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村务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12 09:42:00

村长村务工作总结

作为一村之长,我时刻深系民心,认真为农民做实事,在建设新农村的新的历史任务下,更显得任重而道远,两年来的工作,得到许多感悟,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支部高度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双拥保稳定。

”抓双拥、保稳定、谋发展“是我连在近年来双拥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双拥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

我们在抓部队全面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双拥工作做为确保一方平安,促进驻地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列入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把双拥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双拥工作提内容注重在”实“字上做文章、在”高字上定目标、在细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发展,我连及时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侨组长,主管亲自抓,并成立了各种服务小组,形成了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在这完善《双拥工作规定》、《爱民公约》等长期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连队全面建设的发展和“双争”活动,坚持安排工作不忘部署、检查工作时不忘监督、年度工作总结不忘讲评,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连队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利用元旦、春节、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日、党团活动等时间经常深入的开展“双拥”工作活动从而使官兵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

二、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拥政爱民”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连在双拥工作中,结合驻地的实际先进单位工作突破口,以共建促双拥,双双拥促共建昆昆围绕转自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为人民服务,积极支持驻地经济建设,树阐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主旋律。广泛深入地开展”六共“活动即”共举伟大旗帜、共学科学理论、共育四有新人、共献一片爱心、共保一方平安、共树阐明新风“.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注重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下功夫,在支持驻地经济建设上求实效,赋予了双拥工作更加丰富的内容。

民居依山而建,颇具山村特色,旧居民的布局成行成排,显然经精心规划,至今依然保持原貌。(注)富庶人家的楼房为两层,虽已斑驳,但仍可想见当年雕梁画栋之盛姿。板头村由上村、下村、社树三部分组成,现有人口1234人,353户,绝大多数人姓黎,间杂有陈、何、叶、朱诸姓。人均耕地面积为109亩。我们选择板头村作为调查点的理由是其具有较深远的农耕传统,传统人文色彩较浓重,宗法系统较完备,且目前的经济较发达,所以可视为剖析都市化过程中农村社会变迁的较理想对象。(注):我们问村民:"为什么没人拆掉旧居民?"村人说:"按习惯,儿子一结婚就分家出去,父母给他一笔钱,他自己筹一笔钱,另外盖新房居住。"所以,今天仍然住在旧宅中的人大多为村里老人及外来民工。B.东瓜宇管理区(村)东瓜宇村原名东瓜屿,此地原为古海屿,在对岸居住的人,需摆渡才能至屿上。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先后有人在此定居,并在屿上种植冬瓜,故名东瓜屿。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后人以其谐音取名为东瓜宇。合成、蝴蝶洲两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两村位置为当年的渡口,年深日久,因滩涂淤积而连成片。东瓜宇村位于板头村的东北,由东瓜宇、合成、蝴蝶洲、白荇窖4个自然村组成,原先农业生产水平较落后。据说直到八十年代初,尚允许外省农民迁至东瓜宇安家落户(注),所以东瓜宇村是个典型的多姓杂居之地。目前主要姓氏有:招、曾、谭、朱、冯、黄、陈、邱等,共有村民1264人,397户,人均耕地面积为1.5亩。由于东瓜宇村农业生产较落后,且位于南沙经济开发区的交通发达地带,故它是南沙第一个实行征地的村子,也是最早由农业转向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村子。它曾先行一步,对农村向都市化的彻底转变作过许多探索,从而也激发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矛盾。这也是我们选取东瓜宇村作为本专题调查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选取板头村与东瓜宇村作为本专题的两个调查点,目的是为了构造一个更系统、更具典型意义的调查对象。为了叙述及研究之便,我们把板头村和东瓜宇村合称为"南村"。(注)当然必须有亲戚在东瓜宇,经亲戚介绍始成。

在通常意义上,现代化即是都市化。因人口集中、工业扩张、商业发展、教肓普及而建构的都市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格局。但对于长期处于农业文明格局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模式(都市化)既是成功的标志,也是难以仿效的范例。由于时空差异和资源限制等原因,后发现代化国家必须寻找特殊的发展方式。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农村,承包责任田在开始时也许不过是农民挣脱公社化的束缚、争取基本生存条件的一种自发性尝试,但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可,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启动了整个中国的社会改革,中国的现代化、都市化运动于70年代末拉开帷幕,并终于在90年代峥嵘崭露。我们要考察的南村,便是此一大背景下的一个景点。首先需要说明三点:第一,由于中国在人口、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都市化并不是中国现代化唯一的、主要的发展方式。年代以来,大量小城镇的崛起和乡镇工业的兴起,使农民在都市之外找到了就业和致富的机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一合乎国情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在原有的社会秩序中萌动发生的,没有造成传统农业社会的急剧瓦解。加上一直控制着农村权力之源的政治体制的连续性,所以即使农民初步进入现代生活后,既有的社会结构、生活风格、人伦关系等也顽强保持下来,构成中国现代化的特有风景。第二,南村的具体情况使其与中国其他农村地区不同,确实有一个都市化的过程。改革之初,因为河网纵横,交通不便等原因,南村的地方经济和乡镇企业远没有珠江三角洲其他地方发展快,乡镇企业主要还是原有的采石场、运输业等,个体经济亦很荒芜。年代,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鉴于南村所属的南沙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又有较好的港口条件,拟投入巨额资金开发南沙,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海滨新城。

三、是以法律服务为基点,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年,我村继续发挥“普法宣传栏”和“普法广播站”的宣传教育作用,全年共举办17期主题普法宣传、4场普法广播。在镇司法所的帮助支持下,依托设立“司法工作站”的优势,我开设了“村民法律服务室”,并坚持每周2天对外接待前来咨询的村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疑难解答、自愿性调解、普法提示、普法学习等服务,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响应,全村村民人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村风正在形成。

四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探寻我村产业发展出路。

一年来,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协助下,我走访了100余户村民。通过与村干部、老党员及村民群众的恳谈,我详细地了解了我村的传统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基本情况,对我村如何发展现代林果业做了详细地调查研究,并形成和向村党支部上报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关于海字村传统林果业“突围”的思考》一文,得到了我村党支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认可。

五、是以完善制度为重点,着力提高村务工作效率。

在村党支部徐书记的支持下,继续推进全村在建设工程发包、人员招录等重大事务上采用村务公决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人员考勤和值班办法》;以《公共图书室管理办法》为依据,制定了《公共图书室借阅规则》;按照村民建议,重新修订了《管水员管理办法(试行)》。协助村委会加强生态林管护员、管水员管理,全村专群结合队伍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年,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部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建设力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文化权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