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专项报告10篇

时间:2022-12-01 09:25:02

商务工作专项报告10篇

第一篇:2014年商务督查情况报告

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现将我局2014年1-9月开展商务工作专项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商务工作有关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一)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按省政府、省商务厅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我局自2014年6月以来,积极指导各县商务主管部门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促进消费作为内外贸工作和服务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指导外贸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结合各县的消费热点,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扎实开展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组织的“三大活动”。

(二)积极指导服务业发展。

一是按照省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和2014年服务业工作安排意见,积极发挥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强与各县和州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首次组织召开了全州服务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州委副书记、吴泽刚州长作了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全州服务业工作。全州13县先后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职责任务,全州已初步形成了州县联动的服务业工作格局。另,为进一步提升我州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在全州餐饮住宿企业中启动了“格桑花”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业示范单位评选活动。通过州县严格组织和评审,共评出28家餐饮住宿企业为州首批“格桑花”示范单位。

二是按照省关于发展电子商务的部署,由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州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我州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举行了由杨春轩副厅长亲自赴我州讲授的电子商务专题讲座培训会,让全州13县和州级部门负责人和干部深受启发和教育。同时,加强电子商务的基础工作,调查摸底全州电子商务现状,积极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今年我州已组织小金兴隆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遛遛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14户企业入驻“天虎云商”。

三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大活动”的号召,参加省上统一组织的2014迎春购物月、第十八届新春年货购物节、第二届中国(泸州)商品博览会、北京站、呼和浩特站、北京世界葡萄酒大会等活动,引导企业走出去,拓展省外销售市场。同时,今年我州首次成功举办了州特色食品食材和特色小吃展销活动,充分展示了食品食材特色和地方小吃魅力,极大丰富了广大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活内容。

(三)建设旅游商贸,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结合我州旅游产业优势,针对游客流动时间、节奏、消费需求,建设与旅游大州相匹配的商业流通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旅游系列商品、建设旅游商业服务网点、保障旅游商业消费需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建设我州旅游产品市场和旅游连锁购物中心。使我州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中药材产品能满足来我州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在扩大消费需求,为广大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创造消费需求,为各位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以旅游业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辖区内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力度。积极指导各县以“川藏高原”农畜产品和酿酒葡萄、优质蔬菜、特色果业、特色马铃薯、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道地中药材六大种植业特色产业,形成产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按国家商务部提出的“三绿市场工程”建设(即:开辟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契机,通过与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构建长期、稳定、紧密的农产品直通机制。加强农产品和“农超对接”工作力度,通过省商务厅协调成都市商务局,在成都市双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彭州(?阳)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绵阳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州农产品专销区和直营门店。

(五)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指导各县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新建和改造现有农贸市场,建设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建材市场、中药材市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各类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直营店、商贸中心、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业街、培育商贸重镇。在农村充分利用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有的农家店,初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乡村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农家店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枢纽。

(六)积极推进内外贸和服务业项目建设。按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2014年核定的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县级配送中心的批复,要求茂县、马尔康、金川县,九寨沟县、松潘、、县,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指导理县冷链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项目推进工作;指导九寨沟县煜丰酒店、若尔盖县第二农贸市场、唐克农贸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做好项目续建和扫尾工作;指导金川县观音桥镇2个全省重点商贸示范镇项目建设;指导马尔康、九寨沟县、县、若尔盖县4个民族地区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指导州九网旅游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电子商务项目工程的实施。

(七)积极加强外贸出口工作。为使我州更多的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大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度,围绕今年省厅开展的“万企出国门”活动,积极组织我州外贸企业参会参展,截止到目前共组织家34企业参会参展,今年新增外贸获权企业3家。积极到重点联系出口企业和有出口潜力的出口企业调研,宣传外经贸扶持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外贸出口中遇到的出口退税、融资、市场开拓等困难和问题。加强与国税、外汇管理、财政等部门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八)确保市场秩序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按照国务院、省安排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行动,我州拟定了《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了《2014年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绩效考核办法》和《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时变更了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季度确定重点领域、目标任务开展整治,保持对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态势。督促各县明确了工作机构,落实了责任人,建立了沟通协调、案件信息统计等制度。收集汇总上报案件月报,形成简报9期。全州查处各类案件113件,涉案金额达37.81万元。

二、商务系统财政扶持项目和资金到位情况

(一)内贸资金情况:2014年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核定我州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县级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下达补助资金520万元;批复我州理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库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下达补助资金425万元。共计下达资金我94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于今年5月由州财政局全部下达到各项目实施地财政局,现各县正在加强项目推进工作。

(二)外贸资金情况:2014年我州兑现了2013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4.35万元;2014年度外经贸促进资金20.74万元现已分别拨付到各外贸企业。

三、切块到市州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一)内贸资金情况:2014年下达我州内贸切块资金项目情况为:

1、全省重点商贸示范镇项目建设:下达金川县观音桥镇2项目,下达资金120万元。

2、民族贸易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分别下达我州马尔康、九寨沟县、县、若尔盖县4个项目,下达资金300万元。

3、电子商务项目建设项目:下达我州州九网旅游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电子商务项目,下达资金58万元。

