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形态和效果形态

时间:2022-02-24 03:41:00

探求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形态和效果形态

摘要:本文通过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施政工作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其固有的劳动形态、价值形态、行为特点与规律,对于建设廉洁、高效、自律的政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员劳动价值形态功能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施政主体的劳动要素不健全和结构搭配不合理而产生的低效、负效情况屡见不鲜。同时,由于对劳动效果评价不准和判断失误而导致施政活动进人无谓重复、恶性循环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形态和效果形态加以深人研究。

一、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形态

人类劳动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即潜在形态的劳动、流动形态的劳动和凝结(物化)形态的劳动。行政弓彗谁里人员的劳动也不外乎这三种形态,只不过共性之外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罢了。

1.潜在形态的劳动。所谓潜在形态的劳动,是指行政管理人员自身所特有的施政劳动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观察预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联络能力、疏导渗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参谋咨询能力、开拓进取能力、理论研究能力。

2.流动形态的劳动。行政管理人员在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进行工作时,潜在形态的劳动便转化为流动形态的劳动,具体表现为“读、谈、讲、写、做”五种形式:“读”是一种知识性劳动,既是劳动能力的输出,又是劳动能力的积累,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先学一步,不断更新、拓展、充实自己的知识,在读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谈”是一种艺术性工作,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协商对话、家庭访问等形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化解各种矛盾,这是行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讲”是一种职业性劳动,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宣讲、报告等形式不断地向群众宣传先进意识、科学知识和各项方针、政策、法规、措施,取得理想的施政效果;“写”是行政管理人员劳动不可或缺的一种文秘性劳动;“做”是一种事务性劳动,往往展示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榜样感召的力量。行政管理人员所进行的流动形态的劳动,虽说纷繁杂乱,但这是他们直接创造价值的重要一面。

3.凝结形态的劳动。流动劳动消耗的结果,便转化为凝结形态的劳动,或叫物化了的劳动。大体表现为人们认识能力的增强,思想觉悟的提高,精神面貌的改善,生产劳动积极性的焕发,政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由此派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等等,这是施政工作的最终产品。衡量施政工作效果的大小,主要以行政管理人员的凝结形态的劳动为标志。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是一种具有特质的社会性劳动,有四个明显的特点,即政策性、抽象性、创造性、忘我性。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一种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忘我性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严以律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甘为人民的“儒子牛”精神,是行政管理人员最起码的职业要求。

二、行政管理人员劳动的价值形态

1宏观效果与微观效果。从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所影响的范围划分,执政效果可分为宏观效果与微观效果。全社会受益的施政效果,叫宏观效果。某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行业受益的执政效果叫微观效果。宏观施政效果包含微观效果,微观施政效果量的积累构成宏观效果。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微观施政效果的大量积累,形成社会性的宏观效果。在某种情势下,要获得较大的宏观施政效果,往往要牺牲某些单位和部门的既得利益,暂时影响该单位的和部门的微观施政效果。这就要求该单位、该部门的同志顾全大局,努力工作,决不能把谋取本单位的微观施政效果建立在损害全社会的宏观效果之上。

2.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按某一层次行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付出的一定劳动量,首先可以获得两个方面的施政效果:一是主体效果,即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施政实践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客体效果,即通过有效施政激发了工作对象的生产积极性,给本单位带来了效益,我们把某一层次行政系统所获得主体效果与客体效果之和称为直接施政效果。

随着该系统工作人员更加卓有成效地工作,他们创造的施政经验,还会影响和带动其它系统与部门获得理想的施政效果,这种“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五枝十枝花”的效应,我们把它称作间接施政效果。由于间接施政效果是在波及和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又称为波及效果。这种波及效果连锁反应,再波及到其它行业和层次所产生的效果,可称为扩波及政工效果。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艰苦劳动,创造直接施政效果,加速间接施政效果的波及与扩波及,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3.隐效果与显效果。按行政管理人员劳动的价值形态划分,可分为隐效果与显效果。行政管理人员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从初层次来说,解决了一个或几个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从深层次来说,引起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这些存在于人头脑中新确立的主观精神,直接支配工作对象的行为,这是行政管理人员劳动价值的内在表现形态。由于这种施政效果并未游离出人体之外,故称为隐效果。

人们思想境界的升华和付诸于实践,必然用语言、情绪、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最终表现为群众积极性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这种由精神价值形态转化为物质价值形态,称为显效果。

一般说来,行政管理工作的隐效果决定显效果,思想支配行动,行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但显效果对隐效果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实践又可以促进思想理论的升华,使思想认识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使施政目标、内容、措施有机融合其中。

4.独创性效果与共存性效果。按行政管理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独创性效果与共存性效果。行政管理人员依照自己的工作范围进行工作所产生的施政效果为独创性效果。行政管理人员配合其它社会工作交叉产生的共同效果为共有性效果。行政替理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绝对意义上的独立性施政效果是不存在的,它们两者之间是既相互交又、又相对独立的关系。

三、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施政效果以价值的形态出现,既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它在目标方向、时空、效率等方面都有相对的质量规定,施政效果的目标方向特性,决定行政管理人员劳动的效能。公式为:劳动效能=目标方向X工作效率

由上可以看出,如果施政目标方向正确,施政效率越高,施政效能也越高;反之,工作效率越高,施政效能就可能是减值、零值或负值。行政管理系统目标的方向特性,客观上要求正确、清晰,这对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权威性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动机激活功能。施政效果不仅可以导向,而且还可以激活人的动机,产生积极行为。按照行为科学理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如果行为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那么激励状态平息,活动告一段落,随后又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激励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上述过程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揭示了出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追求最佳施政效果是自己的基本需要。在这里,人员的目标激励与承担的使命相统一。行政管理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施政效果的多寡,以及目标制定、执行、考核、反馈等环节,都是激活自身内驱力的“刺激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欲,发挥主动性,从而使行政管理人员对施政效果目标的追求成为一种自我操作、白我控制的管理行为。对于施政对象来说,由于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客体化了的主体,用施政效果来激活动机,同样有效。比如,当我们树立了一大批典型时,就在群众心目中形成了数量不等的参照体,他们如发现自己的言行与参照体不附,就会白行进行调节,许多典型就会跟着涌现出来。

3.价值内化功能。要使施政结果能够迅速变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动机,还必须使施政结果向价值形态的方向转化和抽象。施政效果的内化,是以行政管理人员劳动价值的形态出现,又以价值观念的形式为施政对象所吸收。通过内化,施政对象从施政效果中获得理想、信念、知识与经验,转化为个体的价值观。施政对象对所参照的“人格’‘内化,决定着个体理想自我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施政对象形成价值观念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和动力准备状态,并按主观动机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明确自己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尽可能地调整自己与社会意识与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与施政效果自觉地发生认同,进而实现目标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