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期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8:28:21

经济期刊

经济期刊范文篇1

一、商业经济期刊属于什么档次

对于当前的商业经济来说,杂志是部级期刊。目前杂志是由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承办的经济类部级期刊。

二、商业经济期刊征收要求

商业经济期刊目前主要征收有关:经济理论、改革探索、财经纵横、经营管理、营销策略、金融证券、国际贸易、工作研究等等,这些方面的事项,因此有关这些方面的论文大家都可以来本杂志上进行投稿发表。

三、商业经济期刊投稿要求

经济期刊范文篇2

1.1研究方法与工具利用。Excel,CitespaceV和CNKI检索软件,以“文献来源期刊”、“发表年度”等特定字段为统计条目对农业经济类中的九大核心期刊进行文献提取统计和数据筛选,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揭示和评价我国土地学科研究现状和学科未来发展趋势。1.2数据来源。依据《2018年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从其“F3经济,农业经济类”所列的15种期刊列表中选取9种与土地科学密切相关的期刊,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作为检索数据库,通过将“土地”设定为检索主题,检索文献来源时间设置为2002—2018年,对9种CSSCI来源期刊中筛选出的257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我国土地科学相关研究的学术发展现状。

2期刊相关评述

2.1历年文献统计。基于文献数据的计量分析,本研究对2002—2018年间的9种期刊的发表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土地科学领域研究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图1)。(1)萌芽阶段:2002—2008年发表土地研究类学术论文较少,年均数量1~7篇,增长缓慢,说明在这一时期,国内的研究者对土地问题的思考处于探索阶段,影响力较高的研究团队尚未建立。(2)快速成长阶段:2009—2016年,这一时期土地研究类论文呈波动式快速增长。这是由于国家层面关于土地政策的落实,使得我国土地研究成为学者们开始关注的重点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成熟稳定阶段:2017年以来,一些研究机构已经成型,土地科学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土地研究理论体系进一步系统化和清晰化,相关研究在边界清晰的基础上走向深入[27]。2.2文献作者分布分析。从文献作者角度分析,多名作者合作发表、跨机构联合发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9大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检索到的257篇文献中,有38篇是单作者发表的,比例仅占14.79%。由两位及以上的作者联合发表的文献数量占研究样本数量的85.21%。由此可以基本推断出,土地研究领域的趋势是以联合发表为主,单作者发表数量所占比例较少(表2)2.3研究机构分析研究机构发文量可以表征研究中心分布,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体现知识流动状况[812]。数据显示,257篇文献来自135个机构,绝大多数机构只发表有1~2篇文献;5个机构发表文献数量超过10篇,占所有机构数的3.68%,其数量占总文献量30.74%。这些数据既说明了土地研究领域文献来源的广泛性和分散性,又说明了文献来源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广泛性和分散性体现了土地研究领域参与者众多,参与面广泛,具有较高的热度;集中度则体现了土地研究核心机构已经形成[1315]。土地研究类文献发表机构众多,但其中高产机构集中于大学院校。从机构总量来看,机构中包含高校的文献发表量占总文献量的91.12%。可见高校尤其是农业类高校发表文献数量在土地研究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南京农业大学,发文量27篇,显示出南京农业大学在土地研究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表3)。

3研究主题与内容

3.1研究主题分析。3.1.1热点领域分析。将上述257篇“土地研究”相关文献涉及的研究主题划分为6个一级类,并将每个一级类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划分出二级类目。农业经济类文献中土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经济学(A类)和土地利用学(B类)两大领域,仅有零星文献涉及了土地信息学(F类)(表4)。将257篇文献按照4个时段划分为6个主题类目。2010—2013年数量呈陡然剧增的趋势,“土地经济学”是这一时间段内最受关注的主题,“土地资源学”是这一时段新兴的主题。2014—2018年是数量大幅增长的时间段,表明土地研究已经引起较多的关注,这一时段内“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同时也体现了“土地经济学”的模型构建和数据解读趋于成熟[1618]。“土地信息学”是这一时段内新兴的主题领域[1920](表5)。3.1.2关键词共现分析。对9种核心期刊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分析,以了解目前土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重点和推断未来研究趋势[6]。通过Excel统计分析,得到991个关键词,运用citespaceV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发现以“土地利用;土地规划;新型城镇化;土地整理;乡村振兴;驱动机制”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占该研究领域的比重最大。热点主题之间互联影响,构成了我国土地问题研究学科体系(表6)。3.2土地问题研究方法分析。257篇土地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全部为实证研究文献,将其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两类,并将两个一级主题下的具体研究方法划分出二级类[7]。对全部257篇实证研究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逐一统计(表7)。257篇文献中,绝大多数采用了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数学模型法是最常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其次是层次分析法(AHP法)和回归分析法。总体来看,采用统计资料分析+数学模型+层次分析的趋势明显,相信随着数学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更多先进科学的计量方法也会逐渐在这些期刊中得到应用。

4结论

经济期刊范文篇3

作者投到经济核心期刊的文章必须是原创性的,并已严格按照经济核心期刊投稿体例修改论文,尤其是论文长度(正文)在15000字以内,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在100字以内,摘要部分以简练语言陈述主要贡献。编辑部会将不合符要求的稿件直接退稿。

2、关于投稿费的收取

为防止滥用系统,浪费资源,本刊收取投稿费。收费标注为:论文作者均为学生,单篇投稿费为200元,论文作者包含非学生,单篇投稿费为500元。请:在提交论文之后,及时在线支付投稿费。本刊会按照交费时作者提供的抬头提供发票。)

3、关于审稿时长

稿件初审在一个月以内,进入匿名评审的稿件大多要经历2-5轮的反复退改。所投稿件如未收到经济核心期刊的拒绝信,不得投到其它刊物。所有阶段稿件审理情况您可以在系统查看,凡是编辑部做出的决定您都会收到邮件告知。

4、关于稿件的提交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为方便审稿,投稿时,需要分别上传稿件封面页,稿件正文,和参考文献。稿件的封面页应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标题;(2)所有作者姓名(中英文)、单位(中英文)、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并指明通讯作者及其通讯地址;(3)感谢语(如有的话)。注意:稿件封面页的信息除文章标题外请不要重复在稿件正文中。稿件正文和文本属性中请不要包含任何个人信息;参考文献除放在文中和正文末尾外,还需单列一份上传。

5、关于三个JEL号的选择

选择准确的JEL号对您的稿件评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您按照系统的要求选择了三个号后,也请在您的稿件中做相应更正。因为:p稿件收到后,投稿系统会根据作者提交稿件时选择的专业分类号将稿件分给所属的不同的主编。p当主编决定将某篇稿件送交匿名评审后,投稿系统会根据专业分类号推送评审人,主编从中确定1-3人。p本刊被SSCI收录后,JEL号对建立索引非常重要。

经济期刊范文篇4

1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现有的良种基地树木和营林工程的数量并不匹配,基地和良种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1],使得在营林生产建设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品种数量比较少,再加上营林良种培育基地本身的管理水平就比较低,便严重阻碍了良种培育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2育苗生产方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育苗技术也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各地情况的不同,就使得育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普遍比较低,相应的对整个林业的生产作用也比较有限。同时,育苗的不及时,严重耽误了林业的生产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产成本。

3造林数量和工程质量之间的不协调

目前,“政绩工程”仍普遍存在于不少县域的林业工程建设中[2]。一方面不追求造林数量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协调统一,仅仅只是盲目的完成上级所交代的各项任务,对相关林业建设方面的技术也只是简单的追赶;另一方面,没有在科学的规律的指导下对林业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往往忽视工程造林的质量,通常都是如火如荼的开展林业工程的前期建设,对于后期工程的建设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4缺乏市场化经营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营林的生产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但实际上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到集约型管理的变革过程中。同时,在生产管理中对于长期利益的关注度不够,仍然比较注重短期利益,再加上没有建立完备的市场化经营理念,对于未来营林的发展缺乏长远性的考虑,就使得整个林业工程滞后发展。

5对营林生产的总体投入不足

一般而言,在整个营林的生产和管理中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员方面的投入做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对营林生产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和模式也过于单一,直接导致营林生产工作的滞后性发展。

6不健全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

当下,营林生产的各个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没有形成一定的链接体系[3]。不健全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造成低下的营林生产效率,长期有效的营林生产监督和管理机制也就建立不起来。

