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式教育理念下95后大学生就业路径探讨

时间:2022-01-20 11:16:59

跟进式教育理念下95后大学生就业路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疑难问题。基于以跟进式教育理念为参照,分析和探讨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结合跟进式教育理念及一线学生工作经验,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政府、高校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培养措施的提出兼顾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

[关键词]跟进式教育;“95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就业路径

跟进式教育理念是面对21世纪新形势和新变化提出的全新概念,其确立了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和活动跟进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其主要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全面性、互动性、时效性及可持续性等特点。跟进式教育作为一种工作模式,它不是空洞的理论,凝结着多年办学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的心血。跟进式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指导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关键是及时跟进、主动跟进社会发展,生命源泉是在教育观念、方式方法及制度、机制方面不断创新,最后,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1-2]。从2014年9月份开始,“95后”成为了大学报到的主力军,根据《走进95后新生代社交行为报告》指出,“95后”学生主要具有更主动,更渴望被称赞,更敢言,不自私,不另类,不从众,不跟风,渴望独立,与父母拉开距离等特点[3-4]。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我们,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不得不认清这样一个事实,“95后”学生更加有个性,过多的个性化生活必然带来对大学所学专业和课程的弱化。这就提醒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建国以来,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人口数量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等情况,中国的就业制度经历了五大演变过程,分别是统包统配就业制度、双轨制就业制度、再就业工程为核心的就业制度、积极就业政策制度以及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制度[5]。充足的就业机会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大前提或者是基础,但是在就业新老问题交汇,国内外多重挑战交织的情况下,要保证就业数量和质量,是我国面临的新的就业目标。因此,作为高校一线学生工作者,我们要在跟进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在厘清现状的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现在开始,努力使大学生向着高质量就业目标迈进。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毕业生变为普通老百姓而非天之骄子,就业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而非卖方市场

我国1999年开始推行大学扩招政策,2002年扩招后第一届毕业生为133万人左右,相隔12年,2015年的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左右。面对大学毕业生的迅速攀升,面对人才培养结构、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脱节,面对就业供需结构的矛盾以及大学生就业地域趋向集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原因,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6]。另外,目前的大众化教育,已经使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劳动力供给市场多于需求市场,且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因为资金链短缺而纷纷破产倒闭。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历史上大学生最难就业年,经过2年的沉淀,目前,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就业问题凸显。

(二)就业形式多样性,就业结构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而非第一、第二产业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证明,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就越趋于下降,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就越趋于平稳,反倒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者的收入日益增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马斯洛需要理论也表明,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会增加对其它方面的消费,从而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7]。因其职业性决定了其具有用人范围广、用人数量多等特点,所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就业。且据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就越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已经决定了第三产业是就业的主导。

(三)大学新生就业能力需求现状

“跟进式教育”是基于商业活动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之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科学获知提供人本服务的全新教育模式。它遵循学生成长和教育规律,能做到以发展的眼光使学生各项工作和成长变化互动共进,最后,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本研究团队对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32名2014级新生实施了问卷,发放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99.39%),其中男生275人,女生55人。探索他们除了对所学专业知识以外,对就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出现的困惑,旨在做到教育以人为本,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多数2014级新生希望学校能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求职技能辅导及提供就业信息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学生希望能通过网络媒介或者相关就业辅导手册暨线上线下全方位了解就业信息和状态,并能通过各项训练、实践及技能辅导来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上问卷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四年后的就业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想在学校多得到就业能力的提高;其次,也反映了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给大学新生带来的就业压力。

二、跟进式教育理念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率提高

大学生的就业相对是高水平、高平台就业,因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被看的特别重。大学生就业能力反映的不仅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认知,也反映了一个高校的整体培养水平,同时也将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跟进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素质技能、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及就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二)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推进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于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大学,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基本覆盖了所有国内高校。但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误导,以及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时间短、手段形式单一等原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能力提升措施的实施,能让高校更加注重落实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规划未来,选择职业,也能让学生树立目标,找到奋发前进的动力。

(三)有利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推进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和永恒的主题。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人为本,高校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更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跟进式教育理念形成的理论基础,要不断的根据大学生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不断推进实施跟进式教育的建议,这样才能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稳步前进。

三、基于就业现状实施跟进式教育的建议

为了满足大学新生的合理要求,帮助大学新生实现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及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主要从跟进国家、高校和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具体措施。

(一)跟进国家,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配套专业结构,利用好国家就业政策,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服务

专业的设置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设立国家层面及学校层面的专业预警机制。国家层面主要做好宏观调控,把握好专业及就业整体情况,能及时锁定并红、黄、绿专业。最底层的监测及调控都落在院校身上,所以,学校层面的专业预警机制是具体执行层,要负责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并能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措施,对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做出调整或者减少招生量[8]。国家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许多鼓励政策,比如国务院4月份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23号);紧随其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又印发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42号)等,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必须吃透政策,利用好国家政策。

(二)跟进高校,重视校院两级指导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指导部门的职能落实,满足学生就业指导需求

美国SCANS总结出了高校毕业生的35项基本能力,主要是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而服务他人能力和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针对性写作能力、谈判技巧、新产品构思能力、电脑编程能力又是基本能力中的核心能力[9]。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在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时,要把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纳入其中,要为就业打下基础。自主创业是学生就业的最佳方式,也是带动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和高校要在组织相关科技竞赛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渗透进去,要完善院校两级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团队,更要加强创新创业学科的建设,在丰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目前,在全民创新,大众创业的社会思潮氛围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影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年年增长,201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创业比例为2%,而到2015届,将达到6.3%。高校要利用好国家各级政府提供的资源和政策,结合自身的特色,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引导工作。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比如美国的基于草根创新项目的概念验证中心组织模式,韩国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同友会”和“创业风险会”,英国的“小工厂计划”“小工程公司”等[10]。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后重要环节。目前,由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匮乏且素质参差不齐,单纯地追求就业率及不关注就业质量等多种原因,造成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职能行使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11-12]。因此,为了能让学生继续做就业中的“天子骄子”,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建立院校两级与企业产学研联动体系,利用社会及企业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三)跟进新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跟进新生的就业期望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第二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积累,要将人文主义素养与科学主义素养相结合,要将专业课的学习与通识课的学习相结合,更应该注重加强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挂职锻炼,多向求职成功人士汲取经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找工作的标准容易陷入工资福利待遇的高低来评判,因此,需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职业发展空间,勇于到基层去锻炼。

参考文献:

[1]薛健飞,浦玉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以对“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剖析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2):101-104.

[2]浦玉忠,韦洪涛.基于大学新生的需求实施跟进式教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5-19.

[3]陈向凡.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辅导员工作新思路探究[J].文教资料,2014(24):97-98.

作者:唐龙 王彩芳 徐寅 李怀征 单位: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