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8-19 10:34:37

跨专业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以学科为导向的传统毕业设计教学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剖析毕业设计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提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多专业教学资源,以优化培养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该文以会展专业和健康养老专业为例,就基于项目模式的跨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明确了其内涵和意义,并从团队组建、项目设计与策划、过程监控、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跨专业;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现今,技工院校大都推行“双证”(即人社部颁发的高职毕业证和教育部颁发的大专毕业证)毕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势必对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的需求日益迫切。毕业设计是学生检验学业成果,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学业检验,对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目前,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对传统毕业设计均有不满意之处。近些年来,不断有学者、专家提出改革毕业设计的意见。如何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及其评价机制是当前技工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实际,需制订适应学校专业情况和外在的社会需求改革的方式与措施。该文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以下简称“该校”)16级会展专业和健康养老专业的大专班为例,阐述该校是如何开展跨专业毕业设计的。

1传统毕业设计存在的缺陷

现今,毕业设计大都采取一名老师指导多名学生的形式,选取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选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形式为主,实施的形式也大都局限于该指导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交流,毕业设计的题目缺乏创新,不符合客观实际,甚至难以检验实效,缺乏实践性。这种模式存在一些无法弥补的缺陷。(1)传统的毕业设计强调“一人一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内容,学生确定选题后大都由指定的老师进行指导,缺乏团队设计、协作意识的培养,而且与现代社会培养多视角思维能力相矛盾,传统毕业设计是以科学和技术视角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很少以社会、环境、经济等多学科、甚至是交叉学科的视角训练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忽视各专业之间的交流配合,缺乏专业延伸,更缺乏分析产业链的大局观,各学科或专业之间横向关联少,纵向对比欠缺,与集成知识创新模式相矛盾。现代企业与产品创新已打破单一知识领域,而是在不同专业知识领域融合、借鉴和集成基础上的创新。(3)评价手段单一,教师仅以学生的治学态度、设计文本为评价点,评价方式大都与社会、市场脱节,难以结合市场的需求去评判其可行性。

2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与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该校借此契机,立足会展、健康管理专业,首次开展16级会展与健康专业高专班毕业生的跨专业、跨课程的毕业设计的模式:“健康养老产品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精神,要求将社区养老服务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事项,选择条件成熟的园区,打造医疗、养生养老及健康会展、商贸为主体的健康综合服务示范区。“健康养老产品展”以16级会展、健康养老专业的大专+高技班的毕业设计为依托,打造跨专业考核平台,将课程延伸、融合,尝试一种全新的毕业考核模式及评价模式。针对传统专业毕业设计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交叉的弊端,我们对旧有模式进行改革,基于真实课程、真实教学情境的模式下,采用项目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有效地融合两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如《会展综合实训2》《老年产品与服务》等,设计项目包含:会展文案、展览布置与搭建、展览现场管理、健康养老产品的推广与服务等。结合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联合企业、街道等共同开展“健康养老产品展会”真实项目,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测评、养老产品咨询、体验等免费服务。学生们在真实的情境下体验布展的全流程操作及健康养老服务,实现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两个专业的学生们通过前期的调研、走访,走进大型社区,发挥专业优势,针对社区老人开展健康测评、健康产品介绍等活动,推进养老护老产品与商贸会展相结合,带动相关产业资源的聚合和高效利用,真正做到了服务社区、服务社会。2.1创新课程改革,促进素养落地。学生能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开展“健康养老产品展会”,联合企业共同推动养老产品开发与推广,着眼于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两大领域,助推养老服务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2.2跨专业融合———实现产业融通、专业融通的新模式。该项目为毕业设计综合设计项目,指导老师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项目任务分解,确定各专业的设计要求,量化指标、评价要素,教师全程监控。跨专业考核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产业融通、专业融通的新模式,增进毕业设计的综合性、实践性,消除了传统毕业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

3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跨专业毕业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专业融通,关注产业链、岗位群的市场需求。该校商贸系基于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首次在以项目实施为依托,选取两个相关专业进行实践。对于应用型技工院校的大专学生来说,通过跨专业毕业设计的学习,体现跨专业的职业综合素养。3.1实现了教学主体团队化。实现跨专业教师、跨专业学生组成的毕业设计团队。基于项目模式的跨专业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模式不再是教师个人指导而是团队指导,其特点是由多个专业的教师组成跨专业教师团队,弥补单一知识型教师指导的局限性,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实现知识的互补与融合。指导教师以“双师型”为优先,重点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负责人等骨干教师。3.2实现了选题内容项目化。能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引入真实设计项目为选题,增进其综合性和实践性。以该案为例,会展班和健康养老班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根据项目的要求,每个专业选取3~4名学生,一般每个团队不少于8人,并推选出团队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和推进。学生们在领取任务后,选取若干大型社区进行调研。学生们通过前期的调研把首次实践锁定在翠城花园,该社区在广州市属于大型社区,常住人口两万多人,老年人比例占40%以上,他们对养老服务需求比较迫切,更重要的是他们易于接受健康养老的新理念。基于以上老年居民的特点和需求,学生们在项目实施环节结合专业优势,会展专业的学生负责招展、策展,健康养老专业的学生负责养老服务的推广。跨专业毕业设计项目来源于社会实际,体现专业特色同时兼具社会效益,能涵盖专业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前沿性,突出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与社会及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增加一定的创新性要求。3.3实现工作过程企业化。为模拟真实项目运行的企业工作环境,由学校为学生团队提供工作场所,并配备相应的工具。指导教师全程监控、指导,保证能与学生有效、及时地沟通,并使学生体验到比较真实的工作方式和设计过程,起到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大胆交流、协作,制定过程监控表(见表1),定时进行检查、校验。毕业设计过程中,每组学生必须按照监控表表完成记录,每周提交指导教师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答疑、把关,对完成效果不佳、工作效率低的小组成员进行督促并责令整改,以保证整个毕业设计的项目有序开展。“严把四关”,即“项目题目设计关”“指导质量关”“验收答辩关”“质量评价关”。3.4实现了评价体系多维化。学生的毕业设不再是个人的成果,而将学生的团队项目合作成果、第三方评价等都纳入评价体系(见表2)。以项目为依托,在检验项目成效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由校内专家和第三方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甲方验收组,各院(系)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分别就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考核。甲方验收组按照项目验收单,根据项目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资金预算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验收评分,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专业答辩委员会则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从前期调研、方案策划、企业招展、现场布展等情况、口述表达等多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多维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工作思路、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正实现由知识向工作能力的转化。

4结语

基于项目模式的跨专业毕业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毕业设计的操作形式,有利于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有利于建立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路径。以该案为例,“健康养老产品会展”形成规模化的态势后能吸引到相关的行业、企业,形成社会参与、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毕业的“出口”和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企业选聘平台。跨专业教师团队联合指导的模式既有利于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同时促进了多专业交叉与融合,带领学生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和视野,改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诚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具体困难,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跨学科、交叉学科的思维体系,以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亚男,毛有虎,石怀伟,等.校企合作创新毕业设计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68-69.

[2]吴志军,那成爱,王沈策.网上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6(4):136-139.

[3]陈子辉,董肇君.高校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12):59-62.

作者:王晓聪 单位: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