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挥图书馆功能论文

时间:2022-05-24 03:26:00

适应时挥图书馆功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注重效益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图书馆的依赖性明显降低、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注重效益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放在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位置、时内管理要以馆负为本、以一种积极饱满的热情去服务读者、时外管理要以读者为本、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图书长期被人占用现象、在图书馆过道和室内墙壁上悬挂一些壁画、书法、绘画及名人名言、服务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服务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谙社会的要求、服务社会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随著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时图书馆的依赖性在逐渐的降低。大学图书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注重效益的基本价值取向,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管理价值取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图书馆的依赖性明显降低。校园网的开通为师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他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得所需资料,大学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在逐渐减少。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何适应网络时代读者的新需求,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是图书馆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注重效益的基本价值取向,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放在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位置,一切都从尊重、关心、爱护人的角度出发来经营各项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以此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是要坚持以馆员为本,以读者为本,在管理工作中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从而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1.1时内管理要以馆负为本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要把馆员放在第一位,因为管理书籍和服务读者都要靠馆员。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指出:“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随着图书馆功能由单纯的收藏转向信息开发与服务,馆员在图书馆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首先,对馆员的管理要以情感管理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低,不仅导致个人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造成了社会对这一行业的歧视,使得馆员心理失衡。所以,图书馆要保证馆员的基本物质需求,尽可能增加工作报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管理者要经常与馆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的合理要求及时关注,尽量予以解决,使每一位馆员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以一种积极饱满的热情去服务读者。其次,实行激励机制。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经过外界因素激励,他的工作效率是平时的160%。因此,在管理中要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对馆员产生巨大的压迫感和危机感。因此,作为信息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对馆员不间断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岗位学习和培训,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

1.2时外管理要以读者为本

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在内部环境方面。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师生的学习、科研提供服务,还要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要求每一位馆员都必须熟悉本部门的图书馆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为读者做好导读咨询,帮助他们解难释疑,提高查找资料的速度。要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图书长期被人占用现象。目前,有许多读者抱怨在计算机上检索到的图书,书架上却找不到。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有的读者故意将书隐藏起来,影响了图书的流通,侵犯了其他读者的权益。因此,必须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2)在外部环境方面。人们置身于不同的环境,立刻会有不同的直接感受。这种“直接感受”会调动人进人一种不同的状态,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图书馆是吸取知识的高雅场所,在环境布置上要给读者以精神上、艺术上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与熏陶。在室内放一些盆景等绿色植物,在图书馆过道和室内墙壁上悬挂一些壁画、书法、绘画及名人名言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布置不仅可以美化图书馆的自然环境,还可以净化读者心灵,让读者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中,激励他们去博览,去探索,汲取知识的营养。

2服务社会

2.1服务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经济观念,更多地向社会开放,把信息作为产品、商品参与市场经济建设,以各种方式参与信息服务业。2002年2月21日,由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新规程”)第4章“读者服务”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新规程”以法规形式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也要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把公益事业和有偿服务相结合。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2.2服务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谙社会的要求

“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就是多种成分、因素,各个局部和谐的共生在一起,是多元的统一。《国语·周语》载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子路》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文解字》中将“和”解释为“相应、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那么高校图书馆就应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人人都有读书的权利,社会有义务保证每个人都享有看书的机会”。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保证社会大众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权利。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2.3服务社会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终身学习的资源中心,体现着文化资源的共享性,应当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学校师生为服务对象,不对社会公众开放,认为为社会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而在学习型社会,由于学习与工作的相互指导和学习的终身性,这就必然要求建立一个面向大众,学习方式灵活,有着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的文化教育机构。高校图书馆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做到在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积极主动的为社会服务,发挥馆藏、专业技术和人才的优势,面向各阶层、各行业的公众提供服务,参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图书馆长时间的开放为学习型社会形成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学习者可以扬长避短或补己所需,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制定学习方案、运用学习资源和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3注重效益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图书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是应该以社会效益为核心,还是应该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应当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

3.1以社会效益为主

图书馆是国家开办的公益性文化教育事业单位。它以全面收集、保存文化信息以及满足全社会的长远利益为根本目的,其价值实际上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9年发表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服务”。其核心就是倡导图书馆的普及化和平民化。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存在于社会,它的根本宗旨就是为整个社会的民众提供文献信息,以促进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即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大学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应当以自身特有的服务方式为全民阅读提供便利,以服务全民,提高社会效益为最终价值取向。

3.2以经济效益为辅

图书馆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因素,它的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完全存在经济效益。在目前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全民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都较低的情况下,国家难以把大量资金投人到图书馆建设上来。同时,由于书刊资料、电子资源的价格上涨速度较快,造成图书馆所购书刊、数据库等的成本也大幅度上涨。因此,关注图书馆的成本与效益,才会有意识的节约经费、注重投人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拓宽信息服务渠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讲究效益就是以较少的“投人”获得较多的“产出”。在投人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图书馆服务的数量多、质量高、师生需求的满意度高,则效益就好。所以,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外,还应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配制策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