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精神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1-21 08:37:56

燕赵文化精神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燕赵文化精神内涵

燕赵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它的西界和北界。从当代人的空间概念来看,燕赵文化的地理范围包括河北全境、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的部分地区,现今河北地区已成为燕赵文化的主要代表。对燕赵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燕赵文化逐渐演变为爱国文化、根脉文化、革命文化、开放文化等。燕赵文化精神的主流内涵是“慷慨悲歌、好侠任气”,贯穿其中的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以人为本、竞争图强、广揽贤才、兼收并蓄、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燕赵文化充满了侠义、变革、法治等积极进取的因素,勇武任侠、放荡冶游的品质,“铁肩担道义”的重义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精神、有容乃大的“贵和尚中”精神、“最为天下贵”的人本精神、注重实用的“经世致用”精神和特质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题材。自秦汉起,燕赵成为大一统帝国的郡县,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燕赵文化兼容并包,逐渐整合为一个整体,两千多年来,“慷慨悲歌”已成为燕赵文化的基本品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流传。先秦两汉时期,众多文人学士和文学作品诞生在燕赵大地,文人有慎到、公孙龙、荀子、董仲舒等,作品有《战城南》、《上邪》、《有所思》、《陌上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名燕赵学者有郦道元、祖冲之、郭守敬、张华、刘琨、卢谌、杨炫之等;唐宋时期燕赵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元明时期,燕赵大地上词曲戏剧艺术异峰突起,元曲创作中心有元大都、真定,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白朴、王实甫,作品有《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学者有王若虚、李治、元好问、完颜亮等;清代学术主流是朴学,但性理、词章之学并未中断。近现代时期,是现代史上最杰出的燕赵儿女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在历史的进程中,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潮流都赋予燕赵文化以崭新的意义。此外,在真实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燕赵之地名将、英雄辈出,有廉颇、赵奢、李牧、乐毅、张翼德、赵子龙、程普、霍元甲、马本斋、、狼牙山五壮士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文化资源为河北高校提供广阔的表现领域和较大的创新空间,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河北高校创造了差异化特点。燕赵文化资源的丰富是宏观层面的比较优势,立足燕赵文化实际,植根于区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可以突出鲜明的河北地方特色。“慷慨悲歌、好侠任气”的精神传统,是燕赵所独有的。燕赵文化基调由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等历史事件构成。燕赵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燕文化、赵文化、中山文化。燕赵大地处于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汇处,赵国经济繁荣,都城邯郸是黄河以北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放荡冶游实为勇武任侠在太平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燕赵文化之崇尚勇武任侠、慷慨悲歌,不同地域间文化的共性得到认可。燕赵中山文化合流过程中,燕文化来源于殷商文化,赵文化来源于三晋文化,中山文化来源于少数民族的白狄文化,燕文化的“慷慨悲歌”被激发。

二、对燕赵文化精神传承的必要性

然而为什么近现代燕赵文化表现出对自身文化生命活力承扬不够、培植不力?首先是对弘扬燕赵文化,创建文化大省的认识不到位。其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活力承扬不够,对新的文化生长点培育不力。建设文化大省的经验有两条:一条是继承本地的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另一条就是立足本省文化优势,寻找新的生长点。燕赵人对燕赵文化“文化自觉”的不足表现在:对“全球化”时代潮流的因应不足、举措乏力。河北地区没有自觉主动地把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在培育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和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上不够,政府文化职能转变的主动性和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不够。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事业是一个国家的“铸魂”工程,进行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燕赵文化精神是不断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可以吸收其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激荡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政治信仰动摇、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等严峻挑战,高校大学生必须要坚守以燕赵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燕赵文化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宣传的阵地作用,在世界各国的文明交锋中保持我国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燕赵文化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一,推广燕赵文化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将之与燕赵文化精神结合。燕太子丹和荆柯之间的义酬知己,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及张飞桃源结拜的忠肝义胆,无不固化了人们对燕赵豪杰之士慷慨悲歌之风的感性认识。在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强调德育的重要性。燕赵文化精神强调德才兼备,应将其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的诉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培养品德兼优的大学生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第二,有利于大学生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的培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社会变革,公然向夷狄学习,是慷慨悲歌文化特质中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郭解之类的游侠不欺其志、言行合一、为解人之困而不遗余力的义举,体现了燕赵士人的慷慨大度与重义尚气,是对慷慨悲歌的最好诠释;程婴和公孙柞臼之间的托孤寄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坦荡胸襟,千古译臣魏微直言进谏,使唐太宗莫为非,为贞观之治作出重要贡献;明代吏部尚书赵南星刚直不阿,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彰显了燕赵人士忠君爱国的高风亮节。第三,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东晋悲情英雄刘馄与祖遨反抗外族侵略不遗余力,体现了燕赵士人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具有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四、燕赵文化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路径