4、项目推进工作经费:下达资金11万元,分别安排马尔康、九寨沟县、县、若尔盖县和金川县。

以上共下达我州内贸流通服务业项目7个,下达资金489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于今年9月全部由州财政局和州商务局联合行文下达到各项目实施县财政局,现各县正在加强项目推进工作。

四、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社消零目标任务情况:2014年1-9月,我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41.43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6位(实际第4位),完成州定目标任务62.6亿元的66.18%,完成省定目标任务58.78亿元的70.48%。

(二)外贸出口目标任务情况:1-9月我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89万美元,同比增长33.9%,完成全年进出口目标任务3661万美元的92.6%。其中:出口2179万美元,同比增长53.5%,完成全年出口目标任务2600万美元的83.8%,进口1210万美元,同比增长9%。

(三)服务业增加值目标任务情况:1-9月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09亿元,增长5.9%。

(四)引进外资目标任务情况:省商务厅没有下达考核目标任务。

五、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情况

我局现有行政审批事项7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1项(2008年8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川府函(2008)281号,已取消二手车交易市场审批)。今年以来,我局主动与省商务厅对接下放到州级的审批事项,没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没有自行设立的审批、核准、备案、登记、注册、收费等情况,所有审批事项都通过政务大厅向社会公布:一是对工作责任进行了再分解,进一步规范了办事流程、简化了办事程序、明确了岗位职责。二是对审批时限进行了再压缩,进一步压缩了行政审批时限,将办理期限再压缩14个工作日,在10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并对重、特大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对服务质量进行了再提高,以“零距离”细节化服务为标准,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推行“一门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审批,一站式办结”。

六、当前商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市场体系规划滞后。重生产、轻流通的“轻商”思想使我州城乡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滞后,各县忽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的县在规划上把好的地理位置留给工业,使商业布局不科学、不集中,让百货店、批发市场和大量的小商店、“连锁铺”自生自灭。目前,我州13县中,大部分的县都没有商贸流通商业网点规划。

(二)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州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限额以上经营企业少,在社会商品零售总数中所占比重小,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结构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强,起不到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很难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三)商业中心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商业发展缓慢,全州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以农牧业为主导的格局还未真正改变,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消费信心明显下降,消费欲望不强,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困难较大。导致整体市场需求不旺盛,购买能力有限。

(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我州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支撑服务业发展主要依靠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服务行业,而这些行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低,受市场变化和季节影响较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对非营利性行业的依赖过大,市场化盈利性服务行业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减少,导致相关联的行业指标下降较多且权重过大。

(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内部结构优化是州服务业最大的需求。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专业技术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服务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技术含量高、服务层次高的领域进展缓慢,导致全州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仅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左右,而营利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低。

(六)发展服务业基础条件差。一是县域发展不平衡,地域化差异及服务业内部构成比例不优。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州2013年城镇化率34.59%,居全省第18位,分别低于国家和全省19.1、10.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服务人才缺乏,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高级人才资源缺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七)外贸出口企业规模小。我州出口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出口产品基本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类别比较单一,该类产品对人民币升值等成本变化极其敏感,盈利困难,且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州出口商品结构仍处在初级和单一化阶段,对传统产业依赖程度较高,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部分商品出口存在着季节性

七、下步对商务资金安排的建议

(一)内贸资金支持方向建议:建议支持民族地区每个县建设“应急储备库”。以提高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应急处突工作的效率;支持民族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包装、分拣、果蔬气调库建设;支持民族地区特色商品市场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民族特殊需要商品市场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农畜土特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加大对民族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服务业项目支持建议:一是请省厅支持,派发展服务

业专家就我州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加快我州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并帮助制定州十三五规划,确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布局确定发展项目等。二是请省厅在制定申报项目政策时,应针对三州的实际情况,降低项目申报条件,并确定“三州”应申报和建设的项目。

(三)外贸项目支持建议:由于省厅在制定相关财政扶持项目

的标准均按照内地标准来制定,我州外贸出口企业均为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相关标准,建议省厅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对民族地区予以区别对待。

(四)对项目管理建议: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内贸流通服务业企业规模小,要求发展内贸流通服务业的愿望迫切,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此,特建议对民族地区内贸服务业项目的审核、申报、实施、验收、绩效评估程序时,适当降低相关标准,如标准与内地相同,民族地区难以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

