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时间:2022-04-21 04:57:00

深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后,推动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全国一盘棋、教育大一统的局面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被画上句号,成为历史。高课标以多样性为原则,处处洋溢着多姿多彩的多样化精神。冲破传统教育的大一统束缚,尽显多样性原则是高课标的一大特点。

一、打破课程设置时序上的大一统,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长期以来,几乎全国都在同一时期上同一种课程。根据现行教学大纲的规定,普通高中第一学年统一开设历史必修课,毕业论文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第二学年统一开设历史选修课,讲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在什么时间,开什么课,讲什么内容,各地区、各学校无权选择。在各种形式的统一考试的压力下,各地区、各学校无法选择。为了提高教育效益,经济主管部门早已改变了对企业统得太死的做法,给企业更多的选择权。为了提高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同样也该改变对学校统得太死的做法,给学校更多的选择权。高课标顺应了这一趋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这就是说课程设置时序上的大一统被打破了,各地区、各学校有了自主选择权。同一教学内容的开设时间将呈现多样性。这也就意味着每学年、每学期都要搞的大范围的统一考试也要随之结束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自然也就减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就随之增大了。

二、打破教材上的大一统,保障对高质量的特色教材的需求

多年来,全国中小学几乎都在使用统编教材。

不管各地区之间存在多大差异,却都要使用同一种版本的教材,这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还由于统编教材是各地区、各学校的唯一选择,造成了许多学生身受其害、学校无可奈何的事情多有发生。

如学校早就开学了,由于教材数量有限等原因,教材却迟迟不能到位,学生上课没书的严重事情屡屡发生,司空见惯。再如高中历史教材一度错误百出,曾经引起广大任课教师的极大不满,许多人提出质疑、批评和修正。明知此等劣质教材会误人子弟,危害甚广,却因为其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而不得不用。统编教材一统天下,缺乏竞争,不仅在质量上无法优胜劣汰,甚至在数量上都不能及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样不该存在的严重问题要想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教材上的大一统局面,允许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时上市,给各地区各学校自主选择合适教材的权利。这样不仅能够保障教材的质量和数量,而且还能使各地区用上适合当地水平和要求的特色教材。高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的第一条中指出,“学校、教师可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材。”这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在教材的使用上,师生们的愿望将会变成现实。

三、打破学习内容上的上的大一统,尊重学生有自主选学的权利

现行教学大纲虽然也规定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但所谓历史选修课(《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实际上是所有文科学生的必修课、必考课。对全体学生来说,只有选修的权利而没有选学的权利,即对所有选择文科的学生必须学习同样的内容。决定名次甚至决定命运的大大小小的统一考试都要考这些内容。在统考尤其是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对不感兴趣的问题不得不学,对感兴趣的问题也不可能深入而广泛的学。这样,学生不得不一再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高课标本着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使学生在选修课上可以选学。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有这样的规定:“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选修课共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博士论文近代社会的民主与实践等六个学习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学习模块,凡有意在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应至少选修三个学习模块。”这样的规定也许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难操作和把握,或许难以实施,但这种尊重学生的兴趣、个性的思想和理念起码是值得肯定的,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打破评价方式上的大一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检测和激励

过去直到现在,考试几乎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上的大一统反应了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为了改变考试决定命运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注重过程,提出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检测,以此激励学生重视收集、阅读、观察、理解、讨论、思辨、运用等探究式学习过程,以此来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健全人格、高尚情操等当代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的目的。为把学习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之中,高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考试不是评价学习的唯一方法,而是方法之一。建议把“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历史考试”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