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股市建设思考论文

时间:2022-04-02 11:20:00

本色股市建设思考论文

[摘要]由于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长期投资价值,政府及监管部门频繁不合理干预,以及广大股民普遍存在的不良投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股市是一个过度投机的市场。成熟的股市是一个在投资和投机行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适度投机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市场监管,提高投资者的素质,推行“做市商”制度,实现股市本色回归,是实现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股市本色;过度投机;适度投机

我国股市建立1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直以来,整个股市也被“政策市”、“消息市”、“投机市”所困扰。股市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我国股市在很长时间内是过度投机的市场,我国股市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要向股市的基础作用回归,恢复股市的本色。股市的本色是有效的投资、融资和适度投机的场所。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股市要向本色回归才能真正有希望。那么造成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在哪里?怎样建设适度的投机场所使股市向本色回归?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股市投机中的适度与过度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投机一直是个不光彩的贬义词,人们往往认为不付出辛勤劳动,通过单纯买卖而获利的投机行为是不道德的。如今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发展,“投机”一词有了新义,经济学所说的投机,一般解释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其实投机原是一个中性词,源于《新唐书·张公谨传·赞》中“投机之会,间不容”一语,本义是指机会极其难得,行事不允许有丝毫迟误。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带有针砭倾向的词汇。在西方经济学中,投机(Speculation)始终是一个中性词,其含义是从价格的波动中获利的活动,即指市场主体为了获利依据其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而进行的各种买卖,并从不断的买卖(价格变动)中获利的活动。股市中的投机行为即为事先预测股票的价格,寻找时机,适时地买入与卖出,以获取股票价格差异的行为。在股市中,投机根据其特性又有适度投机和过度投机之分。

适度投机一般是指投资者注意股票质量分析,注重市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尊重股票市场运行规律,借助于训练有素的投机技巧,谋求正常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适度投机是一种理智的选择,需要高超的技巧。其基本行为表现为:关心发行者的经营绩效,并将其作为投机对象选择的首要判别依据;注重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行业分析。

过度投机一般认为是指不注意发行者业绩分析,只关心二级市场的行情变动,在股价严重脱离股票价值的情况下仍然去追求博取短期的买卖价差。过度投机既不依赖于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判断,也不依赖于对整体市场供求状况的判断,以追捧题材、炒市甚至造市为特征的投机行为。表现为:利用内幕信息和资金势力破坏股市完全竞争的价格形成机制,在盘面无实质消息或题材的情况下,投机者便自己创造题材,轮番炒作,人为造市。

二、股市投机对经济的影响

任何人都承认,只要有市场就必然存在投机行为。投机是股市本身的伴随物,是股市永恒的主题,从股市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投机就一直伴随着它。

我国股市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属于新兴加转轨市场,存在投机活动不可避免,适度投机是市场的润滑剂,它的存在,有助于平衡证券市场价格和股票流动.有利于活跃市场,使股票价格灵活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促使资本优化重组,有效增强股市的流动性;由于投机者买卖的数量大,买进卖出的频率高,从而为活跃二级市场进而活跃一级市场,实现股市的繁荣发展,促进了股票市场的活跃。

但物极必反,过度投机却极具破坏性,破坏股市的经济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整个社会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发展极为不利。首先,过度投机背离了证券市场的初衷,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转化企业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但过度投机的存在,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暴涨之后必有暴跌,这也会损害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过度投机会使股市大起大落,剧烈震荡,从而对投资者和股票市场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特别严重的是,当股票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并成为人们投机的主要对象时,从而就呈现所谓的虚拟经济超常发展状态,导致了泡沫的产生。再次,股市过度投机导致实业领城投资缺乏吸引力。由于股价的暴涨,出现短期的赚钱效应,社会资金会蜂拥而至,而且上市公司也会把其从股票市场融资到的资金重新反投到股票市场交易中,而不用于本该从事的实业投资。可能会在短期内使企业账面利润迅速增加,投机利润的增加将使企业在经营主业方面创新和投资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削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社会资本呈现频繁流向股票市场以追求短期收益的基本趋势之下,实业领域愈加缺乏吸引力。导致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短期化、投机化的投资活动。第四,过度投机造成宏观环境的恶化。在股市过度投机的条件下,社会金融资产必将向股市倾斜,储蓄存款大规模流入股市可能造成信用风险和危机,严重时招至社会的金融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恶化,而且宏观环境的恶化将进一步削弱股市的实际经济功能。

因此过度投机危害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给证券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成熟的股市应是适度投机的股市,而非过度投机的股市。过度投机的股市是一个巨大的“老鼠会”,靠不断的资金扩张维持生命,一旦资金扩张停止随之而来的可能股市全面的崩溃。所以,要保证股市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我国股市的过度投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格限制。

三、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分析

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究竟何在,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其原因就在于:股市交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宏观经济政策方而的失误;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所有者的最终控制和风险承担机制;有关配套措施滞后于股市发展。黄亚钧博士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股票市场规则的不健全、不完善。如市场规则的多变性、规则执行的不坚定,有法不依、有规不循;还有人认为是投资者素质不高,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等。笔者认为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主要原因有:

(一)从监管角度看

政府、监管部门对股市的频繁干预调控,造成的政策性风险,是引发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一个原因。虽然政府对证券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的监控行为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政策行为的巨大强制性,同时政策的不完善和滞后性等缺点,很容易形成“政策市”、“信息市”,从而诱导了过度投机行为的产生。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客观上使投机行为更为严重。

(二)从上市公司角度看

一是公司改制并不彻底。许多公司“穿新鞋走老路”,它们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股份化,但其经营机制并未根本转换,经营方式依然。二是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不高,因而缺乏长期投资的价值。三是上市公司回报意识差,分红派息少甚至不分红。四是公司上市之后,部分企业利用体制不健全之机,隐瞒真实信息、公布虚假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性”,给投资者形成误导,从而使投资者倾向于投机。同时,一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与其他企业暗地里相互勾结,互相进行炒作,这就使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更为严重。

(三)从股票市场职能定位看

定位出现偏差,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企脱困服务上。在此思想指导下,我国股票市场超常规发展,10多年间,股市扩容到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100余家。在2006年7月17日至7月21日出现一周之内有5只新股上网定价发行,从6月5日—7月31日,IPO扩容406亿,加上增发,将近1000亿,大大超过2003、2004年每年750亿的规模;堪称世界股市的“”,股市过分强调了融资功能,除了政府和国有企业成功地“圈”到了几千亿资金以外,很少给予分红,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个市场几乎没有给他们任何回报。投资者只能寄希望于投机带来利润。

(四)从投资者来看

公众是股票市场之本,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股民就有什么样的股市。许多股民对股票知之甚少,为投机而投资,仅凭好奇和热情去参与,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输不起放不下。行情高涨时争相入市,行情狂跌时夺路而逃,赚钱时盲目乐观,赔钱时怨天尤人,甚至走向极端。同时机构投资者正是把准了投资者脉搏,从而做起了股市过度投机的领头羊,这样,机构投资者制造行情,个人投资者紧随其后,造成了股价剧烈波动。

四、完善股市投资环境,建设本色股市,引导市场适度投机

综上所述,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股市要遏制过度投机,建立有效的投资、融资和适度投机的场所,恢复股市的本色,引导市场适度投机。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只有上市公司规范化才有证券市场的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在进行上市公司的改造时,要确切地使“三会”行使自己的职责,发挥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彻底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现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股份收益率,保证了投资者收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树立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从而抑制了过度投机行为。改变上市公司的重融资轻分配,漠视投资人利益的“圈钱”观念,使证券市场真正成为一个投资场所而非投机的场所,实现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双赢”。

(二)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做好市场监督

由于证券市场发展迅猛,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如《证券法》是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只是规定了证券市场的基本原则,还需要大量加以细化的、具体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现在有的规章、条例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造成证券市场参与者行为失范,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做好市场监督,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资配股等加强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律机制,促使中介机构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提供公正的服务。此外,还要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转变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保证上市公司的自主经营。强化证券监管机构的各项职能,并实现对证券市场的公正管理,克服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三)提高投资者的素质,纠正其不良的投资观念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的素质存在着普遍不高的现象。虽然证券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及审查正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但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的素质也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机构应采取一定措施,正确引导投资者的行为,使科学的分析判断成为证券市场的主旋律,杜绝目前存在的“消息市”、“政策市”,借鉴国外证券市场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运作规律。继续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教育,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机构投资者开户进行必要的审查,对机构投资者要进行信用评级,对不符合规定的机构投资者要进行约束,对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持仓数量、操作过程等情况也要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查,使其投机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推行“做市商”制度,尽快试行信用交易

纵观各国证券市场,成熟的市场基本存在着两种交易机制,即价格驱动型和委托驱动型。前者实际上是一种做市商制度。就是由做市商提供几乎所有证券的买卖价,当投资者与做市商的报价和要价一致时,便成交。做市商在证券价格出现巨大波动时,有责任以自身与对方进行交易以平衡市场,它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并可减缓或抑制市场的剧烈波动,同时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由于当前实施的涨停板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过度投机,但却带来了证券市场功能降低的弊端,而做市商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实行股票的信用交易,建立交易的“卖空”机制,这种交易不论投机买入的资金有多少,一旦超出公认的投资价格区域,卖方的抛售压力将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资金优势垄断任何一只股票的买卖,其结果是股价只能反映市场投资人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公正评价。只有这样,股市才能真正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元萍.现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

[3]吕末林,刘光,刘春梅,焦帅广.中国股市过度投机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8).

[4]雷铭,喻敏.证券市场的投资与投机问题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3).

[5]李志林.扩容四问[N].金融投资报,2006-08-05.

[6]朱九龙,陶晓燕.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与对策[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11).

[7]冉凌浩,胡勇.投资理念与过度投机[J].金融与经济,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