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工作意见

时间:2022-04-22 03:00:40

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创建中国秀美乡村-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生态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省市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农业局、环保局《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原则,按“畜地平衡、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协调发展”战略思路,划定畜禽养殖区域,逐步实现畜禽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资源化、生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畜地平衡、总量控制原则。

(四)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优先的原则。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三)《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四)《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五)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六)市农业局、环保局《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四、目标要求

通过畜禽养殖“三区”划分,可促进我县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生态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力争2016年底达到禁养区无各类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只拆不建,并对已存的畜禽养殖场限期建立配套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可养区畜禽养殖场实行规模上限控制,配足配齐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的相应基础设施,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为创建中国秀美乡村—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五、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的规划

(一)禁养区范围

(二)限养区范围

(三)可养区范围

除上述规定的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外,由县人民政府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划定畜禽养殖可养区范围。在可养区范围内要合理规划和适度发展,达到区域密度、规模和结构的合理配置,养殖畜禽应当遵守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其排放的污水和废渣不得污染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六、具体要求

1、禁养区内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新建、扩建、改建各类畜禽养殖场。

2、禁养区内畜禽场不予申报项目和政策扶助。

3、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乡镇(场)负责限期搬迁或关闭或转产,县相关执法部门应密切配合。

4、限养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

5、可养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须经县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并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畜禽养殖实行养殖规模上限控制,开展生态养殖模式,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和利用,实现污染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统一部署,严格考核。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负总责,环保部门负责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农牧部门负责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的生态指导和服务,其它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三区”划定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生态养殖,增加效益。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果牧结合、渔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效益。重点扶持发展畜禽粪便加工利用企业,鼓励畜禽粪便加工成生物有机肥还田和沼气发电。

(四)大力支持,落实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政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畜禽养殖污染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执行农业用电价格,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对自愿与环保部门签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协议的畜禽养殖场,县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并优先列入环境保护和畜禽养殖发展相关资金和项目支持。

(五)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各乡镇对辖区畜牧业“三区”规划负总责,县环保、农牧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导。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各种养殖污染和违法占地等违法行为,确保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