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16 10:47:26

灌区水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灌区是一个较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内布设的水工程不仅具有灌排水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建设管理好灌区水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泾惠渠灌区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灌区;水工程;建设管理;探讨

1引言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是典型的北方平原灌区,东西长约70km,南北宽约27km,总面积1180km2;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标高350m~450m,地面坡降一般为3.33%~1.66%。灌区西、南、东三面有泾河、渭河、石川河环绕,清峪河由灌区北部自西向东穿越,为一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面和地下径流排泄条件较好。灌区承担着咸阳、西安、渭南六个县区140余万亩农田灌溉及城乡供水等任务。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辖区内水工程体系齐全,灌排工程较为完整。有西郊水库(三等中型)、张家山和贺兰水库(均为小1型),共三座水库,总库容4700万m3,抽水泵站4座,总装机1.33万kW,各级灌排渠道五千余千米。近年来,灌区认真学习贯彻中省治水兴水方针、政策,不断实施挖潜配套、节水改造,加强维修养护等工作,灌区工程设施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省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水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2.1水工程老化突出

泾惠渠灌区水工程设施改造大多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续建配套改造的,由于渠道工程设计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全,加之灌区维修养护经费欠缺,经过20余年的运行与雨水冰雪等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的影响,改造过的渠道等工程设施不同程度出现了混凝土碳化剥落、老化损毁、病险隐患显现等问题。末级渠系工程状况差,衬砌完好率不足50%,斗农渠道上通下堵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灌区整体效能发挥。灌区的水源工程(三座水库工程)老化严重,经2020年~2021年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其中西郊和贺兰两座水库为“三类坝”,兴利功能严重下降。西郊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422.00m,总库容3405.5万m3,由于水库安全隐患及库区岸坡滑塌问题影响,近年来一直采取降低库水位运行,保持在419.5m以下,蓄水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年减少调蓄水量1500万m3以上;贺兰水库设计总库容345.67万m3,由于放水洞裂缝漏水等安全隐患影响,现在常年空库运行,虽然无兴利效益,但是仍要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养护。由于水源工程老化影响,灌区防汛抗旱等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对整个灌区水源安全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亟需进行除险改造。

2.2水工程信息化程度低

灌区作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灌区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依然靠传统的方式方法,灌溉供水管理、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整体上无遥测、远程控制等信息化设施,同时灌区专业管理机构管护人员短缺,无法满足当前及今后灌区防汛抗旱、城乡供用等工作需求。因此,大力提升灌区信息化运行管理能力,是新时期灌区服务“三农”工作的迫切需要,需要加快推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

2.3水工程管护工作难度大

灌区水工程点多面广,仅抗旱干支渠道工程就长达400km,辖区内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工业区多,水工程沿线厂矿企业、村组群众等向水工程内倾倒垃圾、杂物,乱排污水、废水,乱占、乱建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得水工程在管护方面比较困难,单靠灌区管理单位很难管护到位。如在2019年灌区春灌抗旱中,基层灌溉管理站职工在一条渠道巡查中发现,渠内水体间歇性出现变黑等污染现象,影响了灌溉工作的正常开展。经综合研判污染源可能产生的地域及渠段,经过多个灌溉管理站职工数日开展污染物源头排查,最终查获一辆罐装汽车夜间向渠道内偷排污水,当场制止了违法排污行为。广大农村地区乱排乱倒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没有排水等设施,加之群众法律意识相对淡薄,非法占用渠道工程和保护范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渠道问题经常发生,不仅影响了水工程的正常管护工作,污染了水源、水环境,而且导致工程巡查、垃圾杂物打捞处理工作量及费用大量增加。2020年灌区组织开展了排污专项治理行动,共封堵干支渠道沿线排污口2000多个,但是存在封堵后又被打通的现象,成为“清四乱”工作的难点。

2.4水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水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是灌区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又一难点,灌区虽是准公益性管理单位,在水工程运行管理和保护中处于弱势地位,地方政府部门与灌区管理单位无法保持高度一致,有时会因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厂矿建设占用水工程等问题发生冲突,无法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的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需要。

3措施及建议

灌区水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运维等工作。灌区管理单位要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增加投入,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努力建设美丽生态灌区。

3.1加快灌区水工程更新改造

灌区管理单位应按照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实际,深入做好水工程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适度提高工程建设标准,配套完善工程安全防护设施。要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利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等项目资金,全面开展灌区灌排工程设施改造、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一步恢复和提升工程设计工况。加快渠道工程衬砌改造,力争使衬砌完好率达到100%,特别是搞好末级渠系的改造,彻底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力争到“十四五”末达到0.6左右,全面提升灌区抗早减灾能力。西郊水库和贺兰水库已经分别列入国家与陕西省“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之中,实施后将恢复和提升工程设计功能,仅这两座水库将年增加调蓄水量2000万m3以上,扩灌农田3万余亩,灌区年可增产粮食约2千万kg,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作用重大。

3.2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管理单位应当按照“需求导向、注重应用、数字赋能”的原则,聚焦灌区现代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雨水情、工情、信息化监测、信息传输、工程远程控制等内容的建设,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应用。应当做好需求分析,根据灌区防汛抗旱、城乡供水等工作实际及发展需求,深入分析研究工作实际需求,将信息化建设与干支渠衬砌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同时应当考虑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费用、后期灌区管理单位使用操作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设施长久运行。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灌区水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服务“三农”质量,有效地降低运行管理成本。

3.3加大水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灌区管理单位应当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开展水法规及中省水利发展政策宣传活动。突出水工程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排污治理等重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画册及现场咨询等形式,深入宣传水利法规政策、河湖长制及节水护水知识,提高社会各界和群众爱护水工程的自觉性,让普法对象覆盖率达到百分百,不断增强全社会自觉遵守水法规、保护水工程的意识,积极为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3.4强化水工程管护工作

要坚持“系统治理”方针,以工程安全运行为目标,以治理、管控和保护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工程管护水平。灌区管理单位应按照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地深化灌区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足额落实管理、维修养护经费,保证灌区水工程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养护,保证管理单位正常运行、良性发展。要按照“联合综治、两手发力、政府主导、灌区专管”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河湖长制”工作部署,积极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大联合巡查和治理力度,层层夯实责任,协同联动,大力开展水工程“四乱”治理,加强水源和水生态保护,切实解决水工程沿线排污、垃圾倾倒等突出问题。首先组织对水工程“四乱”情况进行排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销号制。其次加大水政执法力度,组织水政执法人员积极开展维权行动,封堵排污口、拆除违章建筑。三是灌区管理单位与各区(县)河长办联合执法,对个别钉子户采取法律规定的强制手段进行维权,维护水工程的完整与安全。

3.5完善水工程管理机制、法规

灌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理顺水工程管理机制,优化水工程管理工作,完善水工程管理法规,明确和细化各方责任和义务。灌区管理单位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地健全水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落实相关法规制度,依据水法规严格实施水工程管理,并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提高水工程管理水平。

4结语

灌区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要坚持建管并重,在建设、管护工作中应当认真落实相关法规制度,不断创新方法、措施,抓好水工程建设、工程维修养护及“清四乱”等工作,使水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和生态功能,使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徐保强 单位: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