二、加强营林管理推动整个林业工程发展的有效措施

1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对营林的生产管理进行一定的完善

一方面,要根据营林的实际情况对其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科学规划,打破以往比较传统的、以造林面积为主的单一评价指标,从苗木质量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对林业工程质量评估提供多元化的指标;另一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多元评估模式,严格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加强对营林生产管理方面的建设,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多元化评估模式[4],确保营林生产质量的有效提高。

2不断提高苗木抚育质量

关于林业生产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平面开发和大规模的种植树种,而是将立体开发的原则运用到苗木具体生产培育中。一方面,进行苗木培育和管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苗木抚育的科学的标准,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苗木的移植管理和栽培,严格控制苗木生产的质量以及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此外,还要对苗木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构建,制定采伐活动时要将苗木的具体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尽可能的实现造林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3做好与林业有关的防护工作

防火、防病害是林业防护的主要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在科学方针的指导下开展林业工程管理的日常工作,不断加强对病害的防治,同时制定好科学的防病害方案,实现对病害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做好林业相关的防火工作。

4加大对低产林地改造力度

低产林大面积存在,严重浪费了我国宝贵的林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大对低产林的改造力度。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方法[5]对低产林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不断提高其现代化的生产能力,有效提升整个低产林的经济效益,现代化的方法主要有:施肥、垦复、补植等。5大量引进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对提高林业工程的生产效率、大力减少人力方面的投入以及有效提高生产的稳定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将机械化生产大力引进到营林的生产管理中去,逐步提高营林生产的现代化,推动现代林业工程的发展。

6建立和健全营林工作制度

目前,营林工作应紧跟时展潮流,迎合市场化发展需要,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工作质量评定制度以及营销业绩评定制度等来大力的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做到分工明确,奖罚分明,为营林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林业工程生产管理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给予了营林工作足够支持,并从国家层面出发切实有效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管理,极大改善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营林的整体生产能力。此外,营林生产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业工程的发展,对于整个森林资源的保护、建设的质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效益的取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加强营林的生产管理,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整个营林管理水平以及质量,从而确保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者:常趼凡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局龙凤林场

参考文献:

[1]韦雪洁.加强营林生产管理推动林业工程发展[J].南方农业,2015,18:84-85.

[2]王长富.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273.

[3]李怀军.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工程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5,23:256.

经济期刊范文篇5

1.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设计原则。第一,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主要采用来源指标评价。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来源指标和引用指标,前者主要是期刊本身包含的一些指标,比如作者数、地区分布数、论文篇幅、关键词、参考文献、基金论文比等等,后者是期刊的被引指标,如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特征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等。来源指标是引用指标的基础,从来源指标来设计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源头和形式上提高期刊论文质量。第二,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应包括更加广泛的因素。对于学术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目前还是个很大的难题,因此测度时应避免视角单一,这样可以降低测度误差,提高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稳健性。比如应综合考虑载文量、被引刊数、中英文参考文献、国际化水平、关键词覆盖范围等等。第三,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应选用相对指标。采用相对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与知识测度的质量,避免单纯追求数量的现象。第四,权重稳健原则。用于测度信息与知识密度的指标有多个,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设计尚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宜采用等权重原则进行处理,即摈弃主观评价方法,以客观评价方法进行指标体系评价。第五,避免自然权重原则。自然权重最初由俞立平、宋夏云等[27]提出,是指在多属性评价中由于标准化后指标均值不相等带来的权重偏倚现象。文献计量指标许多并不服从正态分布,自然权重问题会比较严重,所以要采用新的标准化手段,防止自然权重的带来的异常影响。1.2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评价框架。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从信息与知识载体、信息与知识内容、信息与知识来源、信息与知识来源国际化、信息与知识影响这5个视角进行测度。信息知识载体:主要从载文量角度进行测度。在版面一定的情况下,假设质量不变,那么载文量大的期刊无疑具有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含量。载文量是个双刃剑,曾经出现过一些期刊载文量人为加大导致期刊质量下降的情况,后来更多期刊片面认为降低载文量会提高影响因子,因此近年来CSSCI期刊载文量又出现普遍降低的异常现象。文献计量指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管理调节作用,对学术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干预。信息知识内容:采用篇均关键词表示。一般每个期刊都规定了关键词的数量,但有一定的弹性,总体上变化不大。关键词越多,意味着期刊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的范围越广,期刊信息和知识量越多。但是这里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关键词的近义问题,由于中文的特点,关键词之间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不少,这里存在信息冗余,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第二是关键词的重复问题,如果期刊专业性较强,必然有很多关键词是重复的,篇均关键词较少。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关键词指标相对不占优势,但鼓励这些期刊增加关键词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还是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的。信息来源指标:采用两个指标表示,分别是篇均中文参考文献和篇均英文参考文献。学术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是前人的错误也是研究的重要基础。所以不管引用目的是什么,这并不妨碍用参考文献数量来反映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含量。需要注意的是,从单篇论文的角度,难以采用参考文献指标来评价其信息和知识量,因为对于单篇论文个体,需要通过论文内容来对其创新进行综合判断。但从期刊评价的角度,因为期刊是若干论文的集合,所以从期刊总体信息与知识量评价的角度,用参考文献相关指标是可以的。信息知识来源国际化:用外文参考文献比表示,这里外文主要是英文,但也包括少量的日文、韩文、德文、法文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即使是人文社科研究,国际交流也大大增强,如果一个期刊引用更多的国外文献,说明其具有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当然由于学科不同,期刊引用国外参考文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经济学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一般较高,中国历史引用国外参考文献比例较低,但评价一般用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期刊之间比较,因此这个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小。信息知识影响:用新扩散因子表示(NewJournalDiffusionFactors,NJDF)。该指标是Frandsen[28]提出的,用期刊被引刊数除以载文量。由于每个期刊的办刊偏好、办刊特色均不一样,一个期刊被引用的期刊越多,说明该期刊具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这个指标是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中唯一的一个影响指标。1.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TOPSIS方法来计算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该方法是Huangetal.[29]首创,目前在学术评价中应用广泛。传统TOPSIS的计算公式是:Cij=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移nj=1棕j(xij-xj-)2(1)式(1)中,xij表示评价指标,xj-表示负理想解,即指标的最差值,xj+表示理想解,即指标最优值,棕j为权重,n为评价指标个数。TOPSIS根据评价对象到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相对距离来进行评价。作为对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的一种探索,很难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因此本文采用等权重法进行处理。1.4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本文采用Sigmoid函数进行标准化。该函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极大值无限接近1,极小值无限接近0,这样可以直接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第二,拐点位置为(0,0.5),进入成长期的坐标为(-1.317,0.211),进入成熟期的坐标是(1.317,0.789),可以对评价对象所处发展阶段加以判断。第三,标准化后不同指标的均值比较接近,可以避免出现自然权重现象。比如一个班级语文的平均成绩为65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85分,理论上两门课程的权重一样,但很明显数学好的同学具有优势,这就是自然权重问题,只有当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大致相等时,两者的权重才真正相等。标准化时第一步是计算评价指标的z值,即:z=X-滋啄(2)式(2)中,X为原始指标,滋是原始指标的均值,滓为原始指标的标准差。第二步是将z值代入sigmoid函数,计算得到标准化结果X',即:X'=11+e-z(3)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9-2020版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进行研究,在人文社科的所有学科中,一般认为经济学属于科学。经济学期刊相对比较严谨,而且被其他学科引用也较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被其他学科所借鉴,这种现象也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30]。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由于测度期刊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后还要分析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指标的数据时间同步,因此本文所有测度指标的时间跨度为2016-2017年,被引指标的时间为2018年,这也正是影响因子计算的时间界定,此外对于h指数也是期刊2016-2017年发表的论文在2018年的h指数。2019-2020版CSSCI期刊共有经济学期刊70种,但《国际贸易》有部分数据缺失,将其删除,实际还有69种期刊,相关指标的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3实证结果