第二篇:商业服务助农增收工作报告

一、2014年上半年商务助农增收目标完成情况

2014年,州农工委下商务局商业服务助农增收人均目标任务为40元/人。经统计,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全州商业服务助农增收人均实现纯收入为30.3元/人,实现总金额为2121万元。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增加政策性扶持收入。切实加强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1577个农家店(其中:乡级店214个,村级店1363个)的后续管理工作,让其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农家店经营收入。按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核定项目,积极推进我州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及理县保鲜蔬菜冷链体系建设。现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乡村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有力地提升我州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加大发展商贸流通业。充分利用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我州现有商贸流通企业、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扩大消费需求,引领消费需求,创造消费需求,积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牧民增收。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工程”,完善农牧区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改善农牧区消费环境,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构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三)大力发展餐饮业。餐饮业是极富成长性的朝阳产业,已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行业。因此,我局积极开展特色餐饮评定,按州服务业领导小组的要求,于今年6月在全州范围内评定出“格桑花”优质服务示范单位28家。积极指导有条件的县着力打造餐饮特色一条街,发展藏羌特色餐饮业,努力营造我州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把我州餐饮业真正打造成展示品牌形象、交流发展成果、提供就业岗位的广阔平台;积极引导各县藏羌特色餐饮,深入发掘和整理本地的主食、小吃、菜肴和茶饮等独特制作工艺,推动餐饮产业做大做强,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大力发展居民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家政、洗染、洗浴、再生资源回收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农家乐、藏家乐、乡村风情餐饮等民生性服务行业,不断培育民生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网点布局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影响消费。我州商业体系尚处于网点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三级(州、县、乡)商业网点尚未形成、网点分布不尽合理的状态。存在商业网点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综合性的多,专业性的少;购物类多,服务类少;低档次的多,有特色、上档次的少;专业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居住区、社区商业网点不配套等结构性矛盾,这些均给促进居民消费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流通和消费环境欠优化,影响消费。近年来,我州以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为宗旨,以扩大消费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为基础,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对促进消费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卫生环境;通畅有序、保障得力的安全环境;货真价实、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细致周到、热情礼貌的服务环境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中高收入群体消费群体,如一些中高消费品消费流向成都等地。

(三)流通企业“散、小、弱”问题,影响消费。近几年,我州消费品市场有了较快发展,但商贸流通业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国内、省内的一些龙头商贸企业、大型商贸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综合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

(四)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影响消费。当前,我市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流通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成规模的超市,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形式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二是经营秩序不规范。我州农村消费市场中,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个体户,对商品、品牌、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经营不规范;加之农民鉴别真伪商品和品牌的能力差,对散、乱、差的商品流通状况不放心,这都不利于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畅通。三是监管乏力。由于农村消费品市场监管薄弱,造成农产品价格、品质和交易行为规范性等都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成为农贸市场采购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四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我州乡镇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尚未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有机衔接,布点选址存在随意性。同时,业态间发展也不平衡,导致日用消费品网络发展较快,而农产品购销流通网络、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农村供求信息网络等建设尚未形成规模。五是配套建设还有差距。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配套体制没有完全到位,限制了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健康发展,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五)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农牧民增收。由于受国家经济下行的影响,全州商贸流通业较去年同期增长缓慢,经济不景气,商家们纷纷反映生意难做,经营业绩不好,从而导致农牧民增收困难。现城乡居民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和节约消费,从而导致全州餐饮业较去年同期低迷,生活必需品和日用消费品在全州范围内销售不旺,严重影响了农牧民增收。

四、下半年商务助农增收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力度。我州现已初步形成了酿酒葡萄、优质蔬菜、特色果业、特色马铃薯、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道地中药材六大种植业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不能形成产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更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为此,我局将按国家商务部提出的“三绿市场工程”建设(即:开辟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契机,通过与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构建长期、稳定、紧密的农产品直通机制,加强农产品和“农超对接”工作力度,继续在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专销区和直营门店,使农牧民自产农产品达到优质优价,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发展旅游购物网点,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指导各县以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为广大游客在旅游购物方面创造消费需求,为各位来州游客提供优质旅游购物环境,引起游客的消费欲望。规范建设以旅游纪念产品、农畜土特产品、中药材产品、野生菌类产品为主的旅游购物网点,并以此提高旅游购物网点在商贸流通业中的比重,让旅游购物网点得到有力发展,并尽最大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打造旅游商贸重镇,增加就业岗位。按照各县的城乡总体规划原则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定位,以及人民不断上涨的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的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大特点,深入挖掘民族餐饮和商业文化,积极引导各县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商贸重镇。极力打造具有浓厚商业氛围的商贸重镇,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在信贷项目和经费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扶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向社区和农村乡镇扩展,发展标准化、便利化的标准型超市和卖场,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三是发挥中小商贸企业“小而精”的优势,积极与大企业联盟,借鉴大企业先进成熟的物流、供应等重点技术经验,提高现代化程度。

(五)加快改革创新,构筑流通产业现代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流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二是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培育和打造城市商业中心,不断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态的升级。三是以连锁经营为突破口,加强连锁经营流向城镇、郊区、农村,使之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新的增长点,促进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四是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加快流通信息化建设。五是积极发展物流配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特别是要加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六)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增强市场辐射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力度。我州通过验收合格的农家店有1577家,因此,要升级改造现有的1577农家店,要在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础上,新建和改建一批农家店和乡镇商贸中心,增加配送品种,增强综合服务动能。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根据市场周边的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各类专业市场的职能,突出“精、专、新”,重点培育和建设能够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专业市场。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和优化农村购物环境,为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篇:商务局服务业发展报告

按照《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14年服务业发展报告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2013年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11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的比重达到33.4%,比第一产业高出18.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低18.2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加,占gdp比重稳定在较高水平,居全省第五位。

2、服务业贡献不断增强。2013年,全州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9%,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对全州经济贡献率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税收是重要力量。2013年,全州共实现税收收入27.1亿元(含上划中央收入),同比下降6.6%。其中,服务业税收为9.03亿元,占总收入的33.3%,同比增长1.5%,占比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

4、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服务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教育、公共管理)仍占有主导地位,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7.1%。并且过半的增加值由非营利性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福利团体、党政机关等行业产生,2013年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增加值40.11亿元,同比增长11.4%。生产性及营业性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6.3%。

