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培研修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25

网培研修总结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3、实行领导(教研员)联系学校(乡镇)制度:领导或教研员联系到具体学校、乡镇,具体到每个项目实行捆绑考核。强化“县-乡(镇)-校”三级教师培训,实施“人盯人”管理,对项目负责人和学习者进行“双向考核”,捆绑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2

一、探求专业化的教师研修

“研修”与“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通常是以教、授为主,要求受训对象在单位时间内掌握需要培训的任务目标,开展的形式多以自上而下“听讲”为主,交流基本是单向的。而研修则是在单位时间里对所确立的主题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研究、交换不同意见及想法,交流是双向互动,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还有上下互动,它的形式是“流动”和多样的。科学和专业的研修应由以下“四性”构成:

1.研修的专业性

研修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做支撑,这个专业的支撑不是单方面的所谓的专业课程,而是由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课程、专业的教学设计、专业的管理、专业的标准等构成。在此基础上,从研修方案、研修课程的设计,到研修过程的组织、实施都是在专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既有科学的依据,又有专业的标准,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在研修方案设计阶段,整体考虑研修方案的专业性构成是十分必要的。在确立了研修主题后,围绕研修主题组建专家团队,设计研修课程。研修课程的设计是整个研修过程中的主要“发光点”,但要形成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跟上,也就是说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是相辅相成,课程就像棋子散在棋盘上,教学设计就像棋盘上的线将棋子有序化,有了精彩的课程做引子,教学设计将点穿成面,形成美妙的棋谱,研修开展才能不散、渐进、有序、有效。加上专业的管理和评价,使整个研修在专业的框架下进行和展开。

2.研修的需求性

研修的开展必须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产生源自于对研修对象的了解,了解学员参加研修的需求、现状、分析他们的所想、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参加国培的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每个人都有很强的专业优势,甚至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如此高端的研修,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的针对性十分重要,学员心理对研修的接受程度及参与研修的态度,是研修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方面。首先,我们从设计研修前的学情调研问卷这一环节入手。通过调研了解需求和学员现状,以便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和研修活动。通过对全体学员的问卷调查,将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聚焦。归类———将不同问题分到各个教学主题里;分析———发给各个教学专家解读问题实质,为备课提供原始依据,在专家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解答与讲解;聚焦———将学员的共性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本次研修的主要研讨问题,并设计到教学活动中解决。专家在备课和教学活动设计中直面学员的问题,使研修和教学更贴近学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求学员上交一份日常的教学设计或者常态教学课堂录像。专家通过分析学员日常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员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员存在的教学问题,将学员提前“卷入”到研修中,待研修正式开始时,学员已经非常熟悉研修任务,很快就能进入研修状态。

3.研修的设计性

一项有效的研修活动的开展是要有预设的,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研修主题、研修形式、研修活动、研修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研修的评价与考核等,因为,没有周密的设计,研修就像一盘散沙,或者“拼盘”,而且每个教学活动中细节的设计,都是贯穿整体研修方案的关键环节。在研修活动开展过程中,原有的预设可能有偏离,在研修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也是非常必要的。

(1)研修主题设计,是研修全过程的“灵魂”所在,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开展研修是必须明确和清晰的。主题设计可以是单一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可视研修需求情况而定。但是在较短时间内的研修活动不易主题过多。“国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北大研修班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去设计课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拘泥于某些具体的教法展示,围绕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力求面对教师碰到的那些最实际最困难的问题,包括课改后的新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沟通思想,引领教学解决困惑,斧正认识,通过认识的提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2)研修形式设计,是贯彻研修主题的载体,有活力的研修形式可使研修收效事半功倍。北大国培研修的形式定位在打破以往满堂灌式的“专家讲授”培训模式,设计为“专家引领性讲授和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研修模式,研修的过程:实践课堂———认识提升———再实践课堂———再认识。实践课堂:对学员在报到时带来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由专家首先进行初次评价和教学指导;到北京的中学(北大附中、人大附中、101中学、八一中学)课堂听课,观摩教学,对比教学,与实地考察学校的教师座谈交流,由跟队教学专家和学员共同评课。认识提升:专家就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问题进行引领教学;专家就收集上来的学员对新课程改革以来学员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再实践课堂:经专家引领和观摩教学后,学员自身实践教学。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学员分出不同角色:教师、学生、评课专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互评;专家点评小组的教学,并进行引领教学与教学指导。再认识:每位学员做三次研修反思日志;学员分小组反思再实践课堂的教学设计,重新修改并完善;小组派代表陈述修改的教学设计,提出你们的思考与质疑;专家点评小组教学设计方案,并与学员互动、交流。

(3)研修活动设计,是整体研修细节和关键所在。在研修主题和研修形式确定后,如何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体现和落实?为此,研修活动的细节设计关系到研修设计的效果与成败。我们在研修活动设计时,重点强调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每一个活动设计形成“活页”,将活动设计的意图、目标、要求、建议清楚和简捷地列在活页上,发给每一位学员。这次北大研修班在实践课堂中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坊”教学活动,这项教学活动深受学员欢迎,因为,在“工作坊”中重要的是使每一位学员参与其中,展现每个人的所长。学员间的相互切磋、讨论、补充、完善、相互启发等获得的收获,数倍于研修课程内容。

