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时间:2022-10-09 09:20:01

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黑山羊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胆固醇,其肉质鲜美多汁,羊膻味较轻,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观念,因此广受市场欢迎。黑山羊生态养殖与黑山羊的喜欢运动的特性相一致,能更大程度地保证黑山羊健康的体制和鲜美的肉质。虽然黑山羊具有易养殖的特点,但优质高产的黑山羊生态养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养殖技术会影响黑山羊的产品和品质。本文就来探讨黑山羊生态养殖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饮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膳食的营养平衡,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态养殖业的发展。黑山羊具有较低的胆固醇含量,易饲养、易管理,市场行情友好,因此黑山羊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部分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黑山羊养殖,对黑山羊圈地散养,使其采食天然无公害的绿色植物,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并且还有助于提高养殖产品,改善黑山羊的品质,为黑山羊养殖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1黑山羊特点

黑山羊是一种喜好运动的羊品种,具有抗病力强,耐寒、耐热、耐粗饲,容易饲养,繁殖率较高的特点,因此很适合生态散养。黑山羊适合在0℃~40℃环境下生长,因此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黑山羊一般性成熟时间为3月龄,成熟较高,最佳适配年龄为6月龄,四季均可发情,因此四季可配种。每胎一般两只,且繁殖较为稳定。黑山羊肉质本身较为紧实,研究表明增加黑山羊的运动量可使肉质更加紧实细腻、鲜美多汁,因此生态放养是黑山羊高质优产的重要途径。根据黑山羊的特性,黑山羊可在我国较大范围内进行生态养殖,但更适合南方气候环境下养殖。部分北方地区黑山羊生态养殖因为气候限制,需要圈养并采取保温措施,南方梅雨季节也应该采用圈养。因此,建议黑山羊生态养殖以散养+圈养两种方式,体现生态环保养殖的理念。

2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

2.1杂交技术。黑山羊杂交是提升黑山羊品种的有效手段。为了提升黑山羊的综合品质和体制,保证黑山羊有较强的适应性、免疫力和抵抗力,可采用二元、三元杂交的方式,将良种黑山羊与育肥羊良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生产快、肉质好、饲料转化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黑山羊,提升黑山羊的经济效益。2.2断奶补饲技术。黑山羊断奶期间羔羊生长迅速,母羊乳汁已无法满足羔羊的正常生长,因此建议在断奶前对羔羊补充营养物质。羔羊出生后一周开始诱食,2~4周开始喂食饲料,一般每只羔羊每天50~70g饲料,4~8周增加到100g,8~12周增加到200g,断奶前为山羊育肥打好基础。一般羔羊断奶在13周左右,不要超过120d,否则会影响羔羊的出栏时间和母羊同一年的产胎数量[1]。2.3种草养殖技术。黑山羊生态养殖一定要保证牧草数量充足,为黑山羊自由采食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黑山羊的迅速生长。为此,建议在牧区采用种草技术,并合理安排牧草地的黑山羊数量,保证黑山羊的平均采食需求。种植的牧草主要有黄竹、玉米、甜高粱、黑麦草,可作为青贮饲料的调制原料。投放青储饲料时建议对青贮饲料进行加工。青贮饲料加工长度一般为2~5cm,配合营养饲料混合使用,可增加青贮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青贮饲料对于黑山羊肠胃的刺激,同时促进营养吸收,加快黑山羊的生长速度。2.4散养和圈养结合技术。散养可以增加黑山羊的运动量,提高黑山羊肉质,科学的舍养有助于疫病的防治,促进黑山羊的快速生长,因此建议黑山羊生态养殖或者能够散养技术与圈养技术相结合。散养期间可适当的增加精饲料,保证黑山羊的育肥,提高黑山羊生态养殖的产量。一般,舍养在育肥阶段,粗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为10∶1。也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养殖条件在低温期间或频繁的雨季进行圈养。圈养期间必须保证圈舍的洁净、干燥,定时清扫圈舍,定期消毒杀虫,为黑山羊提供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2]。2.5防疫技术。黑山羊生态养殖也需要做好每年一次的防疫工作。防疫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开春。母羊和羔羊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注射各种常见病的疫苗,防治疫病的发生。防疫工作包括对固定牧场以及圈舍的定期消毒杀虫工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黑山羊生态养殖符合健康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并且黑山羊易饲养、易管理的特点为黑山羊的生态养殖奠定了基础。科学地实施黑山羊生态养殖有助于提高黑山羊养殖的产量,改善山羊羊肉品质,从而提升山羊肉市场价格。因此,饲养人员要加强黑山羊生态养殖的科学化管理,并通过人工干预种植饲草,通过畜、草同步发展为黑山羊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保证黑山羊生态养殖的长远性。

参考文献

[1]杨应彬,罗帮永,罗小平,罗朝梅,张毅.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9(6):43.

[2]邹利.黑山羊的饲养管理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3):69.

作者:覃小英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畜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