3.1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经济学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提高区分度,对TOPSIS评价值均乘以100。超过60分的期刊共有14种,说明采用本文的信息与知识密度测度方法,总体上打分偏低,这与评价方法有关,当然可以通过评价值标准化方法来弥补这个问题,由于要进行打分的后续分析,因此本文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排在前几位的期刊为《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这些均是业界公认的优秀经济学期刊。《经济研究》作为公认的经济学顶级期刊,排在第九位,说明从信息与知识密度角度,其还有改进空间。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JIKI的数据分布如图2所示。经济学期刊的均值为51.43,极大值为69.18,极小值为33.16,标准差为8.36,总体上处于正常波动状态,比较适合用来评价。Jarque-Bera检验值为1.258,p值为0.533,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其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这对期刊评价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性质。首先用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h指数、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发现,h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弹性系数为1.359,载文量与影响因子负相关,弹性系数为-0.435,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与影响因子无关,其弹性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将该变量删除后模型的拟合优度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能够提供除了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为了提高研究的稳健性,进一步用h指数作为因变量,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同样与h指数无关,弹性系数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删除该变量后模型的拟合优度从0.905下降到0.900,只有微弱的下降。影响因子与h指数正相关,弹性系。3.3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分组分析。根据浙江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顶级经济学期刊为《经济研究》,一级期刊包括《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13种期刊,将这14种期刊分为一类,其他CSSCI核心期刊分类一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一级以上期刊的均值为59.28,其他期刊的均值为49.61,相差接近10分。t检验值为4.189,p值为0.000,说明两者均值的差距是显著的,即一级期刊的平均信息量比其他期刊高,这进一步说明该指标可以用来进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评价。3.4稳健性检验。首先对影响因子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由于数据极为有限,传统的基于回归分析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本文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即将影响因子作为产出变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h指数、载文量作为输入变量,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并进行学习。由于每次学习的结果均不一样,因此建立5个模型,取其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的平均拟合优度为0.845,平均相关系数为0.925,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从投入变量的权重看,对影响因子贡献最大的为h指数,权重为92.55%,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7.83%,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对影响因子的权重仅为0.82%,几乎无关,说明影响因子的回归结果是稳健的。表6为h指数作为产出,影响因子、载文量、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作为投入变量的BP神经网络学习结果,从平均值看,对h指数影响最大的为影响因子,权重为77.43%,其次是载文量,权重为20.79%,而期刊信息与知识密度指数的作用最小,权重仅为1.78%,这样h指数回归结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

4研究结论

经济期刊范文篇6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分析

一、引言

可信性是经济学研究应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国际学界针对这一内容展开了广泛研究,国内学者王美今以及林建浩对于可信性革命的三次大讨论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国际中给出的可信性来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认为目前国内学者在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可信性较低的不足,与国际学者的经济应用研究有着较大差距,王美今与林建浩的研究工作将国际上关于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分析的前沿理论进行了清楚、严谨的阐述,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国内对于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工作获得了较多成果,但大多都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与总结,而缺少实践方面的研究,因此缺少实践应用性。例如王美今与林建浩在研究模型的统计适切性评价中,虽然指出相比于模型选择,模型设定检验对研究结果有着更重要的影响,但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给出关于处理模型设定检验与模型选择平衡关系的具体解决措施,因此整体而言缺乏实践应用的指导可能;同时,现阶段国内文献中对于经济学研究可信性的评价过低,许多学者在文献中指出国内研究学者在应用计量模型方法时存在较多错误,但实际上这种负面评价缺乏足够的严谨性,且其与国际上探究的“可信性”的研究重点存在较大不同,前者是指学者由于对计算原理的错用而导致的结果不可信的情况,而后者则是指科学可信性,是更加专业、更高层次的研究问题。如果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国内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发展情况将存在较多困难,这需要对经济学者的数量进行明确界定,同时还要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情况进行鉴定。首先,本文在界定经济学者范围时选取了国内经济研究领域较为主流的五大领队期刊的作者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这五大期刊分别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以及《统计研究》;其次,在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程度时,选取了以下三种评价指标:一是由Leamer给出的“稳健性检验”;二是国内作者研究结果的发表难度;三是史蒂芬总结出的“更够通过国内外同行评审并获得公开发表”的评价指标。针对这三项评价指标,本文将展开相应的数据统计工作:一是统计国内五大期刊发表文章中含有稳健性检验文章数量的历年统计情况;二是分析五大期刊在3008-2013年之间的文章发表数量以及作者群变化情况;三是分析五大期刊作者群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数量的时序数据。第一个评价指标能够反映出国内经济学研究成果在稳健性检验意识层面中的发展情况,能够直观性的表达出其进步情况;通过第二个评价指标的数据分析,能够间接反映出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的竞争情况,其竞争性越高则表明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信性较高,因此能够作为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的可信性评价指标;通过第三个指标的数据统计,能够反映出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的可信性进步情况,并且还可以反映出国内研究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被认可程度,因此能够间接反映出国内经济学者总体研究水平的发展情况。本文在进行研究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学者稳健性分析意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国内学者在五大期刊发文的竞争性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国际学术界认可度这一可信性指标展开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对国内研究学者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信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

二、稳健性检验意识分析

在进行本次研究的稳健性检验意识分析时,需要对五大主流期刊发表文章中含有稳健性检验的文章数量进行统计,本文选取了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数据统计的考察区间,逐月对这一考察区间内的含有稳健性检验文章的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了占比情况的分析,其中广告、会议以及纪念类文章不算在统计范围内,而统计标准则为在文章中出现明确的稳健性检验、假设结论成立以及更改样本区间仍然成立等情况。在进行了严谨的数据统计后,发现这五大期刊中含有稳健性检验的文章数量随着时间变化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2006年后的统计数据出现了大幅度上升的情况。在对各期刊的占比时序进行分析后,发现,《世界经济》是近年来峰值最高的期刊,达到了80%的占比情况,其次是《经济研究》以及《金融研究》,最高达到了70%,而《管理世界》与《统计研究》的统计峰值也达到了50%。虽然各类期刊在不同时期内的稳健性分析占比情况有所不同,但从整体来看,五大期刊的稳健性检验的时序占比情况仍然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学者的稳健性检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虽然稳健性检验时序占比情况并不能直接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可信性的发展情况,但其时序趋势所表现出的整体上升趋势仍然能够反映出国内经济学者稳健性检验意识的提升,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信性的提高。同时,本文也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对五大期刊发表文章的稳健性分析内容进行了查阅,结果发现,国内经济领域研究成果的稳健性检验方式与层次都有所丰富,相比于早期较为单一的方案设计,现如今的经济学研究学者已经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检验设计水平。例如,五大期刊中在早期发表的对于样本变化可能对研究数据产生影响的稳健性分析,大多是从单一变换样本的方式来检测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而在近年来五大期刊发表的文章中,学者开始积极进行基于严格统计检验结果为基础的样本分割稳健性测试,在方案设计上更为严谨、也更具可靠性。同时,从这五大期刊稳健性检验时序占比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各类期刊稳健性分析的期刊绝对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国内经济学研究在稳健性分析水平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三、国内学者在五大期刊发文的竞争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侧面发映出国内研究的可信性发展情况,但却无法较好的考察国内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许多国内学者在文献中对国内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进行了较多批评,认为国内经济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可信性程度也较低,为了更好的考察这一情况,本文将对国内学者的国际发表文章数量进行统计,同时还将分析这些学者群研究应用的可靠性提升情况,并对这些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当外部条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学者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难度越高则意味着研究学者必须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研究成果的可信性,才能通过严格的审核环节。在这一研究思路下本文统计了国内五大经济学主流期刊在2008-2013年之间的作者群人数以及刊登文章数,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整体而言国内主流期刊作者群发表研究成果的数量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上升情形,反而大部分都存在随着时间推进逐渐减少的情况,同时五大期刊的发表文章总数也有所降低;其次,相比于国内经济领域的研究者数量而言,五大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也较少,《世界经济》每期仅发表9篇文章,《经济研究》与《金融研究》分别为13篇以及16篇上下,而《统计研究》以及《管理世界》虽然相对较多但也控制在了19篇与22篇。在考察区间内,共有6721位学者发表了总计5700篇学术文章,人均发表量不到1篇。图1是各期刊发表文章数的占比情况,其中《管理世界》最多,达到了30%,发表文章数量最少的期刊为《世界经济》,仅占到11%。同时,本文还统计了五大期刊历年的人均发文数量,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08年五大期刊的人均发文数量大约为0.63,而在之后这一数值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在2013年出现了回升,但从整体而言这一数值仍然呈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本文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还进一步对各期刊历年的人均发文数量进行了统计,其表现出的时序序列情况整体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这些都能从侧面反映出国内期刊发表文章的难度在不断提升,虽然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参与经济领域研究的学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经过数据分析可以认为国内经济学者在主流期刊发表文章的竞争性不断增强,经济领域的研究学者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提升自身研究成果的可信性才能通过严格的审核环节,最终顺利刊登在这类主流 期刊中。