(4)研修评价与考核,是研修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对研修设计者的检验。通过对研修评价的科学设计可以客观地看出研修的成效。设计对学员的评价与考核,使参研的学员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跟着研修设计走,“虚已以游进”最后自然形成研修的结果。本期研修评价是要求学员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时进行一次命题研修反思,共三次。在研修结束时,每小组将研修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设计做修改,并说明小组修改的意见和依据,也可以保留原有设计,但陈述理由,更可以质疑。

4.研修的生成性

差异即是资源,重视研修过程中学员贡献的各种生成性的资源,尤其国培学员都是国家选自各个省的优秀学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可贵和鲜活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如何将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的新的资源加以利用和传播,这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北京大学在开展的这期研修结束后,将学员经过研修几经修改的教学设计形成专集,并由专家进行点评后正式出版,作为今后教学研修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宝贵资料。另外,为方便学员可持续地开展长期的教学交流,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平台,我们将在新学年开通“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网”,把研修延伸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专业层面。

二、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

如果说科学和专业是研修的首要条件,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氛围则是做好研修的必要保障,没有文化内涵的研修,使研修流于形式而止于其表,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力。研修文化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培育特色的研修主题文化

高端的教师研修,通常是要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进行的,研修的主题更体现了组织者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有了主题的研修,如同有了研修的“灵魂”。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重点考虑了北大自身的特色,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将北大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的文化渗透在研修中。首先,在专家团队的构成上,即展现学术的权威性,邀请北大著名的语文教育及相关学科专家,展现北大的“特质”教学,又有其它院校特别是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专家,还有参与研修的学员中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多方资源结合,优势互补,精心的组织、精心的设计、精心的策划,形成一盘研修“盛宴”。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始终不离北大的办学理念:“自由、民主、求真、务实”,继承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地办学思想,广纳众家之长,我们将本期国培研修定位既是学习的课堂,也是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大师引领,把握学术和专业的基准,课堂氛围营造开放的、畅所欲言的研修环境。再则,注重创新,体现北大人的探索求实的学风。语文教学内容宽泛,人文性强,比较难于定性评价,这也是语文学科长期以来经验性的东西多,争议多的原因。从现代教学的角度看,语文学科的评价需要增加一些定性的分析,引进一些科学性思维和方法。我们这期研修班有意采纳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基于常态课的真实性评估与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认知主义理论、社会学习理念、建构主义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先行组织者的策略与方法、教师隐性教学行为改变、课堂讲授法等方面进行了引领与指导,并和学员进行了充分的对话。

2.创设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氛围

每一位参加国培研修的学员,尤其分到北大研修班的学员都带着很高的希望和憧憬,也带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如何引导他们走向认识的正确轨道?如何把现实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这是研修的难点,也是重点。首席专家温儒敏教授提出:面对问题,不回避问题,摆出问题、正视问题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态度,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研修文化,而不是发牢骚,要多提些建设性意见,少些指责与对立。专家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问题。从而使学员能够本着正确的、积极的研修态度参加研修。在研修过程讨论问题时学员更多的是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平等交流,集思广益,提建设性意见,大家普遍感到研修的收获扎实而丰富。“工作坊”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北大开放课堂的学术氛围,为学员们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自主交流的平台。鼓励研究性学习、小组间协作,广泛交流、探讨不同意见,允许保留各自认识和提出质疑,大大提高了整个研修活动的收效。对此,学员说:“‘工作坊’的合作学习,这其实是新课改教学法的一个亲历亲为的体验。思维的碰撞、经验的整合,让我们真实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具体效果,最后形成了小组乃至全班集体智慧的呈现,再有专家的经验及技术的点评,我个人认为是获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收获,这种学习和呈现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还有的说“,‘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很好,由小组内学员研讨碰撞,再汇聚集体智慧呈现,既有小组互评,还有专家指导,在多道工序打磨修正的过程中,我们获益多多。学员间的相互切磋砥砺,不同意见争执、学会质疑都是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我们今后专业发展树立了正确的观念,给我以多方滋养。”

3.挖掘资源,体现“道法自然”的研修文化

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北大通选课堂”是北大几十年来的特色课程,均为各个院系推选出来的优秀课程和特色课程。我们在发给学员教学资料的同时,将“通选课”的安排表也提供给学员。多数学员吃过晚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到不同的教室去听“通选课”,直到研修班结束,学员们的兴致未减,不舍离去是因还有许多想听的课没有听到。这样的一种校园文化融入到研修班中,“营造”了一种很好的辅助研修环境,使研修文化更加多彩、丰富。北京大学“国培计划”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在学习环境设计上选择北大东门外,学员住在西门里,每天穿行在北大校园里,途经学校图书馆、未名湖、伯雅塔,北大的“一塔湖图”对学员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从中体味研修文化的内涵。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培训模式;理念;设计;原则