5、服务业领域投资不断加大。2013年全州完成投资405.98亿元,同比增长2.6%。服务行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完成投资252.7亿元,增长16.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2.2%,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4.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发展。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6550万元,同比增长6.4%,受邮政行业经营收入下降影响,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9.8%,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7.5%。从业务经营活动看,客运量达3763万人,同比增长9.5%;货运量达2748万吨,同比增长12.6%,客货运总周转量697285万吨公里,增长12%。

(二)批发零售业稳步增长,住宿餐饮业增速回落。2013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2849万元,同比增长7.9%,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6.8%,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6.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7118万元,增长7.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1.2%,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9.2%。从业务经营活动看,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281万元,增长14.6%。

(三)金融业稳定增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838万元,同比增长3.8%,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9%,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1.8%。从业务活动看,全州存贷款余额均稳步增长,12月末,全州各项存款余额435.15亿元,同比增长2.5%;各项贷款余额186.44亿元,同比增长12.4%。

(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9189万元,同比增长7.1%;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7%,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3%。

(五)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放缓。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473万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3.2%,较去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8.2%。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3778万元,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3%。

(六)非营利性服务业稳步发展。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1150万元,同比增长11.4%,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51.4%,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63.9%。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204145万元,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4.5%。

三、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高。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78.11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州中居第20位;在全省21个地市州中居第20位,仅高于甘孜州(73.1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呈逐年降低趋势,较发展要素接近的甘孜州低2.9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全省35.3%的比重。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州第27位,全省21市州第17位。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少龙头骨干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点多面广,缺少大型连锁企业。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商贸住宿餐饮企业140家、房地产企业11家(正常生产4家)、重点服务企业17家。与把建设成为经济西进的桥头堡、民族地区新的增长极和新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内部结构优化是服务业最大的需求。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专业技术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服务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技术含量高、服务层次高的领域进展缓慢,导致全州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2013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7.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1.4%。而营利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低,只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3.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县域发展不平衡。地域化差异及服务业内部构成比例不优,服务业增长完全依赖于非生产性行业造成各县服务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从增速看,全州十三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有9个县,最高增速(12%)与最低增速(7.4%)相差4.6个百分点。从总量看,总量最大的马尔康县服务业增加值136612万元占全州的17.5%,总量较小的黑水县、理县、壤塘县三个县服务业增加值之和仅占全州的11.8%。

(四)城镇化水平低,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缺乏。2013年城镇化率34.59%,居全省第18位,分别低于国家和全省19.1、10.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城镇人口比重相对较少,拉动消费力量薄弱,服务业的需求潜力不足,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高级人才资源缺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服务业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全州产业发展综合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

1、大力发展交通和现代物流业。要按照州委提出的“一综合、三节点”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要求,围绕“畅出口、强骨架、上等级、保安全”,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公路规划建设与州内的机场、铁路建设有机衔接,构建重要次级交通枢纽骨架,着力提升和健全枢纽功能,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全面提升服务运输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联运,建设覆盖全州的物流通道网络。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加快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生活必需品、药品等领域物流发展。拓展邮政物流,支持快递能力建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协同发展。

2、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观光旅游质量,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文化、红色、乡村、湿地、草原等专项旅游,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按照强化项目、强化特色、强化营销的要求,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旅游畅通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力抓好九寨、黄龙、达古冰川、四姑娘山等旅游景点的管理,并同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藏羌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村等一批特色民族景区建设,形成自然景点与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走廊。重点培育一批在州内注册的有竞争力的大中型旅游企业公司,支持民营和小微旅游企业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与扩大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对拉动消费和投资的积极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居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家庭服务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大力发展演艺业,推动全州文艺演出一体化经营模式,提升全州文化产业水平。

4、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业专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资产管理、兼并重组、后勤管理等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矿业权评估、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推动拍卖、典当服务业发展,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

5、巩固发展流通服务业。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消费更快增长。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百货店、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鼓励发展专业店、专卖店、会员店,大力发展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提升传统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开设商业网点,发展农资和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服务,引导农产品进城直销。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

(二)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提供充足人力物力财力

服务业的发展,人力是关键,财力是保障,物力是基础。为此,既要积极拓展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规范人才市场,建立并优化服务业人才队伍,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引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人才。将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纳入政府人才引进、使用管理范围,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服务业投资多元化,积极鼓励和吸纳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真正把民间投资纳入发展规划内,更好地为民间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政府服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审批程序,做好配套服务,出台相关政策把民间投资作为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为全州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完善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对于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分散收集数据、集中统一核算”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推动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州委州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强化服务业目标考核

要完善服务业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强化督促检查,将服务业增加值支撑指标分别下达到州级相关部门,并纳入工作考核。

第四篇:重点商贸流通业工作报告

根据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核定,2014年,我州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库冷链物流项目,县畜产品交易市场,纳入全省民族地区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序列,现将项目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2014年我州建乡镇商贸中心9个,建设面积65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县级配送中心1个,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建设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库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县畜产品交易市场,总投资3000万元。

二、项目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指导各县经济商务局和承建企业,按申报项目时的总投资、建设面积、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加紧开展各项目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各商贸流通业项目在今年10月20日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其进展情况为:

(一)规划建设的9个乡镇商贸中心,现已全面开工建设,正采取单店经营的模式,指导条件成熟的乡级农家店进行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40%,县镇乡镇商贸中心现已完成工程量的50%。