四、国际学术界认可度

本文通过统计国内经济学者在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来分析国内经济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在统计数据时,首先需要将5大期刊中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发表文章的作者名录进行统计,然后统计属于国内高校的研究学者名录,同时将重复信息筛除。然后将这些名录在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进行审查,通过作者各项信息进行核对,从而确定出对应的作者名录。本文统计的国际期刊为一流经济类期刊,因此具有较高的客观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国内经济应用研究的可信性情况。本文对2008-2013年国内经济学者在SSCI期刊上的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国内经济学者在改期刊上的文章发表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298篇上升到了2013年的942篇,年平均增长量超过了20%,且在2013年国内研究学者在SSCI期刊中的文章发表量与在国内五大期刊中的发表数量大致相同,这些数据都表明国际学术界对于国内经济学者研究成果的认可程度正在逐渐提升。同时,国内在SSCI期刊发表文章的作者群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在国内期刊中发表过文章的1699位学者中,其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到SSCI期刊的比例不到12%,而在2013年,这一比例有了明显增加,已经超过了32%。从整体来看,国内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有所提升,人均发表文章量达到了3.2篇。

五、结束语

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内经济领域的研究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通过对稳健性检验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国内研究学者的稳健性检验意识在逐年增加,同时在国内学术研究的竞争性以及国际学术界对国内研究成果的认可度方面也有所提高,这些都体现出了国内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处于逐渐提升的发展阶段,由此可以认为,许多文献中指出的“国内经济学研究应用错误随处可见以及可信性低”等判断缺乏客观性与科学性,国内的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提升经济学应用研究的科学可信性有所帮助。

作者:陈佳宁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成思,陈曦.中国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J].世界经济,2014,01:120-133

[2]刘丽艳.计量经济学精确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08:3-11

[3]李爽.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综述及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N].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8-34+41

[4]王美今,林建浩.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经济研究,2012,02:120-132