2010年“国培计划”全面启动以来,国家先后组织遴选了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机构和远程培训项目机构,创建了“国培计划”专家库,研制了《“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研制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以及一系列项目管理规范性文件,积累了海量资源,从而使教师培训走向优质高效。培训中,学员得到实惠,培训体系得到健全,经费得到持续投入。虽然如此,有些项目在实施中还存在问题:在时间设计上对学员工学矛盾关照不够,导致参训率不够高;学员需求调研环节缺失,导致培训与学员需求脱节;不同岗位学员混合编班导致学员需求各异甚至矛盾,使主题式课程设计困难;培训因师设课,导致方案设计缺少逻辑性、系统性;培训团队结构不合理,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偏少或域外师资缺失,导致培训脱离实践或学术视野不开阔;培训跟踪指导环节薄弱,学员学用转化不畅;……究其原因,有学员需求调查、培训时间安排、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团队组建、课程模式选用、训后跟踪指导等项目实施环节流程缺失问题,也有各环节设计与实施不合理问题,而这些都与教师培训模式设计有关。培训模式是一系列行为、策略的组合,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作指导,反映着合理的思维方法,是相对稳定、科学的操作范式,反映着项目实施流程和有效教学的要求,表现为培训组织模式和培训教学形式,能使培训中的教与学有效便捷。综上,培训模式设计与实践问题,已成为培训质效提升的瓶颈。对教师培训模式开展系统研究,有助于理解把握培训模式设计理念,发现模式设计问题,进而规避培训风险和误区。有鉴于此,笔者着眼于模式特色和典型性,从中国知网和其他可及文献中选择样本,对我国近十年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理念和实践原则进行分析和思考,兹略述如下:

一、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的理念取向

教师培训专业化需理论自觉和实践创新,培训模式设计须以成人学习学、教师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依据。有效培训模式是科学理论实践化结果,理念是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的灵魂。通过对近十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培训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设计大致遵循如下理念:1.追求满足参训教师需求的适应性培训理念。该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着做事的逻辑,与陶行知“教要根据学的法子,学要根据做的法子”思路一致,也与奥苏泊尔有效教学思想相容。借助于训前调查了解学员已知、未知和所需,能使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有研究(胡来宝,2016)提出“以课领训”的培训模式,强调质疑、课堂、理论、思考、实践五位一体,要求训前深入了解教师需求,以便因材施教。有研究(杨智,2017)提到“三需导向”教师培训模式,也把满足学员专业发展需求作为其重要导向(还涉及国家教育政策落实需求、教育自身发展需求),强调结合实际诊断学员需求,然后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实施教学、评价效果,并将反馈修订环节贯穿于课程设计始终。关于学员需求如何调研,有研究(孟繁胜等,2013)针对“因学定教:培训内容关照学员需求”,提出三种调研方式:一是结合目标任务对学员进行训前需求调研,以做好方案预设,使培训更具适应性。二是重视训中座谈,由培训专家借助与学员交流了解授课效果、学员意见建议和需求变化,以便于微调课程。三是训后走访,了解学员学以致用的情况及需求,相机指导并积累经验。2.指向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式培训理念。教师学习指向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教师基于实践经验,在理论指导下直面和解决所遇问题,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表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与发展。借此教师探寻自身生命意义,丰富情感体验,磨炼意志品格,强化自我价值感。任务驱动式培训借助问题解决任务驱动教师研修。有关研究(解书等,2014)介绍了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项目组以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主题,对学员进行课例开发培训,然后由学员用培训生成的课例资源借助网络培训其他教师。模式中先“研”后“训”,“研”为“训”而来,旨在开发培训课程、锤炼培训师资。助力名师、专家型教师发展的高端项目,常以课题研究任务驱动学员进修,即以“研”拉动“训”,“训”为“研”而作。有研究(吕立杰,2019)介绍过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项目模式。项目实施时要求学员训前反思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在理论导师指导下选择关键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然后借助集中面授学习理论、收集资料,明确研究思路并开题,再在“影子培训”、返岗实践的环节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最后参加结业答辩。期间,学员要准备结题报告、,开设名师论坛、公开课、示范课,要带徒弟、巡回指导……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学员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项目研修。3.强调基于教师职场应用的实践性培训理念。所学知识只有被用于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才能真正被学习者吸收内化。教师学习具有实践指向性,要求基于职场环境,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反思、检验、内化所学知识。培训实践场域有多种设计方式:一是以学员任职校为实践场域,便于培训效能转化。有研究(孙惠利,2017)提出“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培训模式,强调重视高师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员任职校密切结合:高师院校提供理论引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行政支持,学员任职校提供学员发展的实践场域——为其实践所学、强化培训效能提供机会和反馈,助推理论向实践转化。学校改进项目多采用这种模式,以中小学为教师实践和发展基地,开展教师培训、主题教研、课题研究等。二是在培训中创设职场型实践环境,以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有研究(秦文等,2018)提出“学员课堂”模式:由学员组成集体课堂,作为其课堂教学实践及教学行为打磨优化的职场型实践环境。该模式涉及选课(学员自主分组选择课题和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聊课(学员在全班范围交流讨论选课内容)、磨课(组内学员微格试讲、研究打磨课堂)、上课(学员现场教学,其他学员观摩)、思课(高校教师、授课教师、一线普通教师和其他学员共同评课、反思)五个环节,关注专业引领尤其是学员合作探究,致力于学员教学行为改进。三是实践导师任职校和学员任职校共同构成学员研修实践场域。有研究(王北生等,2014)介绍了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五环节实施模式:集中研修(25天)—影子教师实践(30天)——返岗实践研修(10天)——集中研修(25天)——后期跟踪指导(至少6个月)。在实践研修环节,学员要参加“影子培训”,如影随形地跟随实践导师学习,要参加实践观摩、考察、讲课大赛以及备课工作坊活动。在返岗研修阶段,要结合第一阶段准备的研修课题和实践研修中发现的问题,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并结合与顶岗实习生研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来撰写主题研修报告,同时发现新问题去参加第四阶段的集中研修。该模式中实践场域的建构将学员置于真实教育教学情境,通过对教育教学行为的观察思考和实践,使学员更易将所学用于实践,更易体验和感悟导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领略其实践智慧,优化自身心智模式。4.重视学员互动的参与式培训理念。成人在学习中有追求平等交流的特性,互动参与性培训能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从互动主体看,互动参与有几种取向:一是学员与培训机构间互动。有研究(陈志其,2015)提到“菜单式”培训模式:学员根据培训机构课程菜单选修课程,培训机构也可据学员需求为其量身定制课程方案。还有研究(李茜,2015)提出协商培训的模式,在明确“抽取代表—协商约定—实践探究—展示反思”培训流程基础上,按照随机性、目的性等原则抽取教师代表与培训机构对话,协商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等。二是学员与培训专家间互动。主要是学员提问、专家答疑、培训专家向学员了解授课效果和征求意见。在有关研究(叶立军等,2017)提出的PET合作模式中,高校教师(Professor)借助相关理论对中小学教师(Teacher)学员教学实践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与中小学优秀教师(Expert)、学员进行研讨,以使学员认识到问题症结和解决的必要性,进而积极参与研修。三是学员间互动。重在借助头脑风暴、智慧分享等方式,围绕相关主题交换、创生思想观点。有研究(张赛园,2015)介绍了“世界咖啡”汇谈模式:汇谈前选出“桌长”,并布置轻松自由的环境,将学员按每组4—8人分成若干小组;还要设定负责调控程序和总结交流的2名主持人,组织小组多轮循环汇谈,保证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最后是集体汇谈、交流总结。学员在平等自由的交流中主体性得到尊重,参训动机得到激发,智力和经验资源得到挖掘——每个人既可为知识信息的吸收学习者,也可为经验观点的输出分享者。5.强调资源互补的合作式培训理念。能吸引学员参训的优质培训需要高水平师资、高质量课程、高效能管理。盘活资源须走资源互补的合作发展道路,合作有多种方式:一是培训机构间合作。即由两个以上培训机构借助各自优势资源合作实施培训项目。前文提到的“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模式”就建基于机构合作——高校负责学员理论培训和科研指导,优质中小学负责影子培训、参观考察、同课异构等实践研修,网培机构负责在线资源支撑服务,地方教科研机构负责学员返岗实践管理。机构间优势互补,优化了项目实施。“国培计划”对高等学校、具备资质的公办民办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项目的要求,也体现了机构资源整合的思路。二是培训机构与学员任职校间合作。有研究(杨国英等,2019)提出“校研训科”一体管理机制,强调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机构与学员任职校合作,优势互补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学员任职校总结教师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形成研究课题;教研部门提供教学方法论指导;培训部门帮助夯实理论基础;科研部门侧重挖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理论——这些信息最后都反馈给一线学校,助推问题解决。该模式打造了优秀教师研修“生态圈”,有利于学员全方位立体化培养。三是学员任职校间合作。有研究(张翔等,2016)提出“多校联培”校本培训模式:组织区域内多所学校建成培训联盟,以学科研修共同体为基本培训单位,联盟校各学科首席教师着眼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轮流主持课程活动,借助“同课异构”等方式,以一校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这种多校合作、分学科以先进带一般的策略,可整合区域学科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6.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个性化培训理念。成人学习具有自我导向性特点。网络研修平台以其资源丰富性、远程交互性方便学员突破时空限制进行选择性、个性化学习,从而使网络化研修成为工学矛盾突出的学员所倚重的一种研修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培训的作用和地位愈加彰显。网络培训有多种实践形式:一是以私播课开展在线培训。有研究(黄建锋,2017)介绍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也称“私播课”)的培训模式。私播课对符合条件者开放、给予个性化指导、支持线上互动与测试。它为学员提供了线上优质资源、强化了培训体验过程、关照了学员个性化需求,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将“翻转课堂”引入培训。有研究(周进军,2017)介绍了该做法:要求学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先自主学习相关培训内容,再与培训讲师及其他学员交流,这样既便于学员精确表达学后困惑、讲师按需施训,又便于学员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在网络化学习基础上融入线下实践环节,推进混合式培训。有关研究(钟庆文等,2018)将培训设计为学习前阶段(培训教师将授课目标、内容提供给学员,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学习中阶段(培训教师集中授课,帮助学员进行意义建构,产生互动体验)和学习后阶段(着眼于问题解决,帮助学员提高实践能力)三阶段,培训涉及网络平台、集中培训课堂、校本实践三种环境,需要学员组建网络学习社群,进行线上学习、集中培训和线下校本实践,进而形成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有效的网络培训要求重视学员能力发展、真实情境、专业导学等方面需求,关注混合式学习、半结构化课程、专业发展共同体等要素影响,充分利用“新学习空间”“新学习支持工具”“新评价技术”等互联网环境,借助生成性资源助推课程持续发展和学生主动参与,争取先学后教、多学少教。

二、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理念的实践原则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部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省级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市级培训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教育预算中设立。部级培训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幼师国培项目;培训

