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4-13 05:01:00

共青团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中共*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团省委在前一阶段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查摆梳理我省共青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今后全省共青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团省委常委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对共青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团省委常委会通过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专家作辅导报告、领导干部上党课、晨会、自学等方式,组织班子成员和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文件精神,认真研读原文,深入调查研究,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四求先行”大讨论,进一步提升、深化对共青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坚持“发展第一”的要义,履行共青团根本职责。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因科学发展而提出、依科学发展而运作、循科学发展而提升的战略决策,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是包括广大团员青年在内的全省人民的光荣历史使命。我省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的职责和首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团员青年紧紧围绕两个先行区建设建功立业,通过团的各项工作推动团员青年发挥好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当先锋、走前头、作表率。

(二)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求共青团组织以青年为本,切实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在帮助青年实现理想、满足需求、解决困难、表达心声的过程中,去贴近青年、引导青年、团结青年。要树立互动的理念,遵循青年发展的规律,尊重青年成长的意愿,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大力增强走进青年的能力,及时了解、把握青年的发展变化及需求,找准工作切入点。通过对青年的关注、利益诉求的满足,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三)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保持共青团工作好的发展势头。“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共青团组织要沿着正确的、科学的、顺应时代和社会潮流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当前,就是要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朝着“四求先行”的实践方向,找准工作位置,履行根本职责,合理安排布局,拓展更大作为。要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蓝图来凝聚青年共识,要在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青年先锋作用,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要在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合作中拓展有效作为。

(四)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切实增强共青团工作实效。“统筹兼顾”,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善于研究和把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和主要矛盾,通过不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问题,实现工作的提升和发展。在组织建设上,要适应青年从单位制向社会化转变,从当前比较单一的设置模式向扁平化、网格化方向转变;在工作方法上,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从行政化向社会化、项目化方向转变;在动员方式上,要适应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从倡导一致性的强动员模式向尊重参与性的双方互动模式转变,让青年与共青团组织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二、我省共青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在省委和团中央的领导下,以“永远跟党走,作为在海西”为主题,唱响“小康路上团旗红”,实施“海峡西岸青年创业行动”和“爱我*青年文化行动”,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海西献青春”、“‘三平’精神在青春中闪光”、“爱祖国、爱*、爱家乡”等主题活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唱响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三下乡”、“四进社区”吸引了60多万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教育活动,受到中小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引领青年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奉献‘十一五’,奋进在海西”为主题,在全省重点工程的工地上组织了500多支青年突击队;“海西青春蓝领计划”面向一线产业大军,培养了1.2万多名青年高级工人和600多名青年技师;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和“城乡互动百千万工程”,培养了1.1万名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了1.3万名农村青年营销员、1.1万名农村网络营销员,帮助了10多万名农村青年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施海西青年创业行动,依托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扶持青年创业。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年文明号建设,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三)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开展青少年对台交流。大力发挥“五缘”优势,加大对台青少年交流交往力度。连续六届举办海峡青年论坛,先后有50多个青年社团、3000多名两岸四地杰出青年参加了活动。连续承办三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活动,邀请了3000多名台湾大中学生来闽参加活动。五年来,共组织了2000多名青少年赴台交流访问;连续举办了八届“闽南风·海峡情”、四届两岸大学生校园歌手赛和两届“舞动两岸”少儿舞蹈大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格局。

(四)坚持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大学生圆梦计划”,创建“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真情助困进万家”、“青春红丝带行动”、“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2002年以来,希望工程共向社会募集5100多万元,资助23200多名大中小学生,援建89所希望小学,配送课桌椅1万套。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将创建领域向与青少年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恋爱婚姻、身心健康、困难救助、犯罪预防等延伸。积极打造“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

(五)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党建带团建,完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建团工作。连续两年开展“进百镇、抓团建,办实事、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团干部中倡导和树立学习、实干、谦虚、正派的四种形象。开展以“团建创新促先行”为主题的“基层团建创新竞赛”活动。通过健全设区市团委书记工作例会、合理安排全年共青团工作重点项目等,进一步健全共青团工作机制。

