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内道路设计施工探讨

时间:2022-09-15 09:07:52

电场内道路设计施工探讨

摘要:山区风电场内,道路的作用十分重要,场内道路是连接风电场各风机机位、升压站以及主要干线公路的纽带。而要想促进道路施工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做好场内道路设计。就山区风电场内道路设计施工若干问题作出相关分析。

关键词:山区风险场;场内道路设计;施工

在山区风电场建设中,道路是基础工程,道路施工的开展有赖于设计,道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施工环节。山区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使得山区风电场内道路施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要想有效控制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设计人员就必须做好场内道路设计,对场内道路进行合理规划,进而为道路施工提供科学参考。

1选址问题

在风电场内道路设计项中,选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基于山区,在确定风电场的场址范围后,首先要对项目建设地的地形进行勘察,根据场址所在地的环境,合理布置风机。作为设计人员,在勘察地形时,要对道路的坡度、走向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所选定的机位地形存在问题,要立即提出相关意见,对有问题的风机机位进行调整,从而确保道路与风机机位相连。

2场内道路的规划设计

山区地形比较复杂,风机的布置受到场内道路的影响较大。为了将场内各个风机有效的联系起来,在场内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在选线时应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风机位置后,根据风电场条件进行道路设计。同时,在进行设计规划选线之前,要考虑到风电场项目规模、道路采用登记以及技术标准。基于道路线路,当前比较通用的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3道路设计标准

山区风电场内道路设计要求较高,如果道路设计标准不规范,就会给道路施工造成影响。现阶段来看,风电场所用的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主要有1.5MW和2.0MW两种。针对发电机组,厂家都会给出《风力发电机组运输技术规范》。在山区风电场内道路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根据《风力发电机组运输技术规范》来确定道路设计标准。3.1平曲线半径。根据四级公路建设标准,四级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采用30m。基于这一要求,山区风电场内电公路的平曲线最小半径应采用35m。同时,道路拐弯处不能存在不可移动的障碍物。基于道路运输要求,要根据运输车辆的尺寸,合理设置路宽,一般而言,山区风电场内道路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一般为5.5m,在地势相对平缓的路段可采用单车道,路基宽度可设计为4.5m,从而确保行车安全。3.2最大纵坡。基于四级公路建设要求,山区风电场内道路最大纵坡度采用12%,地势相对平缓的路段控制在8%以内,从而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3.3路基路面。山区风电场内道路路面应根据地形以及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确保路面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车联运输的需要,从而避免路面断裂、坍塌的现象发生。另外,在路基开挖中,要避免深挖、高填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1]。

4山区风电场道路设计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4.1高填方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是山区风电场内道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施工中,要选择适合的填料,进行分层碾压,确保路基强度。场内道路开挖出来的土多为软土,石料较少,因此,在路基碾压时,要科学碾压。在填充完毕后,要做路基的承载力测试,确保路基质量过关。4.2边坡开挖。在边坡开挖中,由于地质不明确,开挖应尽量避开高边坡,减少在破碎段路基中开挖顺层边坡。同时,在边坡开挖时,要设置排水沟,及时将路基中的水排出去。另外,要做好边坡支护,防止边坡崩塌[2]。4.3挖泥换填。在风电场内道路施工中,淤泥下沉的情况不可避免,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要及时挖出淤泥,并采用密度小的填料进行填充,做好碾压,确保换填后路基的稳定,避免路基出现沉降[3]。4.4施工管理。首先,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作业人员要熟悉场内道路设计图纸,掌握规范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从而按照施工工艺来施工。其次,要做好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由专业的施工人员监督施工,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施工质量过关[4]。

5结论

在山区风电场中,道路是基础,道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风电场风机运行效率。要做好山区风电场道路设计,尤其是场内道路设计,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以及风电场项目实际情况来设计,保证场内道路设计的合理。在设计好道路线路后,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施工,做好施工质量监管,确保道路施工质量过关,从而保证道路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宋立旺,王莎,戴礼飞.山区风电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创新探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2):55-57.

[2]蔡湘雯,田晓燕.南方山区风电场场内道路优化设计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4(12):1-4.

[3]赵康龙.山区风电场内道路设计施工若干问题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4(7):103-104+122.

[4]谢春生.山区风电场道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关键问题[J].水电与新能源,2014(6):70-72.

作者:王维 单位: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