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时间:2022-10-23 11:39:00

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江西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着眼于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江西、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

一、抓住发展这一根本点,实现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

江西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的中部省份,既面临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更面临发展不够的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使全省上下发展的意识更强、崛起的氛围更浓,经济社会发展得又快又好。

正确判断形势,牢牢把握大势,是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的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江西真正崛起的进程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今后5到15年是十分关键的时期。我们既要正确看待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又要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环境仍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对中部地区发展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海内外向中国内地进行产业转移的进一步加速,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江西自身看,这几年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投资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人民消费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的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和谐兴赣、创业富民,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力争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江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为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深入研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在新阶段的发展中统筹好、协调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关系。一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在夯实制造业产业基础的同时,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物流、会展、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二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就业、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把城市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强化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提高城乡发展的融合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机制。去年以来,我省围绕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不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去年全省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从2000年的21个增加到72个。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支出上继续向困难群体、农村社会事业和乡镇基层等薄弱环节倾斜。三是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创业是发展活力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激励全民的创业热情,构筑发展的持久动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是富民之策、兴赣之道、崛起之基。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发展思路,号召和动员全省人民兴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在继续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掘自身的发展潜力。我们努力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既鼓励大学毕业生及下岗工人自主创业、转业军人和退伍士兵及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致富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又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实体创业、留学生归国创业;既鼓励以劳动和资本等有形要素创业,又鼓励以知识、技术、技能、管理等无形要素创业;既鼓励创办和发展各种实业,也鼓励支持非实业形态的创业。我们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做优做强大企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壮大本土创业队伍和引进外来创业力量结合起来,把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提升创业层次和水平结合起来,把培育创业精神与改善创业环境结合起来,打造公平竞争平台,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激励支持机制,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步伐。

二、抓住社会公平和正义这一基本点,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和谐之本、活力之源,促进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我们坚持从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尽力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近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重,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但就业仍将是一个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促进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就业政策的适用范围和覆盖面,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普惠性和长效性的就业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努力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把进一步扩大就业和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省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市低保金都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城乡200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社会保障任务依然艰巨。目前,我们正从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出发,针对各类社会群体的实际,研究更有效的具体政策,以逐步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着眼于解决城乡最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以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救助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教育和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我们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提高整个教育水平结合起来,在加快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继续向发展农村教育倾斜;在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需求的同时,重点解决好进城就业农民的子女就学问题。围绕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推进“小病”医疗和预防保健进乡村、下社区,重点加强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加强以传染病防控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基层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三、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关键点,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正确认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求得社会和谐的过程。当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变革深刻,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且更加复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

在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出台各项改革政策,注意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失当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抱怨。尤其注重防止和纠正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和企业改制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发生的概率。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改进方式方法,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我们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利益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可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做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知道;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加速转型,往往也是各类公共安全问题的多发期。因此,必须保平安、促和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我们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不懈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各类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切实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四、抓住充分发挥创造活力这一着眼点,营造和谐创业、和谐发展、和谐兴赣的社会文化氛围

近几年,我省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努力形成以“正气、锐气、顺气、和气”为主调的社会文化,为建设和谐江西、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是树正气,形成谋事干事、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树正气落实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富民兴赣大业为重,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共谋事、干成事,求团结、求和谐,以大度容人、凭大气成事,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风气。进一步端正作风,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把高昂的工作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上级的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坚持对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进一步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树立“凭知识、凭能力、凭实力、凭实绩、凭公认”的用人导向。把树正气体现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色,廉洁从政,以自己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扬锐气,始终保持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我们要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认识发展的形势,辩证看待自己的工作,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永久奋斗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无往不胜的信心,攻坚克难,善于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三是顺心气,形成同心同德、民主有序的政治秩序。我们不断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上下一致、顺畅自如的沟通机制,让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人民群众都能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使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将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事业上来,形成一个人人各尽所能、尽情创业的社会环境。

四是讲和气,形成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社会道德风尚。我们要求各级干部真正关心群众、善待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务,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摒弃各种狭隘陈腐的意识和观念,倡导和睦相处、互谅互让、团结奋进的价值取向,树立大度大气的胸襟和作风。进一步树立江西人开明开放的形象,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形成政府守信用、公民讲诚信、社会重公德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