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6-02 11:24:48

城轨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以基于浙江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项目紧扣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围绕浙江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有关培养新时代轨道交通类工匠型人才。立足浙江轨道交通类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基于城轨产业链的轨道交通类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轨道交通;产业链;人才培养

我国于2013年提出产教融合的概念,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3]。2021年2月5日下午,浙江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新闻会介绍了纲要的起草过程、主要内容等。从新闻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浙江将着力于高质量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四通八达、上天入地、互联互通的交通网,进一步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其中2025年,浙江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规模将达到1300千米,实现轨道交通重点城镇覆盖率达到60%,日均保障近800万人次出行[4-5]。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地铁产业发展迅猛,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行线路12条,总长514.19千米,全省在建总长594千米。以杭州为例,至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0条线路,总长度423.5千米的地铁网络;远景规划建成14条线路总长度642.2千米的地铁线路。[6]近年来,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为了缓解公共交通压力,城轨交通得到迅猛发展。自2012年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杭州正式进入地铁时代。随后5年间,地铁2号线全线、4号线一期南段也相继建成通车。根据规划,至2022年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0条线路总长度423.5千米的地铁网络;远景规划建成14条线路总长度642.2千米的地铁线路。轨道交通网络全面升级,城市发展脉络逐渐清晰。

(二)人才培养质量与培训方式陈旧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拓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使用,各城市对新线开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培训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强员工理论培训的同时,更强调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处理突发故障能力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知识发展为导向,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对全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培训方式、实施方法和运作模式难以满足城轨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培训体制已无法有效支撑城轨行业人才发展战略。目前,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城轨人才培训标准,导致不同城轨企业培养出来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新线的开通运营。

(三)人才培养速度与培训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各城市新建城市轨道高速度和高密度的开通,专业人员培养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传统的人才培养周期都比较长。以客车司机为例,过去培养一个司机,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达到上岗要求。时间紧、任务重成为各新建城轨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另外,培训能力不足。培训能力主要包括教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指针对学员需要提升的技能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能通过科学、合理地授课或辅导,有效、快速地提升学员的技能。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能力与培训需要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大多城市轨道交通处于规划和建设期,基本没有具有现场实操经验的培训讲师;二是对于一个合格培训讲师来说,需要多年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但是由于城市轨道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压力,导致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根本没有精力专门沉淀专业知识,从事培训讲师或专业课程开发的相关工作。

二、主要建设方向

(一)校、企、行深度融合,引入产学研一流平台

2021年,我校受邀请正式加入浙江省城轨产教融合联盟,联盟有70余家会员单位,包括浙江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国内一流城轨机电技术实训基地,还有一批以郑州捷安高科、神州高铁等上市公司代表的城轨行业标杆企业,还有杭州地铁、杭港地铁、绍兴地铁、甬台温铁路等省内城轨人才旺盛的行业企业。借助联盟平台,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单位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深化教学、实践内容改革,由城轨企业、学校共同研究制订教学、实训计划和大纲,编写具有城轨机电专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并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教师管理体系,通过激励和牵引机制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

要采用核心通用课程设立专职教师、其他课程尽可能以企业兼职讲师授课的模式,建立包括专业教师的培训、使用、考核、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动态管理体系,确认教师的核心能力,建立讲师选拔标准和认证流程。逐步整合有丰富经验的师资力量,组建专、兼职讲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城轨行业智力池,形成行业联合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明确教学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方式,鼓励教学人员能够投入较大精力从事课程开发、授课等具体的培训工作,把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整理归类,通过专业的方法工具加以沉淀。

(三)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集中优势开发精品专业技术课程

行业联合高校应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根据城市轨道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各级特殊需求定制化地开发课程,提供定制化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行业联合高校应以实际作为出发点,按照地铁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调试与接管、运营管理、资源开发管理、企业管理等价值链,分业务模块建立行业联合高校的课程体系,集中精力开发一批各单位急需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品课程。(见文末图2)

(四)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促进在校大学生与企业一线需求相结合

为了避免授课内容与企业现场故障及技能处理所需知识技能相脱节,需提高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行业联合高校应采用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定期轮换”的方式,保障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员工实际需求。同时,联合企业大学还应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操作、跟岗实习(师徒带教)、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地保障在校大学生培训与一线紧密衔接,不断地提高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探索产业链融合高职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探索以行业发展为教育起点、以行业需求各环节为教育中心,以就业单位为终点的基于产业链条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紧密围绕产业链目标进行合作、调整、优化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整合城轨行业资源优势和杭职院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共建城轨大数据中心,共享城轨故障案例数据,培养一批城轨机电技术专业人才。

三、项目主体建设目标

(一)构建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想构建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框架,并纳入政策、资金、人才、容错机制等外部要素和推动者、培养目标等内部要素,要及时明确专业培养融合产业链后的基本环节、节点嵌合路径和发力方向。

(二)建设城轨机电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通用性又有多样性,体现了各轨道交通单位形式各异的管理理念和运维思路。对标轨道专业人才多面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目标,必然会面对进入不同轨道单位实训实习的情况,以保障培养的相关人才在将来面对挑战时能保持高竞争性和优越性。因此,必须以学校为核心点,以企业为关键环节,多方开展专题研讨及科学规划,制订配套的实训实习计划。同时,在校内添置城轨机电技术专业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工具,更需要有大量资金和精力的投入。

(三)组建城轨机电技术专业师资团队

城轨机电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首先,必须加快内部培养,一方面参与相关行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求利用课余时间下企业,严格落实教师企业经历工程;其次,需要加快引进城市轨道方面的优秀教师;最后,依托省城轨产交融合联盟,聘请5~8名地铁轨道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水平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或专家顾问,以提升城轨机电技术专业师资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四、项目已有研究保障

(一)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校需要良好的教学改革基础与环境。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按照“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出教材”的思路,突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团队为依托,大力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按照“一学院一试点”的基本要求,根据专业类型不同,开展多学期分段式、导师制、小班化、现场教学等多种灵活教学形式。

(二)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学校是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每年有超过500万的经费投入教学改革工作,具有先进的顶层设计,教改思路得当,政策配套有力,从资源条件、经费、激励措施等全方位支持教学改革工作。

五、总结

本文从国际领先的职教理念、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典型有效的人才培养案例、专产衔接技术同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跨界融合育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创新“产—学—研—培—创”育人模式,探索出新时代轨道交通类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产教融合模式为基础,探索构建“产业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浙江省地铁行业发展为导向辐射浙江省轨道交通产业链,紧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致力于建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适应行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统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浙江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为浙江、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匠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

大力开展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的“双主体”,校企共同构建全程合作育人的标准化流程。让企业提前介入培养,使毕业生“零适应期”上岗,同时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及人才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使企业全方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

(三)创新育人模式,打造城轨专业实践教学的“三个标准化”建设

进入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展开调研,了解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实训行为标准化建设和实验实训项目标准化建设。从体制与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对实训室开展标准化建设评估检查。

作者:潘文彬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