场”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41亿美元,分别增长5%和10%。大力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和参与资源合作开发。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经济。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强国内大中城市直销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家电下乡”活动投标,支持企业发展虚拟经营和电子商务,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统筹城乡发展,致力建设宜居城市

提升中心城区建管水平。突出“文献名邦、山水城市”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修编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城市重大区块、主要节点的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加快中心城区重大区块开发建设,整合发展城东新区、高铁新城和玉皇山周边区块,积极推进时代广场、河姆渡国际广场、四明广场、伊顿国际三期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抓紧建设南雷路两侧建工服务中心、商会大楼、移动通信大楼、金融大厦等项目。完成世南西路延伸、桐江桥中心公园(地下停车场)、中山路二期等工程,启动四明东路、金型二路、东外环路一期等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抓紧做好市全民健身中心周边等九大区块100万平方米的拆迁工作。加快儿童公园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进一步重视物业管理,继续抓好背街小巷整治和老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加强交通管理,增加停车泊位,开展工程车辆集中整治,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大力实施公交先行战略,切实方便群众出行。完善城管执法工作,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开展规范化管理示范街区创建试点,加强对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部位的环境整治,积极解决跨门营业、乱停乱放、违章建筑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区环境。

加快重点功能区发展。深化落实余慈统筹发展战略,统筹朗霞、低塘片区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杭甬客运专线余慈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开发展框架,提升开发建设水平。启动东片区规划研究,科学谋划项目布局,主动接受宁波大都市的辐射。加快编制泗门卫星城市相关规划,提升发展目标,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泗门从中心镇向卫星城市的跨越。加强四明山片区规划研究,完善落实帮扶政策,加快老区发展步伐。

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平改立工程、兰曹大道329国道至329国道复线段、329国道余慈复线(牟山至黄家埠段)、余梁公路北延工程、古乍线(河姆渡段)工程、浒溪线(车岗头至奉化段)改造工程等在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启动余慈城际快速通道二期、梁周线拓宽改造、陆上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城东水厂及引输水管网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双溪口水库、西北供水主管环网、海塘除险治江围涂和江干流防洪整治等重大水利工程,着手启动东水厂前期工作,不断提高城乡用水保障和防汛抗旱能力。继续加大环保投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完善梁弄镇集镇内部污水收集管网,实施陆埠水库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完成垃圾焚烧发电改扩建工程,加快乡镇污水治理工程和重点饮用水源上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启动城区污水收集三期工程。完成天然气管西北主干管道铺设工程。高度重视电网建设,完成220千伏侯青变等一批电力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电网结构。

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房“两改”工作,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引导整村、整片和跨村开展农房集中改建,推动农村人口加速向中心村、城镇集聚。大力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三资”监管,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经验,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主道沿线和村容村貌为重点,以垃圾处理、河道保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规模养殖场环境优化等为抓手,开展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农村网络公路建设,合理调整城乡客运班线,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实施“八网进村”工程,努力改善农村配套设施。力争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宁波级以上生态镇(街道)2个、生态村15个、宁波市全面小康村5个。

(五)注重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创建充分就业市。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市”为载体,深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充分就业乡镇”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更加注重劳动技能培训实效,不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争取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1.5万人次。全面落实《关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被征地人员、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力争全年帮助2.1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建立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加强劳动仲裁和劳动执法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认真抓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工作。强化保障扩面和基金征缴、管理,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订出台大病救助实施办法,整合各方救助资源,着力缓解城乡居民因病致贫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建设,逐步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好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的帮扶政策,加大临时性救助力度,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深入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争创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全面启动新余人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新老余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完成“十二五”教育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深入实施教育网点布局规划,抓紧启动陆埠高级中学(暂定名)新建工程,扎实推进黄家埠镇中心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建设。积极探索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新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学前教育办学经费投入,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加快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力争到年底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设置率达到80%以上。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和绩效考核,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快实施“文化燎原”工程,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月活动,全面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加强历史文化挖掘和开发,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免费开放余“四先贤”相关景点,完成余博物馆二期工程。着力做好市青少年宫(妇女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重视地方文化传承,鼓励民间博物馆建设。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视市级媒体平台建设,启动数字电视工程。推进第二轮《余市志》和江文化丛书编纂工作。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做好市二院兰江新院前期工作。重视卫生软件建设,进一步办好市级医院。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全市规划内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型任务,力争新创建宁波级以上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增小病受惠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50家。加强疫情监测和动态监控,加快应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不断提高重大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文明福万家”活动,探索建立“两免”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文明创建和社会稳定工作。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市”为抓手,大力弘扬新时期余精神,深入推进“区域文明长廊”、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创建工作,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强化对区域性治安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加大对“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黄赌毒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努力做好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加强农村普法教育、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促进农村民主自治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认真抓好新一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坚持领导下访约访、“五常法”和网格化管理等信访工作制度,加强基层信访基础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等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开展消防平安镇村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等违法行为,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新的一年,政府肩负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施政水平,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科学施政。深化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积极探索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提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调研,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强对重大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设立“余e(议)政厅”,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落实和保障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强化服务职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和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优劣的主要标准,广泛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认真办理市长电话、市长信箱反映的意见建议,进一步重视服务窗口建设,积极筹建市民服务中心,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化服务企业工作举措,调整完善企业扶持政策,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着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加快区域一体化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绿色通道、联合审批运作机制。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机关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力度,扎实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切实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坚持民主协商,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案件检查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学法和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着力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招投标工作,不断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项目)保廉体系。深入开展节约型政府建设,严肃部门经费预算执行,加强机关公务接待、差旅和因公出差、出国(境)管理,精简会议、文件和考评检查活动,整合优化公共资源,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今年除招商等特殊岗位外,各单位原则上不再增加人员编制,公务经费在上年基础上再削减5%。牢固树立“不作为、不勤政也是腐败”的观念,加大治庸防懒力度,教育广大公务人员爱岗敬业、用心工作、奋发有为,勤于履行职责,善于提高效能,敢于走进矛盾,争做勤政优政廉政的模范。

各位代表!实干才能兴业,发展才有希望。加快余的繁荣与发展,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中共余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总揽,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鼓干劲、促实干,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为加快建设富裕和谐新余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