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画在不同文化与艺术中的多样性

时间:2022-06-09 03:18:27

论动画在不同文化与艺术中的多样性

21世纪,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畅通与自然。时间和空间已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每个国家的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的感受到世界各地各民族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文化。由于世界各国谨慎地遵循着历史传统和生产方法,促使世界各国的动画生产也形成了比较独立、稳定的构架。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文化需求,各国的动画制作从题材选择的范围、造型设计的风格、故事的叙述手法,到整部影片的情绪基调,都融合了当地文化特色,彰显出浓重的异国风情。正是鉴于各国各地区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较大,以下论述中笔者主要选取世界动画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与艺术形式影响下的动画艺术。基于商业追求与多元文化影响的美国动画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首先取决于其政治经济状况,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其文化具有明显的强势意味。作为文化输出最发达的电影传媒行业,美国电影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营销渠道把全球文化市场整合起来,通过多元的文化竞争策略,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特别是以迪斯尼为首的美国动画行业很早就发现了动画中所蕴藏着的巨大商业价值,他们将动画片作为一种商品生产出来,并通过成熟的营销手段销售出去,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美国动画不仅仅在商业上突显其霸主地位,在故事题材与文化内涵上更彰显其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美国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且各国大量移民促使其文化很早就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观众对异地风情、异域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导致了美国动画从内容题材方面的改变,一种以异域文化为背景,或者直接改编自外民族文化的影片也开始亮相银幕。其中的故事大多是从不同国家的传说和文学名著中提取素材,运用各种的表现技巧与方法,再以美国的现代价值观念加以整合包装,突显人类共有的、最能引起的情感共鸣的主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白雪公主》、《钟楼怪人》、《美人鱼》、《木兰》等。表现形式上美国动画运用了大量的外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从视觉和听觉方面不断给消费者创造出新鲜感,营造出了一个个奇幻美妙的异域场景。例如:来自古印度的故事《森林王子》,来自神秘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丁》,来自印第安原始部落的《风中奇缘》,来自非洲大草原的《狮子王》等。美国动画之所以能得到全球的认可,其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超越地域、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从商业角度来说,受众群体的准确定位、不同国家新颖的故事题材以及成熟的工业制作体制使得美国动画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内容上丰富多彩,无所不包。正是美国动画的这种制作体系使得其作品很容易被全世界观众所接受,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追求艺术探索与哲学思考的欧洲动画欧洲作为动画的发源地,其动画表现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实验性质的短片。欧洲动画创作者从一开始就和美国等商业动画大国不同,他们一直探索着动画的艺术本质,认为动画是艺术的载体,而非商业品。创作者从欧洲深厚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底蕴中寻求灵感,在欧洲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料,借鉴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创造了许多不同风格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画艺术作品。从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看,欧洲动画作品中夹杂着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强调哲理性的思辨和特殊情绪的渲染,进而给人以启示和教益。这些启示和教益不仅仅在人物、故事的表面,而且渗透到对人类的思考、人性的感悟、社会的问题和哲学的反省之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有像商业动画中的噱头和荒诞搞笑的感官刺激,但是为了艺术的追求却不乏高雅的幽默和令人回味不尽的艺术美感。代表作有德国Lauenstein兄弟制作的动画片《平衡》、希腊导演NicoleVanGoethem的《希腊悲剧》等。从表现形式上看,由于动画的诞生就是源自一种技术和艺术上的探索,导致其与生俱来就有不断尝试的精神。欧洲动画创作者们在表现形式上不仅仅限制于传统手绘动画,他们利用油画、水彩、木偶、石雕、实物甚至真人,在视觉上追求各种创新与突破,将生活高度地抽象化、象征化、荒诞化,以简练的线条和色块、近乎单一的场景和主体人物来传达概念化的理念,探索动画表现力的可能性。正是欧洲动画制作者们的这种不断尝试与创新,才有了动画现在的艺术性与多样性,从而使得欧洲动画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尊重与欢迎。强调民族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日本动画日本素有“动漫王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之一。在日本,99%以上的人都属于大和民族,种族构成的纯粹性很容易形成文化上的同质性。这种文化的同质性不仅使日本避免了民族矛盾的纷扰,而且使日本在整体上既能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的同时,保持自己本民族固有特性。这种表现在日本动画上尤为突出,日本动画在题材和形式上大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欧美文化元素,并将其与本国的国民精神融会贯通,创作出独特风格的动画作品。例如动画作品《三国志》、《七龙珠》、《变形金刚》等。这种做法不仅促进了日本动漫产品在种类上的丰富多彩,而且有力地帮助日本动漫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推广,同时也促进了日本价值观和理念的传播。关注人类生存,追求人类幸福,是文学艺术追求的永恒主题。日本作为动画文化产业大国,把教育、商业和艺术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对待。从题材和内容上看,日本动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注重故事内涵和思想深度,日本动画不像欧美动画那样充满艺术气息和欢快、乐观的气氛,其大多是表现成长、战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现实问题。例如宫崎骏的动画《风之谷》、《千与千寻》、大友克洋的动画《AKIRA》《蒸汽男孩》等。日本动画所具有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不仅仅和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深入思考有关系,而且与日本社会的文化心理、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接受定势等等有关。日本动画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是多样性的,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成熟与复杂的,正是这样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了世界动画的艺术领域,这也是日本动画片赢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的原因。赋予民族特色与传统意识的中国动画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道德修养的国家。所以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内容上强调其社会作用,讲求“诗言志”、“文以载道”、“寓教于乐”。中国动画受其影响在民族风格与思想内涵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不断与从传统绘画、书法、壁画、年画、皮影、民间工艺和戏曲等等各个艺术领域汲取养料,并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优秀的民间传统和丰富的童话寓言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画作品。例如:传统手绘动画《骄傲的将军》、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神笔》、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等等。中国动画除了与世界动画共有的夸张性、娱乐性等艺术特征之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动画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写意性上。其中以极具浓郁的东方美学特点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水墨动画尤为突出。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这些极具鲜明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中国文化传统气息的动画样式,促使中国动画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学派”。

动画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动画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动画作品是我们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11月2日《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所说那样:“文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和社会认同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作为一种资源的交换,革新、创造及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人类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一样,是必要的。基于这一认识,多样性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我们应该认定、并应该确认,这种多样性有益于人类的当代和未来。”由此可见,文化多元性与多样性是每个社会得以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根源。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的渊源和适应范围,有最能够发挥自己功能的社会条件。因此,当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文化如果放弃全球化的视野,孤立地谈自己的发展,或脱离自身文化传统去谈发展都难以面向未来。也正因为有了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才有了竞争的动力,才给予人类更多样的选择。如果没有文化的多元性也就不可能出现形式上的多样性,更不可能有今天绚丽多彩的人类动画艺术。因此,立足于多元文化的世界观,通过各国民族自身形式多样的艺术,进而促进动画艺术的不断发展,是每个动画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本文作者:赵一鑫张宁工作单位: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