[5]胡培兆.理论经济学数学应用的合理度[J].经济学动态,2012,02:37-40

[6]石越.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

经济期刊范文篇7

世界各国出版的区域研究期刊分别被各类期刊检索机构收录和专业学术组织网站链接。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Scopus等国际期刊数据库以及相关地理学、区域学的学术期刊网站。1.1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只收录了一种区域研究期刊:《区域环境变化》(RegionalEnvironmentalChange),SCI收录,2016年影响因子为2.919,影响分区在环境科学Q3区,由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ThePotsdamInstituteforClimateImpactResearch,PIK)主办,1999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0113)。1.2S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一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数据库2016年收录了英国、美国、荷兰3个国家出版的11种区域研究期刊。这些区域研究期刊主要刊登区域发展中经济、地理、城市、环境、政策等诸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机制的论文。为了掌握这些期刊的基本特征,查询整理了2017年国际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2016)中SS-CI收录期刊的英文刊名、中文译名、影响因子、影响分区(按同类学科期刊影响因子大小分为Q1,Q2,Q3,Q4等4个等级)、出版刊期、主办单位、出版机构、创刊年份和期刊网址9项期刊基本信息。按照区域研究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对这类期刊进行排序。(1)《区域、经济与社会剑桥杂志》(CambridgeJour-nalofRegions,EconomyandSociety)。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3.508,影响分区在地理Q1区,季刊,英国剑桥政治经济学会(CambridgePoliticalEconomySociety)主办,2008年创刊(cjres.oxfordjournals.org;www.cpes.org.uk/journals/cjres)。(2)《欧洲城市与区域研究》(EuropeanUrbanandRegionalStudies)。季刊,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2.077,影响分区在城市研究Q1区,美国Sage出版公司(以下简称Sage)出版,1994年创刊(eur.sagepub.com)。(3)《区域研究》(RegionalStudies)。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2.780,影响分区在地理Q1区,月刊,英国区域研究学会(RegionalStudiesAssociation)主办,1967年创刊(www.tandfonline.com/loi/cres20),是欧洲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4)《国际城市与区域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2.181,影响分区在地理Q2区,多语刊,双月刊,英国Wi-ley出版公司(以下简称Wiley),1977年创刊(www.ijurr.org)。(5)《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ofRegionalScie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743,影响分区在规划与发展Q2区,双月刊,美国Wiley出版,1958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67-9787),是世界上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6)《企业与区域发展》(EntrepreneurshipandRe-gionalDevelopment)。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776,影响分区在规划与发展Q2区,10期/年,OA期刊,英国区域研究学会(RegionalStudiesAssociation)主办,1996年创刊(www.tandfonline.com/toc/tepn20/current)。(7)《地域》(Area)。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755,影响分区在地理Q2区,季刊,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oyalGeographicalSociety)主办。1969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75-4762)。(8)《区域科学文集》(PapersinRegionalScie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272,影响分区在地理Q3区,季刊,英国国际区域科学学会(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1955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35-5957)。(9)《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336,影响分区在城市研究Q2区,双月刊,荷兰Elsevier出版集团出版,1971年创刊(www.journals.elsevier.com/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10)《国际区域科学评论》(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1.351,影响分区在城市研究Q2区,季刊,美国Sage出版,1975年创刊(irx.sagepub.com)。(11)《区域科学年鉴》(AnnalsofRegionalScience)。SSCI收录,影响因子为0.694,影响分区在地理Q4区,双月刊,Springer出版公司(以下简称Springer)美国分公司出版,1967年创刊(link.springer.com/journal/168)。从S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看,这些期刊的研究学科涉及到区域与城市、区域与经济、区域与地理、区域与环境、区域与政策等不同的区域研究层面。1.3工程索引(E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工程类文献检索工具(www.engineeringvillage.com)。除去已同时被SS-CI收录的期刊,2016年E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有8种。(1)《区域分析与政策杂志》(JournalofRegionalA-nalysisandPolicy)。半年刊,EI收录,美国中部区域科学协会(Mid-Continent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1971年创刊(www.jrap-journal.org)。(2)《城市与区域发展评论》(ReviewofUrban&Re-gionalDevelopmentStudies)。EI收录,季刊,英国应用区域科学社团(AppliedRegionalScienceConference)主办,1989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67-940X)。(3)《区域与联邦研究》(RegionalandFederalStud-ies)。EI收录,英国FrankCass&Co.Ltd.公司主办,5期/年,OA期刊,1991年创刊(原名RegionalPoliticsandPolicy,1991—1994年)(www.tandfonline.com/toc/frfs20/current)。(4)《地理与区域发展杂志》(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Development)。EI收录,半年刊,伊朗马什哈德市菲尔多西大学(FerdowsiUniversityofMashhad)主办,2005年创刊(jgrd.um.ac.ir/)。(5)《非洲地理与区域规划杂志》(African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OA期刊,EI收录,美国国际学者期刊出版公司(InternationalScholarsJournalsPublishingCorporation)出版(internationalschol-arsjournals.org/journal/ajgrp)。(6)《区域研究评论》(TheReviewofRegionalStud-ies)。EI收录,3期/年,美国南方区域科学学会(South-er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1970年创刊(ht-tp://journal.srsa.org/ojs/index.php/RRS/index)。(7)《区域发展对话》(RegionalDevelopmentDia-logue)。EI收录,年刊,日本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it-edNationsCentreforRegionalDevelopment)主办,1979年创刊(www.uncrd.or.jp/publications)。(8)《区域科学年鉴》(ReviewofRegionalResearch)。德文、英文双语刊,EI收录,半年刊,德国区域科学协会(GesellschaftfürRegionalForschung)与波茨坦大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学院(UniversittPotsdam,Wirtschafts-undSozialwissenschaftlicheFakultt)联合主办(原名JahrbuchfürRegionalWissenschaft,德文刊,1980—2005年),1980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0037)。1.4Scopus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Scopus是Elsevier出版集团创建的国际最大的科学期刊摘要和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全球22000余种科技期刊(https://www.elsevier.com/solutions/scopus)。该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一般都是在期刊出版国具有相对较高学术水平,这些期刊在各国的区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相关区域地理研究时,可以从中获取重要的学术资料。除去同时被SSCI、EI收录的期刊外,Scopus数据库收录了15种区域研究期刊。(1)《区域科学政策与实践》(RegionalSciencePolicyandPractice)。Scopus收录,季刊,美国国际区域科学学会(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2008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757-7802)。(2)《区域与内聚力》(RegionsandCohesion)。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三语刊,Scopus收录,3期/年,美国BerghahnJournals公司出版,2011年创刊(jour-nals.berghahnbooks.com/regions-and-cohesion)。(3)《区域经济》(EconomyofRegion)。俄文、英文双语刊,OA期刊,Scopus收录,季刊,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经济研究所主办(InstituteofEconomics,TheUralBranchofRussianAcademyofSciences),2005年创刊(ht-tp://economyofregion.com)。(4)《俄罗斯区域研究》(RegionalResearchofRus-sia)。Scopus收录,季刊,Springer英国分社主办,2011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13393)。(5)《城市与区域分析》(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Analysis)。Scopus收录,OA期刊,半年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EdituraUniversitatiidinBucuresti)主办,2009年创刊(jurareview.ro)。(6)《区域研究》(InvestigacionesRegionales/JournalofRegionalResearch)。西班牙文刊,Scopus收录,3期/年,西班牙区域科学协会(AsociacionEspanoladeCienciaRegional)主办,2002年创刊(https://dialnet.unirioja.es/servlet/revista?codigo=4769)。(7)《区域研究杂志》(RevistadeEstudiosRegion-ales)。西班牙文刊,Scopus收录,3期/年,西班牙马拉加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UniversidaddeMálaga.FacultaddeCienciasEconómicasyEmpresariales.)主办,2008年创刊(https://dialnet.unirioja.es/servlet/revista?codigo=1955)。(8)《区域与部门经济研究》(RegionalandSectoralEconomicStudies)。英文、西班牙文双语刊,Scopus收录,半年刊,西班牙欧美经济发展与研究协会(AsociacionEuro-AmericanadeEstudiosdelDesarrolloEconomico)主办,2001年创刊(www.usc.es/economet/eers.htm)。(9)《区域与地方研究》(StudiaRegionalneiLokalne)。波兰文刊,季刊,Scopus收录,波兰华沙大学欧洲区域和地方研究中心(CentrumEuropejskichStudiówRegionalnychiLokalnych,UniversityofWarsaw)主办,2000年创刊(www.studreg.uw.edu.pl)。(10)《区域科学》(ScienzeRegionali/ItalianJournalofRegionalScience)。意大利文刊,3期/年,Scopus收录,意大利区域科学学会(AssociazioneItalianadiScienzeRe-gionali)主办,2001年创刊(www.rivistasr.it)。(11)《区域科学咨询》(RegionalScienceInquiry)。Scopus收录,多语刊,半年刊,希腊区域科学家学会(Hel-lenicAssociationofRegionalScientists)主办,2009年创刊(www.rsijournal.eu)。(12)《葡萄牙区域研究杂志》(RevistaPortuguesadeEstudosRegionais)。葡萄牙文刊,Scopus收录,葡萄牙区域发展协会(AssociacaoPortuguesaparaoDesenvolvimen-toRegional)主办,2012年创刊(www.apdr.pt/sit-eRPER/EN/revistaEN.html)。(13)《区域科学研究》(StudiesinRegionalScience)。日文、英文双语刊,Scopus收录,国际区域科学学会日本分会(TheJapanSection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1970年创刊(https://www.jstage.jst.go.jp/browse/srs),是亚洲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14)《国际地区研究评论》(InternationalAreaStud-iesReview)。Scopus收录,季刊,韩国Hankuk外语大学国际地区研究中心(CenterforInternationalAreaStudiesatHankuk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主办,1997年创刊(ias.sagepub.com)。(15)《区域发展与管理杂志》(RevistaBrasileiradeGestaoeDesenvolvimentoRegional)。葡萄牙文刊,Scopus收录,巴西陶巴特大学(UniversidadedeTaubate)主办,2005年创刊,是拉丁美洲唯一的区域研究期刊(road.issn.org/issn/1809-239X-revista-brasileira-de-gestao-e-desenvolvimento-regional)。1.5科学组织网站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GeographicalUnion)网站(igu-online.org)较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各国地理学期刊名录,欧洲区域科学学会(TheEurope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ersa.org)也收录了部分地理学期刊。其中包括很多尚未被SSCI、EI、Scopus等数据库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按期刊创刊时间的先后进行评述。(1)《亚太区域科学杂志》(Asia-PacificJournalofRegionalScience)。国际区域科学学会日本分会(TheJa-panSectionofthe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主办,1970年创刊(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1685)。(2)《区域地理》(EspaceGéographique)。法文、英文双语刊,季刊,法国地理研究所(InstitutdeGéographie)主办,1972年创刊(www.cairn.info/revue-espace-geographique.htm)。(3)《区域与城市经济杂志》(LaRevued’EconomieRégionaleetUrbaine/JournalofRegionalandUrbanEco-nomics)。法文刊,双月刊,法国区域科学学会(Associa-tiondeScienceRégionaledeLangueFranaise)主办,1978年创刊(www.reru.fr/)。(4)《加拿大区域科学杂志》(TheCanadianJournalofRegionalScience)。OA期刊,3期/年,加拿大区域科学学会(Canadi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1978年创刊(cjrs-rcsr.org)。(5)《区域环境问题》(ProblemsofRegionalEnviron-ment/Проблемырегиональнойэкологии)。俄文刊含英文摘要,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InstituteofGeographyoftheRussianAcademyofSciences)主办,1995年创刊(www.ecoregion.ru/index.php?razdel=pre)。(6)《地区:经济学和社会学》(Region:EconomicsandSociology)。季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工程研究所(TheInstituteofEconomicsandIndus-trialEngineeringoftheSiberianBranchoftheRussianA-cademyofSciences)主办,2001年创刊(https://ideas.re-pec.org/s/nos/regioe.html)。(7)《地域学研究》(ChiikigakuKenkyuu)。日文刊,3期/年,日本驹泽大学应用地理研究所主办,1988年创刊(https://www.komazawa-u.ac.jp/gakubu/bun/geogra-phy/iag/chiikigaku)。(8)《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评论》(ReviewofUrbanandRegionalDevelopmentStudies)。3期/年,日本应用区域科学会社(AppliedRegionalScienceConference)主办,1989年创刊(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111/(ISSN)1467-940X)。(9)《应用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ofAppliedRegion-alScience)。日文刊,日本应用区域科学会社(AppliedRegionalScienceConference)主办,1995年创刊(www.arsc.org)。(10)《区域与环境》(RegionandEnvironment)。日文刊,日本京都大学人类与环境研究生院(GraduateSchoolofHumanandEnvironmentalStudies,KyotoUniver-sity)主办,1998年创刊(igu-online.org/journals-project)。(11)《罗马尼亚区域科学杂志》(RomanianJournalofRegionalScience)。OA期刊,半年刊,罗马尼亚区域科学学会(Romani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主办,2007年创刊(www.rrsa.ro/rjrs)。(12)《地理与区域规划杂志》(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月刊,OA期刊,尼日利亚主办,2008年创刊(www.academicjournals.org/JGRP),这是非洲本土主办的独一份区域研究期刊。(13)《区域统计》(RegionalStatistics)。半年刊,匈牙利中央统计局(HungarianCentralStatisticalOffice)主办,2011年创刊(www.ksh.hu/terstat_eng)。(14)《国际地理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Research)。3期/年,英国欧洲研究、培训与发展中心(EuropeanCen-treforResearch,TrainingandDevelopment,UnitedKing-dom)主办,2015年创刊(www.eajournals.org/jour-nals/international-journal-geography-regional-planning-re-search-ijgrpr)。(15)《地区发展与政策》(AreaDevelopmentandPoli-cy)。3期/年,美国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egionalStudiesAssociation,RSA)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联合主办,2016年创刊(www.tandfonline.com/toc/rard20/current)。1.6中国出版的区域研究期刊中国出版的2种区域研究期刊分别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地域研究与开发》(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中文刊,双月刊,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ofHenanAcademyofSci-ences)主办,1982年创刊(www.yjykf.com),是中国创刊最早的区域研究期刊。(2)《区域经济评论》(RegionalEconomicReview)。中文刊,双月刊,中国区域经济学会(ChineseAssociationforRegionalEconomics)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He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联合主办,2013年创刊(ht-tp://qyjjpl.cbpt.cnki.net/WKB2/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qyjjpl)。