(二)县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现已全面完成项目选址、地勘和建筑图纸设计,现因涉及项目业主变更,正报县政府研究决策,近期拟开工建设,但在今年内项目难以完成。

(三)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库冷链物流项目,现已全面完成土建工程和贮藏保鲜库厂房建设,现正在进行保鲜库和冷链设施、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调试等工作。

(四)县畜产品交易市场,现已全面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工程总量60%的进度。

第五篇:商务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报告

一、主要工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增强责任。实践证明,社会治安综合治工作抓得好与差关键是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了以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和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商务局社会治安领导小组》,并落实纪检组长专门抓综合治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责任制,单位与科室签订责任书11份,坚持部门内部平时考评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的局面,按照分工,责任明确,真正负起责任来,把综治工作抓深抓细,抓出成效来,真正认识到抓好综治工作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局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将目标、责任分解到科室。

(二)严格做到人防、物防和技防。无论是节假日、周末、还是平时下班后,综合治领导小组都根据在家人员情况,进行轮流值班,确保每天有人值班,确保下班前督促、提醒各科室关门、关电、关窗,真正形成了全方位群防群治的综治氛围。

(三)广泛开展普法宣教工作。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对《生猪屠宰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法,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普法宣传和法制咨询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维护社会治安的自觉性,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风气在全局上下蔚然成风。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对各种外出(出差)人员,要求做到文明用语、遵纪守法,结合单位宿舍区有房屋出租的实际情况,要求随时加强对租房者进行衔接、沟通,做到防火防盗,不得出现“赌、毒、黄”情况,截止目前,无论是单位职工出差还是在居住区,均无一违纪违规、治安案件、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五)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宣传。利用“7.1”等重要节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知识抢答”等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了商务系统在社会综合治工作的作用。

(六)加强特防期的治安防范工作。为确保顺利工作顺利推进,我局把特防期安全保卫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并专门召开2次局务会议,进行动态分析,研究部署应急处突预案,成立了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值班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特防期安全保卫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人员上。

(七)结合马尔康县上的有关专项整治,精心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自觉抵御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等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倡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意识,切实做好保密工作,做到不泄密,不乱传言,自觉维护稳定大局。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干好自己的事,确保了我半年来无任何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全面完成各项经济目标,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贯彻落实州、县在综治工作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继续强化内部治安管,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目标责任制的落实。

(二)以维护稳定为核心,大力对矛盾、隐患的排查和来信来访的处置。

(三)深入开展内部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击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创造良好的内部治安环境。

第六篇:商务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

一、2014年以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2014年以来,局党组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例和程序,并按要求开展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我局在选拔使用干部工作中,严把职数关,按照编制部门规定的领导职数配备科室负责人,做到不超编,不滥位。目前,我局共有11个科室,11名正科级领导干部,4名副科级领导干部。

(二)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局党组严格按《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重点把好推荐关、考察关、决定关,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行为。2014年以来,全局共调整、提拔任用干部5次,共10人次,其中,提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调整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晋升主任科员4人次,晋升副主任科员1人次。按照《州科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要求,对科级领导干部调整、选拔工作进行了事前报告,将拟任人选及任职等相关情况向州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和干部监督科进行报告;将晋升主任科员干部情况向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批。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州委关于进一步关心爱护干部职工的意见(试行)》,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对符合享受上一级工资和医疗待遇的人员及时按程序落实政策。按程序向组织推荐落实1名副县级干部享受正县级工资、医疗待遇;落实3名正科级干部享受副县级工资、医疗待遇。

经自查,我局不存在违规选拔任用干部情况。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局党组本着“领导干部要熟悉,组工干部要精通,一般干部要了解”的原则,把学习《条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局党组集中组织全局职工认真学习,并联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讨论,提高了局班子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

(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条例》为准绳,对照《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进各科室领导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看品德,注重选拔靠得住的人;二是看潜质,注重选拔综合素质高的人;三是看实绩,注重选拔有本事的人;四是看公认,注重选拔群众基础好的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认真落实干部职工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杜绝了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三)严格按程序办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局党组严格按《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重点把好“三关”:一是严把推荐关。每次推荐,都严格按照规定确定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范围,专门召开局务会进行推荐,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出明确要求,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二是严把考察关。每次考察前,抽调政治素质好、原则性强、业务熟的同志组成考察组,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全面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三是严把决定关。在集体讨论决定环节上,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任免干部,做到考察时多数人不赞成的不提名,研究时多数人不同意的不通过。

(四)加强选用干部工作监督。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多渠道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认真落实好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选拔任用的干部,我们严格公示程序,广泛听取意见,对干部职工反映的问题,由局党组、纪检监察室组成调查组,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二是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使优秀年轻干部尽快脱颖而出。三是严格遵守《条例》规定的“十不准纪律”,遵守组织部门关于干部任免事项的相关规定,不折不扣地按规定办事。

(五)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既要注重稳定干部队伍,又要注重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局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状况,根据工作的需要确定调整频率和数量,做到既适量又适度,既稳定了干部队伍,又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商务工作的开展。在选拔使用干部工作中,严把职数关,按照编制部门规定的领导职数,做到不超编,不滥位。在干部选拔使用过程中,局科级领导干部的调整、提拔和科级干部的晋升,都按要求及时向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告、报批。

