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化艺术形式分析

时间:2022-03-27 10:09:42

两汉文化艺术形式分析

摘要: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上。徐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以两汉文化的饱满、雄壮、蓬勃的精神传承为主,深度提取汉代艺术形式特征,结合现代产品设计创意与风格,营造属于徐州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体现两汉文化艺术的现代价值,为徐州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徐州;两汉;文化;艺术;风格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两汉时期将战国、秦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形成了雄厚饱满、朝气向上的统一时代风格。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繁多,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上。艺术形式上有汉画像石、汉俑、漆器、玉器、青铜金银器和印章等。下面将对这些艺术形式逐一分析,尝试找出代表两汉文化的形象和元素。

一、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是我国汉代艺术的瑰宝,徐州是中国四大汉画像石出土地之一,保存的汉画像石共有1300多块,大部分收藏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汉画像石通过石料雕刻平面图像的方式,形象地将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再现于人们面前,是汉代社会的缩影。从内容上看,汉画像石主要分为两大类:现实与虚幻。现实性题材刻画了人间的现实社会,描写了墓主人生前的享乐生活场景与起到劝诫和宣教作用的历史故事;虚幻题材表现的是汉代人想象中的天上神仙世界和表示祥瑞的珍禽异兽。徐州现实生活类代表性图案有:农耕图、纺织图、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庖厨宴饮图、迎宾拜谒图、六博图等。历史故事类有:周公辅成王图、泅水捞鼎图、孔子见老子图、黄帝炎帝图等。虚幻类的有:东王公西王母图、伏羲女蜗图、月宫图、龙纹凤纹、四神图、铺首衔环、九头兽和昆仑仙境图等,这一类题材不仅有吉祥的含义,也反映墓主人希望灵魂得到超度,死后成仙。从造型上看,由于受制作工艺和材料的制约,石料雕刻以剪影式的动态形象为主,省略繁复的细节,构成平列组合的画面。首先,在装饰艺术上线和面是最为基本的元素,汉画像石的线条与块面表现了其独特的形象。外部轮廓线多以曲线表现人物、动物等形象特征,简洁流畅地描绘动态感和运动感。而线条围合的块面与空白的底部空间形成传统的留白形式,虚实对比,疏密反差,透露着自然而朴实的画面感。其次,汉画像石表现的图案粗犷大气,且富有灵动的美感。就像李泽厚先生所说的“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1]汉画像石的拓片就是现成的画,与现代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成为了实际运用最多的文创产品素材。在设计应用中,可以选取代表图案,如农耕图、纺织图、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泅水捞鼎图、东王公西王母图、伏羲女蜗图等,提取其中主要画面,保留拓片的粗糙质感,再次简化提炼,后期应用于产品上。具体提取参见图1。

二、汉俑艺术

迄今为止,徐州地区两汉时期的墓葬出土陶俑近万件。类型包括:兵马俑、歌舞乐俑、侍俑、动物及模型明器。人物俑是徐州汉墓出土陶俑中最为普遍的一类。据统计,徐州地区人物陶俑出土多达6000件,这些陶俑大小不等,形制多样。人物俑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千姿百态的人物状态。[2]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狮子山汉墓的兵马俑,陶俑群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步兵中既有官吏,又有普通战士:持长械俑、弓弩手俑、发辫俑等。车兵中则有甲胄俑和御手俑之分。由于是楚王的陪葬俑,陶俑的面部表情大多悲怆肃穆,工匠塑造时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除了兵马俑,驮蓝山的歌舞乐俑也能体现徐州的两汉气象,有舞俑、乐俑和说唱俑,从事娱乐活动供主人欣赏。这类陶俑以女性居多,大多形体较大,使用写意的手法略去细节,以体态曲线表现在音乐中舞动的韵律感,曼妙多姿。还有一类人物俑也经常在墓葬中出现———侍俑。为了到另一个世界也有仆人侍奉,墓主人通常要侍俑陪葬,侍俑有男女俑两种,多数墓葬为男、女侍俑并出,坐者以女俑居多。侍俑外着博袖长衣,内衣有多层,有彩绘,多剥落。动物及模型明器的汉俑为还原汉代生活提供了原始素材。动物包括鸡、鸭、马、狗、猪等。模型明器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上有陶楼、陶屋、陶阁;生活用品上有灶、厕所、磨、井等。汉俑的造型夸张、简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艺术表现上不追求写实风格,重视以形写神,着重刻画人物动物的神韵风采,具有盎然向上的力量感。工匠制作技艺娴熟,模塑与组装工艺相结合,色彩运用大胆装饰性强。在形象提炼上可着重表现陶俑的轮廓外形曲线,如图2所示,也可选择某个传神的面部表情进行局部提取。

三、漆器艺术

根据徐州汉墓发掘报告分析,出土漆器的种类主要有:丧葬类、寝食类、梳妆类、娱乐类、兵器类及其他杂用类器具。虽然从种类和数量来说不是很多,但从棺具、木玉枕、食器、长条塌几、盘、盒、妆奁、屏风等物品中可以看出漆器装饰精美,色彩浓重,多使用黑色、朱红、金色、绿色、白色等色彩,奢华艳丽,体现王室规格。这些漆器上的纹样也千变万化,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龙纹与金箔结合嵌贴镂刻在器物表面;花草纹常常描绘在器物顶盖处;器身肩腹部以彩绘的云气、山石、几何等纹样作装饰。在形象提炼时,可以思考漆器特有的造型,如耳杯、漆盒、塌几等,注重传承器物的材质和工艺,结合常见的云气纹和花草纹彩绘,制作具有徐州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四、玉器艺术