课程具有“国”字特质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历了从“国培1.0”到“国培2.0”再到现在“国培3.0”的迭代历程。“十年磨一剑。”每一次更新演进都是对前一阶段问题的总结和改进,以使得具有“国家意志”的“国培计划”真正起到培育“大国良师”,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1]。而要实施“国培计划”绝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送培单位、培训单位、教师、专家、工作人员等)的整体联动。现如今,“国培计划”已由以前的直接分配到承训单位改变为由承训单位自行选择项目进行申报,通过招、投、评标的方式,遴选出更加符合条件的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的“国培计划”幼师项目(2020)———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此项培训是“国培3.0”时代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叫做“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从“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到“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的更替,体现出国家对专业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视,以使具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岗教师在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上,通过一定的培训能有所改变和提升[2]。这也对承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四川幼专从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都进行了详尽的部署和安排,精准实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

一、培训项目需求分析

培训前,项目组通过问卷星(https://www.wjx.cn/re-port/99923268.aspx?sat=1)发放设置好的问卷,问卷涉及到培训目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需求等方面。问卷填写70人,回收问卷70人,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教龄在3年以下的学员占28.57%;3—5年的占10%;6—10年的占22.86%;10年以上的占38.57%。在这70人中,32人有过系统学习学前教育知识的经历,占45.71%;38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超过了本次培训学员的半数,这也对培训的高效实施提出了挑战。从培训目的上看,98.57%的学员想通过此次培训在专业上获得更好的成长,仅有1.43%的学员是为了完成园长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任务。在培训课程设置上,35.71%的学员认为应开设与幼儿园作息制度和一日各环节相关的课程;32.86%的学员认为应开设幼小衔接相关的课程;17.14%的学员认为应开设保育知识相关的课程;14.29%的学员认为应开设幼儿园安全工作方面的课程(见图1)。在培训需求上,60%以上的学员认为游戏活动、教育活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园合作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员在这些方面的培训需求更大(见图2),这与图1显示的学员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的诉求相呼应。

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

根据学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结合四川省国培文件的要求,本次培训重点提升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保教知识水平和保教能力,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分为六个维度进行。维度一:师德师风与政策法规对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讲话以及相关的文件进行解读,以案例分析、学员分享的多种形式深度理解师德师风。同时,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与深度解读、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深刻理解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精神,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维度二:职业认同与专业信念通过对幼儿及幼儿园教育特点的了解以及实地观摩、幼儿教师模范讲座感受和体验学前教育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从而树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信念。维度三:卫生保健与心理发展此维度包括“婴幼儿身体发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三大模块,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公开课展示、小组作业等形式夯实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并使其能初步运用到实践教学中。维度四:基础知识与保教能力在培训中,重点加强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培训,着眼于非学前专业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工作能力的提升。此维度包括:“学前教育基础”“幼儿园教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一日生活的组织实施”“家园沟通”五大模块。其中将以“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两个模块为重点进行培训内容的充实。培训形式以专家讲座、一线教师交流分享、实地观摩、工作坊、线上线下交流讨论等形式展开。维度五: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本维度将幼儿园活动五大领域进行分别的配型,邀请省内外名园名师进行交流分享,以讲座、公开示范课、讨论、跟岗实践等培训方式,明确每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加深对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学前教育一线的视野带领学员开拓眼界,在观摩名园、名师讲解、名师示范过程中,参培学员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真正提高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维度六:工作坊与信息技术在培训期间,构建名师名园与参培学员建立工作坊的学习机制,即建立一带多、优带新的线上线下工作坊机制:名师带多个学员、名园成为典型示范学习基地。将此次国培延续到未来教学工作中,学员在教学中产生的疑惑可通过工作坊进行提问,工作坊的每名成员都可参与进行问题讨论,以期让学员获得更多的收获,使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有渠道进行专业成长、开阔教研视野。同时,增强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三、培训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四川省“国培计划(2020)”———幼师国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规定,加强领导,建立机构,统筹协调,保障实施。具体成立由学校副校长牵头的项目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班级指导教师、宣传工作人员、财务工作人员、保卫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服务保障工作人员、信息技术设备操作人员。各部分成员职责如下。

(一)首席专家

负责国培项目整体管理、实施等相关工作,遴选实施团队工作人员;国培项目申报及实施;培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考核、评价以及校外培训专家的联系、协助接待;编写培训资料、绩效评估及迎检等相关工作。

(二)项目负责人

与首席专家共同研制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指导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安排学员及专家食宿、交通及接送专家等具体工作,整理培训教学档案和学员档案;建立培训项目台账,如实填报,培训结束后交由“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收存;协调培训相关处室之间的工作衔接,同首席专家及继续教育中心一起完成培训迎检任务。

(三)班级指导教师

负责联系学员,下达开班通知,告知参训注意事项;对班级内的参训学员进行日常管理;收取学员学习资料,指导、督促参训学员完成培训评价、打印培训证书、跟踪指导、参与国培项目迎检等工作;完成首席专家安排的相关工作。

(四)宣传工作人员

根据主办部门的要求,提前制作会议PPT;提前制作并播放电子显示标语;设计、制作宣传展板;从学员报到持续到培训结束全程拍照、集中研修摄像、跟岗拍摄并进行微信、微博推文宣传。

(五)财务工作人员

熟知“国培计划”经费使用办法,拟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报账流程、报账附件及相关佐证材料清单;全过程参与国培项目资金管理;协助项目组制定项目预算;指导项目单位建立资金使用台账;项目结束后指导项目单位做好人员经费发放并进行初审。