第七篇:商务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专项清理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庚即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并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主要检查项目标准,逐卷逐项全面开展清查,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对照补充和完善。现将近期开展专项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清理情况

(一)组织领导

局机关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明确的分管领导,了解有关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精神,能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提出任务和要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局班子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业务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库房建设、所需经费等问题能及时进行研究并给予大力支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制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逐步建立健全查(借)阅、收集、鉴别归档、检查核对、管理人员职责等工作制度。

(二)队伍建设

根据三定方案规定,我局有包括行政、事业、工勤等各类编制共32名,现实有在编在岗人员30名,其中,县处级(包括非领导)6名,科级及以下人员24名,结合机关编制及人员情况,配备了2名兼职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均为中共党员,大专以上学历,较为熟悉地掌握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整理、提供利用以及档案的保管,能胜任本职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并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档案管理人员与现有档案管理对象没有亲属关系,并能严格按照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实行交叉管理,杜绝了干部管理人员查(借)阅本人档案的现象。

(三)收集鉴别

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收集范围及时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特别是干部任免材料(包括考察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工资材料、入党入团材料、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学习培训材料等。对收集归档的材料及时进行鉴别并完善组织签章、个人签名等。对不属于归档的材料,及时转递或按有关规定销毁。

(四)归档整理

对收集到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在一个月内归入档案盒内,每年年初集中整理装订入卷归档一次。归档材料严格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的要求进行分类。档案材料排列有序,分类准确,层次清楚。对破损、卷角、折皱和大于或小于16开的材料,进行裱糊、压平、折叠和裁剪,并拆除档案材料上的金属物。人事档案目录清楚,字迹工整,无粘贴涂改,材料与目录相符,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无误,材料份数和页码计算准确。装档材料无脱页漏装、无损坏文字的情况。

(五)保管保护

根据机关档案工作实际,干部人事档案与机关文书档案为统一库房,面积为20?,并单独设立有阅档室和办公室,做到了“三室”分开。配置了铁质档案柜保管干部人事档案,库房“六防”设施基本得到落实,配有防盗门窗、灭火器、温湿度表、防腐防虫物品等,更换了a4新型档案案卷夹,配备有切纸打孔机、缝纫机等装订设备。

(六)利用转递

干部人事档案利用范围符合规定,做好查(借)阅登记。转递干部人事档案填写干部人事档案转递通知单,并专人送取。转出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齐全,符合整理要求,无零散材料,密封完整。干部调动、职务变动需转递档案的,及时整理转出相关档案,并及时收回档案转递回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仍有部分干部的档案采用的是b5型的卷夹;

2、部分干部档案已归材料中履历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不齐,或有组织印章、个人签名等不齐的情况;

3、部分干部档案中专业技术职称、学历(主要是大专及以上)方面的材料不齐;

4、归档材料存在个别分类不准确,特别是第四类、第九类没有按二级分类法分类,以时间为序排列的材料顺序有误,编号、页码编写不全等情况;

5、部分已归档材料没有采取裱糊等加工手段,不利于长期保管。

三、整改的主要措施

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对照补充和完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对使用b5型卷夹的及时更换为a4型新型案卷夹;

2、对逐卷逐项清理出的各类需补齐的材料,列出清单,要求干部自行收集、补填、向原工作单位和组织部门收集或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3、以专项清理为有利契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集中对所管理的人事档案在整理、分类、排序等方面,严格按照归档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4、建立健全机关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收集、鉴别归档、检查核对等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查(借)阅和转递登记。

第八篇: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工作报告

根据州政府领导批示要求,现将我州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我州以“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活动为载体,积极动员和组织企业参加相关活动,努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了我州企业的对外宣传和产品销售。一是充分发挥州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商务局)的牵头作用,加强与各县的联系和协调,统一组织我州企业届时参加相关活动。二是及时将省上制定的“三大活动”实施方案和各专项活动通知转发至各县,并结合实际制订和印发了相应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各县及企业参加活动的指导工作。三是在积极发挥各县商务部门作用的同时,直接与企业进行联系,动员、组织、指导和督促企业按时参加相关活动。四是积极帮助外贸企业争取省上的政策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和具体工作措施,指导并鼓励外贸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市场。

二、上半年主要成效

根据省上的统一安排,通过州、县商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州积极参加“三大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三、下一步主要活动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活动要求,积极组织引导州内企业走出去,努力拓展销售市场,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增强州的对外影响力。

(一)第八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组织相关企业于7月18日-22日在市参加。目前已完成4家参会企业的前期组织工作。

(二)2014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组织相关企业于7月29-31日在北京参加。目前已完成3家参会企业的前期组织工作。

(三)第二届中国西南商品博览。组织相关企业于7月29-31日在泸州市参加。

(四)第五届商品交易会。拟组织相关企业于9月在达州市参加。

(五)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拟组织相关企业于9月在市参加。

(六)第五届中国·蔬菜博览会。拟组织相关企业于12月在市参加。

(七)第23届中国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拟组织相关企业于11月在市参加。

(八)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10月在市举办,组织我省千余家企业参加。引导企业了解信息,锻炼队伍,结识客户,寻求商机。

(九)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10月在市举办,邀请国外采购商参加,组织企业展示特色产品,争取国外订单,建立对外销售渠道。

