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性企业形成及演进研讨

时间:2022-05-15 10:41:43

支配性企业形成及演进研讨

美国支配性企业的演进分析

美国支配性企业形成及演进体现在市场结构的一系列指标的变化上,包括市场份额、行业分布状况以及进入壁垒等等,这些变化反映了美国主要的支配性企业市场支配地位的稳定性及总体演进的趋势,其中行业特点及政府政策也是支配性企业的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使我们能够有一清晰的整体了解。(一)美国典型支配性企业的演进分析表1是1910年和1935年美国主要工业行业的支配性企业,按照估计值计算,所列的20家支配性企业基本占有过半的市场份额,个别企业市场份额甚至接近100%。这些企业经营25之后,除了西方电力、联合果品公司和柯达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外,其他的支配性企业都有所下降,最大的下降幅度是60%,其中10家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了50%以下,基本已经丧失了市场的支配地位,另外的7家也都有所下降,但还能够维持其市场的支配地位。从这些支配性企业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的程度来看,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低、中、高程度都有可能存在支配性企业,但是到了1935年那些进入壁垒比较低的行业的市场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支配性企业都丧失了市场的支配地位。在那些市场壁垒程度有所下降的行业里,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下降,而在市场进入壁垒本身就很高的行业,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很小,其中3家企业下降了5%,其余4家市场份额没有发生变化。再看表2是1948年和1973年美国主要工业行业的支配性企业的基本情况,所列的18家支配性企业中,25年后,也就是到了1973年,表中大多数的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减少,只有通用电气、宝洁等四家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这一点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来自日本的巨大挑战,进口不断增加,大规模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受到冲击,市场份额被挤占,出现了大幅的下降。大多数的行业市场进入壁垒的程度没有变化,并且市场进入壁垒都在中、高程度,低进入壁垒的行业没有出现支配性企业,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市场进入壁垒很高并且没有变化的行业,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不大,市场支配地位没有动摇,如果行业的进入壁垒程度有所下降,则支配性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很多,Al-coa、Americancan、联合制鞋机器集团、杜邦和亨氏下降分别为40%、27%、35%、40%、5%。柯达、通用电气、西方电力、联合果品、联合制鞋机器集团、杜邦早在1910年就已经形成了其市场的支配地位,根据1973年的数据来看,它们的市场份额也都有所下降,但是市场支配地位却仍然能够维持,这样这几家支配性企业已经维持了至少60年的市场支配地位,其余的12家支配性企业是新出现的支配性企业。2002年美国最大的18家支配公司在各自所在的市场中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都在一半以上,有的支配性企业甚至占有的接近100%的市场份额。表3中的数据并不完全,到了2002年美国的支配公司占据并保持了很好的市场份额,其中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常常能维持几十年,例如,微软、柯达、因特尔和IBM公司。美国的主要支配性工业企业主要出现在制造业,包括食品和饮料制造业,计算机及部件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化工品制造业、电力行业。但不仅仅局限于主要的工业行业,第三产业也出现了支配性企业,例如美国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领导者微软,属于计算机服务产业;电话黄页提供本地电话分类表,方便查询,而并不是为了投放广告;Ticketmaster是票务服务的垄断者;还是电视收视率市场调查的A.C.Nielsen。1990年以来,美国互联网发展壮大起来,微软、英特尔等著名的网络性支配企业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在全球占有绝大的市场份额。在计算机操作软件市场中,2010年微软在全球占有90%的市场份额,是计算机操作软件市场的支配企业,同时还存在的竞争者,苹果的MAC-ox软件只占有7%的市场份额,MontaVista软件公司开发的Linux软件的市场份额不足1%;在电脑的微处理芯片市场上,2010年英特尔的CPU占有80%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AMD只有16%的市场份额,英特尔也是典型的支配企业,网络产业中的这两个比较重要的行业是典型的支配性企业的市场结构。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2011年微软市场份额下降到44%,英特尔下降为41%;2012年微软进一步下滑到33%,英特尔为29%;微软和英特尔在IT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遭到严重侵蚀。(二)政府政策对支配性企业形成及演进的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对现实经济中支配性企业形成及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反垄断法的实施,一系列的大企业被拆分,改变了市场中的垄断竞争状态,弱化了支配性企业的市场势力。在美国的产业发展史上,有两次大的合并浪潮,形成了许多行业的支配性企业。在1894年到1901年,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合并浪潮,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支配性企业,使得美国很多行业接近于垄断。美国形成了铁路和石油业的垄断,并且出现了电话和电力行业,而这一时期经济学家反对垄断,赞成管制,1890年美国通过了《谢尔曼法》,并宣布固定价格的行为为非法行为,在1911年将处于垄断地位的标准石油和美国烟草公司拆分,之后有一大批企业遭到了反垄断诉讼,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反垄断活动放松了下来。1920年到1937年间反垄断被弱化了,出现了严格的银行法和管制条例。管制条例涉及电力、电话、运输、民航等行业。1937年到1952年间,垄断卷土重来。另一次是在1992-1999年爆发了猛烈的合并浪潮,许多合并形成了行业的支配性企业,比如,电力、远程通讯、会计和金融市场,在此期间互联网发展起来了,互联网产业巨大的网络效应使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互联网产业的特定决定其支配性的市场结构,互联网支配性企业也成为了反垄断规制的对象,微软受到过多次反垄断的审查,但并没有将其拆分,新技术的出现,其对操作系统软件的控制力将逐渐消失。美国反垄断法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价值目标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早期反垄断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自由和竞争者机会均等以及消费者利益,在哈佛学派思想的影响下,注重市场结构的控制,主要是遏制垄断,维护竞争。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削弱,芝加哥学派则不再以结构为中心,而是更加注重市场效率,反垄断法的目标转到维护经济效益,而不在于企业的“大”规模。美国反垄断政策目标演进是受到了美国社会经济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其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美国支配性企业形成的原因分析

