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社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2-12-02 03:51:00

导语:日报社教师先进事迹材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日报社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清晨,夜色还未褪尽,*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门口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单薄、瘦弱,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步履匆匆地走进了校园。这位貌不惊人、朴实无华的中年人就是曾获得“江苏省师德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众多荣誉的*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沈老师用热情和执着,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画卷里绘上了最鲜明的色彩,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凝聚成了一座坚实的丰碑!

在教师进修学校,沈老师曾担任一批民办教师的函授教学任务。那些老师年龄大、基础差,学习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少老师还因为教学任务重,时常缺课。热心肠的沈老师生怕他们耽误了学业,常常主动利用休息日冒着严寒、顶着烈日,骑十几里路赶到练塘、藕渠等地,面对面为那些落下课的老师上课、辅导。沈老师主动送教上门的义举令那些老师深受感动,他们都说有沈老师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当自己的老师,那真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风过岁月无痕,春来花开有泪。记得2004年暑假,沈老师受教育部聘请参与编撰全国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并承担国家级新课程培训任务。当时,正逢百年一遇的高温,他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熬夜写书,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劳作,沈老师胃出血了。他本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可又放不下那些在教室里等着他去上课的学生,于是勉强喝点米汤,忍着疼痛,坚持上完课。多年来,沈老师的付出又何只如此,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那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永恒的真情;那奉献又像是一泓清泉,是不记回报的付出,是淡薄名利,清心寡欲,是热血铸就的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当市场经济的浪潮对每个人的心灵发出猛烈撞击的时候,*老师却始终恪守着一个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天职,几十年如一日,甘守清贫,从不为金钱享乐所动。沈老师曾担任*市数学竞赛的总辅导员,当参加辅导的学生住宿有难处时,沈老师家那狭窄的居所,就成了学生之家。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沈老师和妻子商量后把自己的卧室搬到了狭小的阳台上,却把大床让给了学生。学生在沈老师家一住就是十几天甚至几个月。沈老师不仅耐心地辅导他们,还悉心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默默地扮演着良师和慈父的双重角色。每当感激的家长要给沈老师报酬时,沈老师却说什么也不肯收。有的家长实在过意不去,就恳求着说:“沈老师哪,辅导费您不收也就罢了,可孩子在您家里吃住的钱,您总该收一点儿吧!”面对家长如此恳切的请求,沈老师却像吃了秤砣铁了心,还是坚决不收。练塘镇鸳鸯村的卜宇翔同学是沈老师辅导过的众多学生之一。有一次,卜宇翔发高烧没能来参加辅导,沈老师很不放心,冒着烈日骑车十几里赶到卜宇翔家里上门辅导。当汗流浃背、面红耳赤的沈老师出现在卜家门口时,一家人惊喜交加,感动万分的情景,此时我无法用任何语言向大家描绘。临走时家长要送一包茶叶给沈老师解解暑,沈老师却怎么也不肯收。他对那位家长说:“我从来不收学生和家长的任何报酬,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能够考出好的成绩来,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无私的心灵,多么令人感动的奉献精神呀!这种精神激励着卜宇翔,他没有辜负沈老师的期望,在全国第五、第六届希望杯数学竞赛中,卜宇翔分获银牌和金牌,后来还考取了重点高校。

十几年来,沈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辅导的学生不下数百,如果他像有些搞有偿家教的老师那样收费,少说也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呀,但沈老师硬是一分钱都没有收。有时他还主动掏钱给学生买点心、买车票,还几百几千元地资助贫困学生。非但如此,他还把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十佳科技人才”时颁发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了学校作为助学基金。

其实沈老师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老母亲瘫痪在床十多年,儿子在苏州上大学,妻子又不幸患了癌症需要动手术,这一切得用钱哪!为了节约那十几元的车费,沈老师宁可骑车四五个小时去苏州看望上学的儿子,也舍不得花钱买张车票。但妻子在上海动手术时,为了不耽误学校的教学任务,一向节俭的沈老师竟然慷慨地打的,一次次奔波于*、上海两地,硬是没有落下一节课。

也许有人会说沈老师傻。是的,沈老师是傻,他痴痴地爱着学生,痴痴地爱着从事了一生的教育工作。在这三尺讲台上,他融进的是辛劳,是陶醉,融进的是师德,是崇高的人民教师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