(六)保卫工作人员

根据属地和相关部门要求,与公安机关对接报送学员信息并进行政治审核;负责培训在校期间教学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卫工作,组织学员、车辆有序出入学校;做好校内安全保障、维持校内秩序及住宿、安全保卫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工作人员

负责培训期间学员在校内使用场地的清扫及消毒、校内用餐安排、用水、用电等工作报障,确保按照项目要求保质保量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八)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学员及专家用车、食宿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培项目相关规定完成相应手续办理,负责项目涉及的报账、报销等具体工作。如与预期方案和要求有变更处,需即时将信息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并作下一步调整。

(九)信息技术设备操作人员

提供专家培训期间使用的电脑等设施设备;协助教师完成多媒体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辅助服务和故障应急处理;负责各类教室上课、讲座培训、会议、拓展、演出活动等音响安装、调试及调音工作。

四、培训特色与创新

本次培训过程中也凝练出了一些富有成效、可以推广的经验,这也是本次培训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实行项目制管理,保障服务质量

根据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服务工作管理方法》(川幼校[2021]17号),本次培训采取全新的项目制管理,有效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学校师资社会服务能力,激发了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培训服务质量。

(二)牢牢把握课程内容,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本次培训,5月6日开班报到。5月7日培训班举行了开班仪式,学校领导、首席专家、培训团队管理人员等出席了仪式。同一日还开展了破冰拓训活动,通过破冰拓训,加快了学员间的互相认识了解,打破了交往屏障,团队互助、力争上游的心态迅速形成,为后期培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5月8日起,所有学员赴重庆进行重庆阶段的课程学习,并全面开展培训工作。5月13日重庆段学习结束,学员返回江油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5月25日所有课程结束并举行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上对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进行表彰。本次培训参训率100%,结业率100%,满意度指标100%,圆满完成任务。

(三)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和管理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培训一开始就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在四川幼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培训团队结合培训课程高质量地组织了一系列党建活动,旨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四川幼专校长王向东做了题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关于教育的讲话》的专题讲座,提高了全体学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5月11日下午,组织全体学员到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参观并祭奠革命烈士,全体党员同志在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面对党旗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5月20日,临时党支部学习红岩精神,让党员学员学党史、悟思想、明方向、创新局。组建临时党支部以来,党员学员佩戴党徽进课堂,主动担任班干部,在党员学员的带动下,参训学员认真学习,以向党员学员看齐为荣,以争做优秀学员为标,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

(四)成渝合作,共创优质实践研修基地

本次跟岗研修利用“成渝经济圈”的契机,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密切合作。其中四天的培训在重庆开展,包括一天的理论讲座和三天的跟岗研修,其余时间在江油和绵阳两地进行。此次培训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内容与要求,帮助学员切实掌握保育与教育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学员通过不同的地理视角,理解了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方式、教育理念为何必须因地制宜。学校优选重庆、江油和绵阳的优质幼儿园作为本次培训学员的跟岗研修培训基地,这些幼儿园均为示范性幼儿园。为保证跟岗效果,专门召开跟岗园园长专题会,确定和明确跟岗研修主题及要求,并请幼儿园制定详细的跟岗方案,安排专人现场指导学员跟岗并向项目组反馈跟岗效果。学员跟岗研修期间,不但可以观看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现场讲解和示范,还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保教环节,与跟岗园园长、骨干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从而有效提高了跟岗研修效果。

(五)加强各层级交流,构建全省幼教研讨网

培训自始至终注重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专家之间、学员与承训高校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构建了四大共同体,即学员研修共同体、教师研修共同体、师生研修共同体、跟岗研修共同体。为加强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培训团队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专家讲课的课件,还提供了专家的联系方式。为促进区县之间的研讨,项目组将学员分成三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来自不同区县的学员,打破区县之间的生疏感。此次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培训已构建成了网络状的学习共同体,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国培”十年:教师培训专业化探索的中国实践与未来发展[J].教师发展研究,2020(3):15.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6

光阴似箭,转眼间2006年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下半年工作,我们按照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点,根据本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结合新形势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师训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做以简要总结:

一、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进一步深化校本培训,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功能,7月份,由我部牵头,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向全县广大教师提出了以《新课程怎样教》一书为专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的“四个一”研修形式的新一轮全员培训。

1、制定方案及细则,加强培训管理

培训初,为了确保研修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修计划,明确了研修目的、内容,并针对研修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对各项研修指标做以细化、量化,以此作为我们考核各校及各校考核教师的依据,从而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领导重视力度大,教师学习兴趣浓厚