燕赵文化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文化和精神境界的洗礼。河北高校生长在在燕赵大地优质的土壤中,得到燕赵文化精神的深厚滋养,二者理应有着天然脉系,应当充分利用燕赵文化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河北高校的地域认同感,这些是切实可行的。(一)将燕赵文化精神凸显于高校课堂教学。实现燕赵文化精神的模块化和建立完善的燕赵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是密切联系的,主要从教材、课程和教师三个方面开展。从教材方面看,要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燕赵文化教材,通过燕赵文化的优秀系列著作可以为学生学习地域文化提供系统、权威的资料,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直接、有效的途径。从课程方面看,需要建立完善的燕赵文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可开设专门的燕赵文化内容课程,比如河北梆子、唐山皮影、乐亭大鼓等戏曲文化考核。还需要深入有效地通过思政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指导,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和政治品格,课堂内容除讲述燕赵文化的经典人物和故事外,还要联系实际,突出燕赵文化精神,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树立生活中的美德。通过开设燕赵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使燕赵文化成为学生知识储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逐渐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教师方面看,大学教师是燕赵文化精神教育的主力军。教师需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燕赵文化助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可以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教学沙龙、专家讲座、有奖征文、朗诵大赛、诗歌吟诵、话剧表演等多样形式;还可以开展“燕赵文化活动周”,增加广大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有效增强其对燕赵文化、燕赵精神的感性认识,提升其对文化和地域的理解、认同与自豪感。比如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为华北理工大学师生带来现代戏《李保国》,高亢激越的梆子声腔加上感人至深的故事场景,引起师生强烈共鸣,燕赵文化源远流长,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河北高校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时代楷模,弘扬燕赵文化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重要活动。(三)将燕赵文化精神融合于高校实践教育。传播燕赵文化精神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延伸到课外活动中,高校教师可将社会调研、实习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与燕赵文化精神融合,通过实地感知来增强大学生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如走进清东陵和清西陵,亲临赵县赵州桥,登上山海关长城,感受燕赵大地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魅力,更多地将文化介绍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践,既能深化大学生对燕赵文化精神的认识,促进认同,又能净化思想,体会践行的价值。利用“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依托各地文化遗址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比如河北大学某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参观故居和纪念馆,在先辈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让大学生了解到先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关心人民疾苦的高尚情怀,这些可以深深感染高校大学生,是燕赵文化精神给大学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四)构建校园新媒体数字平台。如今的社会处于新的时代,处于数字化、互联网、新智能时代,也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互联网已经从移动互联网升级细分到产业、行业互联网,内容更加垂直、细分。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在路上。要不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制作具有燕赵文化精神特色的主题网站,把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充分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通过推送微信公众号、建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空间,使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接受燕赵文化精神。网络的即时性、有效性和开放性可以扩大燕赵文化精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其实现立体、动态、互动性的传播。开放式的传播格局可以从时间、空间上延展燕赵文化精神的传播,有助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接受和认同燕赵文化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燕赵文化精神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借助燕赵文化精神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燕赵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植根于燕赵文化的土壤、汲取燕赵传统文化的精华,共同推动燕赵文化精神在河北高校落地生根。

作者:张丽丽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