2区域研究期刊的出版状况分析

2.1出版国和出版机构分布(1)出版国家的分布。2016年世界上已有20个国家出版了52种期刊。包括:欧洲12个国家出版的区域研究期刊29种。其中,英国10种,俄罗斯4种,西班牙3种,法国2种,德国2种,罗马尼亚2种,荷兰、波兰、意大利、希腊、匈牙利、葡萄牙各1种。北美洲2个国家出版区域研究期刊11种。其中,美国10种,加拿大1种。亚洲4个国家出版了区域研究10种期刊,其中,中国2种,日本6种,韩国、伊朗各1种。拉丁美洲巴西和非洲尼日利亚各出版1种区域研究期刊。(2)主办机构的分布。世界各国的区域研究期刊主要由国家的区域学会、地理研究所和大学三类科研教学机构负责。其中,欧洲区域科学学会(TheEuropean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ERSA)是欧洲各国联合成立的区域研究组织(ersa.org)。2.2国外区域研究期刊的发展历史国际区域研究期刊的出版是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然后逐步在世界各洲发展。全球较早创办区域研究期刊的国家先后为美国(1958年)、英国(1967年)、日本(1970年)、荷兰(1971年)、法国(1972年)、加拿大(1978年)、德国(1980年)、中国(1982年)、俄罗斯(1995年)、韩国(1997年)、波兰(2000年)、意大利(2001年)、西班牙(2002年)、巴西(2005年)、伊朗(2005年)、罗马尼亚(2007年)、尼日利亚(2008年)、希腊(2009年)、匈牙利(2011年)、葡萄牙(2012年)。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区域研究期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20世纪50—60年代,只有美国、英国出版了3种区域研究学术期刊,即1958年创刊的《区域科学杂志》(JournalofRegionalScience)和1967年创刊的《区域科学年鉴》(AnnalsofRegionalScience)和《区域研究》(RegionalStudies)。(2)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区域研究期刊在欧亚大陆开始迅速发展。欧洲和亚洲的日本和中国先后创办了40余种区域研究期刊。(3)2005年以来,区域研究期刊在西亚、拉丁美洲和非洲也开始出现。伊朗(2005年)、巴西(2005年)、尼日利亚(2008年)都开始出版区域研究期刊。2.3国外区域研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区域研究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重要指标之一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2017年国际期刊引证报告(JCR)显示,在SSCI收录的区域研究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前3种期刊是:CambridgeJournalofRegionsE-conomyandSociety(SSCI影响因子3.508)、RegionalStudies(SSCI影响因子2.780)、EuropeanUrbanandRe-gionalStudies(SSCI影响因子2.077)。对比2011,2015年国外各种区域研究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多数期刊的SSCI影响因子都在上升。其中,影响因子提高最快的前5种期刊为EntrepreneurshipandRegionalDevelopment(提高72%)、RegionalStudies(提高67%)、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andRegionalResearch(提高39%)、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提高22%)、PapersinRegionalScience(提高20%)。这5种期刊除了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外,其余4种都是英国主办的期刊。说明英国主办的区域研究期刊不仅数量多,而且学术质量和进步水平都很高。2011—2015年,SSCI影响因子下降的4种期刊分别为AnnalsofRegionalScience(下降47%)、JournalofRe-gionalScience(下降19%)、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下降9%)、Area(下降2%)。另外,RegionalEnvironmentalChange的SCI影响因子下降12%。这5种影响因子下降的区域研究期刊,除了英国主办的期刊Area外,其余4种期刊分别由美国、荷兰、德国主办。而EuropeanUrbanandRegionalStudies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yandRegionalPlanning两刊是2011年后被SSCI收录,未能得到5年的影响因子变化值。2.4中国区域研究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中国的区域研究期刊在创刊后30余年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13],《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来稿量由2003的1515份增加到2006年的2872份[14],3年时间增加了89%。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研究的水平,《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编辑对于期刊论文的选题、来稿情况和学术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5]。中国学者的区域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地域研究与开发》曾先后入选2013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4,2015,2016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3区域研究期刊发展的原因

经济期刊范文篇8

【关键词】“一带一路”;期刊广告语言;价值追求策略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一文,明确提出“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1]。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期刊应乘着“一带一路”的“快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对加快自身国际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战略实践意义。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各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民俗文化、政治信仰、教育水平各有差异,区域之间差别较大,且沿线国家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在此情形下,我国期刊广告语言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追求,实施什么策略才能真正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去,本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一、期刊广告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我国在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统筹国内外大局的全新倡议与全新战略,通过与战略合作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这为我国参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重大战略契机。教科文先行战略对促进一个国家对外区域经济的作用已经得到国际公认。教科文交流合作作为国与国之间增强政治互信、共谋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基础,其作用不仅在于消除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隔阂,促进共识发展,更能深刻体现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的人道主义价值理念。教育学术交流是教科文先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这种交流是无形的,因此需要一个平台作为工具和手段,期刊广告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期刊广告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1.“一带一路”战略为期刊广告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意见》一文,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文化输出在各国的综合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文化产业在经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贸易占经济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大,加快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也就刻不容缓。“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对外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的重要战略,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和持续增长的优势,其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合作重点中提到“民心相通”“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等,可见文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的根基,在“一带一路”中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期刊广告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拓展海外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期刊的价值链起到了延伸的作用[2]。期刊广告是期刊国际化的对外窗口。但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期刊广告作为媒体经营形式,较之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起步晚,在广告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其广告经营额在广告媒体中居末位,份额比重基本维持在1.5%~2.3%之间。从国际方面看,在中国平面媒体的广告量中,报纸占92.03%,而期刊只占7.97%[3]。“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实施为我国期刊广告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提供了动力和契机。2.加强期刊广告是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促进广告作为人类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不仅传递商业信息,也传递文化信息[4]。一方面,期刊是有力的选择媒体,是为某个特殊人群印制的,其广告为某个特殊人群购买期刊增加了命中率;另一方面,期刊广告可以提升产品形象和可信度,尤为重要的是学术期刊,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的传递和传承是以学术期刊为载体的,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科发展和知识创新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短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因为它是集共建、共享、合作内涵的延展性、丝路联通的通透性,以及经济和文化软硬实力为一体的。文化传承、科技传递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贸易交流等作为经济的“软实力”输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因此,加强期刊广告对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期刊广告既是文化输出,又是商业输出,对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经济“软实力”作用重大。

二、多媒体时代期刊广告语言的特征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广义上的语言泛指一切信号或符号。从这种意义上理解,广告语言应该包括广告中的文字、语音、标点符号和文字图形,还包括图形、照片、色彩、灯光、音乐、实物或者录音录像等[5]。相应的,期刊广告语言也就可以是指期刊广告的文字、语音、标点符号和文字图形,或是图形、照片、色彩、灯光、音乐、实物或者录音录像等。期刊广告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已不再仅仅限于纸质印刷品,当前的新媒体主要是指除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以SNS社交网络、手机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媒体,尤其是移动网络媒体[6]。1.声、文、色并茂多媒体环境下期刊广告语言中的声主要表现在语音告知上[7]。语言表达形式超越了视觉文字的限制,把文字表述变为有声读物,并且语言组织也从简单的陈述逐渐升级为押韵语,使读者朗朗上口,记忆时间跨度加长。文字是悠久的语言符号,经过不断地演化,已经成为人类记录文明和交流中最重要的视觉符号。现今,文字的形式各式各样,从字体到字形,从字号到效果,经过对普通文字的设计和处理,其表现力度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文字的功能不再限于读与认上,更表现出其“美”的一面。色对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信息源,在视觉传达中,它能快速传递感觉,激发人的情感,实现快捷沟通。色彩在视觉传达中能够先入为主,可以把人的情感倾向首先激发出来,建立设计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色彩关系,从而使信息传递渠道更加畅通。2.准确且信息量大传统的期刊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文字为主,其载体是纸张,文字广告传递信息的过程大致为“设计—印刷—运输—接收”。从其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看出,传统的期刊广告受限较多:一是受广告设计者语言水平的限制,在表达意境上设计者和读者之间往往容易产生隔阂,如出现语法等错误,在理解上,设计者与读者之间更可能是南辕北辙;二是受印刷的限制,纸质印刷不能向广播或电视一样进行实时报道,需要一定的周期,时效性不强;三是受交通运输工具的限制,作为实体物品,运输成本较高,时间长且易丢失。相反,多媒体可以让期刊广告发生彻底的改变,语言表达变得丰富多彩,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文字、图像、声音、微视频、音乐等全方位表现设计者的意图,信息量大大增加,时效性强,传递速度快,受读者文化程度的限制也随之降低。3.可接收范围广多媒体的使用,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广泛普及,让期刊广告的传播范围突破了地域限制,由“一对一”的地理传播,变为“一对多”的全球化传递,并且在语言表达上,突破了特定人群的限制。4.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被动变为主动,主要是指广告设计者与读者之间的语言语音互动。传统广告一般情况下是强迫接受式的传播,经过固定的传播媒介,让接收者被动接受,方式较为单一,受接收者的偏好影响,单一方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烦心理。多媒体广告语言集文字、图片、声音、色彩、视频为一体,使受众全方位感受并理解所要传递的信息,同时互动功能的使用,又增加了受众的体验式乐趣,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受众自然而然地就接收了信息。

