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以及贴现服务风险以及预防

时间:2022-11-17 11:31:00

小议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以及贴现服务风险以及预防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文就银行承兑汇票及其贴现业务的风险及防范进行一些粗浅分析和探讨。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经银行承兑,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明确金额的票据业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让于银行,银行按照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在企业各种结算中,由于其存在信用担保性、低贴现率性、便捷性和便利性而广受企业的欢迎。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应用程度的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票据诈骗和风险不断发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加之一些商业银行放宽承兑条件,大量寻找异地贴现票源,放松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操作随意,票据业务呈现出过度、无序竞争的状态,致使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加大。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贸易背景不真实。主要表现为交易合同伪造或虚假。

二是使用假发票、作废发票、变造发票办理贴现。主要表现为伪造发票,鱼目混珠;变造发票,借鸡生蛋;先贴后废,真票假用;废票重用,蒙混过关;陈票新用,时间错配。

三是票据空转,自开自贴。主要表现为持票人贴现后,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账户或是关联企业互开互贴票据套取资金。

四是以滚动形式贴现。主要表现为以票套贷、以票套利、以票套票、以票套现。

五是一票多用、反复套票。主要表现为重复使用增值税发票到多家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业务,套取银行信用、资金。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成因分析

(一)融资客户经营利益的驱动

企业要发展、要扩张,资金的需要是必要条件。《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7]216号)规定贴现利率采取在再贴现利率(由人民银行定期公布)基础上加百分点的方式生成。如2009年1月,银行六个月至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年利率为5.31%,同期再贴现年利率为1.8%,客户申请贴现与贷款相比将至少节约一半以上的成本,对大客户、优质客户的贴现率则更低。同时与审批严格的贷款相比,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手续相对简便,因此,融资者会想尽一切办法办理贴现资金。

(二)经营理念存在偏差

与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相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基础管理仍比较薄弱。对票据业务风险重视不足,相关人员未正确认识业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只注重业务营销,强调与客户的关系,而对制度把握不严,操作不规范,经办人员在票据审查时有失职和舞弊行为。具体表现在:一是目前票据市场同业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一些优质客户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因为稳住优质客户可以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存款,还可以通过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赚取可观的利润,因此,银行在办理优质客户业务时,往往无原则地妥协、放宽条件。银行只求将贴现资金安全收回,不重视客户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疏忽对客户一些细小环节的认真审查,这些都为承兑行发生垫款形成损失或产生法律纠纷留下了隐患。二是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各家银行每项业务的经营都有一些硬性的指标,这些硬性指标与每个行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为完成这些指标,一些行过于重视经营而轻视管理,使内控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加之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办理业务时往往不坚持原则,甚至倾向于客户,对客户的某些欺骗行为、方式视而不见,致使一些不良客户轻易就可得手。

(三)商业银行缺少审验汇票、发票真伪的手段和经验

一是办理票据承兑、贴现的机构往往缺乏审验银行承兑汇票真伪和商业发票真假的技术手段和经验。如查询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仅仅通过银行间的电话查询或是电子查询,被查询单位、机构出票行有时为了应付,未必能仔细认真答复。同时,经办机构也未配备相应的票据鉴伪设备,不能有效鉴别汇票真伪。二是商业银行经办人员只偏重票面记载要素的审查,对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票据获取途径的合法性作为辅助手段来确认票据真伪的意识不强。

(四)信息不对称

一是办理业务前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取的客户信息不够连续和完整,以及缺乏系统化的专业支持和帮助,使得银行无法全面掌握和核实客户财务资信状况和潜在风险等。二是业务办理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对客户的产权变动情况、财务状况变动情况、资金投向情况、还款资金来源信息、银企关系不正常等重大风险事项不能及时掌握,以及对客户的经营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手段,致使银行难以督促客户按交易约定的内容行事,也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客户。三是票据市场的信息一般是不完全的,即融资者出于种种动机和诱因总会隐瞒自己的私有信息,而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又总是会疏漏客户的某些特征,或者由于某些政策规定未对客户加以细致考察,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多或少会遭受风险或损失。

(五)检查指导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

各级管理层对票据业务操作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容易造成业务操作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同时,对关键环节的控制不利,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如业务受理、调查评价、审批不严等,导致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增值税发票作假、贴现资金回流等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防范控制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对客户的资信审查,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办理业务时,一是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户”,把好客户准入关,认真审查核实相关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增强防范意识。二是正确定位票据业务风险,充分认识票据业务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特性,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确定承兑业务风险防控的重点环节、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切实提升票据业务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业务需求的真实性审查

一是要关注并分析客户办理票据业务的真实需求,购销合同是否符合其经营规律,授信总量和产品种类是否与客户基本需求一致,重点关注和审查申请人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和财务状况等与其贴现业务量是否匹配,防止其利用承兑汇票套现银行资金。二是要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对承兑申请人提交的商品劳务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等资料要进行细致严谨的审查,必要时采取电话、传真、网上查询、实地调查交易对方等方式进行核实,确认汇票用途的真实性。承兑成功后,还应保持后续跟踪服务和管理。

(三)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是强化银行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范道德风险。二是从频度和深度上强化员工业务知识培训,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学习,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对银行员工进行票据业务操作的技能技巧培训,提高员工有效识别真假承兑汇票和各类诈骗手法的能力;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做到尽职尽责,进一步提高履岗能力,养成严格按照总、分行规章制度办理业务的良好习惯,从大局出发,切实维护好银行的利益。

(四)加强对票据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形成防控合力

加强信息联网、信息共享的力度,各银行要及时将堵截的风险票据信息或受理的多方查询的票据信息报送当地银监局;同时,银监局也要将各行上报的汇总情况反馈给各商业银行,使得一些不良客户的不良行为及早曝光,形成一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

发展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对于客户来说,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对于银行来说,可以优化资产配置,增加利润。虽然这一业务存在潜在风险,但只要严格执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从引发票据风险的源头上进行监控,并积极规避银行承兑汇票各个环节显现的风险,以及通过客户加强自律性和银行的积极引导、应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一定会健康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