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及意见

时间:2022-07-19 05:42:00

诠释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及意见

摘要分析了国有林场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天然林保护工程;评价;建议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提出以保护森林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的根本宗旨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坏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森林资源经营方向的调整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等措施,从而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1]。

国家自1998年试点实施,2000年全面推开。龙里林场根据国家、贵州省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精神,于1999年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工程实施10余年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投入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成效。现对其基本情况、绩效评价及建设论述如下。

1天保工程基本情况

1.1工程区概况

龙里林场始建于1957年,属省林业厅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林场。林场建制正处级,现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职工571名,其中在职职工258名(专业技术人员68名,技术职工190名),离退休职工313名。林场建址于贵州省龙里县,与贵阳市毗邻。龙里县是西南出海口的必经之道,经济相对其他县市较为发达。全县总面积1521㎞2,下辖14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人口20.7万人。

根据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龙里林场有林业用地面积13059hm2,森林蓄积量66.54万m3,其中有林地9732.9hm2,占74.53%;生态公益林9280.1hm2,占71.06%;商品林3779hm2,占28.94%。经营范围跨越龙里县9个乡(镇),31个行政村,分布人口1.84万人。

1.2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一是公益林建设。实施天保工程10余年来,共完成公益林建设2934.6hm2,其中人工造林213.1hm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30hm2,封山育林1821.2hm2,以植代播670.3hm2。二是森林管护。完成森林管护面积11396.1hm2。现有天保森林管护人员81人,其中护林人员69人,管理人员12人。实行层层负责、分片包干、分片管护、责任到人的办法,做到每个片区每个管护人员职责分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使国有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天保工程实施的绩效评价

2.1生态成效

龙里林场自1999年实施天保工程后,调减了木材生产计划,木材生产量大幅度降低,其中2001—2002年没有木材生产计划,到2010年累计减少商品材95800m3。通过对森林管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森林面积、蓄积明显双增,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资源面积从1999年的11588.3hm2增加到13060hm2,森林蓄积量从434070m3增加到665407m3。森林覆盖率从67.30%增加到83.08%,净增15.78个百分点,实现了净增14个百分点的目标。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维护和改善,以前频发的自然灾害得到一定的遏制[2]。

2.2经济成效

天保工程实施前,林场主要经济收入30%靠财政拨款,70%靠木材生产、林化工、木材加工、车辆营运、花卉苗木等收入来维持。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枯竭,可采伐的木材逐渐减少,木材经济不能维持林场的生存和发展,林场逐渐陷入困境之中。又由于林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及林业,随着畜牧业、采矿业的发展,煤价上涨,烧材人数不断增加,林区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加大[3]。1999年天保工程实施后,木材禁伐,大量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从事森林管护或其他产业,林场逐渐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全场职工纳入省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退休职工在省社保局按时足额领取了退休金,职工生病有医保定点医院看病,职工经济收入逐渐提高,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逐渐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3社会成效

一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加了职工收入,加快了林场发展步伐。二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加大了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强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了保护森林资源能力,确保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的增加。三是实施天保工程后,调整了产业结构,组织建立了梨园、猕猴桃园、森林公园等后续产业,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长远建设奠定了基础。

3建议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动植物种群数量、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加,生态功能等级不断增强,森林生态系统逐渐趋于平衡;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生活得到保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期望得到实现。但是,一旦天保工程结束,森林管护失去费用,森林管护能力将大大削弱,森林资源管理的难度将加大。另一方面,职工要生存,必须加大采伐计划,森林资源消耗将大大增加,要不了几年,刚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将恢复到从前。因此,天保工程必须长期实施下去,才能稳定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大后继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投入,加大林区周边老百姓的扶持力度,让他们离开木材仍然可生活得很好,促进林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使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实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