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玉米分期种植试验

时间:2022-07-10 02:48:29

内蒙古玉米分期种植试验

内蒙古通辽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是该市的主要农作物,也是重要的资源。种植玉米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年种植面积在60万hm2以上。由于播种期的不同,玉米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水肥也不同,直接影响了玉米的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但是,由于受当地种植习惯和管理条件的限制,玉米种植往往按照传统习惯偏晚进行播种,致使玉米在有些地区不能完全成熟,对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该现象,笔者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其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的影响,以寻求最佳播种期,从而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目的。

1主要技术原理和总体思路

选取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地区———通辽市(中晚熟)代表站作为试验研究区,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及典型土壤类型、气象条件为背景,开展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处理的大田试验,以获取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实测资料数据。通过分期播种试验,使同一玉米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遇到不同气象条件,或在同一气象条件下遇到玉米不同的生育时期,以缩短试验周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播种期处理下,在基本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形成变化特性。结合相应气象观测站点数据,辅以广泛收集资料,取得完整的农田基础信息、作物品种、土壤、天气及管理资料数据,建立相应数据库,为进一步改进玉米生长模型、进行模型参数调试与验证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作物遥感监测提供地面对照观测数据。

2材料与方法

选择“郑单958”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通辽市农业科学院进行分期种植,于2011年5月15日开播,每隔10d播一期,到6月5日共播3期。观测方法均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分期播种试验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及测产结果

试验设在通辽市农业科学院示范园区,5月15日(第1期)播种的玉米,15d后出苗,7月29日吐丝期,10月7日成熟;5月25日(第2期)、6月5日(第3期)播种的玉米,分别在13d后和8d后出苗,吐丝期分别为8月5日和8月11日,最后均未成熟。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随着播种期的后延,玉米的产量逐渐降低;病虫危害发生较重,穗上茎秆倒折较重,穗柄被虫咬断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供应,导致籽粒百粒重低,减产幅度明显。

3.2分期播种试验作物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分析结果

3.2.1热量条件:通辽市2011年5月中旬平均气温只有15.6℃,比常年低1.3℃,出现阶段性低温,由于地温上升缓慢,热量不足,土壤湿度大,致使第1期玉米出苗率降低;6月气温快速升高,且光照充足,使第2、3期玉米出苗率高。偏高的气温对前期热量不足有很好的补偿,加快了玉米苗期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对营养生长有利;7月平均气温24.8℃,利于玉米的抽雄和开花。但整个生育期热量条件均显不足,第1期播种的玉米,生长期内≥10℃积温为2943℃,第2期播种的玉米,生长期内≥10℃积温为2788℃,第3期播种的玉米,生长期内≥10℃积温为2565℃。而9月30日出现轻霜,第2期、第3期播种的玉米因热量不足停止生长,未成熟。

3.2.2降水条件:除5月降水总量为39mm,略多于常年外,2011年玉米生长期降水量均少于历年值,尤其是6—8月降水量较常年少40%。5月上旬普降小到中雨,全市陆续接墒,部分地区出现透雨,较常年偏早,利于第1、2期玉米的播种。据5月8日土壤墒情实测结果显示,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湿度在50%以上,为近年来同期土壤墒情较好的一年;6月多分布不均的阵性降水天气,降水量32.7mm,较常年少近6成。据6月28日的土壤水分监测显示,科尔沁区出现轻到中旱;7月降水量74.1mm,较常年偏少3成,多强对流天气,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后半月,对第2、3期玉米拔节有利。据7月28日的土壤水分监测调查数据显示,试验田0~30cm土壤相对湿度在50%以上,与常年相比,土壤相对湿度有所增加。8月降水仍偏少3成以上,中旬以后降水明显减少,对第2、3期玉米的生殖生长不利,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2.3光照条件:2011年玉米生长季日照时数大部地区偏少,光照略显不足。特别是7月阴雨寡照天气对玉米开花授粉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光合作用,造成第3期玉米秃尖达0.8cm,致使玉米产量和质量均有下降。

4结论

2011年是试验的第1年,起播期偏晚,致使第2、3期的玉米未能成熟。仅就2011年的试验数据来看,还是适时早播为好。在通辽地区,只要是中晚熟品种应在5月15日前播种较为合理(北部地区除外),之后到5月底,只能播种一些早熟品种。应用分期播种法可指导农民在最适宜时期播种。各地种植户可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所要选择的熟期品种的不同,应用该试验结果,找出该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玉米生产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