各校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将之列入学校重点工作日程当中,建立健全了研修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增强了培训的力度,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由于学校组织周密,措施得当,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四个一”研修对于提高其自身专业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增强了他们参加“四个一”研修学习的劲头和信心,有1467名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了培训,呈现出极高的学习氛围。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培训计划,我们不定期下校进行督促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各校在开展研修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紧密联系本校实际,恰当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了培训内容和方式。如:乌鸦泡中学,每位教师根据学习专著,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了教学周记活动,并且做到了领导亲自批阅,写下评语及改进意见,激励教师进一步成长;第三中学,每位教师一周写一篇反思日记,每月打印一篇,并且装订成册,相互传阅,取长补短,使研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富林中心校,每位教师根据培训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合自己的校本研修发展目标,为自身向专业发展做出规划,并根据“四个一”学习体会,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单元教学反思,对自己阶段性学习及教学做出评价;第一小学、实验小学、凤山中心校、祥顺中心校充分利用本次培训活动,以新课程怎样教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学年组的教研活动,以培训促教学,以教学成果体现培训成效,体现了“研培一体”这一大的培训观;浓河中心校做到了周检查,月总结,提高了学习质量;岔林学校还根据教师的学习进度拟订了测试卷,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做以测评。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教师在学习中看问题,找差距,谋发展,扩大了培训效果。

4、注重理论提升,推荐成果

十月下旬,针对教师经过对“四个一”的学习、反思、感悟、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收获这一实际,我们要求每位参培教师根据自己的观点,撰写并上交一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组织人力认真评选,及时推荐。通过这一活动,致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素质。

5、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四个一”的研修学习,全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确保培训成果,突出实效,十一月下旬,师训部组织精干力量,结合“四个一”研修内容,针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拟订了一份符合教师实际的测试卷,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通过评卷,感觉到绝大多数教师从理念到行为都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尤其通过案例分析这部分的答卷,看到教师的思想新,对策得当,方法灵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交流、沟通,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阔步走进了新课程。同时,我们将考核情况登记在培训手册上,做为学校考核个人的参考。

二、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深化校本研修

如何解决新课改以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型组织可以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灵活、有效的手段,也是近年来我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一种教师学习研修的方式。本学期我们仍将工作重点放在学习型团队建设上。为使团队建设有章可循,我们印发了团队建设实施意见和评估细则,要求各单位对照评估细则找出团队组织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我部教师还多次深入基层学校,和他们共同探索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思维、新方式;指导其如何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深化校本研修。

三、加大远程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加快提高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多次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指导网上学习,让教师充分利用“全国教育网络联盟”资源,实行网上学习,与专家零距离沟通,互发帖子进行交流、研讨,打破空间距离,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使教师应用信息能力逐步提高,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注重回访,跟踪问效

为了使培训工作有始有终,取得效果,扩大成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们对参加“2006年贫困地区教师免费培训”和“2005年继任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跟踪问效”工作,督促并指导他们完成各项考核内容。以校为单位分别组织他们撰写论文、案例、召开座谈会、上示范课等活动,再次强化了他们把参加培训学习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辐射作用,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效。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乡村幼儿园教师;“四段式”研修模式;实践

目前学前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而数量巨大的高质量幼儿教师缺口成为了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幼有所育”?如何给每一位幼儿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如何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如何在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矛盾突出的乡村幼儿园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目前学前教育特别要关注的问题。国家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多元化机会与途径,“国培计划”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任务急、期望高,但教师是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培训目标是培训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其中培训的研修模式及具体的管理机制相关问题亟待探索解决。运城幼师高专从2011年,一直承担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的部级培训,在多年的培训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丰厚及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研、思”四段式一体化研修模式。

一、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亟待解决问题剖析

首先,解决课程设置与需求相吻合问题。受训教师更趋向于体验式课程,期望课程更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班级的组织管理、户外游戏活动的展开,具体如何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关注幼儿身心发展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幼儿家长观念的转变及实际操作方法,面对班级中学生量大教师少,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幼儿园教育实际中,对幼儿的观察评析欠缺,不能正确解决幼儿行为表现问题,对幼儿后续发展的指导过于被动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幼儿教师对于参与实践活动及观摩现场教学有更高的关注度和需求度。其次,解决培训后期跟踪服务问题。提供在线交流平台———承担国培的院校能及时公布前沿教育信息,并且能够直接与专家在线咨询,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将所学理念应用于实践以及解决科研课题研究”的问题;帮助受训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到幼儿园实地查看受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技能是否转换为教育教学行为,培训院校组织教师定期到一线幼儿园进行实践指导,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针对普遍问题,可举办相应讲座;优质幼儿园教师深入农村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提供“保姆式”服务。

