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时间:2022-06-27 04:31:44

永定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永定镇为永仁县县政府所在地,农村经济相对我县其他乡镇较为发达。但是人均耕地少,劳动力成本高,许多大宗农产品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因此要在农产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利用永定镇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特”字上做文章;在名特优新产品上下工夫,以提高永定镇农产品的竞争力。

1发展现状

1)特色农产品基地快速发展,规模扩大。近几年,永定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建基地,抓龙头,拓市场,把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努力促进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构筑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了烤烟、蚕桑、优质米、黑山羊、肉牛、生猪、板栗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特色产业和蔬菜瓜果、花卉、特种养殖等新兴特色产业基地。如乍石、糯达、云龙、太平地、大坝、麻栗树的烤烟,乍石、大坝、太平地、店子的蚕桑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基地继续巩固提高;新兴特色农业基地不断涌现,如店子的花卉繁种、大坝的蔬菜,沙坝、新村的冬早马铃薯、糯达杨梅、店子的蔬菜制繁种、乍石的小香茄、龙头山的大棚西瓜和食用菌等。

2)特色农产品花色品种增加,品质结构优化,档次提高。近年来,各地加大了种子种苗工程的实施力度,积极从国内外引进特色新品种,使永定镇的名特优新品种更加丰富。特色农产品生产开始创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品牌不断增多。

3)区域特色初步显现,规模经营稳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开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不断培育,生产由原来星星点点的零散分布,向跨行政区域的片状、带状发展,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群。

2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2.1有利条件

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将是必然的结果。发展特色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永定镇已具备了许多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永定属县城驻地,永武高速公路、108国道、南永公路均交汇于此,离攀枝花、昆明、楚雄等城市较近,境内交通便捷。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时数居全国第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地貌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适合种植业多种类、多品种和多熟制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门类齐全,名特优品种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不少独特的小气候,盛产地道的土特产品。这为永定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地理、交通、品种及光、温、水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2)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效益农业。

3)许多农民已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联合起来参与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降低风险,提高收入。近几年,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应运而生。到2010年底,全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0个、社员1000人,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制约因素

1)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全镇现有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5家,除烟草公司外,其余企业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带动农户能力弱。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2)农民观念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思想保守,对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新的效益农业科学管理的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开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对市场缺乏正确理解,容易见好一哄而上,见差消极放弃,盲目跟从,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

3)特色产业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各级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乡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金融投入由于缺乏有效担保主体,农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农难以落到实处。农业项目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产业方向和区域布局

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根据比较优势,加快种养业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发展产业带,构筑农业区域特色。

1)粮食、蔬菜等一年生作物结构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要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要求,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调整作物布局结构。进一步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并在品种调优、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工夫。水稻生产重点发展食用优质品种,使种植面积达到533hm2,实现产值1600万元。蔬菜要强化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生产格局,重点发展优质特色蔬菜、高山蔬菜、加工蔬菜和制繁种蔬菜667hm2,实现产值5000万元,形成一批蔬菜重点产业区和产业带。在三个社区形成鲜菜生产基地;在大坝、店子麦拉、乍石、良田等地形成设施农业和优质特色加工出口蔬菜产区;在太平地村委会方山诸葛营等地形成高山蔬菜产区。积极引进和改良品种,发展特种蔬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达到标准化和绿色食品的要求。继续保持和发挥永定镇食用菌生产优势,控制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珍稀菌类,提高食用菌品质。同时,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花卉园艺业和其他高价值经济作物,逐步做到规模产品有特色,特色产品上规模。

2)多年生经济作物结构布局。桑茶果生产结构围绕创名牌、上规模、高效益的思路进行调整。重在改造老“三园”,发展新品种。蚕桑生产以巩固麦拉山、新房子、毕节、坝子、上比利为重点,调整零星产区,改善立地条件,实行连片种植,稳定蚕茧总产,提高优质茧比重,发展优质桑园267hm2,实现蚕茧收入800万元。烤烟生产以巩固糯达、云龙、乍石、太平地、大坝、麻栗树、麦拉为重点,发展新烟区,杜绝烟桑矛盾,种烟面积达533hm2,稳定烟叶总产在100万kg以上,提高中上等烟叶比重。调整水果生产内部结构,在现有板栗、杨梅、石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葡萄、鲜枣等多种名特优新水果,提高水果品质,延长供应时间。发展水果3333hm2,实现产值2亿元。

3)优化区域布局,发展产业带,构筑农业区域特色。根据比较优势,加快种养业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在坝区,大力发展城郊型、创汇型农业,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主攻优质晚稻,同时大力发展面向大中城市消费的蔬菜、瓜果、畜禽、食用菌以及花卉和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在山区加强生态保护,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巩固野生食用菌生产,发展食草动物以及中药材、水果、高山蔬菜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促进持续发展。

4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永定镇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应研究和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按照“支柱产业特色化、规划布局区域化、投资主体企业化、经营机制产业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和优质产品品牌化”的建设要求,把发展特色农业和培育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程。

1)推进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近几年永定镇出现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依法、有偿、自愿、有序”的原则,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有效的流转机制和形式,加快市场化流转步伐。

2)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发展特色农业,要以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全面实行标准化建设,打响品牌,做大品牌。当前重点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农药及其他有毒残留的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标准的制定,规范生产技术,运用标准化手段,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3)推行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机制。要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直接扶持来带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一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企业和基地、农户的有效联结,强化企业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引导。今后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加强规范管理,吸收基地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指导和服务。与此同时,鼓励农民运销大户、中介服务组织、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基地,搞加工,办市场,抓促销,发展“订单农业”。

4)着力改善农产品基地建设基础条件。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要重视政府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投入导向作用,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个人为主体、社会化投资和利用外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机制。按照特色农产品生产的不同要求,重点加强以农田排灌、大棚等基础设施以及无公害技术配套为主的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信息入乡入户工程”,将一定规模的基地纳入信息化建设的范围,为农产品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