三、我省共青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召开征求意见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真查找我省共青团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团组织联系和动员青年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外出流动团员青年,流出地团组织联系不上,流入地团组织管不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困难,城市社区建团率不高、工作不活跃。“两新”、民办学校是青年较为集中的地方,这些领域的团建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团组织未能很好地联系这部分青年。

(二)团的工作和活动未能有效影响青年。主要表现在:团的工作和活动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未能有效贴近青年、影响青年、教育青年。有的地方的团组织虽然有机构、有人员,但团的工作被青年接受、被青年欢迎的程度不高,对青年的凝聚和影响不强。

(三)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有效。主要表现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好工作、好项目比较少,有的好项目坚持深入还不够,服务青年的能力有限;整合社会资源的途径还不够多,基层团组织工作经费不足、活动阵地薄弱、工作队伍缺乏。

(四)团干部队伍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与“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要求相比,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团干部的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团干部事业心不强,缺乏工作责任感,心态浮躁,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服务青年的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

(五)对台青少年交流的深度、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在人员交流方面“迎进来的”比较多,“走出去的”比较少,入岛交流的力度还不够;交流的覆盖面还不够广,交流的代表性还不够,尤其是杰出青年的代表性不够突出;定期与常态的交流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四、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的突出问题,经过深刻剖析,团省委常委班子认为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一)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在客观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年流动性的不断增强,青年群体的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农村青年进入了城市,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单位青年流向了社区,走上了社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民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广泛兴起,对团组织有效联系、覆盖这部分青年,形成重大挑战。在主观方面,共青团组织应对社会转型、青年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忧患意识不足,主动应对不够。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对“两新”组织、青年自组织、民间青年社团深入研究不够,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探索途径比较少,好的载体和方法推广力度不够大。在一些新领域,团建没有跟上党建步伐,基层团组织的覆盖率与党组织的覆盖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团的工作和活动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够强。在客观方面,随着社会思想的深刻变化,青年思想日益多样,更加活跃,个性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影响青年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对团组织增强影响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主观方面,我们研究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规律不够深入,服务青年的手段和措施还不够多。对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的新方式研究不够,团的工作不够活跃。团的工作和活动集中在城市和上层,在基层一线、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开展得比较少。

(三)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创新不够。在客观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资源的配置逐渐由计划转向市场,共青团组织获得资源的途径也要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化运作。同时,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也在进一步探索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项目,对共青团工作带来影响。在主观方面,在推动团组织建设从科层制向扁平化转变,工作方法从行政化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动员方式从倡导一致性的强动员模式向尊重参与性的双向互动模式的转变等方面,办法还不够多。对运用项目化、品牌化的工作方式,不松劲、不分心地贯彻还不够深入,未能有效地向基层团组织推广。

(四)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机制不够完善。在客观方面,受现行体制的影响,团组织行政化的倾向比较严重;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比较多,但是推动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主观方面,我们对激发机关干部“在全身心的工作投入中提高工作水平”、“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提升素质”、“在和谐的团队合作中共同成长”的引导和办法还不够多,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方面用力不够,基层团干部的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专职团干部配备和转岗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对台青少年交流的思路不够开拓。在客观方面,前几年受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正常交流的机制还未建立,青少年交流的渠道不够顺畅,同时还未实现“三通”,两岸往来不方便。在主观方面,对台湾青少年组织和青少年研究还不够,对台湾青少年工作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工作的视野不够开阔,交流的手段和载体不够多,偏重于一般性的人员往来交流,未建立有效的闽台青少年交流与合作机制。

五、推动我省共青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举措

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要求,团省委常委班子进一步明确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一)突破定式,增强凝聚,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政治任务。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海西献青春”、“爱祖国、爱*、爱家乡”和“‘三平’精神在青春中闪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为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头脑,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成才报国志向。二是坚持用辉煌成就凝聚青年共识。深入学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青年充分认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美好前景,切实把全省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两个先行区”建设上来。三是坚持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发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在扩大对青少年影响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有效渗透、传递给青少年。

