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杀菌剂预防稻曲病成效

时间:2022-07-10 03:18:52

深蓝杀菌剂预防稻曲病成效

稻曲病俗称谷黄,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谷粒。每穗上的病谷少则1~2粒,多的可达40~50粒。感染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目前化学防治药剂主要有戊唑醇、噻呋酰胺、嘧菌酯、井冈霉素、咪鲜胺等,其中以噻呋酰胺、嘧菌酯、咪鲜胺的防效最突出。深蓝(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为防治水稻稻曲病专利产品,该产品将咪鲜胺与嘧菌酯以科学比例复配做成水基化环保剂型,更有利于有效成分发挥效果,不仅对稻曲病防效高于嘧菌酯,并且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

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咪鲜胺微乳剂,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

2.试验对象

防治对象为水稻稻曲病。供试作物为孕穗期至黄熟期的移栽田水稻,供试品种为晚熟常规稻“八桂香”。

3.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村的晚稻水田中,试验田较平坦、开阔,历来均发生稻曲病。试验田肥力较高,禾苗徒长,叶片浓绿。施药时水稻处于孕穗期。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处理试验设7个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20米2。

2.施药方法用喷雾法对植株施药,将各药剂按试验设计量对水搅拌均匀,分别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和灌浆期各施1次药,连续使用3次。

3.施药时间本试验共施药3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1年10月8日,水稻处于孕穗期;第2次施药时间为10月15日,水稻处于破口期;第3次施药时间为10月22日,水稻处于齐穗期。

4.试验田用水量每公顷药液用量为750千克,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

三、调查、记录、药效测算方法

水稻黄熟期进行病情调查,每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取样20丛水稻,共计100丛。分别调查各处理的有效穗总数、病穗数、总粒数和病粒数,分别记录各处理的有效总穗数、病穗数、总粒数和病粒数,分别计算各处理的病穗(粒)率和穗(粒)防效。

四、结果与分析

1.防病效果在水稻黄熟期即末次施药后12天,分别对各处理小区的水稻稻曲病病情进行调查,结果为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①由表2可知:对水稻稻曲病病穗的防效以处理3防效最好,与处理4、处理5防效相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处理2防效与处理4、处理5防效相比,虽然未达差异显著水平,但防效略高,且均显著高于处理6的防效。②对水稻稻曲病病粒的防效,以处理3防效最好,与处理2的防效相比未达差异显著水平,但与处理4、处理5防效相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处理2防效与处理4、处理5的防效相比明显要高,且均显著高于处理6的防效。试验表明: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在有效成分135~180克/公顷使用时,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市场上其他药剂,此复配杀菌剂增效十分明显。

2.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试验药剂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五、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有效成分为135~180克/公顷的使用剂量下,至末次药后12天,对水稻稻曲病病穗的防效均达70%以上;有效成分为135克/公顷的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为225克/公顷和15%咪鲜胺微乳剂有效成分为300克/公顷的防效;对水稻稻曲病病粒的防效均达75%以上;有效成分为135克/公顷的防效高于对照药剂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为225克/公顷和15%咪鲜胺微乳剂有效成分为300克/公顷的防效。30%嘧菌酯•咪鲜胺微乳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作物安全,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没有产生不良影响,且随使用浓度的增加防效随之提高。防治稻曲病,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为135~180克/公顷,分别在水稻孕穗期、破口期和灌浆期各施1次药,连续使用3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