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阴虚治疗方法

时间:2022-01-07 11:17:00

肝阴虚治疗方法

1肝的生理特点

肝为五脏之一,阴中之阳脏,魂之处,血之藏,筋之主,位居胁部,其经络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其属性比拟为风木,善行而数变。主疏泄,使气机流畅,又主藏血,司血之贮藏;运气于筋,使筋强力壮、瓜甲坚韧;肝气通于日,使目视精明。在生理常态下,肝脏赖肾水之滋涵、血液之濡润等以维持其阴阳平衡。而“肝阴,指肝的营血和阴液。”〔1〕肝的营血和阴液,在生理上能滋养本脏,涵敛肝阳,使之不易偏亢;疏利肝气,使之疏泄条达适度而不郁滞,濡养筋膜,使之轻韧有力;上荣于目,使之视物清明。《素问?五脏生成篇》曰:“人卧则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因此,一旦肝阴血,津液被劫、被损,就会发生肝系的病理变化而出现相关的临床证候。

朱丹溪有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更何况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常居阳动状态之中,精血、阴气最易耗散。故此提示人体保护阴精,强调养阴在养生、治疗上的重要性。具体对肝脏而言,肝常行疏泄功能,居阳动状态,肝体精血则易耗散而常虚。

2肝阴虚证的病因

1.1.1饮食所伤《灵枢?痈疽篇》曰:“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脉络,津液调和,变化而赤,是谓血。”因“精血同源”,“津血同源”,如饥食饥饱失常导致脾胃损伤,则气血、精、津液的生成乏源。饮食的偏嗜,亦可致阴阳的偏盛偏衰,朱丹溪说:“酒而无节,……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过食辛味,“则筋急而爪枯。”同时饮食不洁,如引起吐泻,也是导致阴液损伤的原因之一,《医宗必读?泄泻》曰:“水液去多,甚而转筋,血伤,故筋挛急也。”[2]

1.1.2房室所伤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有“肝肾同源”之称,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若房室不节,纵欲过度,则可使有形之精液耗损而致肝肾阴虚,朱丹溪在其《格致余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即作《饮食色欲箴》篇,告诫人们不要陷溺于色欲饮食之中而耗散其精,把房劳放在伤精病因中的首要地位。

1.1.3情志所伤突然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也是损伤肝阴的因素之一。《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喜怒不节则伤脏。”张介宾说:“怒生予心,肝必应之,怒不知节,则劳伤在肝,……如火因怒动而逼血妄行,以致气逆于上而胀动喘急者,此伤其阴者也。”《素问?疏五过论》亦曰:“暴怒伤阴。”

综上所述,引起肝阴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囊括了不生不化、阳热过盛、病邪损耗等,但主要与摄生、饮食、情志等因素及脏腑的互相影响密切相关。

3肝阴虚证的病机

病理情况下,由于肝之阴液不足,清窍失养,则头晕头痛,其痛绵绵,眩晕不欲睁眼;精血不能上承于目,故目干涩畏光、视物昏花或雀盲;精血不能濡养肝络,则胁肋隐痛,其病为悠悠不休;精血不能荣养筋脉,则肢体麻木;肝之精血不足,损及肾精,冲任俱虚,则妇女月经不调。《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云:“凡内证发热者,多属阴虚。”说明阴虚生内热,故可有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便干结而尿黄短或短赤,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肝阴虚证的诊断标准

参照贝氏、石氏等拟定的标准,对肝阴虚证进行诊断。①主要症状(肝的定位症):视物昏花、两目干涩;胁肋隐痛;肢体麻木;②次要症状:头晕,失眠,情绪易于激动;③阴虚内热症:口咽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弦数。凡具有1项主要症状,1项次要症状加2项阴虚内热症(都必具舌象)者即可诊断为肝阴虚证。〔3〕

5肝阴虚证的治疗方法

5.1阴虚肝郁,治以柔肝疏郁

阴虚肝郁可出现胸胁、两乳、少腹等某些局部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同时又见口燥咽干、舌红赤乏津、脉象弦细等症,此乃阴虚肝郁使然,而津与气均以三焦为升降出入之道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必碍津液之流通,故阴虚肝郁之时又常兼水湿壅滞征象;然-般疏肝理气之方,多用辛温香燥之品以舒畅气机,不仅无害,且兼能宣其湿,阴虚肝郁则不然,若误用辛温香燥之品,势必更伤阴血,致阴血愈伤而郁滞愈甚,郁滞愈甚则胁肋疼痛更甚,唯柔肝与疏郁双管齐下,在养血柔肝的基础上疏其郁滞,方是正确治法,故阴虚肝郁之治法以滋阴柔肝疏郁为本,药用当归、枸杞、玄参、麦冬等养阴柔肝之品与郁金、香附、苏梗、青皮等疏肝解郁之品组合成方,共奏柔肝疏郁之效,代表方如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

5.2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而见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口燥咽干、两颧发赤,潮热盗汗,小便黄少,经少经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此症既有阴虚的一面,又有火旺的一面。故立方之时常在滋补肝阴药如地黄、杭芍、乌梅、枸杞等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清虚热、退骨蒸之药,代表方如大补阴丸、清骨散等。

5.3阴虚阳亢,治以育阴潜阳

证见头晕耳鸣,头目胀痛,面赤易怒,治疗宜在滋阴的基础上加阿胶、鸡子黄、龟板、鳖甲、龙骨、牡蛎、石决明、磁石等金石重坠和介类潜阳之品以滋其不足之阴,制其已亢之阳,俾阴不虚,阳不亢,阴阳才能相对平衡。代表方如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5.4阴虚生风,治以滋阴熄风

肝阴亏已极,肝阳暴涨,肝风内旋,上扰头目则天旋地转、眩晕欲仆,或头摇不止;气血随风阳上扰,壅滞络脉则头痛不止;风动痉挛则项强肢颤;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蒙蔽清窍,心神昏愦故突然昏倒,不醒人事;风痰窜扰络脉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见此者宜在育阴之基础上加入潜阳熄风之品,如牡蛎、生地、女贞、杭芍、阿胶、玄参等,育其已亏之阴,潜其已亢之阳,熄其已起之风,俾阴复阳潜风熄,则诸症可除。代表方如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之类。

肝阴虚之证侯除上述4种外尚有阴虚血瘀等证侯,血液运行上下全赖乎肝之疏泄,肝阴虚证则不能滋养血脉。故在补益肝阴时,可适当佐以养血活血之品,如当归、杭芍等。[4]

个人拙见以为:补肝阴应宜酸甘养阴柔肝为主,稍佐解郁之品如柴胡、郁金、香附、玫瑰花等,兼补肾阴、肺阴,以助肝阴生化,故常或可伍用北沙参、麦冬及桑椹子、女贞子,若阴血不足,则加枣仁。为使肝阴虚而所生之痰热有出路,常用润滑之瓜蒌仁,其次是生苡仁。为清火热,则可用川连;若火热致痛,则用川楝子。然肝阴不足,常伴见他脏虚损,故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疾病中之肝阴虚证详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