(十)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9月在市举办,组织适销对路的企业参展参会,利用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拓展中亚市场。

(十一)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9月在市举办,组织企业利用广西与东盟国家临近的特点,深度拓展东盟市场。

(十二)2014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9月在市举办,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开展商品展洽和投资洽谈,加强与东北亚区域市场的合作。

(十三)第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11月在市举办,组织企业参加配对洽谈。

第九篇:商务局惠民政策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结合商务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认真对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决定取消、调整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经清理,我局现有行政审批事项7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1项(2008年8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川府函(2008)281号已取消二手车交易市场审批),下放县上的审批事项3项。主动与省商务厅对接下放到州级的审批事项。我局没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没有自行设立的审批、核准、备案、登记、注册、收费等情况。

强化工作落实。在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所有审批事项都通过政务大厅向社会公布,一是工作责任再分解。进一步规范了办事流程、简化了办事程序、明确了岗位职责,将接待受理到审核办结的整个环节分解到岗位、个人,确保责任到人。二是审批时限再压缩。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将办理期限再压缩14个工作日,在10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并对重、特大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三是服务质量再提高。以“零距离”细节化服务为标准,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推行“一门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审批,一站式办结”。

二、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落实情况

积极宣传外贸政策。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大对外开放要求,为壮大我州外贸主体队伍,推进我州对外贸易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及时召开了全州外贸企业座谈会,对相关政策进行宣讲,并邀请有关专家针对我州企业进行专门培训,以提升我州外贸队伍素质。加强部门联动,到重点联系出口企业和有出口潜力的出口企业调研,宣传外经贸扶持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外贸出口中遇到的出口退税、融资、市场开拓等困难和问题。通过配合银行积极宣传政策和服务积极探索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新方法。加强与国税、外汇管理、财政等部门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积极争取和落实促进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外贸易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对全州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对我州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外贸促进机制,用活、用好、用足各项鼓励政策。

积极推动外贸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商务部门的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壮大我州外贸队伍,做好备案企业的后续培训和服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大力推介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推动我州外贸企业贸易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贸易方式多元化,积极引导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争取更多企业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订单和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用好我省境外参展资金支持,积极组织企业赴境外参展,努力扩大传统市场的市场份额,加大开拓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了春季广交会、渝洽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三、招商引资政策落实情况

全面落实鼓励投资优惠政策。2012年,根据国家、省产业政策,修订出台了《藏族羌族自治州鼓励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明确了重点鼓励投资领域和税收、用地、电价、财政扶植等八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在项目实施、运营过程中予以逐一兑现;目前全州重大项目在供地、电价等方面均已享受在不违反国家政策基础上的最低价,极大的降低了投资企业建设、运营成本。顺利完成全州行政权利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工作,对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取消和下方,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极大方便了投资者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手续。组建成立了客商投诉服务中心,并在日报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截止目前尚无客商因政策享受事宜进行举报。

切实加大招商力度。组织召开了全州投资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州委书记刘作明同志出席会议;会议对2013年全州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指出当前我州在项目包装、部门协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促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构建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结合全州投资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五个取向”,精心包装、推出了重点合作项目38个,协议引资额达301亿元。全力推进签约项目进度,先后将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第十四届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行活动签约的54个项目纳入了全州重点督办范围。深入松潘、汶川、小金、金川、马尔康等县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各县签约项目履约、园区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针对投资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我局迅疾会同相关部门予以了解决。截止目前,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签约项目已全部履约开工,累计到位资金36.34亿元,资金到位率达16.59%;第十四届西博会签约项目一有37个项目履约,31个项目开工,累计到位资金13.94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80%、67%、3.35%。

强力推进全域开放合作。充分利用浙江--对口帮扶这一有利平台,继续全面深化与浙江相关地区和部门的联系,努力推动对口帮扶为对口合作,已完成赴浙江举办大型投资说明会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落实成都—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各项工作,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区,积极推进与成都、德阳、绵阳、甘孜等兄弟市州的区域战略合作,努力促进我州与成渝地区和周边相邻地区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全面落实《德阳市—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协议》,抢前抓早,成功同德阳市投资促进局签订了《投资促进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开启了德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区域合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对口援藏工作。组织州内企业“名、优、特、精、新”产品参加广交会、渝洽会、青洽会等大型展示平台,并在重庆成功举办了藏族羌族自治州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有针对性的上门拜访了广州颐和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西藏贡嘉集团、重庆恒耀控股有限公司、重庆乾弘置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促成了一批项目成功签约;1-5月,全州共开展小分队招商82次,其中主要领导带队35次,新签订投资项目12个,协议引资额67.44亿元,一批项目正在有序对接洽谈之中。

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实行了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月通报制度、项目备案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情况报告制等工作制度,全面掌握各县、各部门签约项目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签约项目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招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中外知名企业行活动中,我州成功与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40亿元的太阳能高效发电项目,项目签订后,委州政府迅疾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刘作明同志任组长的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力推进项目履约落地,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公司注册、项目建设地选址及若尔盖县卓坤示范项目用地租赁等前期工作,项目推进速度喜人。强化工作措施,对签约项目进行逐项梳理分析,找准签约项目落实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单个项目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召开项目推进联席会或州政府专题研究会的方式逐一解决。加强项目落地协调服务,认真落实支持和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各项政策,及时兑现签约项目政府承诺事项,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全面落实项目用地、用电、人力、运输等要素配置和物资保障工作,切实推动了招商签约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今年1-5月,全州共有履约项目156个,累计实现国内州外到位资金36.71亿元,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的52.44%;其中实现国内省外到位资金18.81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47%。新引进投资项目12个,协议引资额达67.44亿元,其中,在省委省政府举办的中外知名企业行活动中,我州新签订投资项目4个,协议引资额达47.8亿元。

