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互动式教学思索

时间:2022-02-24 07:53:00

法学本科互动式教学思索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涵义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教学主要采取案例分析形式,是一种归纳法教学法,教师擅于从具体的判例中去发掘法律的原则。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以讲授法为主,是一种演绎法教学法,教师多以法律概念为起点阐述法律的原理。我国秉承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传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其所认为的重要的法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学到多少或有否获益,主要是看学生自己的领会和悟性。由此形成的法学教学方式主要就是课堂讲授,全部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习惯于按照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基线展开其授课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有的沟通与互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反映和创造,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教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交流与融合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相互推进教与学的交流,加深教师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促使教师不断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使其更具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互动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的思维活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法的几种基本形式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来引导学生去理解法律理论和原理。在课堂中,教师担任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根据案件内容设计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若干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案件的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以及综合运用各项规则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

(二)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是教师、学生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而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辩论并提出新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知识的互动。

(三)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相互启发。学生是整个课程的讨论主体,一般由学生自己发掘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可能的方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隐性的控制与引导;也可以由老师抛出问题,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和讨论问题,以寻求最佳答案,教师则从旁指引、协助讨论进行,并力争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讨论气氛。最后教师对堂讨论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评析。

(四)提问式教学。通常不会问问题的人,也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提问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主要的是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用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并让同学们针对该问题进行互问,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提问。这样既可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关注该问题的积极性,也可以引起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

(五)设疑教学法。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产生认知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性。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一个善教者,不仅要善于答疑,更要善于设疑、激疑,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不疑处生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见疑、争疑,师生双方共同切磋,互相牵引,这样便易于拨动学生好奇心弦,不被陈规旧章所束缚,不随主观臆测下判断,开启思维的大门。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要建立在基本教学规范基础之上。互动不能演变为随机变化,互动是在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一个基本知识框架的前提下,通过互动这种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磨练提高,脱离了基本知识框架体系,将会成为无源之水。

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特立独行的,都会兼有其他教学方法或多或少的介入。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即将在课堂上意欲进行互动的选材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互动热情才会被唤起、互动的途径才会顺畅、互动的效果才会呈现。尽管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但是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应尽量较少地占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亦可实现教学的互动,但是除属重点难点的基本知识可以进行互动外,其他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宜运用。否则会有悖整体教学互动目的,亦会挤占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法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进行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主角与观众转变为共同参与平等对待,这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架子,这是一个心理角色的转换过程。其次,因为师生互动,学生的素质水平提高,提出问题难度加大,涉及的知识面会很宽广,这要求教师要有宽广而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有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把握课堂交流控制节奏和课堂局面的能力,即教师要会对课堂进行组织管理。

(三)合适的选题是保证“互动式”教学的关键。互动的选题可以不拘一格,主要看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选题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条件的要求: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选题需具有辩论性、启发性、思考性;选题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选题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讨热情;选题应贴近解决实际问题。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应当给出不同的互动选题,这是教学基本规律的基本要求。

(四)“互动式”教学要促进考试的改革。“互动式”教学的考试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互动”强调平时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互动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应当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互动、是否勤于思考富于创新作为考核该课程成绩重要依据。

(五)课后的反思是巩固互动成果的保障。学生对于课堂上的互动选题所作出的林林种种的言论,课后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通过对课堂“互动”的梳理归纳与总结,探寻自己言论走偏或者缺憾的原因、思考其他学生的观点以及教师的点评,从而获取、培育,或者强化“入道”的思维感觉。通过以上环节的课后行为,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重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在肃清学生思维障碍的基础上,为其搭建起正确的思维平台,从而保证了课堂互动的有效延伸,巩固与再生了课堂互动成果,实现了形而上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