三、“一带一路”下期刊广告语言的价值追求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党和人民政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而提出的一种多边区域合作发展机制,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8]。期刊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要真正地融入“一带一路”打造的文化共同体中去,应该奉行一定的价值追求,也只有在这样的价值追求的指引下,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地位的肯定,强调的是一种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9]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同样它也是一种经营理念,其基本原则有二:一是重视人的需要,二是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有学者研究提出“人性化也是国际现代广告的一个主流要求”[10],期刊作为人的知识成果集,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在期刊广告语言上不仅要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更应该把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文字、图形、图表、动画、声音及其他效果,所有这些方法或工具的使用都应源于人的需要。2.文化适应雷德菲尔德和赫斯科维茨定义,当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直接接触时,一方或双方的原文化类型所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语言文字的文化适应是文化适应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语言学者萨丕尔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11]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的民族性在广告语言中有深刻的体现,其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都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语言风格上。广告是定点投放的营销方式,当进行广告投放时更应该注重本民族文化与相关民族文化的适应,故广告语言应该做到价值观念适应、风俗适应、道德适应和语言习惯适应,在语言创作中“找到广大受众共同的心理接近点进行诉求”[12]。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期刊广告的语言策略

广告一词的拉丁文Adverteze,有“我大喊大叫,引人注意”的意思。广告要传播信息,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势必要求使用语言时要运用多种方式。期刊广告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语言上秉承“以人为本”“文化适应”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融合到“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去,促进我国期刊“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1.充分利用多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通过上述第二点“多媒体时代期刊广告语言的特征”可以看出,新媒体环境下的期刊广告语言呈现出声、文、色并茂,准确且信息量大,可接收范围广和从被动变为主动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是由当今多媒体传播介质的多样性决定的。微博、微信、网络、手机客户端等都已成为期刊广告可利用的媒介。一则广告中,在语言文字表述的基础上,设计者可以利用醒目的色彩作为底面,以令人舒心的音乐作为背景,以微视频作为导向,加之在线互动功能,使受众能够多途径多方位地接收广告信息,增加广告传播的有效性。2.有的放矢,因地制宜2017年两会期间,主席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期刊广告对外宣传时,其语言也要做到精细,对沿线国家区域的语言风格、语言使用、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要充分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3.广告语言的个性化订制针对专业人士阅读,大力推广订阅功能和E-mail提醒功能,使读者能够排除冗余信息;而针对普通大众,应采用音频、视频媒介。同时,通过在线服务,增强期刊广告信息的可链接性,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广告实体的有关内容。4.“中国元素”的融入现今,对“中国元素”还没有确定的定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元素”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共享是“中国元素”广告跨文化传播实现的前提条件[13]。中国元素图形、图像的运用,能够淡化商业色彩,使受众更容易接受,也能促进跨文化的传播。5.重视英文广告语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有上百种语言并存,语言文化等差异很大,期刊广告在做某一定点投放时,可以以小语种的形式进行,这样针对性较强,但是地域限制也较大,因此重视英文广告语言就显得十分必要。英语作为现今国际通用语种,已经成为国际化期刊出版的首选。

作者:汤燕 马永军 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Z].2015.

[2]杨志华.学术期刊价值链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645-646.

[3]周承英.期刊广告的对比分析与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9.

[4]FengJinghao.AnAnalysisofthePresentationsofCul-turalValuesinAdvertisingLanguage[D].HebeiNomralUni-versiyt,April,2004.

[5]覃理.广告语言艺术[D].广西大学,2002.

[6]刘闻捷.创意产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出版策略研究——以动漫产业为例[J].出版广角,2014(04):64.

[7]武文娟.网络广告的互动传播特性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5:7-8.

[8]邹磊.“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27.

[9]万有文库.管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8.

[10]张霜,马丽娃.广告语言的本质特征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16-17.

[11]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6.

经济期刊范文篇9

1.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因为学术期刊主要是反映其所属会员、所属研究人员科研成果的机关刊物。主办单位学术水平的高低是由其所属成员的学术平均水平决定的,当然,其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与主办单位所属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直接有关。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术期刊在以吸收本单位论文为主的情况之下,应适当吸收一些外稿,严格说来,外稿的比重不能太大。所以它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影响不会很大,决定学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取决于主办者自身的学术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学术地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它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因此决定了它在国内社会科学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居一流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中国社会科学》主要是反映主办单位内部学者学术水平的,它成为一流刊物在这一方面很具备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各主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样也大都是国内外同行科学研究的一流人才,他们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也应该是代表国家水平的,例如《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就是如此。还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等部级专业研究机构主办的《教育研究》、《出版发行研究》以及国内一流重点高校所主办的学报等均应是代表国家在这些领域里科研水平的最高学术期刊。

2.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确立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级别的客观依据学术期刊办得好与坏的主要标志在于两个效益情况的好坏上。但是,这里的经济效益绝非指期刊本身的创收能力,而是指科学、文化、技术通过期刊这座桥梁的媒介作用,转化为生产力的多少。所以说这里的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的、宏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术期刊为国家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服务这个办刊宗旨之一实现的程度。一般说来,经济效益大小主要是用来考察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学术期刊的,因为它们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更为紧密、直接,这也是由应用科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对这类学术期刊的考察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的好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同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一种应用技术学术期刊发表、推广了一项新技术成果,这项成果虽然给某一系统的产业部门或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同时是以更大程度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这种代价及其治理所花费的经济支出若超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从宏观上说就没有社会效益,甚至有负效益。所以说社会效益指标也是衡量这类学术期刊的一项指标。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应用其社会效益的好坏来考察。先进的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能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献计献策,为社会文化、道德的进步提供食粮,为社会生产方式的合理、高效运行提供依据和方案;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能为应用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基础。它们最终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反映和登载这方面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的多少,也是考察这类学术期刊级别的一条重要标准。考察后者、即社会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其二次文献转载率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学术期刊的效益往往是潜在的、滞后的,对其二次文献转载率高低的考察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3.培养人才的情况有水平、有威望的学术期刊常常被人们赞之为“良师益友”,培养人才是学术期刊的一大职能,这一职能发挥得如何也是考察期刊级别的依据。我们认为,学术期刊培养人才的职能可以从读者、编者和作者三个方面来认识。从读者角度讲,学术水平高的期刊,读者从中汲取的营养就多、受益就深,因为科学工作者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实现的。直观地看,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登载的论文被学者在研究中应用、引用得就多(即“影响因子”就多);反之,就少或没有,甚至有的谬种流传,误人子弟。从编者方面看,学术期刊都拥有自己的编辑队伍,这支队伍学术水平的高低、编辑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部的工作是否高效。一个有凝聚力、有活力、有事业心的编辑部一定能培养出自己的精壮队伍来。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表率作用,它不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出了众多的科研成果,还为全国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编辑学高层次人才。从作者角度来考察,学术期刊编辑部不应仅是一个工艺加工厂,它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引导和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壮大与否、水平的提高多大比重得益于编辑部的培养,这也是考察学术期刊的一项指标。总之,培养人才情况的好坏应当是确定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

4.学术期刊订数的多少,也是确立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这里所说的订数,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在计算国外订数时可以另加一个百分数(如100%或200%等),因为国外订户比国内订户更难征订到。一般说来,除了极个别涉及特别偏僻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之外,期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往往能通过订数的多少体现出来,特别是同类型的学术期刊,这种比较更能说明问题。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术期刊,很难说它有多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存在必要性难说,它的级别就更成问题了。

另外,学术期刊与“消费类”期刊不能简单地按数字进行比较。就是发行量最大的《北京大学学报》也仅有1800份,学术期刊,尤其是大学学报,在经济上无一例外全由国家赔本倒贴。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期刊的占有方式与通俗期刊的占有方式是不相同的,通俗期刊主要是订阅,而学术期刊,尤其是学报,主要是借阅,即通过查找文献索引检索出所需资料的期刊,然后到图书馆或资料室借阅来完成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借阅学报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来完成阅读。这就是说,学报的订数远远小于其读者人数,用订数来评定它的效益是不公正的。