徐州的两汉玉器全部出土于墓葬,有数量多、品种全、质地好、工艺精的特点。当然,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玉器要数金缕银缕玉衣、镶玉漆棺、玉面罩及其它玉制陪葬品,这些都属于丧葬用玉。出土玉器中玉璧较为常见,汉代玉璧除了用于礼仪和丧葬外,还用于装饰或佩戴。佩戴玉璧多有透雕装饰,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一件出廓龙纹玉璧是其中的代表。[3](P37-41)除了以上提到的特色玉器,徐州还出土了精美玉器如:组玉佩、玉璜、龙形玉佩、玉剑饰、玉带钩、玉冲牙、玉镇,等等。从纹样上看,汉代楚国的玉龙尤为丰富和精彩,造型有S龙、飞龙、双龙、蟠龙等,气韵生动,朝气昂扬。凤鸟纹、云纹、涡纹、谷纹、螭虎纹和兽纹等也常常出现在玉器装饰中。[3](P37-41)从制作工艺上来看,有浮雕,镂雕和圆雕三种。玉璧玉璜一类的平面器物大多使用浮雕雕刻,纹样清晰,刻线干脆利落。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蟠龙玉佩则使用了更加复杂难度更大的镂雕工艺,根据材料设计纹路走向和布局,制成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的作品。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豹玉镇则使用了圆雕技法,在大理岩上雕刻出温顺雄健的豹子,用石材的大体块表现动物健壮的身姿,化繁为简。以玉器为素材设计文创产品时,建议尽量保留玉器的色彩和造型,稍作改动,使用不同材料尝试复制,使其保留原特征并具有新的使用功能。

五、青铜金银艺术

徐州的两汉青铜器,区别于商周青铜器,已经摒弃过多的装饰,专注于设计的精巧,大多作为日常生活的实用器存在。如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灯座是一头健壮的黄牛,灯盏置于牛身之上,通过长长的牛角作为烟道连接灯盏顶端,有引导消烟的作用,整体是绿色环保的装置。龟山汉墓出土的薰炉,全器流畅的云气纹,雕镂精美,加之鎏金工艺,显得优美富丽。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盒身作奇特的怪兽伏地状,以兽背为盖,通体鎏金,并满布鎏银的流云纹,又点缀镶嵌红色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等,工艺构思新奇,色彩缤纷。[4]铜镜在出土青铜器中占比颇多,种类有刘艺墓的西汉人物镜、蟠螭纹镜、草叶纹镜、星云镜、博局镜和四乳禽兽镜等。青铜铺首也多次被发现。除青铜器外,徐州还出土了少量的金器,如金带扣共四块,铸造猛兽捕猎马匹的场景,逼真生动。金带钩四个,分别为鱼形和鹅首形,水禽形金带钩一对,造型洒脱,极富动感。徐州两汉时期青铜与金银器工艺制造纯熟,达到了装饰与功能的统一。两汉工匠将物品的功能结合材质通过巧妙的构思设计发挥到最大极致。装饰上也不落俗套,无论是幻想中的野兽、蟠螭,还是现实生活里的黄牛、流云,都能够和谐的出现在青铜器上,且与器形暗合,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印章艺术

印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涉及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绘画等多个领域,不仅是身份权力的象征,还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徐州各汉墓出土汉代印章数量巨大,将近5000方。从类别上看有官印、私印和肖形印,官印比重较大。材质上有金、银、铜鎏金、铜、玉、封泥等。宛朐侯刘埶的龟纽金印是其中的代表,龟首较小、背部拱起,背上有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刻印以象征龟甲。银质印章大多也是龟纽装饰,如“楚骑尉印”“楚都尉印”“君侯之印”“刘注”银印等,也有以兽形为纽的“口口之玺”。徐州汉代印章的字体主要是规范的缪印篆,也有装饰性较强的鸟虫书。线条平稳偶有变化,韵律感与节奏感控制得当,有豪迈朴实的情致。缪篆在印章中不断演化,对以后的篆刻艺术有着深刻影响。在作设计素材时,可考虑印章的整体造型和印章字体效果,制作带有其特征的创意产品。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徐州两汉艺术在材质上使用石材、陶、漆料、木材、玉石、青铜金银等;在色彩上多使用红色、黑色、白色、黄色。在造型上多使用肆意洒脱的曲线,多数工艺造型使用S形作为边缘线或装饰。在意象上希望获得神灵庇护,表现生活与精神的寄托。两汉艺术造型形式多样,注重化繁为简,追求灵动神韵;工艺先进,技艺精湛;色彩配色大胆;表现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强调韵律;从设计审美上来说,徐州两汉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意境美感和感染力,部分物品还充满巧妙的设计和实用性。徐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以两汉文化的饱满、雄壮、蓬勃的精神传承为主,深度提取汉代艺术形式特征,结合现代产品设计创意与风格,营造属于徐州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体现两汉文化艺术的现代价值,为徐州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发挥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P78.

[2]徐紫玲.徐州汉墓出土的陶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P21.

[3]王黎琳.徐州出土汉玉概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

[4]马晓辉.徐州出土的汉代青铜器赏析[J].文物世界,2004,(2),P47-50.

[5]姜吉荣.徐州汉代漆元素在旅游工艺品中的应用[J].中国生漆,2016,35(2).

[6]姚君洲.徐州两汉文化视觉设计元素初探[D].无锡:江南大学,2008.

[7]曹琳.徐州出土汉印艺术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5.

作者:王 含 王丽芳 杨 迪 单位:1.徐州工程学院 2.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