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02 15:40:24

电气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

摘要:依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涵盖“课程、师资、管理、保障”的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包括专业认证标准下的课程思政实施标准、一流专业的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一流专业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机制。

关键词:一流专业;课程思政;机制建设;电气类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设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不同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承担其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效结合。2019年10月,教育部为促进建设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一流本科课程,结合实例精炼出《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需将思政教育内容于教学组织时充分展现[1]。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进一步为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执行依据[2]。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以来,各高校将一流本科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该通知中要求各申报专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明确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一流专业建设验收的必须条件[3-6]。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探索主要集中在高校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宏观层面和不同课程类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微观层面,而对于如何“结合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中观层面还鲜有报道。特别是在一流专业建设的背景下,工科院系该如何落实《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缺乏系统深入研究[7-9]。2020年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确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因而开展“电气类一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我院依照《纲要》对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系统要求,结合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涵盖“课程、师资、管理、保障”的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机制体系,可为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并可推广到全国其他高校工科专业,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

1专业认证标准下电气类课程思政实施标准探索

专业认证是一流专业的主要建设内容,而通过工程教育专业是一流专业验收的必要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在“课程体系”项中明确要求[10]: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电气类一流专业建设必须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建立课程思政实施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根据《纲要》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有关课程思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修订电气类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项中,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总目标;在“毕业要求”项中,强调学生应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体系”项中,要求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电气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2电气类教学大纲修订

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现行的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完成了新版修订,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程方案紧密联系了起来。需要对电气类思政课程内容里的价值和内涵进行总结深挖,为进一步提升课程的覆盖面、专业性以及人文关怀提供基础。针对电气类课程内容,可以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角度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综合性,加强课程内容与时代背景、社会热点、民生大事的关联。针对时代倡导的工匠精神、使命担当以及科技创新意识,要在电气类课程中着重突出强化,引导当代大学生紧跟国家需求,在新时代中实现个人价值。针对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实践部分,要倡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多实践、多调研,在实践中教学,在实践中成长。针对电气类课程体系中的创新创业部分,为了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及技能得到提升,要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剖析、讲解,让学生在他人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针对电气类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实践部分,要让学生牢记“劳动光荣”的理念,养成扎根实践、服务特需意识,在实践中锤炼自我,在劳动中提升个人信念和品质。

1.3电气类课程教学实施标准

在课程组织以及教学实施中,把电气类思政课程教与学纳入课程规划、大纲标准以及内容评估体系中,并作为重要评估项目。具体的实施标准需要紧密结合目标、大纲内容以及教材,并按照标准要求对有关内容进行优化和修订。将教学实施标准在课程教学、会议研讨、实践训练等场景中实际落地,积极推进。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领域,选取主要课程进行分析。在具体的电气类专业课程中提炼出核心的内容和思想,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科研动态,呈现出条理清晰、分门别类的“新型”思政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针对学生群体进行适度创新。在意识形态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反复强调,在不同模块和内容中积极引用马克思主义有关思想和内容,使学生形成高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电气类课程中,要着重突出工程实践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在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科技实践等方面得到成长和关注,将个人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2电气类一流专业的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构建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电气类一流专业建设要实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电气类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特别是电气类专业课程所对应的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2.1明确电气类课程思政的教学特点与评价原则

思政内容与电气类专业的融合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展现了教学模式与空间上的融合性宽度与深度,其课程体系丰富多彩,包含了理论课、实验课以及实践课,让学生的学科内容更加具有多样性。因客观世界中复杂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这就对电气类专业与思政课程内容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强调实践出真知,熟知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立与统一、复杂与简单等辩证逻辑,锻炼思维的深度,强调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等良好的个人品行。根据电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所遵循的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

2.2建立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标准

在发现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以及形式上与电气类专业课程的差异性的同时,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追求教学元素的同一性与兼容性,将两者融会贯通,让课程内容更丰富更易理解。根据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情景是否真实、教学考核是否细致这五大类基本要素制定理工科的思政教学评价准则使教学评价更简洁,更易于把握课程的侧重点,即思政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即上述五大类基本要素是否全面详尽,是否实施到位。上述要求需一一对应至理工课程中的思政教学。

2.3评价结果应用

把教师参与电气类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奖励机制中,强调思政内容的重要性,推动电气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提升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的影响力。

3提升电气类一流专业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机制研究

建立电气类思政课程开发与教学团队的与时俱进意识和专业性能力提升机制,促进电气类思政课程执教老师形成新的育人理念,将“育人为本”牢记心中、落到实处。准确定位育人方向,精准强化教学能力,坚持将电气类思政课程的建设理念以及要求真抓实干、稳定执行。主要包括:

3.1以“四新”要求为核心,探索提升电气类“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关键

电气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常学常新。教师是推动电气类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要上好电气类专业的思政课,必须涵盖新内容、新成果、新方法和新见解。具体可解读为:浸润电气类专业新内容,基于电气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背景,注重知识点的时代性、价值性,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将最新的时论体现在教学的备课内容中;紧跟研究新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最新电气类研究成果,使学生不仅仅牢记理论知识,还可以第一时间将专业(课程)的特色以及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知识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互相促进;巧用教育新方法,教师能够结合时论要求,利用教学方法将新知识融入电气类课程教学内容中,充分将有关电气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先进性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展示出来;完善教师新见解,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体现到电气类教学内容中,以发展的学者眼光教育下一代,身体力行,和学生一起探讨电气类理论前沿成果,将课堂“新”起来、“活”起来,让学生走出“压抑”“死板”的课堂。

3.2建立教师的电气类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机制

提升教师的电气类思政课程教学能力,优化电气类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分享体系,针对不同高等院校的电气类思政课程体系交流平台,可以进行不同区域、不同学科间的适当频次的交流。首先,针对优秀电气类案例,在案例分享后,参会人员进行现场研讨拆解,并选取可行性高的方案,进行总结教授,在全类型的高等院校之间传播共享。其次,适当利用现代的高校信息传播工具,有效组织有关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课程的专题研讨学习。最后,统筹考虑电气类教研室、教研团队、课程开发小组等基层组织的工作特点,高校协同推进不同组织的经验传授和总结,搭建起高效可行的电气类课程开发、教授、传播体系。

4结语

从学院管理这一层面着手,综合考虑一流专业建设的有关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现行《纲要》对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要求,将电气类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资队伍培养等紧密结合,构建从人才培养方案到教学大纲到课堂教学实施的执行标准、考核评价及师资培养系统解决方案,为工科学院开展电气类一流专业建设和电气类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全新的借鉴。

作者:曾进辉 张阳 兰征 罗朝旭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