5.学术期刊装帧、编排、校对、印刷质量问题这些方面是学术期刊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说来,好的内容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好的形式能更好地将内容表达出来,它对内容有较大的反作用。形式的完美程度体现了这个期刊编辑部群体的文化素养、工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强弱。因此,这也应成为学术期刊级别评定的一条标准。

经济期刊范文篇10

一、我国期刊的现状

我国期刊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得以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期刊共12大类8800多种,其中发行量万册以上的达2700多种;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达500多种;发行量达100万册以上的为20余种。期刊数量占世界期刊总量的6.3%,仅次于美、日、英、德居世界第五位[2]。从期刊内容的总体结构来看,基本上成为宣扬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阵地,但是毋庸讳言,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尤其是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我国期刊业还未尽如人意,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一是出版单位分散,规模较小,实力单薄;二是管理思想滞后,不少期刊仍囿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办刊受到计划体制的包容与庇护,没有竞争,没有危机感,在人财物方面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依赖政策性保护,甚至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三是发行量小,有60%之多的期刊月发行量在万份以下,少者仅千份左右;四是广告意识淡薄,手法传统,致使广告收入在期刊总体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甚小,与发达国家期刊的广告收入大相径庭,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广告收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涨幅低,至今尚未形成应有的势头。

二、我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的差距

加入WTO之后,我国正式进入了国际经济互动的大环境,中国期刊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难免与“海外兵团”“过招儿”,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找出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的差距。

1、产业实力差距。中国期刊就实力而言,不管是与国内不同种类的媒体比,还是与国外同一种类的媒体比,其实力还远远谈不上雄厚,兵不强,马不壮,财不大,气不粗,有一组数字可以表明:2000年,期刊广告在国内各种媒体广告经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只有2%,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大都超过10%。据统计,2000年中国期刊的发行收入约为60亿元,美国是100亿美元,相差12倍;2000年中国期刊广告经营额11亿元,美国为176亿美元,相差120倍。与国内其他媒体比,2000年报纸广告经营额140亿元,电视160亿元,分别是期刊的13倍和14倍[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期刊业的实力还很弱小。

期刊产业化尽管是热门话题,但现阶段仅仅停留在座谈会或研讨会慷慨激昂的发言上,我国大部分期刊没有达到可以形成一个独立产业的实力,整体效益偏低,期刊业基本上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独门独院”的经营方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而国外早已进入集团化运作,一些超大型的传媒集团如时代华纳、贝塔斯曼、讲谈社等他们跨媒体经营把市场滚动得很大,其资本运作的实力的确令人惊叹,这一点国内期刊难以与国外大型传媒集团抗衡。

2、制作上的差距。产业实力差距直接带来的就是制作上的差距。正是由于西方期刊有着雄厚的资金背景,它们常常可以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执行一个庞大的策划,制作一个精良的选题。比如说,美国一些时政周刊,它们在策划一个尖端选题时,常常派出几十个记者在全球不同地区同步操作,其报道时效与完善程度几乎是不可超越的。又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它因有经济实力,聘请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与摄影记者,把刊物办得尽善尽美,这在中国目前还难以做到。

3、人才差距。产业差距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才差距。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期刊人才的培养,每年都评选期刊界的新生力量。因为有实力,一方面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还能从别的媒体、别的领域高薪挖人才,也包括从中国期刊业里挖人才,这是中国在加入WTO后期刊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比资金的直接介入更具威胁。

4、营销理念、管理体制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的期刊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非常规范的经营和管理体制,有自己精确的读者数据库,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市场方略,而中国期刊市场至今仍保留着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多数停留在粗放经营的阶段,现代市场调查、科学管理的水平不够,特别是缺乏市场调研和读者数据库开发等基础工作,长期忽视以市场需求信息为基础的研究开发,销售网络终端要么鞭长莫及,要么拱手相让,这成为中国期刊远航的致命伤。

三、加入WTO后我国期刊的应对策略

加入WTO,我国进口关税降低,图书、影视、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开放程度会加大,这是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的,但是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也会有冲击,将加速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才有可能严重外流,期刊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制定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法规,整合期刊

首先建立与完善中外期刊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现有国家法规看,它们还不够完整、完善,有的彼此冲突,国家应该尽早出台《出版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为中国期刊的健康运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整合期刊。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省、市政府部门除留有一报一刊外,大部分报纸、期刊将被推向市场,对那些既没有社会效益也没有经济效益的报刊实行停、并、转。据“搜狐”网2003年10月28日报道:“湖北报刊治理方案出台,一批报刊被‘停、并、转’;江苏报刊治理方案获批,17种报纸、23种期刊停办;山西12种报纸停办、6种期刊管办分离;山东21种(县)市报、10种期刊停办。陕西9种报纸、8种期刊被停办。”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都是国家下大力气对期刊、报纸进行整顿的具体行动。

(二)市场化经营

1、期刊的定位、分众。由于读者群体年龄、职业特点、文化层次和个人兴趣等个性特征的相互影响和综合因素的作用,在选择性心理要素的支配下,对其订阅的期刊存在着一定的倾向性和选择性,每一个读者所消费的期刊是有限的,一份期刊要想把所有的读者都覆盖到,是比较困难和不现实的,因此,期刊的分众是必然的。目前中国期刊中发展良好的是时尚性期刊,经济类期刊,计算机类期刊,这是因为读者中的“新人类”正在迅速崛起,他们习惯接受变化,能接纳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他们构成了读者群的主体,并以自己特有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与欣赏口味重塑着中国期刊面貌。另外,女性读者群体的崛起,也是中国期刊市场的另一特色,女性在服装、美容、保健等方面的特别要求,为中国时尚性期刊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

荣获建国50年期刊最高奖——国家期刊奖的《家庭医生》,他们的办刊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医生”,且是“家庭医生”这个明确的定位,吸引了众多读者,发行量雄居同类期刊榜首,形成了其他期刊无法与之争霸的强磁场吸引力,由此看来明确定位也是期刊获胜的法宝。

2、期刊的产业化。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先生多次说过:中国期刊与发达国家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就是产业差距。中国期刊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树立产业化的办刊理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期刊现在正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阶段。在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之际要实事求是地作好软件和硬件的充分准备,提高期刊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市场竞争力在两个区域,一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两个市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后是相通的,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期刊的市场生存力和扩张力。提升期刊的市场竞争力要注意与时俱进,研究读者心理,满足读者的需求,不断以崭新的面貌吸引读者,最终目的是让期刊成为商品,占领市场,获得效益。还要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品味和商业品味并重的目的。全力抢占国内外市场。入世后我们应把期刊作为一项产业,把每一期期刊的出版当作一个项目来策划和经营。尤其是广告,目前广告对期刊的支持作用十分微弱,期刊的广告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广告客户,建立业务联系,通过适中的价格和良好的效果赢得客户的信赖。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产业化的办刊理念,抓紧时间壮大自己,才有实力与资格参与竞争。

3、期刊的集团化。入世后应该根除现有期刊散兵游勇的状态,把有限的期刊资源重新组合,由那些符合条件、有能力的新闻、出版科研单位主办,组建中国期刊的“航空母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与国外期刊抗衡的实力和竞争力。

近些年来,国际出版界出现了并购风潮和跨媒体经营两大发展趋势,他们走的是一条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如时代华纳、贝塔斯曼一些期刊出版巨头资产的不断聚集和膨胀,就是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表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人力、信息等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多元化开发上,从而使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在我国组建了七大出版集团,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组建,形成了新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了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实力,与组建前相比,利润增长了42%,净资产增长了71%,上海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三)提高竞争能力

1、创立名牌期刊。创立品牌,参与竞争,走向世界,是我国入世后期刊发展的趋势。目前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定《家庭》为代表扛起了创办期刊集团的大旗,因为《家庭》在20年的办刊实践中已积累了创名牌的经验,具备了竞争能力,以高品位的文稿质量吸引了海内外读者,月发行量一直雄居全国同类期刊榜首,在全球文化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八。从《家庭》前期办刊经验的积累中我们可以借鉴,不断总结和创新,创造我们自己的名牌期刊。其次,各个期刊也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身期刊,对期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吸收,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以史为鉴。用长期办刊实践中积淀的丰富经验以及凝结成的独具特色的期刊个体文化,形成期刊的特色、风格、品格、编辑理念,创办极具特色的栏目,使人无法重复、模仿和追赶。再次,积极开发和培植作者资源,拥有一批著名人士、著名作家、著名学者的作品,加以整体包装、策划、宣传,这对创名牌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办刊的经验并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创立名牌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