从美国支配性企业的演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支配性企业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这些因素的考察为企业市场支配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合并。企业快速获得外部成长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行为,通过兼并的方式可以扩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在1897年到1901年间,美国通过合并形成了一大批支配性企业,例如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组建之后,兼并了克利夫兰地区的所有竞争对手,对克利夫兰炼油厂初始投资规模居世界之首,实现了石油提炼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对潮水石油公司收购,实现了对输油管道的控制,并在1893年吞并了梅隆的石油精炼厂,到1904年成为了一个完全一体化的企业。到1910年,标准石油公司的控制力出现下降,但是它仍然掌握着几乎90%的美国市场。行业的技术规模经济特性。支配性企业就是行业中唯一的、规模最大的企业,所以,规模经济是支配性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企业获得内部成长的主要途径。行业本身的技术规模经济特性决定了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主导,市场才最具有效率,标准石油、通用汽车、IBM、微软、英特尔等行业支配性企业形成得益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在互联网产业上表现为网络效应,是一种需求的规模经济,使用者越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越大,消费者的效用越高。反竞争行为。反竞争行为不一定能够形成支配地位,但是却可以起到帮助的重要作用,战略性价格歧视对于标准石油公司、联合制鞋机器集团、航空公司、AT&T、施乐、IBM以及微软等支配性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政策。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改变了石油产业、电信产业、啤酒产业等的市场结构,使得垄断程度降低或增加,an-heuser-Busch啤酒公司支配地位的形成就是反并购管制的直接后果,在1958年,反垄断部门首次采取了反对啤酒行业并购的行动,目标直指Anheuser-Busch公司美国啤酒酿造公司的迈阿密啤酒厂的收购行为,这一反并购行动的影响是深远的。Anheuser-Busch公司放弃收购,而是开始在佛罗里达周和其他地区建立大的工厂,获得了规模经济优势下的内部成长。企业家才能。企业自身优势的重要体现,企业家不仅仅体现在协调生产、销售和管理的能力上,充分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则更为重要,尤其是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的敏锐的判断能力。西奥多•韦尔韦尔完成了将电话专利转变成一种可行的商业事业的重任,将长途电话设备推广到了西部海岸,早期的租用而不是出售电话设备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本地电话竞争者进入长途电话市场。小托马斯•沃森的最大功绩在于将IBM引入计算机时代,使IBM第一个进入大型计算机行业,并迅速在晶体管技术上获得领先优势。运气。贝尔公司、anheuser-Busch啤酒公司、IBM、微软等企业支配地位的形成也存在运气的因素,使他们具有先行者优势。另外,企业自身创新效率的下降还有没有对市场的变化趋势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也导致了例如IBM、柯达等支配地位的下降。这些支配性企业的形成原因有些是相同的,但是这些企业都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优势,由于美国是奉行经济自由主义的国家,这些支配性企业的形成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其市场支配地位就是其自身效率的体现。

美国宽松自由的市场环境为支配性企业的形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企业经历了市场争胜过程的检验,逐渐扩大规模,获得市场的支配地位;从美国支配性企业形成及演进过程来看,政府的作用就是为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保障市场竞争的充分实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主要通过竞争政策对市场进行调节,其中反垄断法在促进市场竞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对美国支配性企业演进的分析与考察,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国很多行业中市场势力是缺失的,大企业“大”而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培育企业的支配力是关键。这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以及政府在完善政策及法律方面的宏观调节作用。

本文作者:纪红丽赵志国工作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