四、促消费、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按省政府2013年7月出台的促进消费八条措施,在全州范围内加大消费引导,提振消费信心,以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为宗旨,以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为目标,以开展节庆活动为手段,创造和满足大众消费需求,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消费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增加企业销售收入,规范促销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以培育消费热点为主线,推动消费升级,激活消费潜力,营造全州上下联动的促消费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指导各县商务主管部门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促进消费作为内贸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结合各县的消费热点,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扎实开展全省为民惠民促销活动,组织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提振消费信心,努力营造声势强大的促销氛围。2013年,全州实现社消零52.23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同比14.6%,增幅并列全省第4位;2014年1-4月,全州实现社消零16亿元,同比12.7%,增幅居全省第12位。

建设旅游商贸,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结合我州旅游产业优势,针对游客流动时间、节奏、消费需求,建设与旅游大州相匹配的商业流通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旅游系列商品、建设旅游商业服务网点、保障旅游商业消费需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建设我州旅游产品市场和旅游连锁购物中心。使我州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中药材产品能满足来我州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应在扩大消费需求,为广大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创造消费需求,为各位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以旅游业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辖区内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积极开展促销活动,不断拓展消费市场。自2013年8月以来,积极指导各县以“国庆”、“中秋”、“60年州庆”、“元旦”、“春节”等节气消费为重点的促销活动和“迎春购物月活动”。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5月全州共开展各类促销活动46场,实现销售金额1.93亿元左右。各类促销活动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电企业为主,借助我州旅游黄金季节、重大节庆、商品换季的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鲜明的促销活动。各类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带动了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力度。积极指导各县以“川藏高原”农畜产品和酿酒葡萄、优质蔬菜、特色果业、特色马铃薯、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道地中药材六大种植业特色产业,形成产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按国家商务部提出的“三绿市场工程”建设(即:开辟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契机,通过与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构建长期、稳定、紧密的农产品直通机制。加强农产品和“农超对接”工作力度,通过省商务厅协调成都市商务局,在成都市双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彭州(?阳)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绵阳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专销区和直营门店。

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指导各县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新建和改造现有农贸市场,建设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建材市场、中药材市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各类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直营店、商贸中心、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业街、培育商贸重镇。在农村充分利用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有的农家店,初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乡村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农家店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枢纽。

积极推进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按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2014年核定的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县级配送中心的批复,要求茂县、马尔康、金川县,九寨沟县、松潘、红原、县,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指导理县冷链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项目推进工作;指导九寨沟县煜丰酒店、若尔盖县第二农贸市场、唐克农贸市场、红原畜产品交易市场,做好项目续建和扫尾工作;指导金川县观音桥镇2个全省重点商贸示范镇项目建设;指导马尔康、九寨沟县、红原县3个民族地区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指导九网旅游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电子商务项目工程的实施。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为进一步繁荣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我局自2013年6月以来,先后同“三州、“三市”商务部门签订了经贸战略合作协议,为相互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政策保障。相互间本着加大农产品、畜产品(活畜、皮、毛、肉、奶、骨、油、血)、林产品、中药材产品、野生菌类产品的贸易往来,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生活必需品、日用消费品、副食品、纺织品、民族特需用品、旅游产品、家电产品、能源产品(燃油、燃煤、燃气)的往来,丰富农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和商贩往来,实现农畜土特产品,名优特新产品的“产销对接”,让相互间商贸企业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商机共享,利润分成;加大农畜土特产品流通力度,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并在农畜土特产品的运输、农产品检测、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现相互间的民间贸易额呈逐步上升趋势。

第十篇:外经贸促进资金分配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扩大出口,优化贸易结构,根据省财政厅、省商务厅有关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管理规定,现将2014年度外经贸促进资金分配方案报告如下:

一、基本原则

1、公共财政要求。

2、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有利于加快我州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州外经贸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支持对象

我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

三、资金支持方向及资金安排标准

1、支持方向:鼓励扩大出口,做大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2、安排标准:根据2013年企业进出口实绩和2014年出口目标任务,安排2014年度外经贸促进资金,主要针对2014年出口潜力企业和2013年完成目标任务有较大贡献企业进行分配,重点支持我州出口潜力企业和完成目标任务有较大贡献企业。

资金安排标准为:2014年有出口潜力重点企业奖励5-10万元;2013年出口100-300万美元的奖励1-3万元;2013年出口300-500万美元的奖励3-8万元;对进口企业奖励0.5-1万元,以上奖励不重复记奖。

四、资金分配方案

根据外经贸促进资金的分配方案要求,结合我州外贸进出口企业实际,现将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提出如下分配方案:

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的下达提高了我州外贸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了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由于我州外贸整体规模小,外贸出口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并且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出口,为使我州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请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在资金的使用规模和用途上继续给我州予以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