二、“教、学、研、思”四段式一体化模式研究及各阶段任务

由于目前研修出现的种种问题,急需我们对研修模式进一步改善,在运城幼师高专多年国培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集“教、学、研、思”一体化的“四段式”研修模式。即“教”(理论研修)———“学”(影子研修)———“研”(实践研修)———“思”(总结提高)研修模式。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螺旋递进的“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感悟(验证)———理论(升华)”循序上升的实践过程。(一)“教”———理论研修。构建一个社会型学习群体,产生一种集体力量,依托师资学术水平高和教育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的高校,与研训教师构建一个合作学习团体,[1]形成整合的力量,开展信息和策略交流和分析研究工作。培训教师围绕受训教师的真实需求将理论内容尽可能结合山西省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方式,以案例剖析、观摩实践、专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受训教师交流研讨,提高受训者主体地位,使这一学习主体提高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灵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形式,促使受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思考,[2]营造出这一学习共同体积极研修的氛围。(二)“学”———影子研修。受训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到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迁移,学以致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些教师们进行“跟岗研修”,同我们现在提倡的“师徒制”较为相似。培训机构选择高质量幼儿园及优秀教师,通过幼儿园教学教研管理的整体规划和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受训教师“如影随形”近距离、全方位观察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优秀教师如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园及老师的系统指导下,体验、领悟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及策略,以及组织、指导教研教改的方法等,来达到对指导教师的教研模式的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教学教研等活动,经过完全模仿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拓展,然后拆解、创建新的模式,这样优秀教师内隐的理念显性化,生成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转变教育教学行为,[3]整个过程从影子模仿———理解———应用———创造性应用,从而获得实际能力的提升。(三)“研”———实践研修。经过“理论研修”和“影子学习”之后,受训教师最终要回归到自己的实践岗位,农村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才是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成长的土壤,此时的受训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都已经得到一定程度增长,通过自己亲自体验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各种可能的行动作出抉择。教师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他们立足于幼儿教学,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合幼儿园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真实的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契合点,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发现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修正教学中的不足,教师的反思将会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并逐步建构出自己教与学的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对自己的保育行为、实践进行调整和完善,并逐步有了自己的物化成果。[4]这一过程中培训机构将通过实地和远程双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另外可以建立相应的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课程给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得到有效发展。(四)“思”———(总结提高)。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受训教师实践后会有更多的问题、冲突和疑惑,处在“认知不协调”中的教师需再次返回培训机构进行理论的提升和对先前实践的进一步反思,教师们通过沙龙、成果报告等多种途径共享第三阶段实践中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功以及自己在教学教研过程所遇到问题,通过这种横向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共同的提升与发展。经验总结,进一歩巩固前三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以达到“专业发展的再飞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螺旋链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理论复归具体情境的问题,美国课程论专家施瓦布(J.J.Schwab)在关于时间的课程探究模式研究中曾说过“实践的目的是对各种可能的行动作出抉择”。[5]实践的内容总是具体的、特定的,并且是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实践的问题总是来自于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况或疑难问题,实践的方法没有指导性原理,而更多是采用“审议”的程序,实质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感悟又回到理论升华再到指导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6]这一集探究、决策、行动于一体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从问题到建议到解决问题再到形成新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7]这一过程可以提高研修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教师在课程设置及跟踪服务指导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周玲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运城幼师高专“国培”实践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14(7):4-6.

[2][3][4]罗娟.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93.

[6]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10.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8

一、基本情况概述

1.相关数据统计

在“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学习中,学时累计达1280分钟,完成作业10余篇,发帖跟帖70多条,在学习平台的“培训总结”中完成1篇课堂实录,1篇教学设计、1篇教育叙事、1篇学结,学习成绩为98.6分。在教师网络研修学习中,学时累计达2516分钟,完成作业9篇,发帖跟帖68条,班级发起沙龙讨论6次,上传班级资源4个,班级日志1篇。在10月14日全区地理教师网络教学研讨中,学习150分钟,参与回答问题一次。

2.培训突出成果

本次培训中,我看了很多教育专家的视频资料,听了很多名师的讲座,另外我班学员上传了相当多数量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这样使得我和班内的很多学员通过网络培训学习在专业文化素养上得到了提高,并学以致用,将专家的指导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实践中显示出专家培训指导作出的及时的思想追随和行为跟进,增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主要收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已工作多年的教师,自然也渴望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但因有了自己的家庭,白天在单位工作,晚间到家还有繁重的家务,想学习的确很不容易。然而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9

1、论坛交流模式

以论坛的形式为校长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激活校长内力,发掘校长潜力,整合校长动力。其模式的运行结构为:切中问题(重点、热点、难点)——群体释疑——对话交流——多元分享。我们先后开展了“百题知识竞赛”、“创新教育”主题辩论大赛、领导干部“百人论坛”、校长“网上论坛”等活动。特别是校长“网上论坛”,切中校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全县开放,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论坛交流,丰富了校长的理论知识,为校长科学管理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梯次研修模式

我们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培训。其模式运行结构为:专家引领——对比反思——理解内化——躬身实践。我们举办了校长、村小校长、后勤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小学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研修班。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吉林二实验陈福校长;省学院干训办林森主任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各位校长认真思考,消化理解,运用实践。在梯次研修中,击中问题,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效果颇佳。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收获了经验,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名校带培模式

“名校带培”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全国、省内、县内等名校,脱产带培学习,学员以该校一分子的角色,参与其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该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从而不仅学到大量的显性经验,也会在深层次、隐性方面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与启迪。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其运行结构为:确定名校——情境体验——实践反思——交流汇报。几年来,我们先后选送50余名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分别到山东、四川、北京、浙江金华、东北师大等名校带培学习,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感悟,在反思中分析对比,寻求接合点,探求生长点。使他们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带培学员回来后在县内巡回报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4、案例教学科研模式

网培研修总结范文篇10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1.教育大计。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要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

深入钻研业务,职教师岗位培训: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重视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有计划地补充优质师资的同时,5.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应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6.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大力加强班主任教师培训。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推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7.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包括优秀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等重要项目。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为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开展教师培训输送一批“种子”教师;探索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各地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8.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9.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小班教学,10.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教师自主选学,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11.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12.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13.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

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培训课程。探索建立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14.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

方可记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档案。15.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

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16.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培训机构公平参与、规范运作、能进能出,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

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17.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五、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

18.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国际合作项目。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高校、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中小学校分工合作,19.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优势。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国城乡、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20.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21.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实施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22.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教育部授权组织评审并推荐的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全国范围推荐使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地区范围推荐使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