(二)突破边界,扩大覆盖,努力实现团的基层组织有效覆盖全体青年。树立“不拘一格建组织,走进青年是关键”的工作理念,通过突破既有的组织边界,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使青年组织化。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党建步伐,积极探索创新,重点做好在“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居民区、工业区、商业街、集贸市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科技示范基地等青年比较集中的地方建团组织或青年组织。二是突破纵向边界,打破组织层级,上级组织直接利用网络、手机、公共媒体等多种手段,直接联系青年、动员青年使组织扁平化。三是突破横向边界,打破区域内共青团各条战线、各个领域自我封闭、相互割裂的做法,推动区域内各类团组织的共建,工作项目、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整合,使组织网格化。四是突破空间边界,探索利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QQ、MSN等网络虚拟空间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扩大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三)突破观念,拓展作为,引导青年在投身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全面发展。总结、提升项目带动、品牌示范、资源整合等有效经验和做法,深化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品牌活动,组织引导青年踊跃投身海西建设,再立新功。一是深化海峡西岸青年创业行动。通过完善“3+1”青年创业网络体系、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发展壮大海西青年创业基金等,进一步促进青年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深化“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实施农村青年创业“燎原行动”和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促进农村青年成才增收。三是深化青年自主创新行动。以“海西青春蓝领计划”、青工技能竞赛、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馆、“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竞赛等为载体,不断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四是积极承担更多的政府青少年事务。参与和促进制定政府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青少年立法,使青少年事务得到法律和制度保障。五是发挥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聚资、救助的主渠道功能。以“希望工程”、“真情助困”行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为载体,热情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六是深入实施青少年维权工程。积极开展“青少年平安成长”、“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青少年维权岗、“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集中行动等活动,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作用,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四)突破现状,奋力先行,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组织要先行、青年要先行,要求团干部更要先行。先行是一种作为,更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团干部要充满自信、勇于担当、敢于追求、善于创新。一是加强团干部培训。开展大规模培训团干部工作,依托省团校,对县乡基层专职团干部进行轮训。坚持开展读好书活动,引导团干部养成学习的习惯。二是健全干部协管机制。协助党组织建立健全团干部选拔、配备、转岗等机制,落实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基层团委中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联推竞选”、“公推直选”,把年纪轻、素质高、事业心强的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充实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带好队伍、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继承和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开风气之先”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团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长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五)突破瓶颈,着力提升,拓展对台青少年交流工作。抓住两岸“三通”的大好机遇,努力扩大两岸青少年交流,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一是拓宽渠道,扩大交流规模。除了与原有合作的台湾社团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外,扩大与台湾青年组织的联络,特别是突破与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重点社团和重点人物的联系。深化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闽南风·海峡情”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等品牌活动,扩大与台湾各方面青年的沟通与交流。二是突出合作,提升交流水平。抓住两岸“三通”的大好时机,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深化闽台青年的经贸合作,促进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实现闽台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互利双赢。三是整合资源,建立交流机制。建立对台青少年交流基金,建设对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打造对台青少年交流品牌,努力构建起以*为枢纽的对台青少年交流机制。四是热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与在闽青年台商、台商子女和台生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反映他们的利益需求,解决他们在就学、创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通过具体、实在、有效的服务,把我省“五缘”的优势转化为留住人才、留住人心的良好环境。

六、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团省委常委会班子建设

团省委常委会班子要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带头增强政治责任感,带头研究全局性问题,带头树立良好作风,切实做好全省共青团的表率,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作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一)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责任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切实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省委对共青团提出的根本要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带领全省各级团组织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而不懈奋斗。

(二)研究全局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善于从全省工作大局、共青团工作全局出发思考和谋划工作,积极参与决策、贡献智慧,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努力把省委的要求和青年的期盼落到实处。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掌握基层和青年情况,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善于提升基层经验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本领,开创全省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三)严格廉洁自律,树立良好作风。切实发扬一门心思干事业、脚踏实地抓落实的作风,坚持主动联系青年,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需求,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经得住政治、事业、名利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考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严于律己,倡导和树立“学习、实干、谦虚、正派”的清新形象,努力成为全省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